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七月十五是什么节 农历七月十五,是个什么节日?有什么讲究吗?

网友提问:

农历七月十五,是个什么节日?有什么讲究吗?

优质回答:

七月十五日是民间的中元节

中元节这一天,人们除了摆供品祭祀祖先外,也供奉附近的孤魂野鬼,即为一些阳间没有亲属祭拜的孤魂进行施祭,使其尽早投胎转生,以尽行善之意,这就叫“普渡”。

举行普渡当天下午,要在家门前“拜门口”,每家每户都要在门口摆上丰盛的饭菜以及其他食物,每盘菜上面都要插上一枝香,用来祭拜。有些地方七月半的普渡很隆重。他们先在广场上搭起十几米的台子,上面摆满各式各样的供品。祭拜孤魂野鬼后,便将祭品往台下抛,让那些贫苦者抢夺,这就是“抢孤”。抢孤的人在台下用网袋张开口,承接抛下的祭品,在台前还立有一纸糊的青面獠牙鬼王或称孤王。

“抢孤”活动据说是因为七月普渡,鬼魂聚集,互相抢食,为了怕它们流连忘返,人们才这样做,当鬼魂看到一群比自己抢得还凶猛的人时,会被吓得逃走。《辞海》说:“人死后精灵不灭谓之鬼,或万物之精怪亦谓之鬼。民间之说鬼来无影去无踪,形象恐怖,魔力无穷,常常在夜间作祟捣乱,人们对它又敬畏,又恐惧。鬼观念本是虚幻、想像的产物。但不知不觉中,鬼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悄悄进入我们的生活。”

其实,人和鬼实质上是同构的,鬼是以人为参照物的,只是鬼被赋予了可怕、丑陋的形象。

现在,民间的七月十五,大多逐渐剔除了封建迷信的色彩,只保留祭奠的形式,以寄托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其他网友观点

农历七月十五,当然是中元节,在我们农村也叫鬼节。虽然叫鬼节,可似乎与封建迷信无关,就像八月十五中秋节一样,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不同的是,中秋节是普天同庆阖家团聚的日子,而七月十五却给人一种隐晦的感觉。七月十五对我个人而言,似乎是一个不详的日子,十几年前的那个中元节,姥姥因病住院,因为正好是七月十五,心里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那次姥姥住院以后,就再也没有好起来……

农村人很重视七月十五,所以在农村这一天有很多讲究。对于男人尤其重要,即使在城里上班,傍晚下班以后也要赶回老家祭祀。因为你是先人的子孙,作为子孙,七月十五的晚上有很多事情你必须要做。在我们这里有个规矩,七月十五这天中午,各家一定要包包子吃,包子出锅的时候,大人孩子都不准先吃,要先给已故的先人们供奉上,供奉的个数不能错,必须是三个。供奉完毕,家人才可以吃,否则会被认为是对先人的不敬,是大不孝。

传说中元节这天,鬼门关打开,故去的先人们可以在这一天,回到人间看望自己的子孙后代。所以我们这里的习俗是晚上要包饺子的,供奉的饺子个数也是三个。有子孙的人家,大多是要子孙先上香,再把饺子端上供桌,然后再烧一些提前叠好的金银元宝、纸钱,等到该烧的一切都烧完毕,作物先人们的子孙,当然是要跪下磕头的。

中元节的祭祀活动,不亚于冬至和春节的隆重,晚饭后,你会听到鞭炮声此起彼伏,意思是送别先人们,回家吃饱了饭,要赶在鬼门关闭之前回到阴间,以免关在门外,流落成孤魂野鬼。

其他网友观点

今天农历七月十五,是个什么节日?有什么讲究吗?

农夫是衡阳常宁人,在农夫的家乡这边,七月十五是一年中和春节、清明节重要程度等同的传统节日。比如有些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就算是春节过年不回来,但是在清明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一定会回来。有些家庭如果兄弟多的话,一般是分开回来。比如大哥在清明节回来,那么弟弟就会在中元节回来。

在农夫的家乡这边,七月十五中元节也叫“七月半”,但是多数人都是在七月十四就把祭祀的一些东西烧掉了。这个节日,农夫从小就听大人说,是接过世了的“老人”回家的日子,让他们回来看一看自己的子孙后代,并且在家中吃几顿好吃的。虽然迷信,但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农夫所在的村子,宗族观念还是很强的。整个村子全部都是一个姓氏。而从七月初十开始,每个家庭都要轮流在宗族的祠堂里面摆放自己做的美味佳肴,然后让祖先们尝一尝。在做这些菜肴的时候,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是多少个碗,并且炒菜的时候是不能先自己尝的,就算是煮菜尝一尝咸淡都不可以。

