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李钟岳为什么不同意秋瑾就义前提出的“写诀别信”的要求?
优质回答:
秋瑾,是我国著名***家,女权主义者,亦是我国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先驱,为辛亥***及国内妇女解放运动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包括孙中山,周总理等在内的众多***家都对秋瑾做出过很高的评价。
秋瑾出生名门望族,从小生活富裕也接受了非常全面的文化教育,但由于家庭包办婚姻导致其后来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再加上她的丈夫是一个思想守旧,不思进取的人,使得她婚后一直迫切的希望打破传统思想的禁锢,这也是促使她后来留学日本的主要原因之一。
1904年,秋瑾不顾丈夫反对,自费留学日本,“秋瑾”之名就是她留学日本后重新起的,在日本她接触到了先进的民主思想,也结识了孙中山,陶成章,黄兴,宋教仁等一大批民主***家,受这些人的影响,她开始参加在日留学生的***活动,并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反清***志士,以“解放女性,推翻满清专制统治”为毕生事业。
1905年回国后,她在上海结识了徐锡麟并加入了光复会,后再赴日本加入同盟会,1906年,秋瑾回到浙江积极开展同盟会地下活动,并发展了一大批同盟会骨干成员,此时全国正处在反清***爆发的前期,秋瑾也时常往返浙,沪两地,暗中准备起义,最后与徐锡麟约定,两人在安徽,浙江同时起义。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策划的安庆起义失败,徐锡麟英勇就义,而秋瑾也被徐锡麟之弟徐伟供出,于是一场逮捕秋瑾的计划正悄然实施……
其实从抓捕审讯到最终的结案行刑,秋瑾都没有受到任何的屈辱虐待,因为当时主持抓捕工作的山阴县令李钟岳是一个非常敬佩爱惜秋瑾的开明之人。
李钟岳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山阴县令,但他很欣赏秋瑾的人才华,他曾以秋瑾“驰驱戎马中原梦,破碎山河故国羞”的诗句教育自己的儿子,并感叹“以一女子而能诗,胜汝辈多矣!”
后来秋瑾反清被告发,李钟岳第一时间接到上司贵福的命令立即发兵逮捕秋瑾等一干民主人士,但李钟岳却以“并无越轨行动,不可武力摧残,惊动地方;容俟暗中调查,是否确实,再定办法”等理由推脱搪塞,其目的就是想给秋瑾等人充足的时间令他们逃跑以保全性命,但一来朝廷的逼迫日甚一日,甚至贵福亲自前来呵斥李钟岳立即发兵,二来秋瑾已经下了牺牲的决心,所以秋瑾最终还是被捕了。
秋瑾被捕后,朝廷立即下令审问,虽是审问,但李钟岳却从未对秋瑾有过一句质问之词,甚至还在公堂之上为秋瑾破例设座,令秋瑾与其单独相谈,也正是在那次单独相谈之时,李钟岳应秋瑾之情,给她纸笔,使秋瑾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著名绝笔。
李钟岳对秋瑾如此尊重引来贵福大怒,他质问李钟岳为何不用刑,李钟岳淡然的回答“均系读书人,且秋瑾又系一女子,证据不足,碍难用刑”,于是贵福暗中面见浙江巡抚并得到“就地正法”的手谕,当李钟岳看到手谕后虽然据理力争,但依旧奈何不得,毕竟官微言轻。
李钟岳最后一次“提审”秋瑾,他对秋瑾说:“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死汝非我意,幸谅之也”,说完便大哭起来,在场所有人无不动容,而秋瑾也非常感激李钟岳的暗中保护,她知道李钟岳是一个大义之人,于是行刑前,她对李钟岳提出了三个要求。
一,希望给家里人写一封诀别信,二,希望不要枭首,保留全尸,三,希望死后不要剥开她的衣服,给她留一份尊严。对于后两个条件李钟岳答应了,而且即便没有秋瑾留下的遗憾,我想李钟岳也会这么做的,但第一个要求,李钟岳没有答应,当然秋瑾也没有责怪他。
因为,李钟岳虽然同情秋瑾,可他毕竟是朝廷命官,如果让秋瑾留下诀别书,无疑会给自己留下一个“暗通***党”的罪证,这次为了保护秋瑾,他已经得罪了上司,虽然自己不怕死但为了自己的家人,他还是狠心的拒绝了秋瑾这一要求。
但,李钟岳得罪的不仅是权贵还是小人,秋瑾死后,李钟岳就因“庇护女犯罪”而被革职,临走时,当地士绅百姓纷纷出城相送,可见李钟岳平日里也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可处死秋瑾成了李钟岳心中的痛,被罢官后,他嘴中时常念叨“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心中充满了内疚之情,最终他趁家人不注意于家中自缢身亡,时年53岁,此时距离秋瑾牺牲只有百余日。
