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半音化四度

在音乐中,半音化四度(chromatic fourth,或 )是一段横跨纯四度,并覆盖了这个四度中几乎所有半音程的旋律或旋律片段。

此旋律以D小调的主音(D音)和属音(A音)为界,覆盖了这个四度中所有的半音程。

半音化四度的拉丁术语——“passus duriusculus”中的“duriusculus”意为“刺耳的”或“粗糙的”,“passus”意为“脚步”——来源于克里斯托夫·伯恩哈德(英语:Christoph Bernhard)于十七世纪出版的《Tractatus compositionis augmentatus》,其中指出重复的旋律运动将形成连续的半音阶。在巴洛克时期,J. S. 巴赫将其运用在他的合唱音乐和器乐中,例如在平均律键盘曲集中(第二卷,第2号赋格,D小调):

乐谱中圆滑线标示的区域即为半音化四度的实际应用。

在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代的歌剧中,半音化四度常见于低音声部,被用在悲伤的咏叹调中。这种创作技法被称作“悲叹的低音(lament bass)”。在贝多芬的第9号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倒数第二页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部分,以及维瓦尔第的经文歌“O qui coeli terraeque serenitas”中,都可以找到半音化的四度。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半音化的四度只能用于悲伤的音乐;其起止点也不一定是主音和属音。例如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四重奏(英语:String Quartet No. 14 (Mozart)),K. 387(乐谱中以圆滑线标示的部分):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相关推荐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