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sir说 第323篇文章全文字数:3200 图片:7 阅读用时:5分书架上一直摆着两本跟语文教育密切相关的书,却迟迟没有读,一本是夏昆所著的《中国最美的语文》,另一本则是叶开所著的《对抗语文: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为何不读?原因很简单:都有“最”字。
无论是以自己的名义标榜“最”美的语文,还是打着学生的幌子宣称“最”好的文字,在一个长期从事一线语文教学的老师而言,都是一种博眼球的“标题党”行径。统编语文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中谈及“改革”的看法时提到:“那种鼓吹要‘对抗语文’的颠覆一切的思路,以及‘翻烧饼’的做法,是不可行的,也不能解决问题”。当然,看待任何一种事物,不能以绝对的眼光进行单纯地批判,更不能以印象式的了解来贴标签、下定论。书,总归还是要读读的。于是,这几天,翻开了叶开的这本《对抗语文: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翻阅之间,发觉自己颇有些不同的见解,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叶开何人?小说家,文学博士,国内顶级文学刊物《收获》的副编审,更为关键是,他还是一个初中生的父亲。叶开在这本书里,对当下的语文教育大加批判,颇有讨伐之势。
此书最开始成书于8年前,我目前手里捧着的是2017年的修订版。2011年,叶开的《对抗语文》出版后,反响极大。《收获》杂志执行主编程永新则建议叶开直接编写教材,而《上海文学》编辑、青年作家甫跃辉说:“干脆模仿程(永新)老师《一个人的文学史》,就叫《一个人的教材》。”叶开认为,语文教学上令人窒息的“非人性”和语文的物化——他曾写文章说这是把个性差异的孩子打磨成面目模糊的螺丝钉,是落后蛮横的共性化教育,而非尊重爱护的差异化教育——造成了今日中国语文教育的沉默无趣,破坏了中国新一代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今后他们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的基础竞争力。这种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叶开做了相当多的语文课本分析、研究工作所得出的结论。因此,他要“对抗语文”。在序言的第一段中,独句成段赫然写道:“我一直徨惑: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心里有没有基本的底线?”叶开先生这一棒子,打“死”了多少专家、学者、编者、名师?在这样一种对抗的姿态下,他将全书分为三部分。
首先,叶开的矛头直指当下语文课本中的“非常”现象,比如旧时民国课本的热销,毕业后的学生撕毁语文教材,以及语文书中的僵化内容等等;接着,叶开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温情脉脉地讲述了他如何身体力行,通过引导孩子的阅读来过滤学校语文教育的伤害,由此形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实践过程;第三部分,则是火力全开,把现行语文教材中的那些沉疴完全暴露在世人的眼前,比如小学语文书中那些被肆意窜改得体无完肤的文章,无论是巴金还是王安忆的作品,都无法幸免。三百多页的文字,没有细读,或浏览、或跳读、或批读。乍一看,书读起来固然铿锵有力、大快人心,却也不免让人在兴奋之余,忧心忡忡:如果真像叶开先生所言,那语文教材到底应该怎么编?语文教育到底应该教孩子些什么?怎么教?叶开认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应该是认写文字和阅读经典。“学会书写,懂得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语文教育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经典作品的熟读和背诵,则是这种学习的主要、切实有效的手段。”他批判现在的语文教育,承载了太多传播家国意识的需求。比如在书中提到,巴金的作品《鸟的天堂》原文中有这样的描写,清晨的阳光照在水面上,也照在树梢上,“一切都显得非常明亮”。而到了课本中,这句话却被改为了“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相比之下,叶开觉得“光明”远不如“明亮”自然,改后的文字,多少有些刻意拔高之嫌。“编者似乎太热爱‘光明’了一些,但光明是以真实为根本的,如果没有真实,那就是白光。”叶开在书中这样评价。语文教育该不该承担这样的责任呢?《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就提到了:“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陈先云主编在教材培训的时候,就强调了“家国意识”。我想,“语文”这个词语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解释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但在中国,我们的“语文”更应该表述为“中国语言文字”,如果没有前缀,何以为语文?我们又能教出什么样的孩子?叶开先生,是不是多虑了?