其他网友回答
答:秋瑾是一个个性非常张扬的人,她虽是一个女儿身,却能骑马击剑,而且,性情豪爽,不拘小节,豪气冲天。
说来也奇怪,秋瑾曾祖、祖、父三代仕清,父亲秋寿南,更是官湖南郴州知州。
但秋瑾内心却有强烈的反满排满愿望。
她曾赋诗兴叹“莽莽神州叹陆沉,救时无计愧偷生。博沙有愿兴亡楚,博浪无椎击暴秦”,恨不得效仿汉初张良,拿个大铁椎去椎死清帝。
秋瑾东渡日本留学,结交到鲁迅、陶成章、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一批反清志士仁人,意气相逢为君饮,结秘密会,以“反抗清廷、恢复中原”为宗旨,创办《白话报》,加入洪门天地会。
特别要说明的是,在天地会,秋瑾还被受封为“白纸扇”(军师)。
再后来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
这个时候,秋瑾的诗作越发慷慨激昂,她经常一手执酒杯,一手提刀,大唱“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
不难看出,秋瑾对于反清活动,是热情高涨、信心百倍的。
有人劝秋瑾低调一点,内敛一些,立刻被她斥为胆小鬼、鼻涕虫。
周作人在《鲁迅的故事》中记叙了一段秋瑾斥骂鲁迅的史实。
当时(1905年)日本政府为了限制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从事***活动,在这一年的十一月二日颁布了所谓《清(韩)国留学生取缔规则》。
留学生们群起罢课,以示抗议。
湖南留学生陈天华甚至投海自杀以勉励同学们进行斗争,维护爱国的权利。
面临被“取缔”的命运,留学生们分成了两派。
一派主张回国实行***,另一派主张忍辱负重,办学救国。
秋瑾属第一派,鲁迅属第二派。
《鲁迅的故事》中写:“《取缔规则》发表后,留学生大起反对。秋瑾为首,主张全体回国。老学生多不赞成,因为知道‘取缔’二字的意义并不怎么不好。因此,这些人被秋瑾在留学生会馆宣告了死刑,有鲁迅、许寿裳在内。鲁迅还看见她将一把小刀抛在桌上,以示威吓……”
秋瑾认为鲁迅等人是贪生怕死,大骂这他们,并拔刀威吓。
在场的徐双韵在《记秋瑾》中写:“秋瑾发言,力主回国,词意激昂,随手从靴筒取出利刀,插在讲台上说:‘如有人回到祖国,投降满虏,卖友求荣,吃我一刀’。”
秋瑾回国后,果然和徐锡麟等人积极谋划起义反清。
他们约定:农历六月初十在安徽浙江同时发动起义。
这徐锡麟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人物,他在1907年7月6日行非常之事,刺杀了清廷安徽巡抚恩铭。
但在随后夺取安庆枪械库的战斗中,徐锡麟不幸被捕,英勇就义。
秋瑾在7月10日收到徐锡麟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
由此可知,秋瑾已抱定了必死之心,目的是要唤起世人的觉醒。
这一点,和维新英雄谭嗣同的死颇为相似。
对于秋瑾的死,鲁迅是非常沉痛的,他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叹息说“我们无权去劝诱人做牺牲,也无权去阻止人做牺牲。况且世上也尽有乐于牺牲,乐于受苦的人物。……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志士们之所谓为社会者无涉。”
也就是说,慷慨就义,正是秋瑾求仁得仁所想要的结果。
但是,却让送秋瑾上刑场、并负责监斩的山阴知县李钟岳精神上受尽折磨,最终不堪忍受,自尽以求解脱。
李钟岳是安丘县辉渠乡谋家河村人,自小刻苦读书,18岁中秀才,39岁中举人,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中进士,先是代理浙江衢州府江山县县令,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正月调任山阴县令。
李钟岳的人生轨迹是自科举考试诞生以来,成千上万贫苦读书人走向仕途、走向自己人生辉煌的艰苦奋斗历程。
如果说,李钟岳出生的时候早一点,是在康熙、乾隆甚至道光时代,他应该是个好官,造福地方、效忠朝廷,幸福地度过一生。
但他生活在清末,又偏偏遇上了秋瑾,而他又是个想当好官,心地善良。
在审问秋瑾过程中,他觉得秋瑾讲的东西好有道理,惭愧自己为满人效忠,不想让秋瑾死。
但,这怎么可能?
