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小学科学优质课听课评课心得体会,科学神奇的宝贝评课稿

科学神奇的宝贝评课稿

听实验小学张老师执教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这一课,我的感受还是很多的,这是一节活动课,这样的活动课课例不多,名家也很少涉及,课前需要老师准备的学具,教具很多,像所有制作莫比乌斯带的3张纸条,需要两面不同颜色,需要粘好双面胶,需要画好在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处的虚线,还有给学生展示的图片都需要自己拍照等等。准备工作很繁琐复杂,所以张老师选择这一课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是我本人最欣赏他的地方,年轻人敢于挑战,乐于创新。在新的课程理念中我们说得比较多的是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能得到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比如动手操作能力,另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树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等,我认为张老师在这几个方面做得都比较到位。

一. 张老师比较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化,生活化, 活动化, 也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来学习数学, 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比如创设情境时, 张老师紧密的围绕新知识来进行情境的创设, 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魔术。这样的情景创设不是为了单存的创设情境而是的确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仔细观察、积极猜想的要求,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的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对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的探究。还有在学习中和学习后老师都设计了让学生认识,感悟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不仅是一个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二.张老师注重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比如在探究沿莫比乌斯带二分之一处(三分之一处)剪开,先大胆猜测会出现什么结果,然后在给足学生动手剪的时间,让他们自己见证神奇。效果不错。学生在了解了《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的特点以及性质的同时,也掌握了 “猜测---验证---结果---应用这样的数学方法。

三.张老师较好的把握住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和动手操作时间,灵活的选用教学方法, 该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就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 能自己操作的教师就不包办代替,比如在探究怎样才能知道莫比乌斯带真的就是一个面,一条边时,实话讲这个知识点很难,若想省事,省时老师完全可以自己操作学生观察即可。可张老师没有这样处理,他完全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两人合作完成,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操作拉上了手,动脑和动手挂上了钩。这样经过自己动手验证得来的结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神奇之处更会把这一知识点牢记在心。教学效果很好。

小学科学 光是怎样传播的评课稿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运用实验验证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难点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来解释影子的形成。

学生根据前面两课的学习,可以理解影子的形成是由于物体挡住了光源的缘故。如何让学生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来解释影子的形成,理解阴影部分为什么没有光线进去呢?

首先我让学生作出了猜测,学生都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再播放光照射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光是沿直线的形式传播吗?

接下来,为了验证学生的猜想我安排了两个实验,实验由简到难,层层推进。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做书本上介绍的这个实验——光穿小孔。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都发现只有让三个小孔对齐,才能使光通过在最后的纸屏上产生光斑,这就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再引导学生,移动小孔纸板进行观察,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移动后,在最后的纸屏上不能出现光斑了,光斑出现在移动的那块小孔纸板上了,从而验证了光只沿直线传播。为了使学生能清楚的看见光的直线传播路径,我为学生再演示了第二个实验:烟箱实验。在一个透明的长方体盒子中喷入少许的烟后,用一直激光笔对着烟箱照射,学生可以清晰的看见一条笔直的光,又进一步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最后,我拿出一根直管、一根弯管和学生玩了一个小游戏。在6小组中各选一位学生上来分别用直管和弯管来看教室的白炽灯灯光,最后,6位学生得出的结论都是相同的——直管能看见灯光,弯管看不见灯光。这样就从反面验证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通过光的这一特性就能合理的解释影子的形成其实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整堂课,其实内容都很简单,就是如何一步步加深验证,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兴趣更大,因为这堂课注重更多的是探究的过程。

这节课我也总结了一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运用实验、有效的提问、引导和讨论等策略;

2. 将学生带入生活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知欲望,引导学生探索;

3. 同时辅以相关课件如:日食、月食的形成,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进行归纳。

4. 要给学生阅读课本和记忆基本概念的过程,给点时间让学生记忆基本概念和规律;讲例子耗的时间太多,我觉得课后思考的方式更好。

小学科学课评课用语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迎客松838

小学科学课评课用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是科学课程标准赋予的一项基本要求。

陈斌老师执教的《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时,能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思维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教师的“引”,让思维点燃。

疑问是激起学生进行思维的原始动力。陈老师在导入时,通过演示,问:在100ml水中加一勺盐能溶解吗?生众:能。师加盐搅拌,学生观察到果然溶解了。这样的过程重复了三次。师问:如果我们所有的盐全部倒进去呢?学生罔然。追问:到底能溶解多少食盐呢?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思维的动力,为本节课确立了探究的主题。这时教师还没有结束,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同的装有同样高度的水的烧杯。问:这样来做可以吗?其中有一位学生说:可以。老师不急着否定,继续引导,问其他的学生,回答不可以。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思考明白,假如要知道1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必须要知道有多少水。

我们强调在让学生“动手”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动脑”,最终内化成一种固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猜测后,假如50ml水能溶解43克食盐,你认为每次加多少食盐适合呢?学生有的说一勺一勺加;有的说2克、一、总体评价

《如何备课听课评课》心得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重要性越来越大,备课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全教研组的事情,因此备课一般需要:1.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的作用。2.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新的课程标准对本章节、本单元、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如何界定的;研究本课时与前后课时之间的知识联系,做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把握;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正确的把握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考虑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认知状况创造性的实用教材。3.了解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在心理学中了解;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从预习反馈中了解;就课题(或在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提出问题;从学生学习过的相似课文(内容)了解。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性格、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预知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4.

