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齐桓公是如何称霸的过程

网友提问:

齐桓公是如何走上称霸道路的?

优质回答:

原创不易,轻点一下关注哦。

第一,齐桓公能够首先称霸,最主要的原因是任用管仲为相。

齐桓公不计前嫌,大胆任用管仲为相。管仲对齐国进行了大胆改革,齐国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都得到极大的提升,成为称霸诸侯的基础条件。

第二,尊王攘夷。

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得到诸侯的支持,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一方面提高了齐国的政治影响力,另一方面开拓了领土,齐国消灭东夷后,国土面积更加广阔,实力上升,成为春秋首霸。

第三,齐国是重要的诸侯国之一,位置比较好。

齐国是周朝的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封国,作为西周王朝重要贡献者,封国位置比较好,齐国的根基比较强大,管仲的改革和治理,国力进一步提升,成为春秋首霸。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起交流进步。

其他网友回答

春秋时期是一个诸侯混战、大国争霸的历史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周天子名义上仍为天下之共主,实际上只不过是大国摆弄的傀儡工具,大国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率先称霸的便是齐国的国君齐桓公。

齐桓公(?一前643年),姜姓,名小白。他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齐国在僖公之后陷人内乱,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当时小白正在莒国避难,得知齐国无国君的情况后,急忙返国。这时在鲁国避难的小白之兄公子纠也想返国抢夺国君地位。辅佐公子纠的是管仲,他为了保证公子纠顺利即位,带兵堵截住莒国通往齐国的道路。当小白经过这里时,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咬舌吐血假装跌倒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六日方才抵达。而这时小白已兼赶回齐国,抢在公子纠的前面登上了国君的宝座,史称齐桓公。

桓公即位后,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并在他的辅佐下,推行改革。在军事上,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在经济方面,制定了减少税收、增加人口的政策,以提高齐国的劳动力数量;对商业特别是盐商则加以重税,以补足税收的差异;并实行了粮食“平准”的政策,避免富人抢夺穷人的粮食,进一步限制贫富的差距。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使齐国逐渐强盛起来,成为数一数二的东方大国。

齐国国力强盛后,齐桓公想当霸主的野心也越来越强烈。于是管仲便提出一个“尊王攘夷”的策略,就是仍然尊崇周天子为天下共主,联合中原各路诸侯,共同抵御蛮、戎等部族对中原的侵袭。以后谁有难处,大伙儿就帮谁;谁不讲理,大家一起讨伐他。从而在诸侯中建立威信,使他们自愿服从齐国的号令。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齐国先是与邻国修好,归还以前侵占鲁国的棠、潜两邑,让鲁国作为其南面的屏障;归还以前侵占卫国的台、原、姑、漆里四邑,让卫国成为西面的屏障;归还以前侵占燕国的柴夫、吠狗两邑,让燕国成为北面的屏障。齐桓公五年(前681年),齐桓公在北杏召集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遂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当上盟主的诸侯。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数国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另外,齐桓公还攻灭了谭、遂、鄣等小国。此后,齐桓公还多次召开诸侯大会,由自己充当盟主,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数次:

由于在北杏召开的盟会上,遂国、鲁国、郑国都没有赴会,桓公以此为借口出兵灭亡了弱小的遂国。又先后击败了鲁、郑两国迫使他们求和。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又约各国在鄄会盟,这一次各诸侯国基本上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公元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出兵救燕攻打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罢兵。燕庄公送齐公到齐境。桓公说:我不是天子,诸侯相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于是他把燕君所到的原为齐国的土地割给了燕国,叮嘱燕君学习召公为政定期向周天子纳贡。诸侯听说此事后,都衷心拥护齐国。

公元前659年,齐桓公的妹妹哀姜,她是鲁闵公的母亲,却与鲁国公子庆父淫乱。庆父弑闵公,哀姜想立庆父为国君,而鲁人立僖公。于是桓公召回哀姜,将其杀死。这件事为其在诸侯中树立威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公元前658年,卫惠公被狄人所杀,卫向齐求救。齐桓公出兵打败了狄人,并立卫文公为国君,还为卫国修筑楚丘城,把卫国臣民迁到那里。

身居南方蛮荒之地的楚国,与中原诸侯素无来往。楚国在南方逐渐强盛起来后,其国君竟公然藐视周王室,自称“楚王”。于是在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会同宋、鲁、卫、郑、陈、曹、许7***队,共同讨伐楚国。楚成王闻讯,立即调集了人马准备抵抗,并派使者去责问齐桓公:“楚在南,齐在北,两国素无来往,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要来侵犯我们呢?”管仲反驳道:“虽然我们两国相距遥远,但我们都是周天子所封的诸侯。当初武王分封时,曾授权齐太公,如若诸侯有不服从天子者,齐国有权征讨。你们楚国为何多年没向天子进贡?”使者说:“这几年我们没有向天子进贡,是我们的不对,以后一定恢复进贡。”使者走后,齐桓公不太相信楚国会这么轻易服输,便和众诸侯们连夜拔营,进军到召陵。楚成王不解其意,又派使者前去探问。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齐桓公请使者一起乘车检阅中原的联军,显示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在中原诸侯的压力下,楚国被迫认错,答应向天子进贡。由于楚国是大国,要打败它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在目的初步达到后,齐桓公见好就收,和楚国订立盟约后,班师回国。此次召陵之盟,阻止了楚国向中原的扩张,保护了中原地区的安全。

