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道教禁忌“四不食”指的是哪些?为何会有这种说法呢?

道教是一个发源于我国本土的传统宗教,自黄帝问道广成子以来,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如果按照东汉张道陵天师的天师道正式创立时间来算,道教也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了。


道教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以道家黄老思想作为立教之本,结合了原始的鬼神崇拜信仰发展而来。由于道教完全是土生土长的宗教,因此它的教义思想也深受中华传统影响,同时也在反过来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由于其玄之又玄的思想理论和神秘的道教文化,使得道教被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道教崇尚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但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道教的内部也有相应的禁忌和戒律来约束修行者,这些戒律来自生活、修行的多个方面,如《太上老君经律》、《天仙大戒》、《初真戒》等等。

道教在饮食上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戒律即“四不食”,它们指的是哪些?为何有这种说法呢?


张道陵天师祖籍丰县,是汉留侯张良的九世孙,自幼天资聪颖,并且立志做官,辅佐汉室,光宗耀祖。青年时入朝为官,后来看到朝堂混乱,决定辞官修道。张天师先后在龙虎山和鹤鸣山炼丹修行,太上老君降临凡间,梦中点化张道陵天师,授以他“正一盟威符箓”,三五斩邪雌雄剑、阳平治都功印等,从而张天师创立了天师道。


与我们印象不同的是,天师道可以娶妻生子,龙虎山天师府的历代天师皆由张道陵祖师后人承袭;饮食方面除了斋戒及进行斋醮科仪以外还不戒荤腥,但是张天师规定有四种动物不可以食用,即牛、狗、大雁和乌鱼。为何有这种说法呢?


一、四不食之不食乌鱼

民间将自然界中的乌鱼称为“孝鱼”,乌鱼在产卵时一般不会进食,而且母鱼在产下幼卵后视力变得模糊不清,根本没法去寻找食物。这个时候,一部分幼鱼会游到母鱼的嘴里,让母鱼充饥,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让母亲饿死。百善孝为先,这正是道教所推崇的积德行善的体现,将孝道视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行。

晋代著名高道葛洪在其所著的《抱朴子》里写道:“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二、四不食之不食牛

在古代刀耕火种的时代,牛是家庭非常重要的劳动力,许多朝代都是禁止杀牛的,而且罪行不小,如春秋时期的《礼记》中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唐玄宗曾发布过《禁屠杀马牛驴诏》:“马牛驴皆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先有处分,不令宰杀。”

北宋初年的《宋刑统》中就规定,“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者,徒一年”;南宋的刑罚则更重,“诸故杀官私牛,徒三年”。除了这些官方的禁令以外,道教不食牛肉还要从牛的习性等方面考虑。
牛一辈子在田地里任劳任怨,性格温顺。道教劝善之书《牛图经》有记载:“劝人听我说因由,世间最苦是耕牛, 春夏秋冬齐用力,四时辛苦未曾休……劝君食味将牛戒,无牛亦有好珍馐, 人从是处行方便,无量阴功万古流。”

通过对牛的各种描述来表达牛的勤劳与善良,另外传说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关令尹喜发现紫气东来,原来是老子骑青牛而来,老子得道成仙的同时青牛也跟着老子一起成了灵兽,老子也被称作青牛师、青牛翁,因此为了表达对老子的敬意,所以禁食牛肉。


三、四不食之不食大雁

古人认为大雁是属于一种群居的鸟类,一只雌雁配一只雄雁,向来都是从一而终的。假如一只死去,剩下落单的一只孤雁,至死也不会再找别的伴侣,是坚贞不渝的爱情象征,其忠贞品质令人折服。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孤雁》中就有体现:“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大雁的身上体现出忠贞的品性。古代婚娶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中,有五项都与大雁有关,由此可见大雁的重要性。


四、四不食之不食狗

在我们饲养的各种动物中,狗一直都是忠诚的象征,是百姓看家护院的不二之选,清段玉裁《玉篇·犬部》称:“狗,家畜,以吠守。”古人表示忠心的时候,多会说:愿效犬马之劳。在十二生肖中,狗排在第十一位,有着“金畜”“玉犬”的美名。

之所以禁食狗肉,乃是由于其身上忠诚的体现,道教素有“忠孝之道”之说,《太平经》有云:“天下之事,孝忠诚信为大。”

《虚皇天初真十戒文》亦说:“仙经万卷,忠孝为先。”因此狗的“忠”和乌鱼的“孝”都是道教修行的基础。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