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在不尽处,意味最长。
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
花若盛开,必伴着凋零;月若归圆,下一刻便要残缺。
行走于世,任何事都需把握尺度。
老祖宗说:“人有三不尽,用尽人败亡。”
在以下这三个方面留有余地,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话不说尽
古话云:“言多必失”,在交流中,话不必说尽,总需留有余地。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画家朋友请黄君壁鉴定自己收藏的画作。虽然四幅画均为赝品,黄君壁却只指出其中两幅是假的,其余则赞赏几句,未全部揭穿。这是明智的,也是体现君子风范的做法。明辨是非,却不尽言之,既保全了友谊,也留有余地。这便是智者的处世之道。
利不占尽
世间万物,皆有因果。有时,看似微小的善行,却能带来深远的影响。如那个村子的故事,村民们不忍心看见鸟儿饥饿,于是留下果实供它们食用。结果,这些鸟儿反过来保护了果树,使村子年年丰收。这就是“善有善报”的真实写照。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学会施恩不望回报,慷慨解囊时不必计较得失,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福不享尽
《次柳氏旧闻》记载了一则关于唐肃宗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深刻哲理:福不可享尽,要懂得适度。
故事中,唐肃宗(当时为太子)在与父亲唐玄宗共餐时,因手沾油脂而用面饼擦手。这一举动虽引起父王不悦,但太子的随后行为——吃下那块饼——却体现了他对福祸观念的理解,即不应过度索取或享受。唐玄宗对此表示认可,认为这才是明智之举。这一点,在唐玄宗的统治下营造的开元盛世中也得到了体现。
《道德经》中的话“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进一步强调了过度享受的负面影响。物质享受固然是人生的福气,但过度的追求往往会带来反效果。
曾国藩的“求阙斋”则从另一个角度强调了适度原则的重要性。他深知家庭和谐、身体健康才是真正的福泽,而不是追求物质上的完满。
这些故事和哲理都传达了同一个信息:人生应适度而为,知足常乐。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婪占尽所有利益,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满足,才能享受到长久的幸福与安宁。这正是我们应当学习和实践的智慧。
古人云:“凡事在不尽处,意味最长。”
所以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需适当留白。
人生,只有求缺不求满,才能更加趋近圆满。
余生,愿我们守好内心的尺度,把握好处事的分寸,将生活过得更加如意。点个再看,生活更加如意。
热门信息
阅读 (128)
1 童子命的口诀对照表,是不是童子命一查就知道阅读 (88)
2 让男人爱你的咒语——和合术咒语阅读 (71)
3 自己怎么简单的做和合术?找道长做快速挽回阅读 (70)
4 和合术真都有用吗?效果好吗?阅读 (68)
5 阳宅风水学入门图解大全100例,让你马上成为风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