齐桓公尊王的行动主要表现在帮助周襄王即位上。周惠王晚年宠爱王子带,意欲废掉王子郑的继承权,但未正式决定就去世了。王子带与其母联合郑国、楚国打算依靠武强行即位。王子郑私下会见桓公,请求桓公召集诸侯支持自己。于是桓公与八国诸侯会盟以给惠王吊丧为名,在洛邑附近炫耀武力,表示对王子郑的支持。由于双方实力相差太大,从而使王子郑顺利继位,是为周襄王。周襄王为了表示感谢,特派使臣将太庙的祭肉作为厚礼送给齐桓公。公元前651年,齐桓公趁机在宋国葵丘会合诸侯,招待天子使臣,并又一次订立了盟约,盟约规定:各国要和平相处;要修水利防水患,不要损人利己;邻国有灾荒来买粮食不得禁止,不得搞壁垒政策等等。这是齐桓公第九次,也是最后一次会盟诸侯,所以历史上把齐桓公称霸的过程,也称作“九合诸侯”。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原地区的形势比较危急。一是南方的楚国兴起,灭申、息、邓等国,降服蔡国,侵凌郑国,锋芒直指中原二是北方的山戎,也称北戎,不断地向中原进犯。山戎当时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北部一带,尚处于原始游牧阶段,也兼营初级的农业。其在春秋时期不断向南侵扰,带有很大的破坏性。燕国、卫国等都受到过它的侵扰。因此,齐桓公的这些行动并非仅仅是一种称霸行为,而且具有保卫华夏传统文化,维护中原社会秩序的积极意义。顺便说一下,在齐桓公率领大军,深入到今河北昌黎一带,大败山戎后,在归途中,齐军迷路,管仲命将老马放在队伍前面,大队人马紧紧跟随,顺利地走上了正确的归途。“老马识途”就此成为我国的一句成语。

救燕回国的第三年,“狄人伐邢”。邢国在今河北邢台县境。次年,齐桓公联合宋、曹等国出兵救邢,把狄赶走。然邢国的国都已被狄人破坏,于是齐桓公便把邢国迁到夷仪(今山东聊城西)。邢国人乐于迁往新都,就像回家一样,所以又有了“邢迁如归”的说法。

齐桓公晚年生活荒淫,多内宠,又信任小人。由于年老昏聩被竖刁、易牙等佞臣假称桓公的命令,将桓公禁闭在寝殿里,只留一个小洞,桓公饮食,从洞里送入,并很快连饭也不送了,导致桓公在饥渴中悲惨死去。桓公死后,他的儿子们忙于争夺国君之位直到数十日后,才在老臣的建议下发丧,其时,桓公之尸已腐烂不堪。齐国的霸业也随之衰落了。

其他网友回答

齐桓公是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后即位为齐桓公。

齐桓公称霸最重要的是任用了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开始走上称霸的道路。

齐桓公先是与邻国修好,归还了鲁卫燕等国的土地,在一些小国家中树立了威信。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这是齐桓公第一次当盟主。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积极展开对外活动,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齐桓公在位40多年,召开了26次诸侯会盟,用兵28次,在周室衰微的情况下,起到了盟主的作用,起到了推动当时整个社会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公元前651年的葵丘(河南兰考)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使他的霸主地位更加稳固,使他的威望和影响都达到了顶峰。

其他网友回答

齐桓公称霸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进行改革,改革国内,使国家强大。第二部分是对外,打仗,以显示自己的威力。其中,在对外中,他曾经遭遇了一次劫持,这次劫持不但没有对他有所损害,反而加速了他称霸的步伐。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在国内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齐国迅速强大起来。随着国力的强大,一场接一场的战争出现了。

在对鲁国的战争中,齐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鲁国割地求和。这就有了一次齐鲁两国的会盟。

结盟那一天,齐桓公和鲁庄公在结盟台上正式会晤。鲁国的大将曹沫身上藏一把匕首走上会盟台。在靠近齐桓公后,他拿出匕首,架在齐桓公脖子上。

忽然出现的变故让所有人大吃一惊,齐桓公更是如此。他呵斥曹沫,你想干什么?

