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郭子仪结局如何

网友提问:

历史上郭子仪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优质回答:

唐天宝十四年(755),颇受唐玄宗宠信的节度使安禄山率领十余万人在位于今河北涿州的范阳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这场战争直接导致了唐朝由盛转衰,唐玄宗仓皇南逃,而唐帝国的首都长安更是多次被攻破。在这场***中,郭子仪横空出世,他平定多地,收复了旧都,堪称平乱首功。那么,历史上郭子仪这位名将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武则天登基的第一年,也就是神功元年(697),郭子仪出生在华州郑县,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郭子仪从小就武勇过人,他“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累迁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虽然他参加武举后只被封了区区从九品的左卫长史,但他的等级是“异等”,也就是特等,可见考官对他的赞叹,这也反映了郭子仪能力的出众。

于是自然而然的,郭子仪历经多次升迁,终于在天宝八年(749),升任了从三品的左武卫大将军。五年后的天宝十三年(754),郭子仪的母亲去世,朝廷封她为魏国夫人以示对郭子仪的安慰。然而仅仅一年过后,安史之乱便爆发了,本该在家守丧的郭子仪临危受命,被“夺情”特召平叛。

郭子仪领军连战连捷,很快收复位于今山西右玉县的静边军城,为唐军的反击拉开序幕。他接连夺回云中、马邑、东陉关等地,克复了山西多处。又和另一位名将李光弼一同讨伐河北的叛军,逐渐平定了河北各郡县。

郭子仪正要直抵叛军的大本营范阳,却被刚继位的太子李亨,也就是唐肃宗下诏召回。来到新皇帝面前,郭子仪被大肆封赏,李亨将兢兢业业的郭子仪封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实际上就是宰相,可以说此时的郭子仪得到了非常巨大的荣耀。

不久,敌军纠合了数万残余部队向皇帝所在进攻而来,“子仪以回纥首领葛逻支击之,执获数万,牛羊不可胜计,河曲平。”随后,郭子仪打通了从潼关入陕州的道路,于是郭子仪又被加封司空、关内河东副元帅。不久,郭子仪再度升迁,成为了名字非常霸气的“天下兵马副元帅”天下兵马元帅一般需要皇室才能担任,而副元帅则是人臣的最高军职。

至德二年(757),郭子仪收复长安、洛阳两个首都,于是再度担任司徒,封代国公。不久因兵败而被罢免,赋闲在家。宝应元年(762),河东兵变发生,郭子仪被封汾阳王,复出平叛。事后郭子仪再度被剥夺兵权。仅仅一年后,吐蕃攻破长安,郭子仪再受命驱赶吐蕃。

大历十四年(779),唐肃宗离世,唐德宗继位,将郭子仪拜为太尉、中书令,并赐给尊崇的称号“尚父”。建中二年(781),已然八十五岁高龄的郭子仪去世,朝廷追赠太师,谥号和诸葛亮相同,“忠武”,并被安葬在唐肃宗陵墓旁。郭子仪一生立功无数,虽然近六十岁才领兵作战,算得上大器晚成,最后也安然离世。但他的地位之尊崇,是后世难以企及的。

其他网友回答

郭子仪,功劳很大,可以说达到了功高盖主的地步,并且被尊为尚父,郭子仪享年八十五,得到了善终,因功高盖主还能得到善终的,也确实难得!

郭子仪因战功不断,所以官位爵位屡屡升迁!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李隆基出走蜀地,之后太子李亨继位登基,尊李隆基也是太上皇,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前去平乱,之后连续收复河北、河东等地,因功官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之后郭子仪又收复东西二京长安和洛阳,因此朝廷又因功封郭子仪为司徒,和代国公!

后来郭子仪又被封为汾阳王,之后吐蕃兵来侵犯长安,郭子仪带兵前来,吐蕃听到郭子仪大军到了,便离开了长安!没多久吐蕃又联合回纥进兵犯唐,郭子仪对回纥进行劝说,最后联合回纥,大败吐蕃!

郭子仪的晚年得到善终!

后来唐代宗驾崩,唐德宗继位后,封郭子仪为太尉,同时又为中书令,并且尊郭子仪为尚父。

郭子仪在八十五岁时因病去世,死后朝廷追赠太师,谥号忠武!这也是得到善终!

