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建筑论文范文参考模板,建筑类毕业论文范文

建筑类毕业论文范文

论长江中下游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及应用 摘 要: 气候是影响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区域条件下,应有不同的建筑形态空间布局,即适应气候的地域技术。

本文将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特征,从建筑布局、建筑遮阳、空气间层的保温隔热、室内空间组织、围护结构等来探讨该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力图降低建筑能耗,创造建筑微气候,并从地域技术,构造设计上来创作适应该地区气候的住宅建筑。

关键字:住宅建筑;构造设计;地域技术;节能。 1、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特征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纬度大致在北纬30°~32°,属于气候过渡地区,这一地区的气候特点夏季气温较高,持续时间长达3~4个月,太阳辐射强度大;冬季较冷,时间长达2~3个月,相对湿度较大,季节风旺盛。

该地区住宅建筑的保温隔热还没有一个可参考的理论依据,住宅室内热环境质量普遍较差,冬季室内阴冷潮湿,最冷月份室内平均气温只有4~6℃;夏季闷热,最热月份室内气温高达32℃左右,特别是在顶层及西晒房间显得十分闷热难受。 在正常情况下,相同体积、相同材质、相同质量的物体,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相等,其根本的区别只在于热量在形体中分布情况。

建筑并不同于一般的形体,它已经有一个普通的形体转化为了有生命力的空间形态,需要有采光与通风,这就必然需要有门窗,而太阳热辐射就会通过门窗传入室内,怎样既保证室内采光通风,又能够尽可能的有效阻止热辐射。这就需要在设计中就必须知道该地区一年四季太阳的运行规律,分析该地区生物气候特征,采用合适的建筑造型,以及建筑朝向,并采取有效的建筑遮阳措施。

2、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理论 气候和地域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对建筑与气候、建筑与地域关系的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的不断深入,建筑节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963年,v·奥戈雅所著的《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概括了60年代以前的建筑设计与气候、地域关系研究的各种成果,提出"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设计理论,将满足人体的生物舒适感觉(冷、热、干、湿等)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注重研究气候、地域和人体生物感觉之间的关系,认为建筑设计应遵循气候→生物→技术→建筑的过程。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理论较大地影响了以后的建筑设计,例如70年代德国适应气候节能建筑研究。

印度的柯里亚提出了"形式追随气候的设计方法论。从生物气候学角度出发,结合地域气候条件进行设计设计者用来表达地方主义文化特征的重要手段,也是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

长江中下游地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技术 为适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征,必然要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空间形态。 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 在自然通风的情况下,要使室内气温低于室外气温的有效方法是加强外墙及窗户的隔热性能。

根据建筑的隔热机理,太阳辐射投射到建筑外表面时一部分立刻被反射出去,另一部分被吸收。被建筑外表面吸收的热量一部分向室内传递,另一部分以长波辐射和空气对流的形式向室外散发。

建筑论文,工学论文,免费论文,中国论文网-> 投射到建筑外表的太阳辐射最终散发到室内和室外。显然,散发到室外的热量越多,传递到的热量就越少。

因此增大建筑外表的反射有利于减少传向室内的热量。因此对于夏季高温时间长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筑外墙体通常采用白色粉刷或浅色饰面来达到外墙反射隔热的效果。

从图上还可以看到,最终要使得传向室内的热量少还应该减少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即在外围护结构中设置隔热层,隔离室外热量向室内传递,这样一来建筑外表吸收的热量将大量聚集在外表面,促使建筑外表面温度升高,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外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差,有利于向室外散热。 窗户的隔热性能问题一直是外围护结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主要是怎样改善及防止空气渗透。

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而言,要解决的是窗户隔热的问题。在夏季满足自然采光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使阳光滞留在户外,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双层玻璃窗,使用中空、隔热和反射玻璃等,但空气间层一般只在20mm左右,并不能有效的达到隔热的目的,要达到40mm才有一定的效果,这就使得空气间层的压力变得更小,采用的玻璃就必须有更大的强度,这就势必提高造价。

如果在空气间层填充反光材料,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3、建筑布局及内部空间的组织与划分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为舒缓夏季酷热的气温。

建筑的总体布局上就应该紧密的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在建筑的布局上应舒展开敞,有较大的窗洞开口,有利于自然通风。

采用较深的门廊和遮阳板有助于导风与降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住宅建筑的各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的空间环境更加的重视,住宅设计中的"大厅小卧"的概念为适应现代住宅观的变化应运而生,它反映了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是住宅设计进步的一个象征。

4、构造设计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根据不同的地域气候特征,构建一套相应的建筑构造设。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毕业论文怎么写,最好有范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建筑中专毕业论文范文,跪求!

