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绿帽子这个说法怎么来的

网友提问:

“绿帽子”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优质回答:

不知道从何时起,人们开始对绿色的帽子产生了深深的厌恶,可谓谈绿色变。

所谓“绿帽子”,现在的意思就是指夫妻双方,有一方出轨,那么另一方就是被戴了绿帽,而被戴了绿帽的人,往往是丢人,是没面子的象征。

那么我们不免要问了,这种说法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传起来的呢?

要知道我们现代很多人供着的关公像,他可是戴着绿油油的帽子啊,难道说他也……

比如《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描写:

“船渐近岸,见云长青巾绿袍,坐于船上……”

显然,在《三国演义》中刻画的关羽,可是忠义的代表,不可能是刻意暗示他的老婆出轨的,也就是那时候还没有绿帽子的概念。虽然《三国演义》只是一部小说,但毕竟是人民口口相传后,由罗贯中整理出来的,也就是关羽的固定形象就是绿头巾。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绿帽子的概念呢?

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绿衣服的说法: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把黄色的衣服穿在里面,把绿色的衣服穿在外面,心里面很忧伤,并迟迟不能舒缓这种忧伤。有人说,这就是最早的另一半出轨,自己伤心的描写,当然,他到底为什么忧伤,已经无从查起了。

唐朝一位学者颜师古对《汉书·东方朔传》中有一段话做了注:

“ 董君绿帻傅韝,随主前,伏殿下。” 颜师古注:“ 应劭曰:宰人服也。绿帻,贱人之服也。”

由此可见,到了唐代,人们认为穿绿色的衣服,是低贱之人才会穿的,但还没有特指帽子。

而且那时候的官服也是靠颜色来象征地位,比如三品以上是紫色的袍子,五品以上是绯红色,到了六品以下,就是各种青色了。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看来他被贬成了江州司马,心里面还是相当压抑的,地位也比较低,不然怎么会穿青衫呢?也不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真正从法律层面表明绿色是低贱之色还是元朝,元朝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的开放程度比大唐也不差,骑着马就能来一场,男男女女,天为盖,地为铺,随时迎战。

可是征服了宋朝之后,发现了遍地的妓院,反而觉得要规范一下了,在《元典章》中:

“至元五年中书省札,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儿,娼妓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

到这时候,从绿色衣服是低贱之服,开始往绿帽子上转移了……

后来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慢慢的绿帽子就特指家中另一位出轨了!

其实关于这个绿帽子还有一个传说:

说的是有一家人,男的经常出门做生意,女的独守空房,后来跟一个卖布的好上了。但是有一次在鬼混的时候,丈夫突然回家,吓得卖布的藏到了床底下。

再后来,那个女子就自己想了一个办法,给丈夫做了一顶绿帽子,只要他出远门就让他戴上,丈夫以为女子关心自己,也高兴戴。而只要他出门做生意,戴着绿帽子从大街上走过,卖布的看到了,就知道他出门了,也就跑出来鬼混。

后来,邻居们都知道了,看着这个男子戴着绿帽子出门,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从此就留下了“绿帽子”的传说。

这也导致,中国基本没有卖绿帽子的,不信,你找出一顶来我看看,当兵的戴着的不算啊!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现代人常把恋人或夫妻中的一方出轨了,通俗的说成这个人被“绿”了,或者说是戴了“绿帽子”了。“绿”作为颜色的一种,怎么就变成出轨的符号了呢?为什么别的颜色能“幸免于难”?这个说起来还真是有历史渊源的。

正色与杂色

古人早就知道红、黄、蓝是三种原色,再加上白色和黑色,这五种颜色就是“正色”了,而其他的颜色都是用三原色调配出来的,也被称为“间色”。一般正色被认为是高贵的颜色,而间色则被认为是杂色。在五行学说中的金、木、水、火、土也对应这五个正色。

这样正色就被赋予了一定的寓意,许多朝代也常用五行学说来论证本朝建立的合法性,也都会选择正色为本王朝所崇尚的颜色。比如商朝尚白色,周朝尚红色,秦朝尚黑色,汉初尚水德为黑色,后来汉武帝认汉朝应该是土德,所以又开始尚黄色。最明显的清朝的八旗,努尔哈赤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后来根据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他又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都是正色。

古人为什么不喜欢“绿色”

古人认为绿色是“苍黄之间”色,也就是说苍天之蓝色和土地的黄色调和而成的颜色,不上不下,颜色不正,被视为是卑微的颜色。先秦时,在《诗经·邶风·绿衣》中有载“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意思是说上衣是绿色,下裳黄色,心里感到忧伤。为什么会忧伤呢?因为通常他们的穿衣习惯是上衣是黄色,下裳是绿色,而诗中的颜色搭配正好是相反的。这句话的寓意是说,贵贱颠倒,比喻夫人的位置被贱妾取代了,所以“心之忧矣”。这里的绿色代表地位卑微的妾,也就说明绿色的低贱。

