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系列条目战国:李悝、吴起、慎到、申不害、 商鞅、李斯、韩非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生活于战国末期时期的韩国(今属河南省新郑市)的思想家,为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认为应该要“法”、“术”、“势”三者并重,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有关韩非生平的史料很少。韩非的出生时期尚存争议。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认为韩非和李斯是同学,年龄应该相似,由此推定韩非生在韩僖王十五年(公元前 281 {displaystyle 281} 年)前后。但这种推定不一定准确,比如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比公西华大33岁。陈千钧《韩非新传》根据韩非子曾与堂谿公谈话,堂谿公又曾与公元前 333 {displaystyle 333} 年去世的韩昭侯谈话,将韩非的生年前推到韩僖王元年(公元前 295 {displaystyle 295} 年)前后,这样他才有机会在长大成人后遇到年迈的堂谿公。韩非为韩国的宗室公子。在韩非的年代,韩国为战国七雄中最弱小者。韩非有严重口吃,但却是文笔流畅的优秀作家。约前255年至前247年间,与同学李斯(后来为秦始皇丞相)一同拜儒家大师荀子门下学习“帝王之术”,李斯自觉才学不如韩非。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老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著有《解老》、《喻老》等篇。约前247年至前234年间,韩非多次上书韩悼惠王与韩王安游说,皆不为所用。《孤愤》、《五蠹》、《显学》、《难言》等篇著于此时期。之后《韩非子》一书传到秦国,书中《孤愤》、《五蠹》内容让秦王政惊为天人说:“唉,寡人假如能够见到这个作者并与他往来,就死而无憾了。”李斯说:“此乃韩非写的书。”秦王便以战争为要胁,逼韩非出使秦国。韩非到秦国后与秦王政对谈,秦王政发现韩非本人是个说话断续不全的结巴后大失所望,对韩非的第一印象极差,便将韩非晾在秦国不多加理会。李斯深知这位老同学的才华与智慧远超自己,若韩非受重用自己必然失势,故害怕秦王政哪天忽然又想重新起用韩非,李斯便与姚贾诬陷韩非,进谗言让秦王将韩非下狱,李斯又擅自决定在狱中毒死韩非,韩非想要谒见秦王解释冤情但无法得见,就这样被奸佞害死狱中。过些时日秦王悔悟,派人去狱中赦免韩非,但为时已晚。后来,秦王政灭六国的国策就是以韩非的理论为中心思想,可见李斯当初对韩非的忌惮与顾虑其来有自。韩非虽然是荀子的弟子,思想主张却与荀子不大相同,韩非承袭荀子重视礼法的一端,改为重视“刑名法术”之学,韩非反对儒家建构在私人情感联系与当代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上,主张将人的自利本性作为社会秩序建立的前提。另外,荀子的尊君思想也影响了韩非,韩非强调君权视为一切事物的决策核心,君权神圣不可侵犯,君主应当运用严刑峻法来统御臣民,以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韩非的正名,则是认为君主应根据臣民的言论与实绩是否相符来决定功过奖惩,重赏重罚。韩非在其《韩非子》里面有《解老》与《喻老》两篇,直述自己思想部分也源自于老子,故后世称之为道法家,意味从道家里面延伸出来的新法家思想。但韩非的道法家与道家有一些差异。简单说,《韩非子》一书仅取《老子》“无为”的思想,《老子》认为处世,不需要拘泥固定形式与方式,只要顺着大道即可。但韩非其最高理想为“君无为,法无不为”,认为“法行而君不必忧;臣不必劳,民但而守法,上下无为而天下治。”君主无为而治,而靠着法律治理一切,在权术上,落实在君王统治上,“无为”应该是无论特定喜好,或不喜好都不能被臣下推测与掌握,此观点还包括施政习惯,统驭方式等,应该阴晴不定,难以掌握。如此才不会反被臣下驾驭,这也就是申不害的“术”。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解老》与《喻老》部分,似乎与韩非其他论述有出入,可能不是韩非所作。韩非总结法家三位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思想,主张君王应该用“法”、“术”、“势”三者结合起来治理国家,此为法家之博采众长之集大成者。韩非也是先秦诸子百家史料可证中最后一位子学思想人物。
热门信息
阅读 (128)
1 童子命的口诀对照表,是不是童子命一查就知道阅读 (88)
2 让男人爱你的咒语——和合术咒语阅读 (71)
3 自己怎么简单的做和合术?找道长做快速挽回阅读 (70)
4 和合术真都有用吗?效果好吗?阅读 (68)
5 阳宅风水学入门图解大全100例,让你马上成为风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