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奥斯曼帝国哈里发

奥斯曼帝国哈里发是奥斯曼帝国奥斯曼王朝从埃及的马穆鲁克继承的哈里发之位。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国力渐盛,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宣称拥有哈里发之位。他的孙儿塞利姆一世征服及统一了穆斯林的土地,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捍卫者。欧洲的力量及奥斯曼帝国的分裂导致奥斯曼帝国哈里发的终结,阿卜杜勒-迈吉德二世失去了苏丹的统治地位,其后仍保有哈里发之位,直到凯末尔1924年废除了哈里发。

哈里发制的最后四百年里,哈里发的名号一直由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持有,但只偶尔会主动使用哈里发名衔。在1517年以后,奥斯曼帝国苏丹在实际上已是伊斯兰世界的领袖及代表。以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为首府的奥斯曼帝国国力渐渐达致顶峰,其版图覆盖安那托利亚、中东大部分地区、北非、高加索及东欧。

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改革及工业***而渐强的欧洲重整旗鼓,反抗奥斯曼帝国的支配。领导失当、过时的政制及技术赶不上欧洲使奥斯曼帝国无法有效回应欧洲的再兴,逐渐失去其超级大国的地位。

十九世纪末,奥斯曼帝国的弊病演变成危机。奥斯曼帝国在俄土战争失去了不少领土,弱化了她的影响力和国力。1875年,由于财政管治失当,奥斯曼帝国无力偿还货款。印度穆斯林毛拉纳·穆罕默德·阿里(Maulana Muhammad Ali)及毛拉纳·肖卡特·阿里(Maulana Shaukat Ali)领导的运动承认奥斯曼帝国哈里发是印巴次大陆的哈里发,这是印巴次大陆忠实穆斯林支持伊斯兰中央领导的一个标志。印巴次大陆在蒙兀儿统治时享有自治权,但在决策时须得到哈里发的同意,故当地的人民都认为穆斯林最高统治者在土耳其。虽然这一运动声势浩大,但由于资源有限及受到英国统治者的限制而未能成功。

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在1876年至1909年在位,他认为要挽救帝国衰落需要强而有力的领导,他不信任前任苏丹的大臣及官员,逐渐削减他们在政府里的角色,集中帝国的统治权于手中,坚决抵制西方干预帝国事务,强调帝国的伊斯兰特色,并重申其哈里发的地位,呼吁穆斯林要团结一致。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透过兴建大量学校、减少国债及重整架构一度中兴及强化了帝国的地位,但他的专制模式统治引起强烈反对,导致他的统治结束。

亲西方的土耳其军官在土耳其内外成立一些秘密组织,反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1906年,这些组织获得军事援助,组织领导组成团结与进步委员会(Committee of Union and Progress),即青年土耳其党(Young Turk),寻求以西方模式重组帝国的行政系统,青年土耳其党的主要意识形态是民族主义,这是该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取得土耳其控制权的先兆。青年土耳其党虽然不重视宗教团体及伊斯兰,但联合进步委员会向公众表示他们会恢复真正的伊斯兰教条。在军官恩维尔帕夏〈Enver Pasha〉的指挥下,联合进步委员会于1908年发动***,于7月6日宣布成立新政府。他们仍让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在位,但强迫他恢复三十年前被废的议会及宪法,因而建立君主立宪,削夺哈里发的权力。

隔年一些忠于苏丹的士兵发动了反***,胁迫新政府,但行动以失败告终。但九个月后,帝国进入新的议会任期。由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对联合进步委员会的不满,1909年4月13日,331事件爆发。首先由伊斯坦布尔的军队发动叛变,让马哈茂德·塞夫凯特帕夏得以率兵进入伊斯坦布尔。

1909年4月13日,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被废黜,由其弟拉舒·阿芬第在4月27日继位,是为穆罕默德五世。

1911年,奥斯曼帝国与意大利交战,奥斯曼帝国节节败退,显示帝***力薄弱。1912年,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及希腊组成巴尔干同盟,这个反奥斯曼同盟对帝国宣战,继而发生的巴尔干战争将奥斯曼帝国的欧洲疆域大为缩小,而巴尔干同盟各国的暗中较劲才使同盟没有将战火推进到安那托利亚。

