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尖吻鲟

尖吻鲟(学名:),又名大西洋鲟(Atlantic sturgeon)是鲟科下的一个物种,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鱼。它们分布在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至美国佛罗里达州东岸。美洲最初的殖民时期,它们的数量仍很丰富,但因过度渔猎及水质污染,以致数量大幅下降。它们现时已被列为近危,在有些地区甚至已经灭绝。它们的寿命可以达60岁,长达4.6米及重超过360公斤,是世界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尖吻鲟没有鳞片,只有5行骨质的甲板。最大的标本可以重超过360公斤及接近4.6米长,一般则重130公斤及长1.8-2.4米。它们背部呈蓝黑色及橄榄绿色,腹部白色。其吻较长,口边各有4条须。

尖吻鲟6岁前都会留在汽水,期后才会游到海洋中。一直以来,短吻鲟都被误认为是幼生的尖吻鲟。尖吻鲟要到7-23岁才达至性成熟,还要视乎性别及温度。当成熟后,它们会往上游产卵。雌鱼一次可以产达80-375万颗卵,但要每2-6年才会产卵一次。产卵后的雌鱼会游回下游,但雄鱼却会留在上游直至冷水的增加。它们可能会回到海洋,或是留在近海岸线的地方。它们一般可以活到60岁,也曾有纪录达100岁之龄。它们有也会完全跳出水面,但令其跳起的原因不明。

最初尖吻鲟被认为是完全没有价值的鱼类。粗糙的鱼皮经常弄穿渔网,令渔民转而捕猎较具价值的其他鱼类。但是,当利用尖吻鲟制成的产品出现后,其渔业十分兴旺。在维吉尼亚州,它们的渔业十分具价值,比龙虾所得的利润还要高。在大西洋海岸的渔业主要是为食物、皮革及鱼胶。于1800年代末,美国每年就有达300万公斤的尖吻鲟出口。不过几年之内就大幅下趺至只有1万公斤。它们现时要是用来生产鱼子酱。

由于长期的过度渔猎,尖吻鲟现时为濒危物种,其保育主要是靠禁止捕猎。美国政府并没有将尖吻鲟列为全国性濒危。不过有很多团体都留意它们受危的状况,但却没有足够资料将之列入保育范围。

美国渔业学会(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认为尖吻鲟现正濒危。切萨皮克湾是尖吻鲟在维吉尼亚州最后已确认的栖息地。于2007年5月,研究发现在整条河上发现只有175条尖吻鲟,其中15条长逾4.5米。另外在马里兰州于2005年至2006年就发现了捕猎了大量的尖吻鲟。乔治亚大学也有在乔治亚州阿尔塔马哈河(Altamaha river)进行对尖吻鲟的生态研究。

近年的研究发现波罗的海消失的鲟是尖吻鲟而非以往相信的欧洲鲟。尖吻鲟是于约1300年前来到波罗的海,并取代了原住的物种。有计划将尖吻鲟由加拿大圣约翰河(Saint John river)重新引入到德国及波兰交界的奥得河在波罗的海的河口。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相关推荐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