来福网

慈安太后是被谁害死的

网友提问:

慈安太后是被慈禧害死的吗?

优质回答:

1881年4月8日,比慈禧小两岁,年仅45岁的慈安太后白天还在接见大臣,到半夜就去世了,因为死得太急,所以很多人认为是非正常死亡,杀人者矛头直指慈禧,因为除了她没有人能够杀得了慈安,也没有人有理由杀慈安。但实际上,慈禧杀害慈安的可能性很小,只是慈禧心太黑,名声太坏,很多人宁愿相信慈安是慈禧杀害的。

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大权在慈安太后的手中。慈禧要对付慈安,并不会像对付同治和光绪两人那么容易。慈安不喜欢弄权,两宫垂帘,日常政务由慈禧处理,大事慈禧要请由慈安定夺。所以大清最高权力掌握在慈安手中,慈禧当红太监安德海被杀就是例证。安德海违背祖制以给同治皇帝置办大婚礼服为由,请示慈禧后出宫前往江南,途中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拿获,请示慈安太后获准,就地正法。慈禧虽然很生气,但也毫无办法,只好忍气吞声。

慈安是正宫,是咸丰的嫡妻,从后宫讲,慈安是后宫之主,从垂帘听政讲,慈安是大清最高权力人,无论是从哪方面讲,慈禧都没有僭越慈安的理由。不像同治和光绪,虽然贵为皇帝,但慈禧是母亲,她可以从母子关系上控制他们。同治和光绪要杀慈禧,伦理道德上根本过不去。慈禧如果在慈安面前做得过分,慈安可以制裁她,甚至杀掉她,不会有任何问题。

皇宫中有很多制度保障,慈禧要对大清的最高权力人下手,并非易事。慈安住钟粹宫,慈禧住储秀宫,完全不同的两套保障班子。而且皇家有一套制度严谨的食品安全保障制度,慈禧对慈安下毒,可能性不大。野史有种说法,慈禧献点心给慈安,慈安吃后被毒死。这说法不可信,一是慈安生病不愿吃饭,干点心更不会爱吃;二是慈安生病时慈禧也病的很重,不适合看病人;三是点心也要有人先试吃的;四是慈安中毒太医是看得出来的。

野史还有说法,说慈安生病,慈禧安排御医给慈安治病,开的药有问题,慈安吃后死了。这说法也不可信。给慈安治病的太医每次至少三人以上,慈禧要同时控制这些太医对大清的一把手下手也很困难。这种事情没有绝对把握慈禧是不敢做的,做不好是会掉脑袋的。所以这种说法可能性也不大。

慈安暴毙,据翁同龢日记记载,分析应该是脑中风发作。正史记载慈安是正常死亡,野史大多说是被慈禧杀害,正史往往被官方修改不可信,野史常常根据个人感情编造,可信度也不高。翁同龢是光绪的老师,同时担任工部尚书,他和慈禧没有私密关系,他的日记应该更客观。

从翁同龢日记记录的脉案、药方、病情进展情况,经现代中医分析,慈安的病与脑血管疾病完全吻合。

慈安有过脑血管疾病史,她二十六岁时生病二十四天,肝厥不能说话,三十三岁时,曾厥半时许,这在现代医学讲叫脑供血不足,中风前兆。慈安暴毙之前大约一年时间,因为慈禧生病很重,一直在养病,所有军国大事都由慈安一个人处理,劳心费力是难免的。慈安操劳过度,休息不好,血压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而亡。这和翁同龢日记正好互为佐证。

豫有得认为,慈安并非慈禧所杀,是正常死亡。

个人观点,有不同意见欢迎加关注讨论。

其他网友回答

清朝皇太后慈安之死,一直以来就是争论不休的历史疑案。要分析慈安的死跟慈禧有没有关系,我们首先得弄清楚几个问题:

慈安太后是谁?

慈安是清朝咸丰皇帝的第二任皇后,是广西右江道穆扬阿的女儿,出生在广西柳州。1852年,也就是咸丰皇帝登基的第二年,年仅十六岁的慈安被选入皇宫。年纪轻轻不谙世道的她,仅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就由嫔连升四级,直接被册封为皇后,算得上是封建王朝晋封速度最快的后宫女子了。对于一个家族并不显赫的慈安来说,能有如此神速的晋升,足以说明其人品、才华与美貌都很出色。1861年7月,咸丰皇帝在热河驾崩,身为皇后的慈安,被新帝尊为母后皇太后,也就是正宫皇太后,历史上称为东官太后。

慈安太后是怎么死的?

