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诗经里表达亲切关系的称呼,卿在诗词中可用作女子称呼吗

卿在诗词中可用作女子称呼吗

可以的。

以下是卿字的详解: 1.会意。甲骨文字形,像二人向食之形。

《说文》:“从卯,皂( bī)声。”“卯,事之制也。”

本义:飨食。2.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汉以前有六卿,汉设九卿,北魏在正卿下还有少卿。以后历代相沿,清末始废卿,六卿。

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也。——东汉·许慎《说文》诸侯之上大夫卿。

——《礼记·王制》。注:“上大夫曰卿。”

卿大夫豹饰。——《管子·揆度》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礼记·王制》有卿之名。——《国语·晋语》五大夫三卿。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荐笏言于卿士。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袁可立)登朝十有二年,剔历卿寺,节抚登莱。——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王公卿相。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有卿士。——清· 周容《芋老人传》3.又如:卿相(指中央行政机构的长官);卿贰(侍郎的别称;次于九卿的少卿。

清代一般为三品到五品的虚衔)晋尔卿佐,为我典型。——明 钱谦益《袁可立授奉直大夫》4.古代用为第二人称,表尊敬或爱意。

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资治通鉴》卿今当涂。

——《资治通鉴·汉纪 》岂欲卿治经。卿言多务。

卿今者不略。5.古代君对臣的称谓如:爱卿。

6.古代朋友、夫妇间的爱称。卿子冠军 。

——《汉书·高帝纪》。集注:“卿子,时人相褒尊之辞。”

卫人谓之庆卿。——《史记·刺客传》。

索隐:“时人尊重之号。”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7.将领。秦以前天子、诸侯之将帅皆以卿为之。

[general]卿无共御,立军尉以摄之。——《左传》8.通“庆”。

祥瑞,福泽。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尚书大传·虞夏传》9.姓。

《诗经》里“氓”中女子对男子的称呼变化

你好。

《诗经 卫风 氓》之女子,对遗弃她的男子的称呼变化:

氓——复关——士——尔

【氓之嗤嗤】:女子初见的是“表面老实”的【那个男子】。

继之: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此处以地名代指“那个男子”)。“复关”来娶我。

又继之:【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此处的“士”,便是“那个男子”。

【士】,这一称呼,从此一直到——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至于暴矣、

【尔】;事后的称呼。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表达母子亲切的诗句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⑷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注释⑴吟:吟诵。

⑵游子:出门远游的人。本诗中指孟郊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 ⑸归:回来,回家。

⑹言:说 ⑺寸草:萱草。萱草(花)是我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

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 ⑻三春晖:指慈母之恩。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作品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诗作鉴赏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为两个词组,而不是两句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

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

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有些堪比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

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小小的萱草花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

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代,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

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