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桃花源记通假字(桃花源记通假字及古今异义词)

笔者浅见,所谓的通假字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古代名人写了错别字,後人盲目效法,于是将错就错,约定俗成,这样就成了通用和假借的写法。这种现象其实是可以改正的,因为本身有正确的字,只是古代名人一时写错了,改回本字就可以了。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这里的“要”实际是“邀”的错别字,由于是陶渊明写了错别字,後人便说“要”与“邀”通假。

一种是古代已造的汉字比较少,一个汉字本身代表很多意义,古人写作时所用的字在当时是正确的,没有别的字可以替代,但由于义项太多,给後人的理解上造成诸多不便,于是後人便在本字的基础上再加偏旁或组合其它的字创造出新字,以表示其中的一部分义项,这样便于识别不同的义项。如“知”字,本有认识和智慧的意义,後人新造“智”字,把“智慧”的义项从中独立了出来。再如“说”字,“说”字源乎兑卦,兑卦取象代表了很多的意义,故古人把许多与兑卦有关的意义都用“说”字来表示。《说卦传》曰:“说言乎兑。”意思就是言乎兑卦者为“说”。为了区别其中的不同的义项,後人又造出了诸如悦、脱、锐、税等汉字。人们熟知“说通悦”,事实上“说”和悦、脱、锐、税等都是通假字。兑卦是正秋之卦,秋天丰收,食物丰富,人和动物都不会挨饿,饱足则喜,故悦;秋天果实成熟,瓜熟蒂落,故脱;秋天植物老成,芒刺坚硬,故锐;秋天是古代征收赋税的季节,故税;秋天物丰,利于交换,故兑有交换的意义。这样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字形越简单的字,其所代表的意义就越丰富,义项就多;字形越繁杂的汉字,其意义反而单纯。

总之,所谓的通假字,一种是名人效应,为贤者讳。名人写错了字叫通假字,普通人写错了字叫错别字。一种是汉字自身演变的自然规律。

(文章为子夏故坛原创,插图配自百度。)

编辑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