1881年3月初10日,也就是清光绪七年,年仅四十五岁的慈安,在自己居住的宫殿里突然死去。去世的前一天早上,慈安还在召见军机大臣,正常处理军国大事,饮食起居一切正常,身体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去世的当天早上,慈安只是感觉身体有点不舒服,不想吃东西,到了晚上八点左右就突然死了。慈安的身体一向健康,没什么大的疾病,四十五岁也正当壮年,突然毫无预兆地去世,令人难以接受,于是各种猜测与谣言沸沸扬扬。

慈安与慈禧是什么关系?

慈安是咸丰皇帝的正宫皇后,慈禧则是咸丰的皇贵妃。慈禧原本只是一名普通妃嫔,晋升为皇贵妃的主要原因,是生下了咸丰唯一存活的儿子载淳,也就是同治皇帝,母以子贵。咸丰皇帝去世后,同治皇帝即位,慈禧因为是皇帝生母的关系,被称为圣母皇太后,与慈安母后皇太后,两宫并尊。“辛酉***”后,咸丰任命的八个顾命大臣全部被杀,朝廷政权归属于后宫皇太后与恭亲王奕訢,形成了“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也就是说,慈安与慈禧两人共同执掌朝廷大权,是利益攸关的两个方面。

慈禧有害人的动机吗?

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嫡与庶、妻与妾的等级不容逾越。身为正宫皇后的慈安,是庶出的慈禧永远迈不过去的坎。在慈安面前,慈禧必须恭敬谦卑,不敢放肆。虽然因为自己的亲生儿子是皇帝,与慈安共同垂帘听政的慈禧,遇有任何大事,必须事先向正宫慈安请示汇报,决不敢自作主张。

整个朝廷所有的王公大臣,包括摄政的恭亲王,都更加尊重和尊敬慈安,就连同治皇帝,也与慈安更加亲近,在诸多大事上,都有慈安保持一致。最著名的事件有两个:一是慈安与恭亲王联手,诛杀了慈禧最亲信的大太监安德海,打压和警告慈禧;二是在同治皇帝选皇后的问题上,慈安看中了阿鲁特氏,而慈禧则看中了富察氏,两人相持不下,最后决定由同治帝自己决定,结果同治帝选择了阿鲁特氏为皇后,遵照了慈安的意愿。

慈安太后一死,由“二宫垂帘”的格局变为慈禧一人听政,朝政大权就完全落入慈禧一人之手,压在慈禧头顶的巨石安然落地。慈安太后去世,慈禧是最大受益者,两者又是权利的竞争方,如果说慈安的死是非正常死亡,那么慈禧的嫌疑是洗脱不了的。

慈禧有害人的能力吗?

慈禧权力欲望强烈,为人阴险狡诈,工于心计,手段残忍。从她联合恭亲王,设计诛杀肃顺等八名辅政大臣的“祺祥”***的事情上,就可以清楚地发现其心机和手段。后来又将光绪皇帝幽禁十余年,最终又不明不白地中毒身亡,足见慈禧的狠毒。所以,如果慈禧有心要害死慈安,她是有这个胆子和能力的。

与慈安同处宫廷,慈禧善于伪装,表面上两人关系亲善,慈安为人宽厚,决不想到慈禧会有害人之心,因此不会有任何防备。这给慈禧安排心腹下手创造了便利条件。更何况,害人也不是非得用毒药。打下比方,有心脏病的人你给她常吃促进心跳加速的中药,有糖尿病你让她多吃糖,有心脑血管疾病你给她常吃高胆固醇的食物等等,况且中药原本就是药食同源,日久天长,自然见效。明朝不是有朱元璋派人给徐达送蒸鹅的传说吗?如此聪明的慈禧,就不会从中深受启发?

