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手足相残的典故

网友提问:

历史上有哪些手足相残的例子?

优质回答:

手足相残皆为一个利字。

历史上手足相残的大事件基本都与争夺王位有关,下面二哥给您举几个例子,让您从中窥探一番人性的复杂。

胡亥假传旨意害死扶苏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为人正直,也是统治阶层中具有远见的人物。

扶苏因为反对秦始皇“重法绳之臣”等政策,而被贬到了外地。

秦始皇外巡时突然暴毙而亡,身边却只有胡亥在身边。

这是胡亥上位的绝佳良机!奸臣赵高赶紧献计——用假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死扶苏。

生性软弱的扶苏在拿到诏书那一刻心如死灰,并没有反抗,而是选择了领死。

从头至尾,这都是赵高的阴谋!因为纨绔的胡亥上位当皇帝,赵高就可以趁机掌控朝野,而一旦正直的扶苏上位,那他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所以赵高坚定地站在胡亥身后,导演了兄弟相杀的这出惨剧。

曹丕对曹植的“七步”之恨

曹操在66岁那年病逝,曹丕则逼迫汉献帝禅让皇帝之位,曹丕称帝,史称魏文帝。

弟弟曹植,一直是曹丕过不去的一道坎儿!他担心有学识、有抱负、有人脉的曹植会抢走自己的位置,于是一心想除掉他。

聪明的曹植一次次侥幸逃过,最有名的一次胜利大逃亡就是朝堂之上的“七步”之恨。曹丕让曹植现场作诗,七步之内不能成诗,就杀头。

悲愤的曹植哭着作出了那首脍炙人口的《七步诗》,也成功躲过一劫。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样的一种慨叹震撼人心,也一定会让曹丕无地自容吧。

北魏上演子杀父,兄杀弟的惨剧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王朝,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这是一个充满着宫廷杀戮的朝代。

开国皇帝拓跋珪生性顽劣,因为妻子贺夫人犯错就要将其处死!小儿子拓跋绍看不过去了,于是翻墙进入宫中,并在宦官的帮助下,杀了父亲拓跋珪。父亲纵然有错,但儿子杀父亲,实数大逆不道。

逃难多年的长子拓跋嗣眼看着弟弟要夺权,赶紧带兵杀回皇宫诛杀拓跋绍,平息叛乱。

这一家子,为了一个皇权之位,竟然能丧失人伦,父子相杀,兄弟相杀接连上演,可谓人间的悲剧。

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兄弟相杀

唐高祖李渊称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

李建成最为忌惮弟弟李世民的才干,害怕这个弟弟将来与自己争夺皇位,于是决定借机除掉李世民。

哪知,提前知道消息的李世民来了一个先发制人——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

最终,李世民上位成为太子,不久李渊就将皇位传给了李世民。李世民也开启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明英宗上演夺门之变

明英宗不知哪来的勇气非要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之变中被蒙古人俘虏。

蒙古人想以皇帝为人质相要挟,打算讨要一大笔赎金。

大明朝廷却放出了大招——立刻换了皇帝,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称帝,史称明代宗。

明朝廷的意思很明确:我们有了新皇帝,你看着办。

蒙古人傻眼了,大明朝廷不按套路出牌,手里的人质没用了。

怎么办?放了吧。

明英宗回到北京,皇帝做不成了,那就做个被架空的太上皇吧,也不错。

让明英宗窝火的是,自己的儿子原先已经被立为太子,却被明代宗给废掉了,明代宗的用意很明显: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欺负我行,欺负我儿子没门!”于是明英宗联合一众朝臣发动了夺门之变,将明代宗赶下台,自己重新当皇帝。

明代宗憋气窝火,没多久就病死了。

雍正在“九子夺嫡”中胜出

康熙年老,太子无能被废!谁是未来皇帝的接班人呢?康熙的九个儿子上演了“九子夺嫡”的宫廷闹剧。

康熙病逝!在一片质疑声中,雍正拔得头筹拿到接班的遗嘱,成功夺得皇位。上位后,雍正对这群昔日的兄弟开始了逐一收拾。

老三胤祉、十四弟胤禵、十五弟胤禑被发配,为康熙守坟。

老大胤褆、老二胤礽、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誐则被幽禁起来,没了自由。

更狠的是,老八、老九除了被幽禁还被改了名字,老八被雍正改名为“猪”,老九则被叫做“狗”。对于皇子来说,改成猪、狗的名字,就是最大的侮辱,可谓生不如死。

结论:兄弟相杀、手足相残,这就是权力的诱惑使然。在古代社会,皇权至上的光环让不少人迷失了自我,不惜践踏人性的底线,这样的人即使君临天下也会被历史所嘲笑。套用曹植那首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其他网友回答

