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松陵忆旧之童年二三事

热烈祝贺“吴江通”夺得2016年度
全国档案微信公众号排行榜冠军
虽然松陵镇的招牌还在,但太湖新城的管辖范围已经远逾城关镇的地盘,最近一年苏州湾的名头又盖过了新城的风头。
苏州湾阅湖台
对于一个松陵土著而言,去往存储无数幻想的部队农场的林荫甬道以及一到深秋便望不到边的芦苇风絮就滞留存在于童年的记忆中。松陵镇的东边曾经有苏嘉铁路经过,最后的遗迹是去往吴江县中学路上的铁路涵洞。我记得涵洞之东,左侧是秦波连的理发店,右侧是一个有无线电修理等级证书的家电维修铺。七十年代末,理发断无现在美发的概念,一张白漆雕花的转椅、一个脸盆架子、一把推子、几把苗剪、一把刮刀在白布带上来回一蹭就可以开始修面的活计,而无线电修理铺里也顶多是红灯牌的晶体管收音机或者小小的半导体,电笔烙铁松香焊锡螺丝刀万用表,松香则让人想起托了关系买到的猪尾巴可以之褪毛,省却不少拮镊的功夫。看官要说,你说的遗迹现在已经不存在,啰唣这些有什么意思呢。我今天要讲的故事就是发生在那个时代里,啰嗦便是移情入境的需要了。
旧时松陵沿河人家
理发琐记
理发,也叫剃头。原先理发的地方叫理发店,早先在仓桥头有一家亚洲理发店,在镇上最具规模,东门街和***街上也各有一家,都是国营的理发店,都可以用电推子在你脑勺上移动,坐一坐那白漆雕花的人造革转椅。我现在剃头,喜欢靠近,吃完晚饭,一摸后脑,觉得发长过耳,就下楼直奔小扬州美容美发,老板姓郭,一个头剃下来,几乎可以知道民生中最关切的事件和焦点。
中山街亚洲理发店
我小时候的头发,从小学起一直到高中毕业都是爸爸理的。但是起先并不是这样,我的童年在老东门度过,隔条河住着姑奶奶,我家楼下有个老虎灶茶馆,我扶着木楼梯上楼,头一露出楼面就可以看见篾匠猎狗叔的门开着,他坐在地板上,拿一把竹刀劈篾,竹篾在他的手上像翻飞的鸟儿。猎狗叔的隔壁住了很大的一家,我只晓得哥哥姐姐一大家子,家长是两位,胖的卷着头发的嗓门大的是女当家,在煤球厂干;脸色苍白,常常着了白衬衣灰裤子,弄起一个煤炉,炉子上放着几把铁梳子的是男当家,是***街上国营理发店的理发师,但是我们私下里学大人叫他四猫子,尽管态度安详,并不见得活跃,可是女当家就是这么叫的,所以七十二家房客都是这样叫。在我小的时候,尤其是夏天,在木楼的回廊处,四猫子就给大家理发,而篾匠席地编织,当然也有搬了椅子拿了蒲扇绕着理发师听新闻的,小孩子在楼梯扶手上像猴子一样吊落,提了西瓜灯到角落里去找萤火虫。后来,四猫子一家搬走了,爸爸就给我们钱自己到四猫子的店里去理发。
老虎灶
快要消失的竹篾匠行当
老底子的理发店
后来发生一件事,理发就归爸爸了。小孩子理个发两毛五,有一回,爸爸给了我们弟兄五毛,言下之意,还是我们自己去理。哪里知道,我们哥俩看中一付木头军棋,要三毛九的。那个时候,我们弟兄是没有进项的,要买军棋,向爸爸伸手也是断无可能。犹豫很久,挣扎更久,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去找便宜的理发店,把钱省下来。脑子里跳出第一家最便宜的就是苏嘉铁路道口铁路桥下的秦波连,老秦!出了名的专剃马桶箍,这可不行,被爸爸知道,准得挨揍。可是,大热天跑了半个下午,还是回到铁路桥。弟兄两个跟老秦讲不能剃成马桶箍,老秦同意,而且是五分一个成交。这样,我们手上就有四毛钱了。头刚剃好,头发还是湿的,老秦用梳子给我们梳了个三七开。可巧,老秦家墙上都是样板戏的年画,弟兄两个有滋有味看了半晌,互相再一对视,完了,头发干了,发型复原成两个马桶箍。老秦可不管,硬是夺了一毛钱去,再用梳子蘸水给我们继续三七。事已至此,着急也没用。两个人一合计,买棋去。中山街上的文具用品商店里的木头军棋被摆开了,就忘记了一切。爸爸回家一看,两儿子在下棋,就问棋的来路,支吾之间,马桶箍说明了问题。那一次挪用理发费改善文化娱乐事件之后,爸爸就自己买来推子,剪子,我们弟兄两个依次低头,断了对象棋、飞行棋的念头。