当然,在书中,我也看到了一个文学博士的愤慨和无奈。愤慨的是多少优秀作品被随意的窜改,多少作品甚至连本来的作者都无从考究,又有多少作品因为承载了太多的文学之外的东西而黯然失色。“‘垃圾食品’毁坏孩子的身体,‘垃圾文章’毁坏孩子的心灵。越是尽责的老师,带来的伤害越大。”但,修改、增删、调整文章,只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语文”的国家前提,这样做,未必谈得上是“垃圾”行径、这样的文章,也未必能被称作是“垃圾文章”吧?搞语文的,多少还是要做到谨言慎行呐。不得不承认,叶开先生对当下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是看得比较到位的,很多问题也十分迫切。教育制度的弊病、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中国人骨子里的秉性和十四亿人口的国情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轻易解决的。作为一线语文教育的从业者,我就知道,老师们没闲着、学校没闲着、教育部门没闲着、国家也没闲着,这不,今年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不就全国铺开了嘛,孩子们、老师们手里捧着的,就可以称得上是对“症”下药的一套精心雕琢的教科书。
诚然,刚刚出来的教科书,问题固然是存在的,但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抨击、去批判,而是去接受、去探索,在接受这样一种现实的前提下,不断去探索出一条可以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孩子语文能力的教学之路。在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个故事。话说在一次实验教学中,中美双方的老师共同讲解一篇课文《灰姑娘》。中国的老师上来就开始了一整套“标准化”的流程:朗读课文,然后把文章分成若干个部分,归纳每个部分的主题,然后提炼出全文的中心思想。而美国老师只是把整个故事认真地讲给学生们听,娓娓道来,然后提问,“为什么灰姑娘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换上了水晶鞋子,王子就喜欢她了呢?”有学生回答,是因为换了衣服和鞋子之后,灰姑娘看起来干净整洁了,所以王子喜欢了。有网友留言道:这要是搁在中国,一定会被批评,因为教案告诉老师和学生们,王子喜欢灰姑娘是因为她美丽的心灵!也有网友认为:大洋彼岸的老师,似乎比我们中国人更加懂得孔夫子说的循循善诱,更加懂得怎样才算得上是“不拘一格”。我们被所谓的“标准”误导了太久太久,被应试的标准、师长们期待的标准捆缚得太久太久了。语文教育发展到了今天,到了这一批90后老师的手上,我们真的会任由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荼毒”孩子吗?不会的!我们自己尝过的苦头,缘何还要继续施加在孩子身上呢?针对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作为老师所开的药方是“及时诊断、按时服药、早日康复”,即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在课堂内外与孩子共同解决,终有一天孩子们能脱离弊病的桎梏。但叶开先生则主张“自我疗救”,他也是一个身体力行的实践者,他鼓励孩子广泛地阅读,未必一定要读经典,但一定要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他主张的自我疗救,主角是家长。没有家长的全力参与,一切都仅仅是虚言而已。而教育改革最终的驱动力,也恰恰来自于家长对学生塑造培育的新的期待和理念。
这是我难得可以与叶开先生达成共识的一点,也是叶开先生少游的不偏激的做法。其实,学好语文无非就是三句话:“孩子有兴趣、老师有方法、家长有监督”,缺一不可。最后,回到“对抗语文”这个书名本身,我们不仅需要辩证地去看待这个口号,更需要全面地去看待这个词语。对抗语文,到底要对抗什么?是去对抗语文教科书的编者、对抗语文教育的实施者、对抗语文的字词句段篇章?都不是。我们要对抗的,是当下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依靠的,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于学生而言,多读、多看、多思、多写,做语文学习的行路人;于老师而言,解读教材、钻研教法、设计课题,做语文学习的领路人;于家长而言,给孩子及时的陪伴、监督、鼓励与信任,做语文学习的同路人。、
这是一篇书评,喜欢读书的你,或许还喜欢:(点击,即可传送!)我读:采铜《精进》我读:毕飞宇《小说课》我读:海子《海子诗选》我读:龙应台《百年思索》我读:周国平《人生哲思录》我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我读:韩寒《我所理解的生活》我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我读: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我读: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我读《叶开:对抗语文》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
相关推荐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信息
阅读 (128)
1 童子命的口诀对照表,是不是童子命一查就知道阅读 (88)
2 让男人爱你的咒语——和合术咒语阅读 (71)
3 自己怎么简单的做和合术?找道长做快速挽回阅读 (70)
4 和合术真都有用吗?效果好吗?阅读 (68)
5 阳宅风水学入门图解大全100例,让你马上成为风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