通过以上分析,只能说明慈禧有动机、有能力、有机会害慈安。至于慈安是否真是慈禧所害,则众说纷纭,说是的,没有证据,说不是的,也没法排除嫌疑,注定只能是一个历史疑案。

其他网友回答

光绪七年,慈禧身染疾病,卧床不起。

遍召天下名医诊治,仍然没有什么起色,朝政只好交给慈安太后。

这一年的三月初九日,慈安和往日一样召见大臣,处理国事,未见有何异常,只是精神有点亢奋,“两颊微赤”。

可是第二天一早便突然得病,“东太后感寒停饮,偶尔违和”, 晚上便辞世了。

慈安到底得了什么病,死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急,令人难以接受。

一时间,人们对慈安太后之死议论纷纷,种种猜测和传闻不胫而走,矛头多指向最大的嫌疑人——慈禧。

(慈安)

慈安的《遗诰》上记载:“(慈安)初九日偶染微疴,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

但《遗诰》是在慈安死后,按照慈禧的指示写出来的,真实性有多少值得怀疑。

如果她死于慈禧之手,慈禧完全有可能掩盖慈安的死因。

礼部尚书翁同龢是主管皇室的婚丧大典的元老大臣。

他在日记中记载: “东太后感寒停饮,偶尔违和,未见军机”。

慈安死后,翁大人记下了慈安的病情、药方和服药之后的情况,从中也可看出慈安从发病到去世非常突然和急促。

慈安有过两次中风的病史。

慈安第一次发病是在同治二年十月,当时她“有类肝厥,不能言语”,这种丧失说话能力当属中风先兆,只是症状较轻,经治疗很快恢复了。

同治八年十二月四月,慈安再次病倒,太医诊断仍属“厥逆”,也就是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导致昏迷。幸运的是这一次经治疗仍很快痊愈了。

(慈禧)

两次发病证明慈安有脑血管病史,所以光绪七年三月慈禧病倒后,慈安一人独理朝政,身心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这也许是她突然发病的诱因。

发病前一天《述庵秘录》记载:慈安“两颊微赤”,从脸色上判断,慈安此时的血压可能已经很高,非常容易而且有可能诱发中风。

慈安死后,慈禧立即召集大臣入宫,安排后事,并为慈安准备了盛殓遗体的金匮。

正是慈禧的这些做法,让她的嫌疑上升。

慈安死后,慈禧立刻召集大臣入宫, 瞻仰遗容,安排后事。

以当时的交通条件,一来一回,大臣们至少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到达皇宫。

如果慈安是被慈禧毒死的,慈禧完全有时间处理善后。她有充足的时间让人为慈安的遗体化妆,做出正常死亡的现场。

(两宫太后剧照)

大臣们瞻仰死去的太后遗容,不是祖制,也不是必须的步骤。

慈禧一定要大臣们瞻仰慈安遗容,有可能是想摆脱自己下毒的嫌疑,因为毒药的种类很多,中毒死亡虽然有一定的症状表现,但慈禧完全可以通过为遗体化妆而掩盖住。

以慈禧之精明,这点小事根本难不倒她。

《宫女谈往录》中记载慈禧和慈安矛盾很深,慈禧与慈安在宫内为次序礼节问题多次发生争吵。

慈安总是提醒慈禧要摆正位置,令慈禧气愤不已。

不除去慈安,慈禧就不能大权独揽,她有这个动机。 慈安虽然能力不行,但她是恭亲王“鬼子六”的靠山。

慈安是非常信任鬼子六的,不除去慈安,就无从打压鬼子六。

(垂帘听政)

据《乐斋漫笔》记载,咸丰帝临终前,曾秘密留下一份遗诏给慈安,要她监督慈禧,若慈禧不安分守己,可拿出遗诏除掉慈禧。

慈禧也知道这份遗诏的存在。

所以慈禧前期一直讨好慈安,骗取慈安的信任,主动将遗诏烧毁。

没有这份遗诏的制衡,慈禧可以无所顾忌的动手,除去压在自己头上的这座大山。

但也有人认为慈禧是冤枉的,慈安就是正常死亡。

首先,慈安烧毁遗诏只见于野史记载,有多少可信度根本不好说。

慈禧如果真毒死慈安,同时让所有人都看不出来,难度太大。

慈安之前有过两次中风,我们知道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随时都有脑溢血的可能。

何况头一天慈安已有中风先兆,这种先兆总不是慈禧弄出来的吧?所以慈安是突然病发致死的。

(假作讨好)

慈禧要想毒死慈安而又瞒天过海,技术上难度太大。此事非同小可,稍有不慎自己便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慈禧当时完全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

慈禧粗通医理,自然瞧得出慈安是活不久的,慈禧的隐忍功夫极强,她也是一个极有政治头脑的女人,慈安虽然能掣肘自己,但毕竟干政不多,两相利害权衡之下,慈禧其实并无必要急于下手。