风行80年代的木制军棋
挖草卖药记
小学三年级,快要放暑假的时候,不知道是谁的发现,在新桥河二小的操场上有一种类似书带的草儿,青绿挺括,有根茎结块。于是,一个人开挖,引来无数同学效仿,一时蔚然成风。为什么挖,不知道。其中,有一位严同学,收获了许多的草根,放在糖果袋里,带回家,洗干净,放在太阳底下晒,拾一块放在鼻子底下一闻,有点药材的味道。同样,这个草根的处理方法也被包括我在内的挖草族效仿。
麦冬
很快,就放了暑假。晒干的草根很快就被忘记在脑后。直到有一天,我、严同学、还有几个相邻的小孩在东门拐角的地方看见一个本地的郎中,名字叫张学良的,铺开一块白布,摆布了许多的中草药材,在墙上还悬挂了许多面的锦旗,其中一面赫然写着妙手回春。大家伙弯腰刚想摆弄摆弄这些药草,才伸手就被长了寿眉的老张喝住。“有什么稀奇,我家也有。”严同学脱口而出。一句“拿来看看,如果好,我收购。”顿时令我们对明天,不!对接下来的日子充满期望。说不定家里的草根就是一种顶顶好的药材,可以卖很多的钱,有了钱可以买小书,买盐金枣,买牛皮筋,自然还有4分钱一盒的水彩。
皮弹弓
跳橡皮筋
等到严同学小心地捧着装的满满的草根袋子重新回来,并期望张郎中审视以后,用他的秤邀一邀,开个好价的时候。张郎中根本就没找他的秤,张口就说,3分钱,卖不卖?无数个课间和放学积累的药材,只卖3分钱!严同学发现名贵药材在这个时刻严重贬值,价格几乎沦为暴跌!不卖!坚决不卖!所有的尾随者的各式各样等待严同学请客的预期统统烟消云散,最起码的一分钱一粒的双喜咸糖都成为奢望!
盐津枣
双喜杨梅糖
大白兔奶糖
麦乳精
众人忿忿而失望地转回去,走到离供销社生活商店还有几步,几乎就能看见柜台那一排玻璃瓶子里的奶糖硬糖和杨梅干的时候。严同学忽然想通了,不卖给张郎中,还能卖给谁!于是立即转身投奔药摊,迅速得到的3分钱又立即化成一粒奶糖和一粒双喜硬糖,尾随一干人,眼睁睁望着严同学快速地剥了糖纸,接连往嘴里扔进两个糖块,然后抿嘴,结束了草根最终的使命。兹后,该种药材一下子全部奔到张郎中的面前,络绎换成各色的糖果。开学以后的操场再也没有昔日大挖特挖名贵药材的景象了。
爱看连环画的小孩
下班回家,一进小区就看见路边一个临时书摊。书摊吸引我眼球的是合订本的连环画,几番侃价,最后买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套《三国演义》《岳飞全传》《神话传说》《连坛名家经典》,还有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套《聊斋志异》,心里真是快活。要知道这些可都是我小时候最爱看的连环画啊!我想女儿一定也会喜欢的。果然,我一拎回两大包连环画,小家伙立即就投入了战斗,坐在地毯上,几乎和我以前一样看的入迷。我坐在沙发上,左手翻开《岳飞全传》,右手拿了一柄裁纸刀,竟和伟大的鲁迅、著名的唐弢等“毛边党徒”一样,边看边裁。裁纸刀细细地划过连着的书页,揭开来是我童年印象里的岳飞枪挑小梁王。书页慢慢翻过去,以前没看全的本子,终于可以一页不拉地看下去。
连环画
以前,我还小的时候,礼拜天经常带着弟弟到松陵公园里的图书馆阅览室去看四五本合订在一起的连环画。在阅览室里有很多小孩子,都是一个一个低着头捧着连环画,看完了可以自由交换,也可以到门口的管理员那边去换自己中意的。我百看不厌的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三国演义》,60本一套,有的看过10遍以上,总是百看不厌,我最爱看云长千里走单骑、赵子龙的长坂坡。