绿色的地位在朝代更替中都不高。隋唐时代,每个级别的官员都要穿对应颜色的官服,绿代官服是最低品的官员穿的。在唐代贞年间的《封氏见闻录》中有载,延陵令李封对犯罪的官吏喜欢让他们裹绿头巾以示羞辱,错误越严重戴得时间越长。“戴绿头巾”在此则是代表一种惩戒手段出现的。

到了元代,绿色更惨,成了最卑微的颜色,并且衍生出了“绿帽子”的说法。《元典章》记载:

“至元五年(1268年),准中书省札,娼妓之家,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绿)巾。

意思是说,如果谁家中有妇女做娼妓,那她家里的男丁都要头裹绿头巾。这里的绿头巾演变为娼妓家属的标志性配饰,成了家中女性跟别人发生关系的符号。

再到明朝,规定凡是从事歌唱表演的伶人都要裹绿头巾,而且还得穿上绿衣服。这里将绿色服饰定义了一种行业。按照三教九流的说法,古代的艺人都是下九流的职业,不被认可和尊重。

所以元朝之后,绿色不仅代表地位低贱卑微,而且还有羞辱的成份在其中。

后来古人不戴头巾了,改戴帽子了,于是就这样,“绿帽子”登堂入室,成为了出轨的代名词。

其他网友回答

“绿帽子”到底是怎么来的?

绿帽子的说法曾经有个民间典故。与现代的“绿帽子”所代表的含义相同,说的就是古时候有一个已婚妇女不甘寂寞为了与情人相会而不被丈夫发现,就扯了块绿布给他做成了绿帽子,用以作为招呼情人来家里私会的信号。每当他的丈夫带着绿帽子出去了,情人看见知道偷情安全就会到妇女的家里去私会。

但是民间传说尚不可考,而在历史上“绿帽子”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它所代表的含义历朝历代都有些许差别。 其实古人喜欢以颜色来划分等级尊卑,而在中国历史上绿色是最低级的颜色。早在周朝人们就以黑色为尊,所谓“上玄下纁(xun)”,为帝者,所穿衣服皆以黑色为主色,下摆为浅红色。后来黄色成为了皇家的垄断颜色,并且禁止平民穿黄色,否则视为对天子的不敬。

而绿色早在东汉时期就是贫民或贱民的头上应该穿的颜色,但是古时候的绿色可能与现在鲜艳的绿色有所不同,应该是一种经过漂染之后接近于白色的灰绿色。 在唐代的时候,也经常会令犯人戴绿色头巾,因为绿色是低贱的颜色,以此来惩罚羞辱他们,

《闻见录》中:“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

就是最好的证明。

元代开始,碧绿色、绿色的服装都是“娼妓”的专属服装,乃至他们的直系亲属都必须要穿戴绿色的头巾,用以来证明自己低贱的身份,除此之外国家还总是将他们列为特殊的人群,给予特殊对待比如,不允许他们走路的中间,只允许走路得两侧。

在元代以后,绿色头巾也渐渐成为了现在的绿帽子,含义也许我们现代的词汇含义一致了。

其他网友回答

“绿帽子”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有人说与元明时期对娼妓及其家属的着装有关,也有人说与春秋时期的齐庄公有关。在两个说法之间,我认为齐庄公的故事更贴切。

齐庄公与绿帽子

春秋时期,齐国的江山传给了姜子牙的第十六世孙齐庄公身上。要说齐庄公这个皇位得来可不容易,因为最开始他的老爸齐灵公并不喜欢他,而是喜欢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牙。为此齐灵公还废了他的太子而改立公子牙,并把齐庄公派到山东即墨去守边境,在当时的即墨是蛮荒地区,齐庄公在那里的日子过得可苦了。

齐灵公去世后,大夫崔杼等人跑到即墨把齐庄公给接回来,并帮他杀了公子牙母子,拥立齐庄公为国君。因此齐庄公的皇位离不开崔杼的帮忙,本来他应该感恩,但却没有。这位齐庄公居然看上了崔杼的老婆东郭姜,于是他利用君王的身份经常给崔杼指派一些外务,趁崔杼不在家的时候跑到他家中与东郭姜私通。

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齐庄公与东郭姜的事情很快让崔杼知道了,但因为人家是君王,崔杼也没有办法。但后来的事让崔杼实在是忍无可忍,因为齐庄公不仅来他家做苟且之事,还把他放在家中绿色的帽子拿出去送给了别人,这是踩着崔杼的痛处来炫耀自己啊。这一举动让崔杼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耻辱,于是便用计谋把齐庄公骗至家中将其杀害。

齐庄公为自己的荒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崔杼在杀死齐庄公以后又拥立他的异母兄弟杵臼为国君,自己则做了宰相,他的“绿帽子”也成为老婆偷情的代名词了。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