下面给一个建筑专业范文《房屋面积测算中的层高问题》摘 要 房产测量的面积测算中,由于房屋层高测量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时有发生。

根据各地反映的意见,针对其中几个关键性的主要 问题 ,即房屋层高与房屋净高的定义、房屋层高与房屋净高的测量参照面、测量结果的误差与限差、测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证与 分析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与应对措施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面积量算 房产测量 层高测量 2000年发布的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在有关房屋面积测算的规定中有一条很重要的规定,即 计算 房屋建筑面积的建筑物的层高必须超过2.20 m ,层高低于2.20 m 的建筑物都不能计算房屋的建筑面积。

这是沿袭过去的一条老规定,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对此未作定义,也未作更多更详细的解释和说明。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和 科学 技术的高速 发展 ,人民的需求与法制观念的变化,以及人民以 法律 、法规、政策维护自身权益意识的加强,这条已经执行了20多年的老规定,在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的实施中,由于对该规范条文的不同理解却引发了一些问题。

论文百事通由房屋层高所引发的问题是决定该建筑物或房屋能不能计算建筑面积的问题,有时涉及一层房屋,有时涉及一幢房屋,有时涉及一片房屋,产生的 经济 纠纷数额比较大。平时来电来函咨询有关房屋层高问题的也比较多。

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特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以供讨论和参考 ,同时也加强信息交流,促进共识,以便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中的有关规定,使标准的实施更趋统一。 1 房屋层高2.20 m 规定的由来 房屋层高2.20 m 的要求和规定,不是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首先提出来的,而是引用的一个老规定,今天仍然有效,仍然有它的现实和普遍的需求,因而继续被引用。

1.1 层高2.20 m 规定的 历史 和有关文件 1982年国家经委(82)经基设字58号“关于建筑面积计算规则”的文件中,对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有两处有层高超过2.2 m 才计算建筑面积的限制。一条是“用深基础做地下架空层加以利用,层高超过2.2 m 的,按架空层外围的水平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另一条是“建筑物内的技术层,层高超过2.2 m 的,应计算建筑面积。”在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的规定中与上述2条对应的有2条规定不能计算建筑面积,即“层高在2.2 m 以内的技术层”与“层高小于2.2 m 的深基础地下架空层、坡地建筑物吊脚架空层”。

在这个文件里,其他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的条款中均未提出层高2.2 m 的附加条件。 1984年起,国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第一次全国城镇房屋普查”,在测算和统计房屋的建筑面积时,完全采用了上述规定,即执行1982年国家经委“关于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这是我国有史以来一次最大规模的全国房屋大普查,参加人员超过70万。这次由国家建设部和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的全国房屋大普查,为我国后来的住房制度改革和制定房地产的法规政策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全国城镇房屋普查中大家深刻体会到,房屋与房产的管理需要房产测量提供准确可靠的有关成果资料,而房产测量则必须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房产测量标准。 从1987年开始,国家建设部与国家测绘局组织《房产测量规范》编写组,共同起草制定国家测绘行业标准《房产测量规范》,其中对房屋面积测算的规定条款也是以1982年国家经委“关于建筑面积计算规则”的条款为基础,修改补充形成的,有关层高的规定,仍然采用了原有规定,并把层高2.20 m 以上的要求延伸到了夹层、假层、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国家测绘行业标准《房产测量规范》于1991年由国家测绘局发布以后,我国的住房体制改革和房地产业有了飞跃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到1996年这本国家行业标准已不能满足房地产业和房产管理的需求。国家建设和国家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在得到国家标准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于1996年开始组织制定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

新的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把房屋层高2.20 m 的要求,作为计算房屋建筑面积的一个普遍性条件,并把房屋层高2.20 m 以上(含2.20 m)的要求明确地延伸到了阳台、挑廊、室外楼梯以及各层房屋。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于2000年8月1日正式实施以后,仍提出了不少问题,主要是在有关房屋面积计算规定的条款中。

