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美国的枪械文化

在美国,枪支文化包括平民对枪支及其使用的行为、态度和信仰。美国有世界最高的拥枪数量(英语:Gun ownership),拥枪权受到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的宪法保护。枪支在美国被广泛用于自卫、狩猎和娱乐用途,例如射击运动。

美国民众对枪支的态度呈现两极化。一般而言,美国的保守主义者倾向支持枪支所有权,而美国的现代自由主义(英语:Modern liberalism in the United States)者倾向于更加严格的枪支管制措施。美国的枪支文化在开发国家中被认为独一无二,因为美国平民拥有大量枪支,法规普遍宽松,因此美国枪械暴力问题比较严重。

美国人对拥枪权的态度可以追溯到美国独立战争,同时也源于狩猎、民兵和西部生活的传统。

詹姆斯·麦迪逊在1788年的《联邦党人文集》第46号(英语:Federalist No. 46)中写道:

最熟悉这个国家最后一次成功抵抗英***队的人,将最倾向于否认它的可能性。除了美国人对几乎所有其他国家的人民都拥有的武装优势之外,人民依附并任命民兵军官的下级政府的存在构成了对野心家的障碍,这比任何形式的简单政府都更有效。尽管欧洲几个王国的军事设施都在公共资源所能承受的范围内进行,但政府却不敢信任的将武器交付于人民。并且他们也不确定,仅依靠给予人民武器这一行为就能让人民摆脱其枷锁。但是,假如人民拥有由他们自己选择的地方政府,他们就可以收集国家意志并指挥国家力量,政府任命的民兵军官依附于民兵和人民。可以肯定,欧洲每一个***的王位——即使环绕着军队的保护——都会被迅速推翻。

美国人对狩猎/运动的热情源于美国建国初期,当时美国是一个农业为主、自给自足的国家,一些人以狩猎为生,借此为其他定居者提供辅助的食物来源,也是对动物捕食者的威慑。射击都是美国乡村居民的必备技能,并且被当做男性迈向成年的"礼仪"。如今,除了以狩猎维持生计外,狩猎也被用于控制野生动物的族群数量。

民兵精神源于美国早期对武器的依赖,以保护自己免受于外***队和美国原住民的伤害。武器的使用保障了人民的生存。在美国***前,政府既没有预算,也没有人力和意愿来维护一支全职军队,因此,武装后的"公民士兵"承担了军队的责任。所有男性都要求作为民兵服役,并需要自己提供武器与弹药。然而从1790年代起,强制性的义务民兵逐渐让位给了志愿民兵团体以及新组建的正规军。从19世纪开始,强制的民兵义务逐渐消失。

与传统民兵密切相关的是美国旧西部的传统,19世纪的美国向西扩展边境,这个过程需要使用枪支自卫。在通俗文学中,最出名的是詹姆斯·菲尼莫尔·库珀笔下的边疆拓荒故事,例如《最后的摩根战士》和《猎鹿人(英语:The Deerslayer)》。

"美国人占世界人口的4%,却是全球8.57亿民用枪支的46%。" 美国平民拥有3.93亿支,"比其他25个国家的平民拥枪总数还多。"

"美国平民拥有的枪支数量是美军的100倍,也是执法部门的400倍 。" 美国人在2018年5月购买了超过200万支,是美国执法机构拥枪数的两倍。2018年4月和5月,美国平民购买了470万枝,比美***队库存的枪支还多。2017年,美国人购买了2520万支枪支,比世界上所有执法机构拥有的枪支总数还要多250万支。2012年至2017年间,美国平民购买了1.35亿支,比世界所有武装部队的总库存多200万枝。

在19世纪后期,牛仔和“美国旧西部”意象进入了集体想像。 第一位美国女巨星安妮·奥克利 (Annie Oakley) 是一名神枪手,她于1885年开始在全国巡回演出,水牛比尔在狂野西部表演。个人主义英雄的牛仔原型主要由欧文·威斯特(Owen Wister)在故事和小说中确立,最著名的是《弗吉尼亚人》(1902),紧随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的《西部的胜利》(1889-1895) ,一部早期边疆的历史牛仔也随着20世纪电影普及,特别是透过早期经典作品,如《火车大劫案》(1903年)和《加利福尼亚劫持》(1906年)——前尼克国际儿童频道时代最成功的商业电影。

黑帮电影早在1910年就开始出现,但直到1930年代电影中才开始流行。美国禁酒令推动这一类型,例如1929年的情人节大屠杀、现实生活中的黑帮(例如艾尔·卡彭)的存在以及当代犯罪组织的兴起和城市暴力的升级。这些电影标榜了“狂妄、残忍、狡猾、强硬和违抗法律的走私者和城市黑帮”的典型功绩。

随着二战的到来,好莱坞制作了许多鼓舞士气的电影,爱国的口号,肯定了国家使命感。在这些战斗电影中,孤独牛仔的形象被那些强调集体努力和个人牺牲为更大事业价值的故事所取代,通常以一群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人在一起,在战场上接受考验,以及塑造成一个专门的战斗单位。

在20世纪后期的美国电影中,从《我俩没有明天》(1967 年)和《教父》(1972 年)的亡命之徒,到《紧急追捕令》(1971 年)和《机器战警》(1987 年)等虚构的治安复仇者。在1970年代,电影描绘了虚构的角色,在《计程车司机》(1976 年)和《现代启示录》(1979 年)等电影中,表面上是越南战争制造的疯子,而其他电影则讲述了虚构的退伍军人的故事。(Coming Home 和越战猎鹿人,1978 年) 。与此同时,枪支在虚构的现代城市暴力中的负面作用已经在诸如Boyz n the Hood (1991)和 Menace 2 Society (1993)等电影中进行了探讨。

几十年来,枪支文化的影响一直是美国公共领域主要辩论的中心。在他1970年的文章“作为枪支文化的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英语:Richard Hofstadter)使用“枪支文化”一词将美国描述对枪支有长期的情感。他还指出,美国“是唯一一个在大量人口中合法普遍拥有步枪、霰弹枪和手枪的工业国家”。1995年,政治学家罗伯特·斯皮策(英语:Robert Spitzer)表示,现代美国枪支文化建立在三个因素之上:自建国初期以来枪支泛滥、个人拥有武器与国家***、边疆历史之间的联系、文化边境和现代生活中的枪支神话 。2008年,美国最高法院确认,第二修正案保障个人拥有枪支的自由。

枪支权利和枪支管制倡导者用来指反对者的术语是枪支政治一大话题。

枪迷一词是指对枪械文化有深入了解的枪械爱好者。被认为是枪支管制倡导者对枪支拥有者不好的刻板印象,以此暗示他们狂热、表现出异常行为或对他人的安全构成威胁 。拥枪者深情地接受这个词。

hoplophobia一词是指“对枪支的非理性厌恶”。

美国对枪支的态度普遍令其他开发国家感到困惑,他们许多人不理解美国枪支法律的异常宽容,并认为美国公众应该在大规模枪击事件面前推动更严厉的枪支管制措施。批评者对美国恐怖主义的反应,因为它造成的死亡人数很少,与恐怖主义无关的枪支犯罪导致死亡率很高。对于巴西,他们经历了枪支限制,美国是枪支立法的基准。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