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山海经》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优质回答:
《山海经》是一部大家非常熟悉的古老奇书,它出自我国古代先秦时期,里面蕴含了大量的神话故事和地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各个精神层面,以及价值取向。
《山海经》有世界上最早的矿物记录,还有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等。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等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其内容也是包罗万象,所涉及到的领域更是方方面面。不仅有动植矿物,还有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人类学……等等。可以说,《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更是一部有关于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全书共记载了大约有四十个邦国,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条水道,一百多位历史人物和四百多个神怪畏兽。
《山海经》书中,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许多神话资料,反映了最早的中华民族英雄气概。还记录大量的山和水,有“堂庭之山”,“杻阳之山”,“青丘之山”“箕尾之山”等,每座山的命名都是根据山的地貌而定的,体现了山系的走势;河流大都记明了源头和注入之处,若干干流如黄河、渭水从许多支流流入干道的大致流经区域。
《山海经》书中的文学价值也是非常丰富且多样性的,既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也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对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创作有着深层影响。
《山海经》书名,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大宛传》:“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这说明在司马迁之前,《山海经》的书名已经存在了。而对于《山海经》的具体出处,从古到今,说法也是莫衷一是。
也有人推测,写出《道德经》的老子应该读过或整理过《山海经》,他是周朝国家图书馆的馆长,完全有条件阅读到周朝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各种典籍文献。事实上,《山海经》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了解、观察和记录,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现在我们所看到最早的《山海经》版本,是晋代学者郭璞的《山海经传》。郭璞对《山海经》进行了整理注释,对于后人了解《山海经》原文有着极大的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关于《山海经》的历史背景,我查阅好多资料,我发表一下个人观点:《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不详。
特点 《山海经》奇书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山海经》[1]为述图之书。
刘锡城在《全像山海经图比较》(1)序言中指出:“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流观山海图”(《读山海经13首》)、学者郭璞的“图亦作牛形”和“在畏兽画中”的记载和论述,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曾有“山海图”流行于世。而且据说《海经》部分是图在先、文后出,因而“以图叙事”的叙事方式,至少在战国时代就已形成一种文化传统”。马昌仪(2)也认为:“《山海经》的母本可能有图,它(或其中一些主要部分)是一部据图为文(先有图后有文)的书,古图佚失了,文字却流传了下来,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山海经》。”
刘宗迪(3)写道:“《海经》的荒诞色彩和神话色彩,与这本书的特殊来历息息相关,这本书的来历在古代典籍中是独一无二的,简单地讲,这本书是述图之作,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海经》,先有图,后有书,书中的内容是对一幅图画中内容的写照。《山海经》中的文字多静态的刻画,而少动态的叙述,多记空间方位,而少间时间进程,其述图特点可谓一目了然,其实,前人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最早指出这一点的是宋代学者朱熹,但前人在这一点上都有同一个误解,即认为整部《山海经》包括《山经》都是有述图的。实际上,像《山经》那样包罗万象的博物学知识是不可能在图中画出来的,更何况其中还记载了很多动物的声音、习性等等。这些内容又如何能用图画表现出来呢?除非古时候已经有了现在这样的多媒体技术。不过,《海经》所凭借的图画早就佚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中都有插图,怪怪奇奇,琳琅满目,那只是后人根据书中的内容想象增补的,与我说的古图完全不是一回事”。
第二,《山海经》保留了大量远古时期的史料。
《山海经》历来被大多数人认为“荒诞不经”。连敢于打破《尚书》束缚,将中国上古史推至炎黄二帝的史学家司马迁都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似乎与《山海经》由图到文字的成书过程有关。例如《海外东经》记载“工虫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根据《山海经》先有图后有书的成书过程推测,《山海经图》上在君子国的北方画有一个彩虹的“虹”字,表示该地经常见到彩虹。当时的图像文字应该类似甲骨文的虹字,是彩虹的图像,两端有首(见熊国英著《图示古汉字》)。而后来古人根据《山海经图》著《山海经》时,时间已经过了几百年,而著者并不见得一定是文字学家,这时彩虹的虹字已经成为“工虫”的样子,因此将彩虹描述为工虫,并望文生义将其描述为“各有两首”,使后人无法知道到底叙述的是天边的彩虹呢,还是描写一只有两个头的怪物。所以就连司马迁也说“余不敢言之也”。