从郭子仪的官位升迁不难看出郭子仪的功劳,郭子仪对大唐,也确实做出来很多的贡献,并且他经历好几个皇帝,却能得到善终,同时得到这些皇帝的认可,也的确是件难得的事!

从郭子仪被尊为尚父,中国几千年被尊尚父的还真没有几个!也不难看出郭子仪的地位和威望!

其他网友回答

郭子仪算得上是平定“安史之乱”,再造一个大唐王朝的最大功臣了。他辅佐了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三代帝王,他的官爵也从节度使到中书令、尚书令、太尉,甚至被尊为“尚父”,封为郡王这样的地步。他获得如此显赫的封赏,完全称得上是功高震主。但是这样一个人,在唐朝那三代帝王的不断猜忌中,最后竟然能够得以善终,活到80多岁去世。那么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郭子仪剧照)

说唐代的那三代帝王不断猜忌打击他,并没有夸张。

唐肃宗的时候,本来他是天下兵马副元帅(唐肃宗的儿子李俶是大元帅,也就是后来的唐代宗),后来这个副元帅也给他取消了,而把太监鱼朝恩封为宣慰使,用鱼朝恩节制他。而这种节制,不但让郭子仪备受打击,而且也让唐军因为鱼朝恩的瞎指挥以及把持朝政而多次失败。后来,因为包括李光弼、仆固怀恩等人都把“安史之乱”叛军没有办法了,唐肃宗才不得不又重新让郭子仪统帅军队。

唐代宗的时候,皇帝宁愿相信太监程元振,也不相信郭子仪。罢免了郭子仪的兵权。但是继“安史之乱”以后,仆固怀恩又联合吐蕃、回纥再次入侵,一度占据了长安。最后唐代宗还是不得不再次重用郭子仪,才说降了回纥,打败了吐蕃。

唐代宗去世,唐德宗继位,把郭子仪进封为太尉,中书令,但立刻就免除了郭子仪节度使、元帅这样的职位。显然,也是非常担心郭子仪拥兵自重。

那么,既然三代帝王都猜忌郭子仪,为什么郭子仪最终还是挺过来,得以善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唐肃宗剧照)

一、天下始终不太平,必须使用郭子仪。

那些帝王们杀功臣,都是在打下了江山,天下太平的时候,可是从唐肃宗到唐德宗,天下就一直未曾太平。安禄山反叛以后安庆绪反叛,安庆绪反叛以后史思明反叛,史思明反叛以后史朝义反叛,“安史之乱”平定了又是吐蕃回纥杀进来,天下就从来没有太平过。

就算是这些皇帝们忌惮郭子仪,他们也不敢杀郭子仪啊。当时的唐朝,之所以会出现反复战争反复叛乱的情况,根本的原因,就是唐皇室的威望严重降低,没有人服他们。那些帮助他们平定叛乱的将领们,也不是那么忠心耿耿,抓到机会也就跟着反叛。

而郭子仪在军中具有巨大的威望,只有郭子仪能够压服那些叛乱。当年回纥跟着吐蕃一起入侵唐朝的时候,他们听说郭子仪还活着时,大吃一惊。他们说,他们之所以跟着吐蕃一起打进来,是因为他们以为郭令公已经不在人世了。既然郭令公现在还在人世,他们也就不打了,回去了。

郭子仪在平定反叛的仆固怀恩的时候,就说,仆固怀恩手下的那些将领,曾经都是他的旧将,他根本就不用打他们,只要他一出来,那些旧将都知道该怎么做。而结果果然和他预计的一样。

由此可见,郭子仪在唐朝的军队中,具有多么高的威望。

(唐代宗剧照)

二、郭子仪始终保持着对唐朝皇帝的忠诚。

郭子仪对唐皇室一直忠心耿耿,从无二心。

唐代宗继位后,程元振对唐代宗说,必须要限制老臣,否则的话,这种老臣会功高震主。郭子仪听说后,把唐肃宗给他的一千多封诏书全部拿出来,送给唐代宗看。这些诏书上,写满了唐肃宗称赞郭子仪忠心的地方。唐代宗不好意思了,只好说,你放心吧,我没有怀疑你啊。