一来,秋瑾坚决求死。二来,顶头上司浙江巡抚张曾杨及绍兴知府福贵一再严令处决秋瑾。
那么,秋瑾就只有一死了。
这其实也不能怪浙江巡抚张曾杨及绍兴知府福贵的,他们没有李钟岳的觉悟,他们食君之禄,就必须为君分忧,从阶级立场来说,他们必须要秋瑾死——无论在哪朝哪代,造反都是死罪,甚至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1907年7月15日凌晨,32岁的秋瑾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对比一下徐锡麟就义后的遭遇——心肝被残忍挖出炒菜吃。
秋瑾也有自己的担心。
在就义前,她向监斩的山阴知县李钟岳提请三件事:
1、准写家书与亲友诀别;
2、临刑不脱衣物;
3、勿以首级示众。
由于清廷没有明确提出在秋瑾死后“脱衣物”和“首级示众”的要求,所以,李钟岳爽快地答应了后两个要求。
但对第一个要求,他没法应允。
明摆着,秋瑾一心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是个名副其实的“***”,怎么可能让她在死前留有书信?
而且,秋瑾也是傻,您留这书信下来,岂不是要牵连入自己的家人?
所以,李钟岳就“死活不同意”了。
饶是如此,三天之后,李钟岳还是被清廷以“庇护女罪犯”为由革职。
离任后的李钟岳一直纠结于自己是杀害秋瑾的凶手而内疚,不久就上吊自杀了。
李钟岳上吊之时,距秋瑾被害之日,不过百天时间。
其他网友回答
一
1906年秋瑾和徐锡麟从日本返回国内,在上海谋划发动起义推翻满清政权。因为徐锡麟在安徽巡抚恩铭手下做官,秋瑾则在浙江大通学堂担任督办,因此双方决定同时在两省发动武装起义,原定的日期是农历六月初十。
徐锡麟在安徽的起义计划泄漏,被迫仓促起事,时间是1907年7月6日,农历5月26。起义失败后徐锡麟被杀,心肝儿被掏出来炒菜吃。叛徒就把秋瑾给出卖了,电报火速发给了浙江巡抚张曾扬。
张曾扬命令绍兴知府贵福,立刻查封大通学堂,抓捕秋瑾。因为大通学堂在山阴县,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山阴县令李钟岳。他是1898年中的进士,1907年正月才被调往山阴县担任县令。
李钟岳是比较开明的文人,他中进士的那一年正好是戊戌变法的那一年。因此他比较同情***,在山阴期间与当地的士绅关系交好。秋瑾夫家也算是浙江的名门望族,自然多方也希望李钟岳能够保全。
二
再加上李钟岳也是书香门第出身,对大通学堂向来也是关爱有加。他在家中教育自己的儿子,经常以秋瑾做榜样:一女子而能诗,胜汝辈多矣。当他读到秋瑾的诗“驰骋戎马中原梦,破碎山河故国羞”时,不禁有些神往。
因此当他接到抓捕秋瑾命令的时候,并没有马上采取行动,而是强调证据不足,需要调查。然后李钟岳就像水浒传中的宋江一样,派人通知了当地的士绅,暗示他们安排秋瑾逃跑。1907年7月13日,贵福传李钟岳到绍兴来见他,给他看了巡抚的命令和公文。贵福反复强调:你要马上派兵,把大通学院的乱党全部击毙。否则你就是乱党的同谋,一起等死吧。
李钟岳第一时间赶回了县衙,对当地的士绅们讲:事已至此,他个人也无可奈何了。只能尽力而为,尽量多保全一些人的性命罢了。但还是希望他们劝告秋瑾离开,否则形势不可挽回。
三
这一天下午四时,贵福率兵赶到。李钟岳带队抓捕,为了避免士兵乱开枪伤人,他乘坐自己的轿子走在最前边。到大通学堂后,他又下令:都是些文人,只抓捕就可以了,不许开枪打人。就这样秋瑾师生8人被抓,被带到县衙三堂会审。
当徐锡麟在安徽起义失败后,就由***党的同志安排秋瑾到上海发租界去暂避一事,但被她拒绝了。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没有选择逃跑,他愿意用自己的死去唤起中国人的觉醒。
