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想讲个故事给你听

网友提问:

我想听你们随便讲个故事,有什么故事可以分享?

优质回答:

我的故事有很多,因为我是一名急诊医生。

这些故事里包含着悲欢离合,也满是世态炎凉,更加透露着人性的无奈和悲凉。

换句话说,我们说着听着的这些“故事”,其实正是别人经历的苦难。

你要听这些故事,我可以说。

但,我绝不想大家只是把它当作故事,也绝不想大家听后看后仅仅只是一笑了之。

我要想的是,通过我描绘的这些真实故事,通过这些发生在医院里的人间真相,大家能够感触到这个这个真实世界,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这些,也是我总是在[最后一支多巴胺]这个账号里分享一些貌似“负能量”故事的原因。

好吧,说一个最近发生的故事给大家听:

今年大年初三的时候,抢救室里来了一位55岁的男性患者。

患者四个月前突发急性脑梗塞,住院治疗后,效果很好,虽然有些言语不清,但毕竟没有遗留肢体瘫痪。

但,每个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也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的心理变化更是不一样的。

患者出院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等药物。

五个小时前,患者偷偷吃下了四整盒阿司匹林,也就是120颗。被家属发现后送进医院。

虽然患者除了有些上腹痛和恶心之外并无其它不适,但却存在极大的风险。

因为对于如此大剂量的水杨酸类药物中毒,即有可能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特别是肝脏功能的急剧恶化。

从治疗原则来说,除了第一时间洗胃输液等对症处理之外,还应该尽早行血液净化治疗。

但是,家属却犹豫了,因为昂贵的费用让家属难以承担。

沟通后,患者的儿子含着泪拒绝了血液净化的建议,他说:“我今年才结婚..”

我知道他的意思,结婚花了太多的钱,以至于现在没有能力为父亲治病。

后来,从患者妻子的口中又证实了缺钱这个说法。

其实我想说的是,同一条命相比,同可能发生的严重病情相比,这些钱又算什么呢?

但我始终还是没有说出口,我尊重家属的选择,我理解家属的选择。

有些时候,一分钱难道英雄好汉;有时候,真的会借钱无门。

幸运的是,患者经过长时间的治疗,虽然中间有所反复,始终还是得以康复出院了。

像这样的“故事”,真的有很多。

所谓的“穷病”,也真的常常上演。

这个故事给了我什么样的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要关注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变化,而不是仅仅只盯着肢体功能的恢复。

2、对于这些的慢性病患者,家属不应该让患者可以接触到如此大量的药物。

3、多赚钱,多赚钱,多赚钱。

让更多人了解更多一点!

最后一支多巴胺:急诊执业医师,遇见许多人,碰见许多事!

其他网友回答

“起来了,走去买花。”

“咋又去个个星期天都陪你买花了。”

“去年买的卉兰死了,想再栽一盆君子兰。”

“家中花都上百盆君子兰都几盆了还买?”

“走嘛!看看别的也行仨!”

“唉!真拿你没法!就你花疯。”

其他网友回答

明天母亲节了,说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吧!

我从小就没有了母亲,兄弟姊妹5个,40年前,生活自是十分艰辛,父亲又忙于村里的事务,一直没有再娶,我一直没有明白父亲。现在想想,小时候的我敏感而多疑,兄妹又多,也许是这些原因,让父亲虽为大队支书,仍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没有任何优势。

这让我就分外关注母亲与孩子的故事,默默注视,想着自己是那个孩子,母亲的爱如何慢慢渗入他的心灵。

我是医生,接触的就只有病人和病人家属,有时妈妈是病人,有时孩子是病人。每天病房发生的故事就如情景剧,演绎人间悲欢离合。

这个故事中,母亲是个病人,确切的说,半年前她还很健康,虽然已经80多岁,孩子送她去了康养中心,因为他们要照顾自己的孙子。

然后老人非常想回家过年,半年前正是农历新年,孩子不去接她,她自己走,又被送回,然后老人就吃不下东西,反复恶心、呕吐,被送到我们病房,老人已经很衰弱了,有比较明显的电解质紊乱,但神志很清楚,身体也没有太大的毛病。住了几天,我们明白了,老太太的心愿没有满足,儿女仍不希望她回家,并在我们面前对老太太颇有微词。

我们无意对他们的家事多做评价,可是每天查房,看到老太希翼的目光在儿女身上久久的停留,我们知道,母亲的心思如此单纯,

陪伴是最长久的亲情,她的儿女不明白,当老人逝去,但他们的儿女要面临这样的问题时,他是否会回想起自己如何对待自己的母亲。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父母已逝,每当想起他们,我都是深深的悔意,人到中年,每每想到的就是自己该做而未做的事、有意无意中说错的话,可是时间再也回不去了!

祝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愿所有家庭和谐!

其他网友回答

农历四月初八,定为中国母亲节,有着悠久的故事传说:目莲救母。各地的纪念方式虽不相同,但怀念慈母的情怀是样的。

我家乡宜兴,在四月八这天,家家户户煮上一锅乌米饭,大人小孩吃着那乌漆麻黑、清香扑鼻的乌饭,念着目莲救母的古老传说。

这乌米饭是怎样做成的呢?与目莲救母的故事有什么渊源呢?说来话长:

宜兴南山有一种權木,民间俗称乌饭草头树,学名:楠烛。每年春天长出嫩绿带红的叶子,农妇上山采集回来,捣碎加温水,浸泡未淘过的糯米,过几小时,白米变成了乌米,淘清煮熟,一锅清香糍糯的鸟米饭做成了。这种古老的做法,据说是目莲发明的,他的母亲被关在地狱坐牢,每次他送饭去给母亲,总被看牢门的小鬼一抢而空,母亲只好挨饿。目莲心急如焚,日思夜想,终于想出了这种方法,做了乌饭送给母亲吃,看牢门的小鬼一看,不知什么东西,不敢抢吃了,于是,目莲的母亲终于能吃到儿子送来的饭,感动得泪流满面,目莲终于如愿以偿,报答了母恩。

四月初八那天,除了吃乌饭,人们还要看《目莲救母》的戏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