帝王将相之家手足相残何其多,最著名如康熙末年九子夺嫡,最成功如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最悬疑如宋初烛影斧声……

今天老妖要讲的是最有谋略隐忍时间最长的手足相残——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文章虽然不长,但是字字精彩。

看似郑庄公是被共叔段一步一步逼到征讨的地步,实际上继位之初就制定好了要对付共叔段与武姜的策略。

策略一:激发共叔段的欲望

根据周礼,封臣的封地不能大于国君,然而郑庄公在守住底线的同时,最大化满足武姜与共叔段的要求,比如把富饶的京邑封给共叔段。

在共叔段扩大京邑时,郑庄公不动,郑国北部西部边邑被迫听命与共叔段时,这已经是要谋反的迹象,郑庄公不动,扩张到廪延时,郑庄公还不动。

共叔段的胃口被喂的越来越大,终于忍不住要偷袭郑庄公了,郑庄公等的机会终于来了,以雷霆万钧之势击败共叔段。

有必要如此么?当然。

如果郑庄公按照周礼压制住共叔段,只会让郑国陷入无休止的内乱,毕竟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所以郑庄公一步步忍让,就是让共叔段走到谋反这一步。郑庄公理所当然的把共叔段的势力清扫干净,而不会有阻力。

谋略二:认清敌人,引导舆论,一次清理

郑庄公的敌人有两个,母亲武姜与弟弟共叔段,共叔段的行为,已经人尽皆知,但是武姜对于郑庄公来说才是内在的毒瘤。

郑庄公的忍让难道真是因为母慈子孝,当然不是,他要的是把武姜的阻力一并清除。

所以在祭仲提到共叔段逾制时,郑庄公说到姜氏想要这样,而不是段想要这样,一下子就把武姜连带共叔段推到国内重臣对立面。

东周之初,礼乐还没如后世版礼乐崩坏,郑庄公这边上演着兄友弟恭的剧情,给自己塑造了非常好的声誉

比如《诗经·大叔于田》 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勿狃,戒其伤女

共叔段杀了老虎献给庄公,庄公还关心的让他不要再这样冒险,小心伤到自己。

多么温文尔雅,孝敬母亲,爱护弟弟的国君。相比之下共叔段,以下犯上,违背礼制,是何等可恶。

站在舆论上游的郑庄公轻而易举获得民心,当平判大军来到京邑,京邑民众都背弃了共叔段。

策略三:深藏不漏与间谍的大量应用。

郑庄公在放任共叔段,但是连大臣都没有看出来,公子吕甚至说出了欲与大叔,臣请事之的话,但是郑庄公依然说了一句正确的废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可见郑庄公城府极深。

至于间谍方面是一个合理的推测。

共叔段准备要起兵,郑庄公就已经知道了,如果说共叔段身边没有郑庄公的间谍,任谁也不相信。

郑庄公为了平定弟弟的内乱,以退为进步步为营,隐忍长达二十年,可有能出郑庄公之右者?

其他网友回答

从人类诞生开始到人类文明的渐渐萌芽,从母系氏族,以母为尊;从父系氏族,以父为尊;都无一不在诉说着:血脉相连,血浓于水。父母、兄弟、姐妹,一直都是关系最为亲密的人,亲情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

手足相残,这种违反人之常情,人之本性,使人丧失人性,跟动物没什么区别的事情发生,是很残酷的。为什么历史上还会有这样的例子不断重复,不断上演,只有在绝对利益(财产、美女、权力)远远超过了个人本身抵抗诱惑,抵抗与生俱来的自私天性之时,就会发生这种手足相残的杯具。

手足相残,在普通民众中也有不少,但往往不如封建统治阶级之间那么激烈,那么流血,那么涉及面广,那么危害巨大!

