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二十四孝故事 卧冰求鲤

网友提问:

你怎么看待《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故事?

优质回答:

冰封腊月寒三九

王祥卧冰把魚求

此举感动天和地

鲤魚纷纷露出头

卧冰求鲤千古颂

王祥名利双丰收

故事寓意很丰厚

百善之中孝为首

传统美德不能丢

孝顺老人有人脉

做事创业不用愁

精诚所致金石开

孝心赢得办法牛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声明一下,我不赞成“卧冰求鲤”这种做法,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是个孝顺的儿子,也主张大家首先把对父母的“孝”和对国家的“忠”放在首位。

我以为握冰求鲤的做法有以下不妥:

一是因为如果为了表达孝顺母亲,那么弄出鲤鱼的其它方法应该还是有的,为什么一定拿自己的身体去融化冰雪呢?

二是即使把鲤鱼从冰中弄出来了,他的母亲也吃到了鲤鱼,那么这个孩子他的身体是不是会受到伤害呢?为了让母亲满足,儿子病倒了,这样的做法理智吗?

三其实这个典故也未必完全是事实,它只是极度夸张的表现一个“孝”字,是二十四孝之一。它里面的故事全部源自传说、神话,多带有加工、夸张,目的是起到较好的教育意义。

你知道这个典故的来历吗?卧冰求鲤,这个典故是二十四孝之一,是元代人编辑的。然后它最早前是出现在《搜神记》里面,这本书里面说的是时,有一个叫王祥的人,为了让母亲吃到鲤鱼,亲自卧在冰上融化冰块,然后达到求得鲤鱼的目的。

王祥这个人在历史上是有的,他也确实是一个大孝子,孝顺的名声在当时是很大的,以至于他因为孝顺而被封官,从“县令”一直做到了“太尉”,并且活到了84岁的高寿。在那个时代这个人可以说是福禄双全,也是孝顺,给他的福报吧。

我是完全赞同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内容,但我坚决反对一些不符合人性的极端的做法。即使有人真的这么做,我们也不能作为正面的典型,大肆的宣扬。

其他网友回答

挺执着的

其他网友回答

你怎么看待《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故事?

《卧冰求鲤》原文:

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

释义: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通过故事本身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王祥是一个十分尊重父母的人,尽管继母对他并不好,可他依然孝敬继母。这说明他是一个非常以德报怨,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人。

为什么卧冰求鲤的故事被奉为《二十四孝》之首?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王祥他的人格魅力,对待继母尚且能这般尽心尽孝的侍奉继母,对待朋友亲人一样是有大胸怀的。

其次要考虑到我国古代封建制度下是极力推崇这种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的观念,这有利于保证专制王权的地位。从侧面也说明当时的时代是不能出现反对威望高的人,不能不尊重父母,老师,那就更不能违背统治者。

卧冰求鲤的故事一直被流传至今,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德行高尚的人一直是值得被尊重的。我认为卧冰求鲤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人要有宽广的胸怀,懂得感恩他人,且能以德报怨。

但我认这种美德值得学习,但我们需要学会灵活运用,而不是照抄照搬“愚孝”。尊敬父母、长辈是我们应该传承的美德,但我们要学会区分是非曲直,而不是一味的坚守这条伦理道德。

新闻上很多报道也比比皆是,并不是父母的所有行为都是对的,甚至会出现一些不好甚至恶劣的行为,那我们还有必要坚守孝道吗?从小被抛弃的孩子长大后成才了,亲生父母又找上门这种情况,难道孩子还需要赡养他们吗?我认为是不需要的,并不是所有的以德报怨都可以得到好的结果,尊重是相互的,爱也是相互的,没有一方一味的付出能维持一段感情的,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要学会爱自己。

其他网友回答

“二十四孝”被很多人当做儒家宣传孝道的经典之作,是元代的郭守正把古代24个人的孝行编成故事,被王克孝画成《二十四孝图》去流传,在清代末年,张之洞等人将之扩编成《百孝图说》。但是其中的故事却并不能完全代表儒家的孝道思想,有些甚至完全违背了儒家的孝道精神,并且容易给心性单纯的孩子们造成误导。我们所熟知的卧冰求鲤就是其中一个。

“卧冰求鲤”卧冰求鲤的主人公是晋代王祥。它所讲述的,是王祥为了在严冬给继母捉到新鲜的鲤鱼而解开衣服躺在冰上以身化冰来求鱼,感动上天,鲤鱼自己蹦出来的故事。

毫不夸张地说,就是这类故事使人们离儒学越来越远。

首先,儒家主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爱护好自己是爱父母最基本的一步。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王祥在卧冰求鲤不止可能生病,甚至可能丧命。对父母来说,没有什么能比失去孩子更痛心了,为了两条鱼就如此轻视自己的生命,怎么能是孝呢?万一上天没显灵,他不但没得到鱼还这么冻死了,非但徒伤父母心,更是嫌父母与不义了。

其次,子不语怪力乱神。这种超出常理的事情,孔子是存而不论的。这样明目张胆地以怪力乱神教导别人,不是儒家的正统思路。

最后,这个故事严重侮辱了听众的智商,用一种不可理喻的愚蠢行为来表达孝,使人们把道德和低智商联想到一起。打开冰封的湖面钓到鱼有一千种方法,正常人是不会想到用身子暖化的,而且万一冰真被暖化了,他也极可能已经没有力气去抓鱼了,还会直接掉进冰水里。如果不靠怪力乱神,这种方法和自杀没有本质区别。

更可笑的是,后人还有人做诗赞美:“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

“卧冰解衣不惧寒,冰化鱼跃供母前。求鲤成双德报怨,鲤载孝圣遨世间。”

奉劝世人,读书还是要深入一些,才能真的理解儒家所说的孝是怎样的。

作者:庚瑜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