秋瑾同样如此,她对自己的同志说:***要流血才能成功。如果满奴能将我绑赴断头台,***至少可以提前5年。当然她还有侥幸心理,因为目前的证据不能证明她是***党,况且她并没有造反的行为。
1907年7月14日,李钟岳被贵福要求去搜查秋瑾的娘家。当他看到秋瑾住的独楼时,却下令不要上去。据秋瑾的弟弟后来回忆,楼上有很多和***党来往的书信,一旦被查抄到,必定会株连到很多人。也就是说李钟岳救了秋瑾一家人。
四
1907年7月14日下午,三堂会审正式开始。秋瑾承认自己是***党,但没有犯罪事实,当堂录下了口供:秋风秋雨愁煞人。随后秋瑾又用钢笔为自己写了一份自传,并希望有人能为自己伸冤。
贵福看到供状后非常不满意,要求动刑。李钟岳认为大家都是读书人,何况对方还是一个女子,这样做非常不妥。贵福随后通报了浙江巡抚张曾扬,要求就地处决。
李钟岳无力回天,但他还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秋瑾。秋瑾希望他答应自己三个条件:与家人见一面,死后不要剥去自己的衣服,不要斩首示众。李钟岳答应了她后两个条件,但不允许她见自己的家人。不答应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上司根本就不允许,时间上也来不及。
7月15日,秋瑾被绑赴刑场,斩首处决。这件事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上海媒体给清政府施加了巨大压力。报界认为杀人证据不足,况且当时对女人只有绞刑和剐刑,不能斩首。
最终浙江巡抚张曾扬被迫调离,贵福也被调走,后来还投靠了伪满洲国当了汉奸。李钟岳被罢官还乡,当地的士绅纷纷为他送行。回到家中后,他反复都在说一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最终在安顿好家人后,于10月29日悬梁自尽。
其他网友回答
秋瑾,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先驱,为辛亥***做出了巨大贡献。她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生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1907年回到绍兴后,负责大通学堂校务,并联络附近地区的会党,准备响应徐锡麟的起义,后徐锡麟起义失败后,其弟徐伟供词牵连出秋瑾,本来她已经知道自己起义消息泄露,但拒绝离开大通学堂,认为***要流血才能成功,1907年7月14日,清军将秋瑾逮捕,最终于1907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李钟岳,很多人认为因为是李钟岳亲手监斩了秋瑾,他是罪魁祸首,实际上却不是这个样子。在得知贵福仅凭一张告密纸就治人入罪的做法颇为不满与其争辩,但因官卑职小,他不能违抗。在审问秋瑾的时候,他不加刑讯,并提供纸笔让秋瑾自供,于是秋瑾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李钟岳将此呈给贵福,贵福以李钟岳不肯用刑,所以秋瑾没有交代同伙为由,痛斥李钟岳审讯不力,后秋瑾被问斩。
在秋瑾就义前,曾向李钟岳提出三个请求,但三项内容却有两个版本,第一种是《中国史上最残酷的刑罚》中写的是:一是请作书别亲友,二是临刑不能脱衣带,三是不得枭首示众。李钟岳同意了后面两个。
第二种是黄进华在《秋瑾就义始末》中写到:一是我系一女子,死后万勿剥我衣服,二是请为我备棺木一口,三是我欲写家信一封。李钟岳一一应允,瑾遂不再言语。