撰写教案,写教案,是在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学生、环境等地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

在课堂上,要做到让学生接受,就得学会各种技能。本书讲解了讲授的技能、提问的技能、倾听的技能、观察的技能、点拨的技能、情境创设的技能、课堂调控技能等。

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同时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要评好一节课,并非易事,一般需要做到:1、了解教学内容。2、先要认真听课,了解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3、认真揣摸讲课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换位思考,发现优缺点。4、毫不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一起提高。

教学反思,怎样反思、反思些什么?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行为,是一种需要理论支撑的分析、比较、判断的思维过程,以及思考之后的改进、提升、完善、记录的行动过程。有的放矢、行必有果,是教学反思的显著特征。一般需要做到:1、思考。包括课前思考、课中思考、课后思考。2、笔记。思考而有所得,就做一些笔记,及时记录下来,体验认识升华、负而转正的美妙。一是随时的零散笔记;二是阶段的完整笔记。

本书运用了大量的从课堂实践、案例中提炼出一些普遍的、可操作的东西,供我们教师借鉴、参考、实践,更重要的是点醒了教师们的潜质、启发了教师们的思考、促进了教师们的孜孜以求、提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有效性。而且还以主题的形式,从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或新的课程理念出发,以典型的案例丰富名言或理念,在用操作的要点引领教师把理念转化为行为。

我今后会潜下心来,会慢慢思索教育的细节,从细小琐屑的教学细节入手,剖析教学的深刻和有效,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从有效走向优质!

《怎样听课和评课》学习心得2

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努力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

其实,就是注意四点——观看、倾听、记录和思考。 一、观看。

在听课过程中,听课者首先要用眼睛来观看课堂情况。首先是观授课教师,看看教师的基本状态,看看教师的施教行为。

第二是观学生,看看学生的学习状态,看看学生的学习行为,看看学生的学习习惯等。第三是观班级,教室因素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状态,也直接关系到是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氛围。

二、倾听。 听课者不但要“眼观六路”,还要做到“耳听八方”。

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就是语言,听课者必须成为一个良好的倾听者。首先是倾听教师的课堂语言,听课者要认真倾听教师的每一句话,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每一句讲解,向学生的每一句提问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反应。

第二是倾听学生的声音,倾听学生不仅仅是注意听学生发出的声音,从某种程度上,“倾听学生”还意味着关注学生的思路是否打开,对问题的实质弄清了没有,能否通过联想进行逻辑推理,达到对新知识的认识和把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等等。但要注意的是,听课者在倾听学生时不可动作过大,如东张西望、频频转头等,因为这样既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和教学思维。

三、记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认真做好听课记录,是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在上课观察阶段,听课者一定要“手到”,即随时记录听课感受,把听到、看到和思考的主要内容做简要而有重点的记录,但并不是做课堂教学实录。

一般地做好一份全面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听课记录,可以记录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环节、衔接过渡、细节特色、板书提纲和点评批语等。 听课者在课堂观察时除了倾听和记录外还要用大脑去思考。

这种思考是听课者对各种各类课堂教学细节的及时反应,即使这种思考不够全面和深刻。但也是听课者课后进一步具体分析和反思课堂教学的依据和基础。

科学神奇的宝贝评课稿

听实验小学张老师执教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这一课,我的感受还是很多的,这是一节活动课,这样的活动课课例不多,名家也很少涉及,课前需要老师准备的学具,教具很多,像所有制作莫比乌斯带的3张纸条,需要两面不同颜色,需要粘好双面胶,需要画好在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处的虚线,还有给学生展示的图片都需要自己拍照等等。准备工作很繁琐复杂,所以张老师选择这一课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是我本人最欣赏他的地方,年轻人敢于挑战,乐于创新。在新的课程理念中我们说得比较多的是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能得到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比如动手操作能力,另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树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等,我认为张老师在这几个方面做得都比较到位。

一. 张老师比较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化,生活化, 活动化, 也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来学习数学, 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比如创设情境时, 张老师紧密的围绕新知识来进行情境的创设, 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魔术。这样的情景创设不是为了单存的创设情境而是的确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仔细观察、积极猜想的要求,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的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对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的探究。还有在学习中和学习后老师都设计了让学生认识,感悟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不仅是一个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二.张老师注重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比如在探究沿莫比乌斯带二分之一处(三分之一处)剪开,先大胆猜测会出现什么结果,然后在给足学生动手剪的时间,让他们自己见证神奇。效果不错。学生在了解了《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的特点以及性质的同时,也掌握了 “猜测---验证---结果---应用这样的数学方法。