郭子仪知道自己功高震主,所以多次辞职,告老回乡,主动把兵全交出来。等到朝廷需要他出面带兵打仗的时候,他又才重新出山。而仗打完以后,他立马又交兵权。

郭子仪的儿子郭暖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升平公主非常骄横,不把郭暧放在眼里。有一次郭暧冒火了,说,你无非就是仗着你父亲是皇帝嘛,我父亲还不想当皇帝呢!升平公主把这话告诉了唐代宗。没想到唐代宗却说,人家说得没错呀,郭子仪要是想当皇帝,早就没我们唐家什么事了。尽管唐代宗说了这个话,郭子仪并没有就此算了,而是立马进宫向唐代宗请罪。唐代宗不怪罪,还劝郭子仪装聋作哑。可是郭子仪回去以后,依然把郭暧打了一顿。由此可见,郭子怡在做事情上,是非常谨慎的。

(鱼朝恩剧照)

三、郭子仪以德报怨。

郭子仪就算能够想办法获得皇帝的信任,他依然不得安宁。因为皇帝身边有太监,太监害怕郭子仪取代了他在皇帝那里的地位,因此就反复谗陷郭子怡。唐肃宗的太监鱼朝恩是这样,唐代宗的太监程元振也是这样。

鱼朝恩不但多次在唐肃宗面前谗陷郭子仪,还派人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要知道,中国向来是祖先崇拜,祖坟是绝对不能随便动的。但是,鱼朝恩掘了郭子仪的祖坟,郭子仪却说,我带兵打仗的时候,士兵们都掘过别人的坟(大概是像曹操掘墓一样吧),我没能禁止他们。显然,这是上天给予我的报应。

后来,鱼朝恩请郭子仪吃饭。有人对郭子仪说,这是鱼朝恩想杀你的表现,让他别去。可是,郭子仪竟然只带了少了几个人就去了,坦坦荡荡。这件事完全震惊了鱼朝恩,以至于鱼朝恩都感动得哭了。

郭子仪就是采用这种以德报怨的方式,极好地缓解了奸臣对他的谗陷,因而比较有效地把自己保护了起来。

总之,郭子仪不但是一个威武雄壮的军事指挥官,而且还是一个有大智慧大气魄的政治家。因此,他最终才有那样完美的结局。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

其他网友回答

郭子仪是唐代中期的名将,一生经历了唐武则天,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等七朝。从唐玄宗初年,以武举补左卫长史开始,直到病死,六十年中,郭子仪多次担任重要的军事职务,长时期掌管着中央的军政大权。死于781年,终年八十五岁,是历代名将中年事最高的一位。唐史臣裴珀曾说他是: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贬。”

纵观历代的名将,能做到像郭子仪这样,确实是少有的。

天宝末年,由于唐王朝统治集团的腐败和无能,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特别是安禄山之乱,唐玄宗出奔,几至一蹶不起。正是在这种情势下,郭子仪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平叛战争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使唐王朝的统治得以保持和继续下去。

公元755年11月,受到唐玄宗李隆基宠幸和信任的安禄山,率部下及契丹兵十五万众造反,玄宗诏令郭子仪充朔方节度史,率本军东讨,先后斩杀安禄山部将周万顷,击败高秀岩,收复云中,马邑等郡,以后又与李光弼合军破贼史思明众数万,擒贼四千,拔常山。安禄山得知后,派精兵支援史思明,郭子仪与李光弼、仆固怀思,浑积之、陈回光合兵击贼,斩首四万级,俘人马万计,河北诸郡逐步收复。此时,唐肃宗李亨即位灵武,诏郭子仪班师勤王,子仪与光弼率步骑兵五万人赴灵武,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朔方军队成为朝廷依靠的主力部队。

公元771年,诏子仪为关内、河东副元帅,随元帅广平王率汉、蕃兵十五万进军长安。此时,安禄山已被嫡子安庆绪派人刺死。安庆绪继承伪帝位,派元帅张通儒和部将李归仁迎战,被子议用前后夹攻的战法击败,斩首六万余,生擒两万众,仓皇逃离长安。收复长安之日,男女老幼夹道欢呼:“没想到今天还能看到官军回来!”