慈安的死因被人怀疑了一百多年,也争论了一百多年。

即使是坚决认为慈禧下毒的人,也拿不出任何直接证据。我们可以根据史料记载进行推测,作出种种解释,得出种种结论,但要想了解慈安之死的真相,只有挖开皇陵验尸才能最有说服力。

可是在目前的条件下,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这个争论必然还要持续下去。

不知道读者诸君对此有何看法,请于评论区提出高见。

参考资料:《宫女谈往录》、《乐斋漫笔》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冯生

其他网友回答

公元1881年4月8日,43岁的清朝慈安太后突然暴亡,成为众说纷纭清宫一大疑案。

慈安生于公元1837年8月12日,她姓钮祜禄氏,是咸丰帝的第二任皇后。三等承恩公、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 公元1852年二月被选秀入宫,四月二十七日进内诏封贞嫔;五月诏晋贞贵妃;六月已拟为皇后,其嫔妃册封典礼均未举行;十月立为皇后,时年15岁。慈安从进宫为秀女到被立为皇后只有八个月时间,可见她是国色天香的大美女,让咸丰帝极端迷恋。

当咸丰帝眼见内忧外患祖宗江山社稷惨遭毁坏自己却无力回天时,便很没骨气地在承德自甘堕落。他亲笔写下了“且乐道人”牌匾并悬于宫殿。许多大臣和妃嫔前去劝诫均被驱赶,唯独慈安的力劝有效,最终匾被取了下来,咸丰帝也重回冷静。

另外,在热河弥留期间,咸丰帝不准包括慈禧在内的任何人留在身边,却唯独留下了慈安,还密授她临机处置任何人尤其是阴险张狂的慈禧的最高特权。

倘若慈安只是一个“傻白甜”,又如何能获取心机深沉的咸丰帝的无限信任?仅此一点,便可知慈安较慈禧更具智慧和能力。

虽说之后慈安和慈禧联手发动了“辛酉***”,将清朝推向了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政治格局,但对于慈禧的约束并没有消除,处死安德海便是最好例证。

当为同治帝选后时,慈安和慈禧便出现了分歧,慈安并没有蛮横地行使她的拍板权,而是将选后的权力交给了同治帝自己,结果同治帝选出来的与慈安一致,同治帝因此也对慈安更加亲近。

在国事决策方面,慈安堪称远见卓识、决断英明。对于陷城失地、临阵脱逃的两江总督何桂清与骄奢淫逸的胜保,慈安下令赐死。

而对于开明汉人官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慈安大力提拔、赏赐爵位,为大清国祚的延续立下了汗马功劳。

慈安为人德高望重是人人都夸的好皇后,因此呢,许多人都非常悲痛可惜慈安的死,并且大家都对慈禧太后产生了非常大的怀疑。慈安本身就比慈禧小两岁,并且体格健强。

而当时的慈禧正好有病卧在床上。当时众多大臣听到此坏消息以后都以为是西太后慈禧那边出事儿了。谁知道结果让人出乎意料众人惊叹不已。

众臣都议论纷纷说道,今天上朝的时候还看见慈安太后安然无恙仅仅只是两个脸蛋发红好像喝醉了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她怎么会突然暴毙呢?

当事发以后各大臣都前往慈安宫。到了慈安宫之后大家却见到慈禧太后非常平静的坐在那里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并且她随口说了一句,东太后素来健康,怎么会突然死去呢?

当时大家看到这种情景之后,因为慈安一死,慈禧就完全掌握了生杀大权,因此谁也不敢吭声,只好草草给慈安太后草草办了丧事。

从那以后人们都以为是慈禧下了毒手,毒死了慈安。

后世认定是慈禧杀死慈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慈禧是慈安之死的最大受益者,虽然是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但慈安是咸丰帝的皇后,地位无疑在慈禧之上,这对于权力欲望非常强的慈禧是不能容忍的。

其次据说咸丰帝在世时留给了慈安一封密诏。咸丰帝深知慈禧野心颇大,于是临死前密授慈安一道圣旨,一旦发现慈禧有不轨行为,她可以代天制裁处死慈禧。慈禧怕以后慈安针对她,所以先下手为强杀死慈安。

