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最没用的儿童安全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参加 “童子军” 野外露营活动时不慎与同伴走失。因为这个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反复强调,“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于是每当有救援人员路过,他就会刻意躲起来,错过了无数次获救的机会。直到第 4 天,奄奄一息的他才获救。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要上陌生人的车”这些都是爸爸妈妈们经常碎碎念的东西。
但美国的临床心理学家雪莉·汉比博士认为,现在的小孩更需要培养自信。
孩子们总会遇到和陌生人交流的情境,过早的让他们把陌生人和危险联系在一起,不利于孩子们建立自信。
而遍观我们的学校和家庭,现行的安全教育大部分都是“坏人”式教育,即把周围的人都想象成不可信任的坏人。但安全教育决不是被动的防备,“坏人”式的恐吓教育反而会使孩子变得胆小、懦弱,遇到危险会更加害怕、不知所措。
美国曾经对幼儿园的孩子进行过调研,问他们哪些是“不能说话的陌生人”,孩子的答案里出现的最多的竟然是 “不好看的人、对我很凶的人、说话声音很大的人”。
但这些游荡在人间的恶魔,脸上并没有写着“我是坏人”,很多甚至还伪装得极有迷惑性。他们大多数情况反而是看上去特别友好善良的,甚至是熟人。
因此,只教孩子“别和陌生人
说话”是远远不够的。
安全教育应该告诉孩子“为什么”
提到安全教育,我们最习惯的就是告诉孩子“不可以”,有时甚至不惜吓唬孩子来防患于未然。
但只是告诉“不可以”,很多孩子并不会听进去,而且随着孩子自我意识觉醒,常常是我们越说不可以,他们越逆反。因此,帮助孩子去理解我们所说的不可以背后的原因是更加关键的。
安全教育应该功夫在平时
3岁多后,可以经常和孩子玩一个游戏就是“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
走在路上看到的场景、幼儿园发生的冲突、动画片里看到的故事,都可以时不时问孩子,然后和他讨论思考。有的问题孩子无法回答,就可以告诉他;有的问题孩子有了自己的答案,就顺势引导。
  
当他没有答案的情况,家长要会分享自己的答案,不仅仅是“怎么做”还有“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今天和妈妈去超市购物,超市人好多啊,如果哪一天你和妈妈走失了,你会怎么做?”
“可以去收银台找收银员帮助,这是妈妈最容易找到你的地方。不要跟着其他人走,因为这样妈妈就找不到你了。”
当他知道答案的情况,我就会进一步强化“如何预防”。这一点上不是吓唬,而是和他分享为什么要预防这样情况的发生:
  
“那如果你在路上走失了,怎么办呢?”
  
“去找警察。”
  
“对,去找穿着制服的交通警察。如果你和妈妈分开了,妈妈会很难过很难过的,所以我们一起出门时,你要跟紧妈妈。”
    
不管是安全教育的话题,还是其他各种育儿问题,核心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平等的人,不是要求孩子必须“听我们的话”,而是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
  
陌生人有好也有坏,熟人也有好人和坏人之分,决定一个人品质的不是他是“谁”,而是他做了什么。
这才是安全教育的真正核心所在。
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