不管哪种版本是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都说明了当时李钟岳在处理秋瑾问题上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尤其在当天贵福命令李钟岳去抄秋瑾的家,查看是否私藏军火,李钟岳到秋家后态度温和,屡次嘱咐秋家人不必惊慌,每到一室仅粗略一查而已,并亲锁房门。在得知东僻院的小楼是秋瑾卧室后,故意避开不查。当时秋瑾家还藏有两支莲蓬式手枪和子弹若干,一旦被查出秋家老小将无活口,可以说李钟岳救了秋瑾一家。
而如题所问,李钟岳为什么要坚决拒绝秋瑾给亲人写家书的请求呢?我认为这都是出自对于秋瑾家人的保护。在我们看来,斩首不脱衣和不示众在富贵看来,李钟岳已经表露出对于秋瑾的同情,那一份家书又有什么呢!但是,家书一旦写好并通过李钟岳传出,如果让贵福知道,为了能够向主子邀功,势必要将此事进一步扩大,一定会将秋瑾的很多人牵出作为秋瑾的同伙和同谋,这样秋瑾的家人都得不到好的结果,甚至是全部被杀,而秋瑾不懈家书告别信,贵福他没有理由将事态进一步扩大,再加上李钟岳的微不足道的劝谏,能够保全秋瑾的一家老小,所以,李钟岳坚决拒绝了秋瑾的这一要求。
7月15日秋瑾遇害,他也因此被卸去山阴县令之职。自此便 郁郁不乐,悔恨不已,于1907年10月29日上午9时许自缢于旁舍,年53岁。距秋瑾死难只有百日。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人都说李钟岳懦夫,就因为他没有保全秋瑾,但是却没有人看到他的难言之隐,小小的“芝麻品官”使出浑身解数护秋瑾安危。▲剧照下同
一个小小的县令答应了秋瑾两个要求,已经是仁至义尽,而第一个要求他也是万万不能答应的,他究竟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李钟岳出生于1855年,1907年担任山阴县令。清朝众多官员腐败,但是李钟岳却不腐败。在未出任阴山县令时,他早就仰慕秋瑾的才华,对于文人之士以礼相待。
早在1906年底,秋瑾与徐锡麟等光复会领袖在上海开展集会,密谋起义推翻满清政权。满清政府得知后,派遣李钟岳到山阴县彻查,而此时秋瑾等人已经回到阴山县,在大通学堂主持校务。
主持校务其实是用来掩饰他们积蓄***力量,培养***青年的据点。但是不久之后,据点败露,徐锡麟惨遭杀害。浙江巡抚紧急命令知府贵福彻查大通学堂,而负责人则是李钟岳。
李钟岳虽然是负责人,但却一直以借口搪塞知府贵福,迟迟不肯将秋瑾等人抓捕归案。许多人士知道李钟岳是一位清官,也是一位开明的县令,相约数十人来恳求保全。但是,以李钟岳一己之力,根本无法保全他们所有人的性命,但却可以拖延时间,让他们趁机逃走。
李钟岳向知府贵福撒谎说,大通学堂目前并没有什么惊人的举动,不能急于求成,武力威逼,以免打草惊蛇。李钟岳还建议,应该暗中观察,再一举抓捕。
知府非常痛恨***党,恨不得拿枪直接摧毁大通学堂。但是李钟岳既然已经上言要暗地抓捕,他也不能不留情面。
贵福虽不悦,但也已经默许。李钟岳秘密与士绅讨论逃脱方案,为了两全,只能是自己按兵不动,想尽办法拖延时间,让大通学堂的师生能够顺利逃脱。但是不久之后,贵福见李钟岳依旧按兵不动,勃然大怒。
李钟岳三番五次被贵福训斥,并且被威胁说他与***党同谋。李钟岳被逼无奈,只好动手。贵福亲自监视,命李钟岳带兵前往大通学堂说拿***政党。
李钟岳真怕士兵开枪杀人,还亲自走在了最前面,并且一路上叮嘱不能随意开枪,只能抓捕涉案之人。由于在拖延的时间里,秋瑾、程毅等人为了保护学生周全,坚持到最后。但是没有想到,贵福已经下了狠手,他们被当场抓获。在公审堂上,秋瑾不卑不亢,坚决否认自己参加推翻清政府的活动中。
为了让秋瑾招供,福贵不择手段,命令李钟岳前往城外抓捕秋瑾的娘家搜查证据。但是李钟岳怎可能乖乖领命呢。
