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舞蹈 (印度尼西亚语:Tarian Indonesia)反映了该国种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印度尼西亚有1,300多个民族。南岛的根源和美拉尼西亚的部落形式随处可见,影响范围从邻近的亚洲甚至经由殖民而来的西方风格。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印度尼西亚有3,000多种原始舞蹈形式。许多舞蹈学校都保留了舞蹈和戏剧的古老传统,这些学校不仅在宫廷中蓬勃发展,而且在现代、政府运营或受监督的艺术学院中也蓬勃发展。
出于分类的目的,印度尼西亚的舞蹈可以根据几个方面进行划分。从历史上看,可分为三个时代:史前部落时代、印度佛教时代和伊斯兰教时代。根据它的赞助人,它可以分为两种流派;宫廷舞和民间舞。在其传统中,印尼舞蹈可分为两种类型:传统舞蹈和现代舞。
2011年11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来自亚齐省的传统萨满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萨满舞的独特之处在于舞者之间的运动速度和和谐。
2015年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宣布来自巴厘省的三个流派传统巴厘舞蹈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与外部世界接触之前,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人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舞蹈风格,仍然被各地那些抵抗外界影响并选择在部落生活的人保留了下来,包括苏门答腊(例如:巴塔克人、尼亚斯族(英语:Nias people)、明打威族(英语:Mentawai people))、加里曼丹/婆罗洲(例如:达雅族、普南族、伊班族)、爪哇(例如:巴杜伊族(英语:Baduy people))、苏拉威西(例如:托拉查人、米纳哈萨族(英语:Minahasan people))、摩鹿加群岛和巴布亚(例如:达尼族(英语:Dani people)、阿蒙族(英语:Amung people))。
许多学者认为印度尼西亚的舞蹈起源于仪式和宗教崇拜。 这种舞蹈通常以仪式为基础,如战舞、巫医之舞、求雨之舞或任何与农业相关的仪式,如达雅族的胡多克舞蹈仪式。战舞如摩鹿加群岛的卡卡莱勒舞(英语:Cakalele dance)和北苏拉威西米纳哈萨族的卡巴萨兰战舞(英语:Kabasaran)。其他的灵感来自大自然,例如西爪哇的孔雀舞(Tari Merak)。古代形式通常以重复动作为特征,例如北苏门答腊巴塔克人的托托舞(Tor-Tor dance)。舞蹈是为了让人的内在精神展现出来,也是为了平静或安抚精神。一些涉及恍惚精神状态的部落舞蹈被解释为通过舞者的身体动作引导精神。驱邪舞(Tari Sanghyang Dedari)是巴厘岛的一种特殊舞蹈,舞者是处于出神状态的青春期前的女孩,用来驱赶坏灵。入神马舞(英语:Kuda Lumping)和马来短剑舞(keris dance)也涉及恍惚。
随着印度宗教在印度尼西亚的出现,印度教和佛教在仪式和艺术中得到了颂扬。虽然起源于印度,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史诗早已被爪哇人所采用。这个故事的蚀刻版画可以在可追溯到公元 10 世纪的寺庙上找到,从那时起,在古代爪哇文学和哇扬皮影偶戏中扮演着反复出现的角色。
他们将《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和潘吉王子的故事融入到舞剧中,称为仙拉它里默剧(sendratari),有时翻译成“芭蕾”,如爪哇和巴厘岛的罗摩衍那芭蕾舞团。高度风格化的舞蹈方法得到发展,如今仍然很明显,尤其是在爪哇岛和巴厘岛。爪哇罗摩衍那舞剧定期在兴建于 9 世纪的日惹普兰巴南寺庙群上演;而它的巴厘式表演也在全岛的各种巴厘式寺庙中演出。爪哇哇扬翁戏取材于《罗摩衍那》或《摩诃婆罗多》等印度史诗的情节。然而,这些舞蹈与印度的舞蹈截然不同。虽然手势仍然很重要,但印尼舞者没有如印度人那样关注手印:相反地,舞蹈融合了当地的形式。爪哇宫廷舞蹈强调优雅和缓慢的动作,而巴厘岛宫廷舞蹈则更具活力和表现力。爪哇的神圣仪式舞蹈贝多优舞(英语:Bedhaya)具有非常柔和优雅的动作。 据信,它起源于 14 世纪的满者伯夷宫廷或更早,原本是处女表演的仪式舞蹈,以崇拜印度教神灵,如湿婆、梵天和毘湿奴。
在巴厘岛,舞蹈已成为巴厘岛印度教仪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专家认为,巴厘岛舞蹈源自爪哇的古老舞蹈传统。建于 14 世纪的东爪哇寺庙壁画上的头饰与今天仍在巴厘岛跳舞的舞者头饰几乎相同。这些代表了至少 600 年历史的非凡连续性。某些神圣的舞蹈至今仍然保留,只在某些宗教仪式上表演。每一种巴厘舞蹈都有特殊的功能,从只在巴厘寺庙中进行的神圣仪式舞蹈,如神圣的驱邪舞和涉及恍惚的巴龙舞(英语:Barong (mythology));重述传说的舞剧和流行的故事,如雷贡舞(英语:Legong)和卡恰舞;以及欢迎客人的舞蹈(如迎宾舞(英语:Pendet dance))或社交青年舞蹈(如裘盖特舞(英语:Joged dance))。在爪哇和巴厘岛也流行的面具舞(英语:Topeng dance),经常取材于潘吉王子的故事,背景是12世纪的谏义里国。最著名的面具舞是井里汶面具舞和巴厘面具舞。潘吉王子的故事讲述了古代爪哇詹加拉王国的潘吉·伊努王子与邻近谏义里国的月光公主之间的浪漫故事,继续成为爪哇和巴厘岛舞蹈传统的灵感来源。
即使新宗教伊斯兰教逐渐渗透到该地区,本土舞蹈和达摩舞蹈依然继续流行。艺术家和表演者仍然会使用以前时代的风格,但改变故事(转向伊斯兰)和服装(因尊重伊斯兰教义而变得更加端庄)。这种变化在来自占碑省的传统表演舞(Tari Persembahan)是显而易见的。舞者们仍然饰有印度教/佛教时代复杂的黄金,但服装更为朴素。
新时代带来新风格的舞蹈:马来族的杂宾舞(英语:Zapin)与亚齐人的萨满舞采用阿拉伯和波斯的典型舞蹈风格和音乐,并与本土风格相结合,形成伊斯兰时代的新一代舞蹈。另外,表演者采用波斯和阿拉伯乐器,如里巴纳鼓(英语:Rebana)、坦布尔琴(英语:Turkish tambur)和肯当鼓(英语:Kendang),已成为伊斯兰舞蹈的主要乐器,并且经常引用伊斯兰教的圣歌。
印度尼西亚著名的现代舞蹈家是巴贡·库苏迪阿迪亚(英语:Bagong Kussudiardja),他发明了受爪哇古典舞蹈启发的现代舞蹈形式。
热门信息
阅读 (128)
1 童子命的口诀对照表,是不是童子命一查就知道阅读 (88)
2 让男人爱你的咒语——和合术咒语阅读 (71)
3 自己怎么简单的做和合术?找道长做快速挽回阅读 (70)
4 和合术真都有用吗?效果好吗?阅读 (68)
5 阳宅风水学入门图解大全100例,让你马上成为风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