和很多地方不一样,在农夫的家乡,七月半还会包粽子。这个习俗应该很多地方都没有了。一般都是在七月十四那天的上午包好粽子,下午煮好了,等到傍晚的时候就去村里的十字路口,烧纸钱了。以前基本都是烧一些用纸做的衣服,现在祭祀用品非常的丰富,不仅有衣服、鞋子、小车、手机、豪宅别墅等也有了。一把火烧掉之后,七月半这个传统节日也就过去了。

有些人认为这个节日没有必要,农夫认为还是很有意义的。其和清明节的意义差不多,是让我们一起来缅怀和回忆家里的祖祖辈辈,让我们也铭记曾经他们为家里所作出的贡献。虽然有点破财的意思,有些人还从外地赶回来,既耽误工作,还很辛苦,但是农夫认为还是值得的。你们说呢?

其他网友观点

题主想问的估计是过几天就马上到来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什么节日,有什么讲究吧。其实每年夏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中元节,这个节日的叫法是中国道教的叫法,在我们民间我们都会称它为“鬼节”,它是一种祭祀和缅怀祖先的一种方式,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关于鬼节的由来是从一个民间故事发源而来。据说当时有一个叫目莲的人晚上经常做梦,梦见他自己已经去世的母亲,在另一个世界沦落为饿鬼,于是他打算送饭给母亲,可是却每次没能成功。

后来目莲将这个事情告诉佛祖,佛祖劝他要供养僧人而且多行善事,以此来解脱他母亲的罪孽。后来目莲便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作盂兰盆(梵意为“解救倒悬”),于是,佛教僧众集体为目莲母亲念经超脱,使得其母脱离了苦海。后来在民间每年这个时候人们会用这一天来祭祀去世的亲人,并以此提醒人们要多行善事。

这一天称为鬼节,按照民间说法的话,其实在七月十四就开始了,一直到七月十五的后半夜结束。古代迷信说法认为,这两天是鬼上阳间游玩放松的日子,一直到十五的半夜,所有的鬼必须在鬼门关闭之前回到阴间,要不然被留在阳间就会变成孤魂野鬼。这两天人们行事要低调,晚上不能大叫,半夜不能哭啼,要不然会引来百鬼。

其实这个鬼节现在更多的是人们祭祀去世的亲人的一种表达方式,农历七月十五晚上,人们就煮好鸡鸭鱼肉,摆上白酒,烧上香,对祖先进行祭祀。而且孩子们一定要等祭祀完,才能吃晚饭,这也是一种对先人的尊敬吧。关于农历七月十五,你们那还有什么风俗?欢迎下方留言,一起了解。

其他网友观点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其他网友观点

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也叫“鬼节”。比较流行的说法即是祭祀日。既是祭奠祖先的日子,也是对孤魂野鬼进行安扶的节日。在祭祀祖先的同时,也顺便给阴间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带点钱物用度,接济其维持正常生活,以免造成阴世间的不稳定。所以,人们通常会在坟地外,另放供品,烧点鬼币衣物以示救济帮扶。

另外,在北方乡间还有另一种流传下来的说法。据老人们传言,古来农村每村都居住一位外族人管理村政,人称此人为“龙头老爷爷”。通常此人就是村里的老大,想去谁家吃喝使坏,谁也不敢阻拦,因为有官家撑腰,所以人们敢怒不敢言。但时间久了,人们总是心有不甘,便暗中传书要统一行动起来除此心腹之患!如何传书呢?便约定七月十五互送面鱼,即用面蒸成鱼型或娃娃型状,把书信藏在面鱼或面娃娃肚子里,互相传递信息约定统一动手时间,从而除去长期祸害乡邻的“龙头老爷爷”!所以北方农村也就有了七月十五互送面鱼或面娃娃的习俗。

据传言讲,历史上确有此事,但发生在那个朝代就不好确定了。因为古代北方战乱多,各游牧民族的入侵时有发生,具体那个民族实行过这种“龙头爷爷”措施,如今已无从考证。而这个七月十五的传说和互送面食的习俗却一直流传至今。而其实质并不是民族分裂,可以看作是一种人民反抗黑暗统制的正义斗争!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