第三,慈安比慈禧年轻,慈安只有43岁,她身体一直很好,没有什么疾病的纪录,只有慈禧有机会有能力毒死慈安。

第四,慈安的政治才能不亚于慈禧,慈安的存在成为慈禧独揽大权骄奢淫逸的最大障碍。

第五,慈安是丁宝桢等人杀死慈禧亲信太监安德海的最大后台,慈禧对慈安怀恨在心。

虽然慈安在能力和智慧上不输慈禧,但可惜还是太过善良,对阴险毒辣的慈禧缺乏提防之心,1881年,慈安暴薨,慈禧从此少了一个强有力的约束,而清朝也在其无度的折腾中走向灭亡。不得不说,慈安之死,对于清王朝而言,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其他网友回答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掌握实权的女主,但是这位皇太后在历史上的名声确是非常的糟糕,不仅晚清时期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由她签订,甚至晚清时期宫廷之中很多人的离奇死亡也让她背上深深的嫌疑,同治皇帝的死让慈禧被认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孝哲毅皇后(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的死被认为是受到慈禧太后的逼迫。光绪皇帝的死被认为是慈禧太后下毒,珍妃之死更被人们言之凿凿的认为是慈禧所为。不仅是这些晚辈,就连地位身份远高于慈禧的东太后慈安的死亡,也被认为是慈禧太后所为,一百多年来,关于慈禧太后毒死慈安太后的传闻在民间被流传的绘声绘色,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慈安太后其人简介:

慈安太后出身钮祜禄氏,这个姓氏在有清一代曾出了多位皇后,慈安太后便是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出身钮祜禄氏的皇后。人们所熟知的是,慈安太后是咸丰皇帝的正宫皇后,但是鲜为人知的是,慈安太后并非咸丰皇帝原配皇后而是他的第二任皇后,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继后。慈安太后钮祜禄氏于咸丰二年通过选秀入宫,由于出身较高,所以入宫后,慈安太后便被封为了贞嫔,两个月后,越过妃位直接升为贵妃,一个月之后,又越过皇贵妃之位直接升为皇后,这时慈安太后年仅16岁。慈安太后在入宫之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从一个低等的嫔位升为后宫之主的皇后,这里面的原恐怕只有一点,那就是慈安太后除了美貌之外,本身还具备着某种深深吸引着咸丰皇帝的地方。

从咸丰二年被立为皇后之后,直到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驾崩,这将近十年的时间立,无子嗣傍身的慈安太后稳居中宫之位,其皇后地位稳如磐石,即便是作为懿贵妃的慈禧太后生下了大阿哥,即便是丽妃多么受咸丰皇帝的独宠,又或是四春娘娘如何受宠一时。但是都丝毫没有威胁乃至影响慈安太后的地位。所以说,整个咸丰一朝,慈禧太后即便生下了皇长子,但是其地位仍然无法与慈安太后比肩,古代嫡庶有别,慈安太后抵触的身份让慈禧太后望尘莫及。

慈禧是否有杀慈安的必要:

很多人认为慈溪之所以毒死慈安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权力的争夺,是因为嫡出的慈安太后影响到了庶出的慈禧太后的独裁揽权。但是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说法并不成立,因为在两宫皇太后共同垂帘听政的二十年里,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基本上是相安无事的,很多人认为慈安太后是垂帘听政之中可有可无的角色,实际上也并非如此,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对于朝政事务处理的权力是有着严格的分配的。所有朝政事务最终决定的大权都需要有慈安太后的最终同意才能实行,也才算合法,而慈禧太后在这时期还并不能肆意妄为,而是只负责一些具体的朝政事务的处理。而整个垂帘听政的二十年间,也并没有记载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曾有过任何的政治甚至不愉快,即便是慈安太后授意斩杀私自离京的慈禧宠监安德海,慈禧太后在表面上也并未表达出任何不满。

慈安太后死后慈禧的举动:

慈安太后去世后,慈禧太后的举动可以说是没有问题的,跟很多人谣传的并不相同,慈安太后去世后,慈禧太后迅速做了以下几件事:‘

第一,慈禧太后派内监出宫通知慈安太后的娘家人进宫;

第二,慈禧太后迅速召集宗室亲贵和主要大臣进宫瞻仰慈安太后遗容;

第三,慈禧太后迅速成立了慈安太后治丧委员会。

从这一些里的举动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慈安太后的突然去世,慈禧太后是没有做任何遮掩的,如果慈安太后是被慈禧太后毒死的,那么其遗体一定会出现某种征兆和不正常现象,慈禧就不会召慈安太后的娘家人和宗室亲贵瞻仰遗容。

所以,传言慈禧逼死或毒死慈安的说法,缺少说服力。因为面对慈安凡事退让、不与人争的个性,慈禧在政治上的权力和影响不可动摇,慈禧完全没有必要逼死或毒死慈安。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