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诗经中对心仪女子的美称,对心仪女子爱慕的诗经

对心仪女子爱慕的诗经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古代对女人有哪些称号

自古至今,中国女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

由此,在古籍诗文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对她们的尊称、敬称,美称和雅称。 “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

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

《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

《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丽人”、“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

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 在女子称谓中,“母亲”是最伟大而高尚的。

清《冷庐杂识》中载:《尔雅》对母亲称“妣”,《诗经》称“母氏”,《北齐书》称嫡母为“家家”,《汉书》列侯子称母为“太夫人”。其他记载还有:帝王之母称“太后”,官员之母称“太君”,一般人之母称“妈妈”。

古诗词中美女的别称有哪些?

佳人:《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丽人: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玉人:谢枋得〈蚕妇吟〉[不信搂头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仙子:白居易〈长恨歌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娇娘:李贺<唐儿歌> [东家娇娘求对值, 浓笑书空作唐字] 妖娆: 李商隐<碧瓦> [他时未知意重迭赠妖娆 ] 姝丽:柳永<玉女摇仙佩> [有得许多姝丽,拟把名花比 ] 惊鸿:陆游<沈园>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 碧玉:万楚<五日观妓> [西游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 蛾眉: 白居易<王昭君>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红颜: 吴伟业<圆圆曲> [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袖: 韩渥<边上看猎赠元戎> [红袖拥门持火炬,解劳今夜宴华堂] 红粉: 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 [偶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稀] 倾国: 白居<易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倾城: 李商隐<北齐>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纵不忘我、子宁不嗣音

诗经——《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子:男子的美称。 衿:衣领 悠悠:此指忧思深长不断。 宁:难道。 嗣音:传音讯。 挑达:独自来回走动。 城阙:城门楼

译 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 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赏析】 由于孔子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经学家便将《诗经》的每首诗都套上“思无邪”的灵光圈,致使一部《诗经》竞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书。如本篇《子衿》,《毛诗序》认为“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说:“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可是我们在诗中实在看不出什么“学校废”的迹象。朱熹指出:“此亦淫奔之诗。”(《诗集传》)倒是看出这是男女相悦之辞,纠正了前人的曲解臆说。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 郑风 子矜》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子:男子的美称。衿:衣领。

嗣音:传音讯。 挑兮达兮:跳跃。

城阙:城门两边的高台。 译文: 青色的是你的衣领,连绵不断的思念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给我来个消息?你那青色的饰佩,勾起我深长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找我? 我在城墙上启首而盼,一天没见到你,就好像过了三年。

赏析 从字句上看,很容易就看出这是一首情诗。主人公与心上人相约城门口,却是左等对方不来,右等对方也不来。

情急之下,而出此诗。将热恋之中的人儿一日不见如三秋的感觉很真实地传递了出来。

古时候的爱情活灵活现的又浮现在了我们的眼前,等待恋人那急切又喜悦的心情不予言表,诗经虽然有那么多篇,最喜欢的还是这个:)。

子衿 这首诗经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出自《诗经·国风·郑风》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