安庆绪得知丢失长安大惊,又派大将严庄率军十万众协助张通儒,军势一时大振,旌帜钲鼓径百余里。子仪亲自率军从正面追击,派李嗣业率回纥军从后面伏击,使敌军首尾不能相颐,大败逃走,遗尸遍地。严庄等逃到洛阳,又挟持伪帝安庆绪渡河,因而东都得到收复。至此,已经先后平复了河东、河西、河南州。子仪以功封代国公,加司徒,在入朝时,皇帝亲自到郊外迎接,并慰劳他说:“国家能够旧造新生,都是依靠你了。”

子仪接连破敌,累进至中书令,兼领东畿、山南、河南诸道行营元帅。当时的内侍鱼朝恩嫉妒子仪的功劳,经常在肃宗面前说子仪的坏话,因此子仪被召还,更以赵王为各道兵马元帅,李光弼为副,代子仪领朔方的部队。子仪离开部队后,敌军借机进攻,再陷河、洛,逼近京辅。朝廷上下议论纷纷,都认为这样对待郭子仪是错误的,肃宗也有所悟,公元760年又打算派子仪出征,但又被鱼朝恩阻拦作罢。第二年,李光弼大败,丢失河阳,不久,河中、北庭等州叛乱,节度使被杀。在这种情势下,朝廷不得不再度启用子仪。这时肃宗重病不朝,子仪请求说,“老臣受命,将死于外,不见陛下,死也不能瞑目!”肃宗把子仪召入卧室,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河东平乱的事,我都委托给你了!”子仅也呜咽流涕,到达绛州后,立即捕杀叛乱首恶王元振等数十人,诸镇想要叛乱的人,都害怕不敢生事了。

公元762年,唐代宗即位。郭子仪由于是名威声振的三朝宿将,更加遭到内侍和近臣的妬恨,在代宗面前屡进谗言,郭子仪又一次被罢副元帅职。子仪为了解除代宗对自己的疑心,把肃宗赐给的诏赦千余篇都交给代宗审看。代宗终于悔悟,下诏白责说:“由于我错疑了你,使你这样忠于国家的大臣忧虑,我很惭愧,从今以后,你再不用有任何忧虑和怀疑了!”从此,对子仪更加信任和礼遇。

正在这个时候,原来的将领梁崇义和仆固怀思相继叛乱,进犯京畿诸郡。代宗得知后,立即拜子仪为关内副元帅,镇咸阳。子仪罢帅后,部下逐渐离散,接受新的诏令时,麾下才数十骑,行至咸阳的叛军已过渭水,代宗逃出京城。子仪一路上招收兵马,在洛南会合王知节部,军威方振。进驻商州后,子仪派遣一部分军队虚张旗帜,夜间万炬齐燃,敌人非常惊惧。老百姓纷纷传告:“郭令公来了!郭令公来了!”敌军将士闻风纷纷逃遁。京城至此方得安定,代宗乘舆还都,涕泣着对左右说:“子仪真是大唐的社稷臣.我因为没早重用他,才落了这样的结果。”从此,再没有人能离间他和皇帝的关系了。

郭子仪屡立大功,官职越来越高,但他不忘乎所以,为人处世十分谨慎。他后来又连续出征仆阳怀恩,打败了怀恩所部和吐蕃、回纥、党项等部的三十万人,取得了重大的睦利,代宗诏拜尚书令。子仪一再恳辞,代宗坚持授予。子仪说:“这个官职,过去是太宗充当过的,所以后来各朝均设职不置员。如果让我担任,就破坏了这个传统。这些年出于战争,官爵晋封的很滥,不少都身兼数官,不做实际事情,害处不小。现在凶丑略平,是应该按法制进行审查整顿之时,应当从老臣这做起。”代宗听他讲得有理,这事才做罢。

由于子仪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也使对他的谗言离间的做法行不通。有一次征吐蕃,鱼朝恩特意偷着派人挖了他父亲的坟墓。子仪来京都后,朝廷内外都怕他恃军叛乱,代宗召见他用好言安慰,子仪号泣上奏说:“我带兵时间很久,过去也没完全做到禁止土兵破坏别人的坟墓,现在有人挖了我先人的墓,也是上天对我的谴责,怪罪不了别人。”皇帝因此对他更信任了。

