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左宗棠的家训是什么

网友提问:

左宗棠的一段经典家训,如何让孩子从小更好的理解呢?

优质回答:

名言是名人说的。理解之前,先做了解。

左宗棠年少成名,却卡在了进士这一关,连续三次名落孙山,赌气不再考了。不中举人也有出息,左宗棠写下了“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千卷,神交古人”。有大志,有才干,让左宗棠闻名于湖南老乡的高级圈子,有幸得到多位朝廷大佬认可,可惜,只能是名优秀的练习生,苦于没有合适的出道契机。文凭不过硬,伤很硬。

机缘很重要,但是强求不来,有准备就好,春天可能说来就来。直到太平军势大,局面危急,左宗棠才有机会出来正式混官场,属于特招的人才,在他四十一枝花的年纪。

不是佐罗,是左骡子。

左宗棠初到长沙府做幕僚,被老员工经常作弄。不惑的年纪,忍无可忍的时候,终究引出一次爆发,左宗棠骂遍所有曾欺负过自己的同僚,赢得了“左骡子”的绰号,跟同时代英雄故事人物“佐罗”发音很接近哦。同僚都怕了这个蛮人,开始对左宗棠客气起来。

官做得越来越大,脾气反而收敛了许多,左宗棠向友人解释道:“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辉煌腾达之时,不被人嫉。这是人生的大智慧。”

本事一定要大过脾气。

左宗棠年轻时,仕途不顺,养成了强势的性格,曾国藩刚好相反,按部就班的成长,在官场上游刃有余、长袖善舞。左宗棠恃才傲物,强势、自夸、专断,觉得文臣花架子太多、武将缺文化素养,得罪的人比得到的功绩多,在官场上没什么好人缘。奈何左宗棠是江山社稷的肱骨之能臣,不好说他脾气大,只能说他好有性格。

左宗棠自比诸葛亮,常号“老亮”或“今亮”,战胜攻取,一旦得意,辄曰:“今亮似犹胜于古亮矣。”为彰显自己的才华,他曾提着独家订造的灯笼,灯笼上大书“老亮”二字,往来长沙城中,人称“亮灯”。很多地方都有左宗棠题的对联。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相传为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酒豳堂》的楹联。“高”与“低”交相辉映,这幅对联,体现了“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传统智慧,“中”、“平”有中华和文化的韵味。

李嘉诚视这句话为人生信条,还曾说:前面的四个字,发上等愿、择高处立,连小孩都懂,也是我多年前就做到的,这不稀奇。结中等缘是不一定与同一个阶级、社会地位的人来往,这不容易。至于享下等福,富贵后,能过朴素简食,就更不易。

按说,这幅对联不愧是左宗棠的手笔,做事高调对上了,他的生活很简朴,但为人谦和,还真不象他的风格。大胆揣测一番,左宗棠因为脾气吃了太多亏,他心里是敞亮的,已在高位,不屑于去更改,但对于后人,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左宗棠有四个儿子,只有第四子左孝同在军队做过比较大的官。左家后人,特别是到了第四代,当老师的多。

大致了解左宗棠,一个厉害、有趣的人,没有被过渡包装过的人,当孩子们对左宗棠有点兴趣后,再尝试讲一些孩子们能听懂的话。不同的年龄和阅历,理解的程度就不一样,结合他们所熟知的人与事,点到为止,让他们自己去体会,收获也就不一样。写了几个小段子,以作读后感想。

1.0版本——生活的小感悟。

发上等愿:我们想看最美的风景,需要登顶高处。

择高处立:光想不行,我们还要完善的计划与充足的准备。

结中等缘:路上能遇见美丽的小鸟,也有嗡嗡的蚊子,不要太兴奋。

就平处坐:走累了,找块平地,坐下来休息。

享下等福:保持充沛的体力,不要带多余的东西。

向宽处行:避免崎岖的小路,尽量走宽一点路,安全省心不迷路。

2.0版本——奋斗中的感悟。

发上等愿:不能背离最初的梦想,奋斗!

择高处立: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学习!

结中等缘: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加油!

就平处坐:现在平常但是不平凡,自强!

享下等福:还没到能享受的时候,坚持!

向宽处行:路是人摸索走出来的,前进!

3.0版本——小有所成后的感悟。

发上等愿:志存高远,志大则才大。

择高处立:高瞻远瞩,顺天下大势。

结中等缘:和而不同,平等的交流。

就平处坐:和光同尘,不争而善胜。

享下等福:过往皆云烟,平淡是真。

向宽处行:水往低处流,海阔天空。

结束语:人生的道路,需要翻山越岭,不能为登顶而花光了力气,还要留些体力下山。没有几个人,能全部做到这幅对联上的要求,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上等愿,尽最大的努力。

其他网友回答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家长以身作则,孩子就会有样学样,家教和家训非常重要,决定了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命运!左老的经典家训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让我辈和孩子们领悟的,要定期三省吾身,楼主能有这样的想法和意识还是难能可贵的,向你学习![祈祷]

其他网友回答

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今天我分享一下我的读古文经典的理解方式,把积累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主要分几个阶段,第一是作为父母一定要先理解,懂得其中的道理,以身作则,在特殊情况下做好重点师范,第二是在还初学阶段不要让孩子刻意的去知道这些,人生每个阶段学到的东西,跟据个人情况理解是不一样的,过度强调会适得其反。

第三最重要的是到孩子上学的时候在课堂上让孩子多向老师请教一下,毕竟老师理解的跟家长是不一样的。最后作为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以上是我的分享希望大家有用,谢谢你的关注。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