内政上,奥斯曼帝国继续受到政局不稳困扰。民族主义亦有越来越强烈的趋势。大众对帝国的长期管治失当及军事失利感到不满。联合进步委员会遂在1913年发动第二次***,完全控制了政府。此后帝国处于被恩维尔·帕夏、内政部长穆罕默德·塔拉特帕夏(Mehmed Talat)及海军部长艾哈迈德·杰马尔(Ahmed Djemal)领导的联合进步委员会一党执政的状态。虽然苏丹之位仍存在,但实际上已成为青年土耳其党的傀儡。穆罕默德五世名义上仍是哈里发,但其权力已旁落在青年土耳其党的政府。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展开,青年土耳其党与德国结盟,这一举动对帝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1914年11月,土耳其以同盟国的身份参战,英国、法国及俄国都对奥斯曼帝国宣战。随着战事的进展,帝国的地位继续衰落,甚至失去了对伊斯兰世界核心地区的控制。

青年土耳其党迫使苏丹以哈里发的身份呼吁所有穆斯林发动全球圣战,以抵抗协约国的侵入,但效果极不理想。青年土耳其党政府辞职,伊斯迈尔·恩维尔、穆罕默德·塔拉特帕夏、艾哈迈德·杰马尔帕夏乘坐一艘德国战船逃去。穆罕默德五世在7月因心脏病发逝世,由穆罕默德六世继位,他同意停战。1918年10月30日,穆德洛斯停战协定在一艘英国战船上签订,奥斯曼帝国正式投降。不久后,协约国部队抵达伊斯坦布尔,占领皇宫。

战事结束后,奥斯曼人实际上已失去了帝国,苏丹王位及奥斯曼王朝仅在形式上存在。苏丹同意与协约国合作,他解散议会,允许协约***事管治,以替换青年土耳其党空出来的政府。

基拉法特运动主要由印度的穆斯林发起,旨在影响英国政府及保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奥斯曼帝国哈里发。自穆德洛斯停战协定的签订、占领伊斯坦布尔及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后,奥斯曼帝国的去留变得更加清晰。在色佛尔条约签订后,基拉法特运动得到力量。在一些地区,基拉法特运动的发起原因是穆斯林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认知。

在协约国的操控下,苏丹要压制国民运动,让谢赫伊斯兰颁布法令禁止穆斯林参与国民运动,但国民运动的势头强劲,并获得广泛支持。许多人意识到一场***会随时爆发。苏丹设立选举,以安抚民族主义份子,民族主义党派在选举里囊括选票,1920年4月,苏丹只得解散国会。

土耳其国民运动的冒起促使土耳其独立战争,建立土耳其大国民议会,确认国家独立。1923年7月23日签订的洛桑条约确立了新的国家边界。10月29日,大国民议会宣布共和国成立,以安卡拉为首都,结束了奥斯曼帝国长达七百年的统治。

最初,大国民议会有意在新政权里保留哈里发之位,并同意由阿卜杜勒·迈吉德二世出任哈里发,穆罕默德六世已经离开了土耳其。这时的哈里发并没有实权,仅在宗教仪式上发挥作用。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发言批评奥斯曼皇室及其伊斯兰定位,当时,穆斯塔法·凯末尔获得民众支持。在阿卜杜勒·迈吉德二世就任为哈里发后,穆斯塔法·凯末尔不允许举行任何传统奥斯曼的宗教仪式,并直言:

对于阿卜杜勒·迈吉德二世要求增加补贴的请求,穆斯塔法·凯末尔写道:

不过,穆斯塔法·凯末尔仍不敢完全废除哈里发,哈里发制度仍得到大众一定程度的支持。接下来发生的事件对哈里发来说是致命性的,一对印度兄弟毛拉纳·穆罕默德·阿里及毛拉纳·肖卡特·阿里,即基拉法特运动的领袖向土耳其人民派发小册子,以争取保留穆斯林的宗教领袖哈里发。土耳其新的民族主义政府将这解读为外国干预,任何形式的外国干预被认为是对土耳其主权的侵犯,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穆斯塔法·凯末尔把握时机,先发制人。1924年3月3日,大国民议会决定废除哈里发,阿卜杜勒·迈吉德二世与其他奥斯曼皇室的成员被流放,奥斯曼帝国哈里发的角色至此终结。

“哈里发大旗”是哈里发的主要象征,那是一面巨大的绿色旗帜,绣上古兰经的经文及阿拉的名字。这面旗帜由奥斯曼王朝世袭,只有在苏丹亲征或苏丹指派代表出征时才会把这面旗帜带上战场。

奥斯曼王朝(苏丹、哈里发) · 帝国后宫 · 帝国学校

大维齐尔(列表) · 维齐尔 · 财政部长

下议院(梅克利斯-伊·莫卜萨): 国防部长 · 教育部长
... 参见:政党
上议院(希耶特-伊·阿扬)

米利特(穆斯林:谢赫伊斯兰,基督徒:,犹太人:哈赫姆巴什)

贝伊 · 长老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