这些条款中有的有层高2.20 m以上的明确要求,而有的则未提层高2.20 m 以上的要求,使得执行时感到困惑不解。为此建设部于2002年在建住房[2002]74号文件中作出明确规定:计算建筑面积的房屋,层高(高度)均应在2.20 m 以上(含2.20 m),并把房屋层高2.20 m 以上的规定延伸到了非垂直墙体的房屋。

至此,有关房屋层高2.20 m 以上(含2.20 m)才能计算建筑面积的规定正式成为计算房屋面积的一个必备的基本条件,今后凡层高达不到2.20 m 的房屋,均不应计算房屋的建筑面积;但是这些层高达不到2.20 m 的房屋仍有使用价值,仍然有产权关系,因此在房屋权属登记中仍应明确其产权的归属。这样层高2.20 m 以上的这一计算房屋建筑面积的基本要。

建筑专业工民建毕业论文

工民建及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摘要:如何控制好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

其次科学配制混凝土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三、抓好工地试验室的工作。

四、混凝土试件合格,结构物混凝土不一定全部合格。五、和易性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六、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的主要环节。最后强调,要想保证混凝土质量,人的质量意识也是很重要的;同时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努力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关键词:工民建 水工建筑 混凝土 施工 质量控制 工民建中的民用住宅、办公楼(梁、板、拄、基础),水工建筑中的厂房(基础、梁、板、柱)。大坝、隧洞衬砌、渡槽、、桥梁等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绝大多数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在工程建筑物中显得尤其重要。

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水平、施工队伍的素质、原材料的质量等因素给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带来一定困难。 本人参考资料及结合在小浪底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经验,就如何搞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论述如下: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

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

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会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削弱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如果粘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碎石、卵石中超过2%,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

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大大地增加了需水量。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海水等拌制混凝土,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盐霜。

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它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通过干炒法,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

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需达到规范要求。

二、科学配制混凝土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 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逊径颗粒,且以饱和面干状态。但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

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目的在于准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比,而不是改变试验室配合比。

调整量=(该级超径量与逊径量之和)—(次一级超径量+上一级逊径量)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

3.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 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 水工素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3—5cm,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7—9cm,对于桥梁施工中的箱梁采用泵送施工 ,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10—14cm,初凝时间在4小时以上,强度为45Mpa的缓凝早强混凝土;灌注桩要求配制强度为35Mpa,凝结时间在10小时以上,坍落度一般为18—22cm的大坍落度超缓凝混凝土。

按通常的配制方法使混凝土达到上述工程技术性能是困难的,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 灌注桩用混凝土,按通常的配制方法,当水泥用量为420kg/m3(水灰比为 0.56)时,混凝土的强度才能达到35Mpa,但由于坍落度(18—22cm)过大,均质性差,和易性不好,凝结时间也达不到缓凝10h,以上的超大型缓凝要求。

在配制混凝土中掺入1%的减水剂优化配合比。水泥用量每1m3混凝土可节省40公斤左右,而且在坍落度达到18—22cm情况下,均质性、和易性良好,凝结时间也可以缓凝到10h以上。

优化配合比后的混凝土和易性、缓凝作用良好,在灌注桩混凝土施工中消除了卡管或断桩等事故,保证了顺利施工。并且混凝土的7天强度也比通常不掺外加剂配制的混凝土。

建筑学毕业论文范文求开头

绿色建筑学研究绿色建筑学的涵义及其知识体系初探 本文从绿色建筑学学科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就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学的涵义及其知识体系进行了探讨。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生态建筑的理念。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难以为继。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发达国家广为应用,但是由于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以室内空气品质为中心的室内环境的研究成为建筑研究的热点。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绿色建筑成为世界建筑研究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并在不少发达国家实践推广。在中国,绿色建筑的概念开始为人们所熟悉,但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尚属起步阶段。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为20亿m2,其中80%以上是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m2,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民用建筑使用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逐年升高,2004年民用建筑使用能耗已经达到社会总能耗的28%左右。研究利用绿色技术、设计建造低能耗生态型的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迫切的任务。