公元780年,唐德宗李适即位,子仪奉诏还朝,进位太尉、中书令、赐号“尚父”,因他年老多病,罢了他所兼各州的节度使和各军的统帅职务。

781年,郭子仪病重逝世,德宗悼痛,废朝五日,诸臣都奉旨往吊。安葬时,德宗亲自到安福门去送,痛哭失声,百官陪着流涕。这位唐代中兴的名将,在军旅中度过了一生,直到七、八十岁的高龄,还带兵征讨,死时年已八十五岁,是历代名将中年事最高的一位。

郭子仪一生战功卓著,威震中外。敌军有闻子仪名就退兵的。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仆固怀恩勾结回纥兵进犯,得知子仪率兵迎战,回纥首领惊问:“唐朝领兵的是谁?”答说是“郭令公”。首领说:“我们受骗了!怀恩说令公已死,我们才答应起兵的,现在令公还在,我不能和他为敌。”立即引兵归去。子仪使用将领,以德为先,并一视同仁。子仪一生中麾下大将以数十计,皆晋封王侯要职,但子仪对他们指挥进退,都和其他部下一样。他的幕府官吏六十多人,后来也多为将相显宫,可见他始终是注意选才任贤的。

子仪的一生虽历尽战斗艰险,但还是富贵寿考,哀荣终始的。他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达二十余年,长时期担任执掌全***、政的要职,高官厚禄,僮仆数以千计,住宅占居长安亲仁里的四分之一,受赐良田、美器、名园,甲馆很多。他死后,子孙数代仍担任着朝廷的一些重要职务。

其他网友回答

郭子仪(697——781年)是唐朝后期的一位名将。华州郑县人(今陕西华县)人。以武举累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他的最大历史功绩之一是***安史之乱。唐玄宗未年以后,唐王朝的统治开始走下坡路,集权统治日益削弱,许多地方军事势力——藩镇兴起,结口爆发了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这次叛乱,破坏了经过百年来发展的北方经济文化,使劳动人民又陷入水深火热的灾难境地,也严重地威胁了唐王朝的统治。靠着一些有作为的地方官如颜杲卿、颜真御等人联合人民的平叛斗争,主要是靠着郭子仪、李光弼等军事实力集团对唐中央的支持,才终于平定了叛乱,暂时稳定了唐王朝的统治。当时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因在河北击败史思明而立有卓越战功。

唐肃宗即位后,郭子仪被任命为关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因功升中书令。后又进封丫刁汾阳郡王。代宗时仆固怀恩叛变,纠合回纥、吐蕃、党项等攻唐,三十万叛军兵临泾阳(今陕西泾阳),京师震恐,当时年已高龄的郭子仪不畏险阻,仅以一万兵亲临前线。郭子仪在回纥兵中原有很高威信,他派人去说服回纥兵,告诉他们:“过去我们既然共过患难,今夫为什么要忘掉旧好,去邦助叛臣,那不是太愚蠢了吗?”回纥兵原来是听仆固怀恩骗说,以为郭子仪已经死了,现在听说郭令公还在,于是提出要求会见。郭子仪不顾生命危险,带着数十骑陪同出阵,回纥兵见果然是郭令公,纷纷下马拜于地下。终于转而助唐抗击吐蕃。郭子仪又一次挽救了唐王朝的危机。

郭子仪是当时有数的几个拥护唐中央的军事实力集团之一,李唐王朝实际是靠郭子仪和他的部下来支撑的。在郭子仪败安禄山儿子安庆绪后,唐肃宗曾亲自到灞上去欢迎郭子仪,并且慰劳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后世封建史家也说“天下以其(郭子仪)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都不是过分的形寄。当然,李唐王朝也很重视他。肃宗时封之为王;代宗赐以免死铁券,画像于凌烟阁;德宗时进号为尚父,皇帝不以名字来称呯他。他的八个儿子和七个女婿,都身负军政要职,每逢全家聚会,子婿们的笏版竟堆满了一床。他家一年的收入仅官俸一项就达二十万贯,占有的土地长达百里,这样的地位一直沒有动摇。

郭子仪维护封建国家统一,***叛乱,防止周边族的袭扰,不仅对地主阶级统治有利,也符合人民的利益,因此也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他一生突出的一点是维护织治阶内部安定以巩固国家统一这个大局,因而做到了“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