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李白几岁认识杜甫,李白杜甫谁的年龄大?

李白杜甫谁的年龄大?

李白的年龄大。

1、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

祖籍为甘肃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2、杜甫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于巩县。母亲崔氏,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

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亲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扩展资料李杜相识天宝三载(744年,注:天宝三至十五载、至德年号期间称“载”而不称“年”)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

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

李白到济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

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济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请问: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人之间的年龄差,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李白比杜甫大11岁,比白居易大71岁,杜甫比白居易大60岁。

由于李白在762年去世,杜甫在770年去世,而白居易在772年出生,因此白居易与李白杜甫没有联系。天宝三载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

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至天宝四年(公元745年)间,李白与杜甫相遇并同游。李杜间赠诗发现,现存的李白赠杜甫之诗都创作于这一时期,同时杜甫在这时期也有诗作赠与李白。

这期间,李杜两人互有赠诗往来,传世至今的、这两年间的二人互赠诗作数量也大体相当。这以后,杜甫仍有赠李白诗作,却并无李白回赠的诗作传世。

扩展资料: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白居易和元稹就是那种年龄相仿、性格相近诗人的典范。

元稹和白居易两人唱和不断。元稹有诗就写“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如何。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意思是:信一来,元稹还没看信眼泪就先下来了,把家人吓坏了;后来觉得不会是什么大事,一定是得到白居易的信了,只有他的信才能引起元稹如此激动。

当白居易在杭州时,元稹亦从宰相转任浙东观察使,浙东、杭州相去并非太远,因而二人之间有许多往还的赠答诗篇。当白居易任满离开杭州时,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全部的作品,编成《白氏长庆集》五十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李白与杜甫诗不互动 白居易和元稹是真CP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居易。

杜甫的和李白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认识的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谪仙像

[6]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李白和杜甫是在哪里认识的

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们的友谊也为后世津津乐道,关于这两个人之间的故事详解如下:一、两人相遇相识:唐朝开元末年至天宝年间,李白怀着“举鞭访前途”的济世之梦居于东鲁,即兖州,准备再次进京,实现自己治国安民的理想。

在那里,他结识了许多文朋诗友。杜甫的父亲杜闲就是其中一位.此时,杜闲正在东鲁做官。

也许,李白和杜甫就在杜闲的官邸遭遇了平生的第一次相逢。在兖州两人一同泗水泛舟,一同漫步尧祠、甑山……几乎踏遍了东鲁大地。

李白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而且李白此时已是闻名天下的大诗人了,而杜甫还是一个无名小卒,但李白丝毫没有名人的架子,两人亲如兄弟。他们的相遇在中国文学史上称得上是千古一遇了。

人。二、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入宫做了翰林。

满以为从此可以施展政治抱负,可是皇帝所要只是一名能写写御用诗词、歌功颂德的弄臣。以李白狂傲不羁的个性哪受得了,在宫中呆了不多久便遭奸馋而被“千金放还”了。

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还乡后,带着壮志未酬的创伤心灵,出长安行至梁宋,与杜甫再次相遇。杜甫以诗《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期志,兼全宠辱身。”劝慰这位兄长。

可见两人已友情深笃。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与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愿望契合。

他的创作影响着杜甫,他少任侠、重义气、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感召着杜甫。同时对人生、对诗歌艺术,两人在心灵上多有相通之处。

是共同对缪斯的痴恋,将两颗伟大的心连在了一起。天宝四年秋,两人再聚东鲁,一时兴起,策马登程,同到鲁城北访范十。

此行,李白作《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杜甫作《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相互唱和,成千古佳话。

这段时间,李杜两人相处时久,情谊益深。虽然李白还会在“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的怀才不遇中惆怅一时,但桑田篱下的清幽生活抚慰着诗人的心魂,而杜甫的陪伴更让李白忘却了失意的烦恼。三、两个人的分别: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李白和杜甫终于也要分手了。

杜甫将离鲁北上,而李白也在思索自己的人生之路。在尧祠石门,李白为杜甫饯行。

他们共同感到自己像风中的飞絮一样飘浮不定。今日辞别,不知何日再能相聚?且对着这石门秋光,再饮几杯鲁酒吧。

李白信口吟成《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一诗: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此次的离别却是一场诀别。此后,杜甫自鲁进长安,步李白后尘去扣功名之门。

而李白虽然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遭遇了挫折,但他的心并未死。他决定重访江东,游历山河,以退为进,待报效国家的机会成熟之后再行动。

但,此时的唐朝已到了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接下来的安史之乱便是导火索。这次***使得成千上万的百姓流离失所,杜甫便是其中一员。

李白即使在庐山躲过了这场灾难,但***之后,他以为他的理想会在永王李磷身上得以实现,最终却落得被捕入狱的悲惨结局。诚然,此后李白和杜甫没能再次聚首,但两人均留下了不少彼此思念的诗篇。

生活上的困顿、政治上的失意,阻挡不了对友情的渴望和对那段杯酒斗诗章的闲适生活的向往。那些诗歌是他们自由心灵集中迸发的泉眼。

他们相遇的那些日子也由此进入了中国的文学史,就像伯牙和子期的知音遭逢,成为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精神之梦。杜甫众多怀友诗中,以怀念李白的最为突出。

从与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追念或谈到李白的诗有15首。表现了他对李白的推崇和情谊。

杜甫还以诗论诗,在《戏为六绝句》、《偶题》、《解闷十二首》(其四至其八)中,表达了“转益多师”、“别裁为体”,扬弃古今而自铸伟辞的艺术主张。在困守长安和飘泊西南时期,为求仕进和维持生计,杜甫也作过一些内容无聊、格调不高的投赠权贵、奉和应酬的诗。

其中有不少五言排律。

李白认识杜甫吗

李白(701—762),杜甫(712-770),李白大杜甫十一岁,二人都热爱生活,热爱河山,都才华横溢,都落魄不能得志。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春末夏初,杜甫应高适之约到洛阳见到了刚从长安唐玄宗身边离开的李白,二人一见如故,之后又到开封,大梁,第二年又到宋中和山东一带游历,这是两人在一起最长的一段时间,分别后二人再未见面。 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写道:“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李白也在《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中写道:“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及后来的《沙丘城下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二人相遇之前,杜甫曾游历金陵,姑苏,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杜甫向李白讲述了浙东之美景,李白据此作了著名的《梦天姥吟留别》。

安史之乱后,李白投奔永王,后获罪发配夜郎,得郭子仪的担保获释,杜甫听说后写下了感人肺腑的《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又有《梦李白二首》“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皎龙得。”杜甫本身颠沛流离,却在困境中如此思念李白,可见二人的情谊深厚。

公元762年,李白完成了他浪漫而艰辛的人生,在当涂赋临终歌而卒。死时61岁。

十八年后,公元770年冬,经历了坎坷流离,最后竟忍饥挨饿的杜甫,在耒阳,竟因一次县令邀请他吃饭后,大醉暴卒。另一说他酒醉后宿在船上,夜里江水暴涨,被洪水淹没,尸身都没有去向。

死时年59岁。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