近年来,国内外围绕绿色建筑的评价和技术问题展开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对绿色建筑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并不多,更没有从学科体系的角度探讨有关绿色建筑设计的学科知识体系。

传统建筑的设计以满足人的使用功能为目标,不重视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资源耗费和环境保护。

而绿色建筑设计把资源耗费和环境负载作为两个基本因素,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绿色建筑设计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因此在设计者的构成上应由包括建筑、环境、能源、结构、经济等多专业的人士组成。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首先建立绿色建筑的目标,然后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概念性设计和性能设计。绿色建筑的设计目标和标准往往需要多次的分析和调整修正。

本文拟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就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学的涵义及其知识体系进行探讨。

绿色的植物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绿色象征着生机盎然的生命运动,象征着自然界物种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共生。

"绿色"作为一种理念,是指人类按自然生态的法则,创造有利于大自然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环境和生活质量之间协调发展的理念。我国老子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法自然"思想就是中国古代留下的一些朴素的绿色思想。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世界保护策略》中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公布了里程碑式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向全世界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接受和认可。报告对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

发展观,从哲学层面看,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发展,不仅仅是指经济增长的单项突破,更不仅仅是指GDP的增长速度。

科学发展的内涵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和自然相和谐的发展。

绿色建筑学的知识体系如上所述,绿色建筑学就其学科内涵来说,就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观念上和理论基础上对传统的建筑学进行再造。

来自{标,准,论,文,网}

建筑类的毕业论文该怎么写啊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

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建筑工程管理论文.谢谢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摘要:当今建筑市场日益开放,实行企业自主报价,竞争更加日趋激烈,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应体现在质优、快速、安全、低耗前提下的价廉。无论是项目管理还是更高层次的管理,必须对所有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成本非常敏感。

当今建筑市场日益开放,实行企业自主报价,竞争更加日趋激烈,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应体现在质优、快速、安全、低耗前提下的价廉。无论是项目管理还是更高层次的管理,必须对所有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成本非常敏感。

建筑工程成本是指生产建筑产品过程中发生或实际发生的工、料、费投入,它反映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材料的节约程度、机械设备的利用情况,以及施工组织劳动组织、管理水平等施工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部情况。所以,工程成本指标能反映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成果,是评定企业工作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能够及早发现施工现场活动的成本超支或有可能超支,以便有机会采取补救措施,尽量消除超支带来的影响或将影响降至最低,对工程项目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一、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建立健全的成本责任制,完善企业立法

成本通常可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可变成本是与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的成本,在建筑行业中,它是劳动力、机械、材料的直接成本以及现场间接成本之和,这些成本可变是因为他们是所进行的工程量的函数。固定成本是指一般管理成本,它的发生与所进行的工程量无关,而保持一个较稳定的比例。

根据每个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具体情况,确立成本控制目标。把目标建立在项目上,使成本控制目标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落实目标成本的责任并使目标成本有效控制的关键是明确承包人的责、权、利,企业在与项目经理签订经济承包合同时,必须确立目标成本和责任,落实承包人的责任和权利。要建立完整的目标成本控制体系“完善企业经营、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材料、定额、核算、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和有关实施考核细则。

二、抓住各个环节控制,疏而不漏,全面实现目标控制

1、把握工程特点,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企业经营要从投标报价、中标成交条件、合同成交约定等承接工程和承建工程的源头抓起,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和工艺特点,结合企业现有的施工能力、技术水平、工艺装备、可能规范内最大程度更新提高动能等实际情况,修改并完善投标前的施工组织设计,选用经济、合理、较为科学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全过程,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组织流水作业,尽可能缩短施工工期,减少成本支出“把握成本控制目标。 2、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降低成本

在施工前务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技术节约措施,对将在施工中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各种代用品均做好事前周密策划,反复实践验证,一经确定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案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不仅要认真地进行技术交底,更要严格把关检查“保证安全可靠地顺利实施,促使工程成本降低。

3、坚持计划指导生产,强化定额控制

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计划,组织施工和合理安排,根据具体施工安排和定额量,编制出劳动力、材料、设备、机具等使用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使人、财、物的投入在定额范围内按计划满足施工需要,避免工程成本出现人为失控。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