三.张老师较好的把握住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和动手操作时间,灵活的选用教学方法, 该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就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 能自己操作的教师就不包办代替,比如在探究怎样才能知道莫比乌斯带真的就是一个面,一条边时,实话讲这个知识点很难,若想省事,省时老师完全可以自己操作学生观察即可。可张老师没有这样处理,他完全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两人合作完成,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操作拉上了手,动脑和动手挂上了钩。这样经过自己动手验证得来的结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神奇之处更会把这一知识点牢记在心。教学效果很好。

听小学科学观摩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心得体会

九月十九日,我在区五小听了来自各县骨干教师的四节科学课,受益非浅,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位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1、教师能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质疑。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解决问题是探究的目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活动。教师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时机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和假设,如《声音的产生》博兴的宋艳华老师在“认识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学生回答:“抖动、弹拨、撕、拉……”教师对学生的猜测,即使是不着边际或不完全的假设都给予鼓励、引导,绝没有讽刺、嘲笑、挖苦,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当学生意见分歧时教师不急于解惑,而是有的放矢地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探究。

2、设计探究方案。探究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如《光和影》惠民二小的刘老师在学生探究影子的特点时,提问:要研究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形状的变化应该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制定出方案。

3、放手实践,自主探究。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在探索活动中发展能力。《溶解的快与慢》沾化的李老师让学生通过亲自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发现实验现象,获得新知。

4、重视探究后的交流。交流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一种满足感的自我释放,能使学生在探索方法和探索能力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四位老师都非常重视探究后的交流,有的是组内交流,有的是全班交流。

课后延伸。科学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是无限的。因此,要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深化知识的理解,延伸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光和影》在学习完影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后,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问:“我们在平常生活中有没有利用影子的事例?”还让学生欣赏精彩的皮影片段《龟和鹤》。

二、学会倾听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倾听成了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要以身示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对的还是错的,是流畅的还是吞吞吐吐的,教师都要留心去听。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是沟通,不仅要表达自己,还要倾听他人”。要引导学生保持理解的心态,听同学发言不一定要赞同,但起码要做到理解,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不随便给予否定,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需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学会欣赏,同学说得好讲述得精彩时真诚地给予掌声。

三、学会评价

教师关注每个学生,随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和存在问题,相应给予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使学生对科学探究始终保持愉悦的情感体验。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评价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更在于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把评价的权利下放,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自我评价,同学间相互评价,小组间的互评等方式,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我。

四、如何把握好纪律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如材料摆放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良好的沟通交流习惯。教师有明确的要求,耐心的引导,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2、利用教学具调控课堂。教学具使用恰当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不仅能帮助调控课堂纪律,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科学课怎样听评课

解读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听课的基本前提。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你的课能不能提高学生的修养,能不能做到呵护学生的好奇心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这才是子重要的。你的课时不是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在学习中是不是在主体的位置?有时候教师能放下架子,说一句我也不知道则更能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不是以探究为核心?你的课是不是具有开放性?这都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首先要把这些弄懂了。

首先要看你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知识目标、科学探究的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看教师教色是不是发生了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学方法是有多样性的,特别是科学课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是否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只要解决好了这些问题你的课才是优秀的课,你的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才是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

评课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坦率诚恳的原则、兼顾整体的原则、鼓励性原则、差异性原则。

要从一些几个方面来评价一堂课:我们应从教学目标的分析上、教材处理上、教学思路与结构上、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教学基本功上、教学效果上来评价一堂课。我认为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教学效果服务的,只要是教学效果好就是思路好、方法好。

听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向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通过听评课,同事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领导可以发现不足,推荐经验;专家可以了解动态,发展理论。心中有了这些尺度,我们的目标就会更明确,个人的发展就会更快捷。

科学课的感受(500字)

我校附近,有一采石场,我在教《杠杆》一课时,让学生预习课文后,再把学生带到采石场。

先让学生用手搬动比较大的石头,再让学生用撬棍撬自己搬过的石头,并对比一下用手搬石头和用棍撬石头的真实感受。首先,每个同学选一块自己能搬动的较大的石头,用手搬动它。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撬棍,塞进自己搬过的石头下,并在撬棍的下面垫上小石头,用力撬石头,体会作用力的方向和石头运动的方向。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撬那些自己用手搬不动的右头,看看有什么样的现象出现。

然后由学生得出结论,回答下列问题:在撬棍撬动重物时,用力的方法和方向是怎样的?重物向哪个方向运动?用力的方向与重物运动的方向是否相同?是用手搬动重物省力些还是用撬棍撬石头用力大些?为什么在撬棍的一头用力,而另一头上面的石头动起来?再让同学们做实验: (l)把支撑撬棍的小石头一次一次地靠近用力的这一端时,觉得用力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把支撑撬棍的小石头一次一次地靠近重物时,撬动重物用力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束后,把学生带回教室,先小组讨论,谈淡自己用力变化的感受。再由学生自己总结杠杆的定义,杠杆的作用,杠杆的省力和费力。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