李钟岳不允许手下进入秋瑾的居住小楼,只能在他指定的地方搜查。由于李钟岳时刻冒着危险违反上级命令来阻挠贵福搜查***党证据,才避免了更多的***党人士受害。
秋瑾被捕,其实一直被以礼相待,并没有受刑。李钟岳经常一个人“审问”秋瑾,其实是因为李钟岳想让秋瑾多在世上多活几日,看看有什么回旋之地。
而他与秋瑾的交谈更像是文人墨客相处,还让秋瑾写文,才有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名句。
但不论李钟岳怎么想方设法让秋瑾免于死亡都是徒劳的,因为他还有上级贵福在监视。贵福密探得知后,勃然大怒,厉声呵斥。但是李钟岳依旧以证据不足来搪塞,贵福知如果自己不亲自审问,李钟岳不可能对秋瑾动刑。于是亲自去浙江巡抚面谈张曾扬,谎称秋瑾已经招供,要求立即“就地正法”。
贵福得到巡抚手谕之后,快马加鞭回到山阴县,要求李钟岳立即处决秋瑾。李钟岳依旧苦苦反抗,但是贵福拿出手谕,并且再次威胁他说要上报他与***党同谋之事。李钟岳被逼无奈,只好当了处决秋瑾的坏人。
在刑场上,贵福一直监视,生怕李钟岳拖个一时半会儿。李钟岳对秋瑾说,并非是他无情,而实属无奈,说着说着就落泪了。他又问秋瑾有何要求时,秋瑾说出了三个要求:
第一,准许写诀别信回家;第二,不要枭首;第三,死后不能剥衣服。
李钟岳告诉秋瑾说后两个要求他都能答应,但是第一个要求,他是做不到的。秋瑾亦知他的难处,也就从容就义了,一代女英雄,就这样被处决了。但让人疑惑的是,李钟岳在处决秋瑾之前设身处地保她,为何在刑场上却拒绝了她的第一个要求呢?
其一,不是李钟岳贪生怕死,而是为了让更多的***党不受牵连。试想一下,如果李钟岳让秋瑾写信回家,那么贵福一定诬陷李钟岳私通***政党,下一个被处决的一定是李钟岳。
李钟岳倒不是个贪生怕死之人,但是李钟岳一死,派遣来担任阴山县的新县任一定不会会像他一样,处处保护***人士。并且在贵福的指使下,说不定会对其他***人士再次展开搜捕,处决更多的人。
其二,护两家周全:私通***政党的罪一旦被戴上,李钟岳就是死路一条。而死的不仅仅他一个。私通之罪,在封建社会里,是要诛全家的。李钟岳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不能不考虑家里人的安危。
李钟岳若死,贵福一定再次彻查秋瑾家,那么到时候秋瑾一家人都有可能受牵连。若李钟岳尚存一条命,依旧有方法阻挠贵福的疯狂行为,从而保护两家的安全。
秋瑾死后不久,李钟岳被迫离职,绍兴数百人乘十几只船来送行,可见,李钟岳深得人心。但是李钟岳是处死秋瑾的执行官,秋瑾死后也不能继续以县令的身份保护她的家人,一直抑郁,深感内疚。每每看到秋瑾亲笔写的“秋风秋雨愁煞人”他的内心就懊悔无比,以至于逐渐失去了生的意识。1907年10月,李钟岳带着无尽的愧疚与懊悔上吊身亡,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情。
百姓以及士绅闻李钟岳自杀后,内心十分悲痛,甚至有些人绝食三天以此悼念。
李钟岳在小小的职位上,倾尽全力保护***政党,已经是仁至义尽。他未能答应秋瑾的全部要求,并非他懦弱,而是有他自己的打算,只可惜自己一件无能为力。
李钟岳虽是处死秋瑾的执行官,但是他也是迫不得已,而他的行为也深受百姓赞赏,理应也算是个有骨气的男儿。
热门信息
阅读 (128)
1 童子命的口诀对照表,是不是童子命一查就知道阅读 (88)
2 让男人爱你的咒语——和合术咒语阅读 (71)
3 自己怎么简单的做和合术?找道长做快速挽回阅读 (70)
4 和合术真都有用吗?效果好吗?阅读 (68)
5 阳宅风水学入门图解大全100例,让你马上成为风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