那个时候,拥有一本连环画是很了不得的。同条街上的严同学家里就有许多本,眼红之余,我和弟弟竟然也想买。一次次在新华书店里,隔着玻璃柜台往里看。口袋里空荡荡是买不来连环画的。第一本连环画是过年的时候,我和弟弟各得了1角钱的压岁,大年初一就直奔新华书店,我记得2角钱正好可以买一本彩色绘本的《等明天》,讲一只猴子凡是遇事都是等明天了事,结果一事无成。
小人书书摊
街上书摊看小人书
再后来,就没钱了。就看见斜对门的小哑经常到附近的继电器厂去检扔掉的漆包线,然后剥了皮,买到收购站去换钱。于是,我们就经常去转悠,后来发现绕线车间窗外扔掉的漆包线包最多,那是新工人绕坏了怕师傅骂,就直接扔出去的结果。黄铜15元1公斤,紫铜18元1公斤,成为我们购买连环画的经济来源了。连环画一本本多起来,竟有厚厚的几叠。不知哪里走漏了风声,捡废铜的事情传到爸爸耳朵里,结果爸爸大怒,回来从写字台的小橱里找到几十本连环画,干脆用柴刀剁了,把我们哥俩可心疼坏了,严令我们不许再去捡废铜。幸好,藏在另一个地方的连环画还有几十本,稍微觉得幸运的我们,还有可以有一点安慰。好景不长的是,有一次看书看得太起劲,连爸爸叫吃饭都忘记了,结果这些连环画被当作废纸卖进收购站。没多久,新桥河桥堍就出现了一个小人书书摊,一分钱看一本,我和弟弟上前一看就是我们的旧藏。原来收购站的老陈把这些小人书用废纸价再买下来,给他儿子弄了一个小人书摊头。看自己的书还要自己掏钱,当时真是气坏了我们。
《杨门女将》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外面下着雪,我和弟弟在木楼板上玩,觉得冷的时候就把手贴近煤球炉上的水吊子。爸爸回来了,他拍打完浑身的雪花,交给我一本崭新的《好儿童》,我至今记得封四是彩图的小兔菲菲连环画。也就在这一年,爸爸给我们订了《中国少年报》。从这以后,我们弟兄再没去捡废铜,爸爸偶然给我们的零钱,我们依旧会去买《隋唐演义》,我常常被这些线描的精品诱惑着,当然这不止我一人,现在跟我住同一个小区的陶四也曾经在路上跟我借过伍云召的本子。难以想象的是,有一回我从新华书店买了《兴唐传-扬州夺玉玺》出来,边走边看走到在老医药公司门口时,看到《兴唐传》里的第四条好汉雄阔海被千斤闸压死在城门下时竟然会不相信这是真的,可是连环画上白纸黑字写着画着呢,这不假啊!可见我是如何的痴迷!有一回,我路过西塘街小学,看见传达室老头桌子上有一本《杨门女将》,辽宁美术出版社的本子,爱不释手,我竟老了面皮跟那老伯伯讨了回来,至今还藏在家中!我曾是一个爱看连环画的小孩!现在,我的心还是这一般的年轻着,这其中连环画便是一个明证呢!
END
作者简介:
樊秋华,吴江松陵人。吴江区工人文化宫主任、吴江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多年来致力于吴江灯谜普及推广,着重于挖掘、整理、研究吴江灯谜史,鼓吹灯谜“以小博大,宣传吴江”,总结出“政府定制,文化定投”等文化致用经验。曾率松陵一中登上央视中国谜语大会。闲来偶尔写些乡土文字。
本文编辑:钱晓燕
图片来源:钮泉娜、马常宏、馆藏及网络
征稿启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记得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乡村农船
2、湖边少年
3、船模也可以扬帆起航 ——记桃源镇宅里桥村古船模工作室薛祥娜
4、盛家厍、航船及春来茶馆
5、“七月半”(中元节)怀念我的先祖父!
6、家在太湖边
求点赞?!转发更感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