曹沫冷笑。干什么?我知道齐强鲁弱,但你们欺负人也欺负地太过分了吧。你还是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做吧。

接下来怎么做?刀架在脖子上了,还能怎样?齐桓公答应归还鲁国的土地。

曹沫收起匕首,走下结盟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脸不变色心不跳地做自己该做的事。他的目的达到了。

不过,齐桓公很快后悔了。他问管仲,是不是可以收回说过的话。管仲摇头。不可以,人不能言而无信。

齐桓公想想很有道理,就按自己说的归还了鲁国的土地。没想到,这样一来,他在诸侯国中的名声大振,人们都觉得他是一个讲信义的人,都来归附他,这让他称霸的脚步更快了。

其他网友回答

作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中原霸主,齐桓公的成功,离不开管仲的辅佐,任用贤能也是齐桓公得以称霸的最重要原因。

管仲去世后,亲近邪佞的齐桓公,直接将霸业葬送,晚节不保。

齐桓公名叫小白,是齐僖公的第三个儿子,齐僖公去世后,原本继承王位的是其长子,也就是齐襄公,但这个齐襄公是个草包,而且喜欢乱来。

由于齐襄公治国无方,还跟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有染,不仅如此,齐襄公还派人去行刺文姜的丈夫鲁桓公。

总而言之,齐襄公时代齐国被这个昏君弄得一团糟,作为宗室成员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都在臣子的护送下出逃,公子纠去了鲁国,而公子小白去了莒国。

由于齐襄公的胡作非为,最终被公孙无知所害,公孙无知自立为君,结果又引起齐国内乱,齐国无主,诸臣通知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回国,两位公子开始争夺王位。

公子纠派管仲去截杀自己的弟弟公子小白,没想到小白诈死,以为诡计成功的公子纠慢悠悠准备回国继位,没想到小白提前一步登基,也就是齐桓公。

自己的亲哥哥想要害自己,齐桓公自然不能忍,鲁国将公子纠杀了之后,齐桓公又准备将帮着公子纠的管仲给斩了,却被鲍叔牙拦下。

在鲍叔牙的支持引荐之下,齐桓公原谅了管仲,而且一番交谈之后,觉得管仲的确是个非常杰出的人才,授予高爵厚禄,委以重任。

管仲得到了齐桓公的赏识重用,对于齐国的崛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管仲原本是齐桓公的仇敌,甚至对其下手要害死他,但齐桓公最终却原谅了这个各为其主的大才,这也看得出齐桓公是个有心胸气度,能够分清轻重的君王。

仅仅如此也是不够的,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君臣同心,这才是最无敌最重要的。

管仲得到了齐桓公的坚定信任,在齐国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大批能人都被起用,管仲的确是个相当有手段有能耐的人,他的治国能力实在是惊人。

齐国土地肥沃东临大海,管仲利用地利之便大力发展经济,使得齐国变得非常富有。

为了树立威望,管仲提议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名,名正言顺在那个礼乐春秋的时代,对着周围的国家各种攻伐教训,使得齐国的威望大增。

管仲也是个很擅长发动经济战的人,不费一兵一卒,就让诸多小国臣服于齐国。

经过北杏会盟等一系列会盟之后,齐国在大量中原诸侯国当中树立了绝对的威望,也就是通过发展经济、尊王攘夷,使得齐国逐渐成为了中原最强大的国家。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威望已大不如前,但当时天下诸侯国仍旧要在表面上做足功夫,对周天子毕恭毕敬,谁也不好做出头鸟。

而诸侯们,名义上也都是周天子的臣,是不能够随便出兵征伐,相互兼并的。

齐国想要称霸,那么必然开疆拓土,也必然要建立自己的威望,可要师出有名,不能给诸侯们留下进攻自己的口实,所以有了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

也就是说,当时但凡被齐国找到把柄,说其不尊敬周天子,那么齐国就可以出兵,而齐国当然也不是自己出兵,而是纠结一大堆诸侯一起,齐国成为了组织者。

经常性作为裁决者、作为组织者、带头者,齐国的实力又非常强大,久而久之,使得齐国在一大堆的诸侯国中,独树一帜,成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存在,自然成为春秋时代的霸主。

先秦时代,大多数的诸侯国经济主要还是依赖于农业,对于商业、手工业的压制比较多,虽然齐国整体上还是重农抑商,但是非农业领域的经济发展还是十分快速的。

在管仲的操持之下,齐国的经济实力急速增长,而经济的发展,也让齐国的军力上升。

经济与军事方面的实力的急速强大,让齐国在诸侯当中脱颖而出,这成为了齐国称霸的基础条件,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实力,齐国也很难真正强大起来。

得到了管仲,可以说齐桓公的霸业就已成功了一大半。

管仲在世的时候,齐国非常强大,但管仲去世后,齐桓公任用邪佞之人,使得齐国衰落。

齐桓公走向霸业,离不开管仲的帮助,而这也与齐桓公自身重用贤德有关,管仲的改革让齐国强大起来,让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代中原的第一代霸主。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