史上最为知名的手足相残莫过于一代明君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亲自带队,当场斩杀自己的太子哥哥李建成,自己的弟弟齐王李元吉。

太宗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为数不多的有德明君,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知人善任,胸怀如海纳百川,为百姓创造了一个还算清明,公平,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即使如他,如此贤明的君主,也还是做出了杀兄屠弟的人间残剧,更何况其他人呢?

以“建安风骨”才名满天下的父子三人曹操、曹丕、曹植,为了顺利继承王位,曹丕、曹植之间也曾上演了一段这样的悲剧。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这首七步诗就很好的说明了兄弟相杀这种痛彻心扉的场面。

康熙还没驾崩,四爷雍正帝、老十三就开始了跟八爷,九爷,十爷,老十四之间的兄弟相杀,《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给了极其细致的画面。

最后失败的兄弟几个被雍正帝削爵位、夺封号,圈禁,叫做猪,可见兄弟之间早就势同水火,雍正帝叫自己的兄弟是猪,可见当时兄弟相斗,相杀之惨烈!

还有赵匡胤“烛影斧光”人到中年,突然暴毙,死的不明不白……

当然还有很多,就比如什么“七王之乱”,“八王之乱”……就不一一举例了!

其他网友回答

自古以来,帝王宗室手足相残,本就是难以避免的事。虽说血浓于水,亲情似乎是世界上最可靠的最牢固的,但是当到了权利顶峰,特别是生在帝王将相之家,兄弟之间为争权夺利,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手足相残!也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列举几个在中国历史上比较知名的手足相残的例子!

郑庄公VS共叔段

郑庄公即位后,共叔段受封京城。但因因郑庄公是难产而生,共叔段是顺产而生,所以其母武姜非常钟爱共叔段。共叔段后在武姜帮助下谋划作乱,郑庄公在共叔段未公开反叛之前,便得知其图谋,于是派兵攻打并击败共叔段,共叔段逃到共地。《春秋》中将共叔段叛乱、遭郑庄公击败之事,称为“郑伯克段于鄢”,认为共叔段的所作所为不像兄弟,所以不说“弟”字;兄弟相争,好像两个国君打仗一样,所以用个“克”字;把郑庄公称为“郑伯”是讥刺他没有尽教诲之责。

公子小白VS公子纠

公子纠和齐桓公是兄弟。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们恐遭杀害,于是管仲、召忽保护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莒国。后襄公与公孙无知被杀后,齐国内乱,鲁派兵护送他返齐争位,管仲射中公子小白的衣扣,小白倒地装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结果这时出奔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已先回齐即位。即为齐桓公。齐桓公即位后,威胁入侵庇护公子纠的鲁国。鲁国忧虑齐国的入侵,所以在笙渎处死了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则被押回齐国。

曹植VS曹丕

曹植和曹丕都是曹操的儿子。他们和他的老爸曹操一样都非常的才华横溢。特别是曹植可以说是才高八斗。曹丕和曹植为太子之位明争暗斗好多年,后来曹丕还是顺利了当上了太子,最后做了曹魏的开国皇帝。当上皇帝后。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学,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被处死,而且对诗有严格要求:诗的主题必须为兄弟之情,但是全诗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内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可能良心发现最后还是没有杀曹植。

赵匡胤VS赵光义

北宋开宝九年,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驾崩,其弟三十八岁的晋王赵光义登上皇帝大位,是为宋太宗。宋太祖驾崩前夜,曾诏晋王赵光义入宫。赵光义入宫后,宋太祖屏退左右,与赵光义酌酒对饮。室外的宫女和太监在烛影摇晃中远远地看到赵光义时而离席,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又见宋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然而到了凌晨,宋太祖却不明不白地驾崩了。后世就留下“烛影斧声”杀兄登位的故事。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上手足相残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我说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三国时期的曹丕和曹植,曹丕忌妒曹植的聪明才智,仁义礼智而手足相残。并且留下了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隋朝时期的杨广和杨勇:杨勇已经被传位太子,弟弟杨广要谋募太子之位。阳奉阴违,造谣中伤大哥,勾结朝中大臣,巴结皇后,诬陷哥哥,后来废长立幼杨广成功上位。杨坚病危期间察觉到杨广的屡屡恶迹,想召见宽厚仁爱的前太子杨勇进宫。杨广怕事情败露,假传圣旨骗哥哥进宫见面,借向哥哥认错,陪罪的机会用毒酒毒死了杨勇。以绝后患……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