第三,《山海经》与东方夷族有关。
金荣权(4)在“帝俊及其神系考略”一文中指出:“帝俊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谜一般的神性人物,他的事迹既不为正史所载,也不为诸子所传,只见于《山海经》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海内”两经之中。究其神系渊源与脉略,显不属于炎帝世系,也不隶属于黄帝世系,是与炎、黄两大神系并存的第三神系”。“关于帝俊在中国古代诸神中的地位,今天众说纷纭,然一般认为帝俊当是上古时代东方民族的祖先神,这种看法是一致的,因为《山海经》记载的帝俊活动地及其子孙之国大多在东方”。
徐旭生(5)说:“帝俊这个人物,在《山海经》里面,可以说是第一显赫的了。里面载他的事,多至十六(在《经》里面只有帝颛顼多至十七事,可是他与九嫔葬处一事三见,那只剩下十五事。此外黄帝十事,炎帝四事,帝喾三事,帝尧二事,帝舜九见八事,帝丹朱二事,帝江一事,帝鸿一事。其余的人没有帝称)”。通过这十六项的帝俊故事可以看出,第一,他东西南北,无所不至;第二,古代重要的大发明,差不多全出于他的子孙;第三,包括姬姓、姜姓、姚姓在内许多氏族都是由他分出;第四,太阳是他的儿子,月亮是他的女儿,在他之下有“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she)比尸”的神人和“五采之鸟”的“下友”。
第四,《山海经》有两部分组成。
顾颉刚(8)认为:“《山海经》则至今流传,其中《山经》和《海经》各成一体;《海经》又可分为两组,一组为《海外四经》与《海内四经》,一组为《大荒四经》与《海内经》。这两组的记载是大略相同的,它们共就一种图画作为说明书。所以可以说是一件东西的两种记载”。现代研究同意这一观点,王宁在“《山海经》的分篇问题”中说“《大荒四经》其实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海外四经》”。因此,在考证《山海经》地望时,《大荒东经》和《海外东经》可以相互印证。
第五,《山海经》地理描写的顺序与现实的顺序不同。
《山海经》的顺序是南、西、北、东,这可能与古人“天南地北”的习俗有关。也就是说,古《山海经图》与现在的地理图在方位上不同。以《海外东经》的汤谷地望为例:“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郝懿行云:「黑下当脱齿字。王逸注楚词招魂云:『黑齿,齿牙尽黑。』高诱注淮南坠形训云:『其人黑齿,食稻啖蛇,在汤谷上。』是古本有齿字之证。“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上述记录明确说明《山海经图》中,黑齿国在图的上方(南方),而汤谷在黑齿国的下方(北方)。这为《山海经》地望考证提供了方向上的坐标。
其他网友回答
《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著作,也是对中国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物产、民俗、神话等研究重要的文献。该书作者不详,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山海经》影响很大,在国际汉学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它反映的内容性质和文化现象,古今学者都有着不同的认识与理解,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
《山海经》其地理内涵是第一特性,它从各个方向有秩序、有条理地记叙各地的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但它又不是纯粹的地理书,其重要的价值也在于叙事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对中国上古神话做了不同程度的记录,保存了大量的凝聚着原始文化信息的神秘和文字根据。作者在《山海经》中,记述保存了服饰、信仰与禁忌、祭祀、医药、巫术等民俗,有学者研究认为《山海经》所记述的内容,不仅是神话奇书,也是一部旅游、地理、民俗等知识的百科全书。
现存《山海经》均来源于东晋时期郭璞注本,如果没有他对《山海经》进行整理,并作了精细的注解工作,这部珍贵的历史古藉也许会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其他网友回答
最早提到相类似《山海经》的且有其中类似记载的形式相对应的记录,是屈原的天问。
史学家吕方子在《读山海经杂记》中提到:“屈原宗庙壁画故事的脚本就是《山海经》,而且主要是《大荒经》,这不仅因为《天问》的内容多取材自《山海经》,更重要的是,他看了描《山海经》壁画故事才写出这篇注明的作品。”这个情况是不是属实,也没有可靠而充实的证据。
但至少说明,第一,在战国中早期不可能存在山海经文本,不过传说在民间确实素来已久。
第二,在楚国地带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传说,并有很大可能性发源于楚国,说明楚国人对地理认识比其他人更为爱好。
第三,历史上周平王东迁的时候,周朝开始衰落,春秋争霸开始出现。当时的王室巫官大多数被遣散,于是流落民间,尤其跑到楚国的居多。有明确记载的人物,老莱子,就是一个。传说道德经的作者老子也是一个从王室跑出来的人物。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跑到楚国居多呢?
当时的楚国是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巫师们所持有的那套神棍观念并不适合中原发达地区,但在楚国这些南方地区仍然有大市场,因而比较容易生存。《汉书·地理志》楚地“信巫鬼,重淫祀”。 《隋书·地理志》“荆州率敬鬼,尤重祠祀之事”。《淮南子·人间》“荆人鬼,越人禨”。
秦国是实用主义国家。秦国的地理位置处于中原同西部联系的地带,因此人员和物流流动较为频繁。因而巫官的工作性质关系,跑秦国的就相对较少,跑楚国的就较多。其实,这对楚国等这些南方蛮荒地区而言,也是一场文化***,他们给这些落后地区也带去了知识。
第四,山海经的图画性质在早期有很大的可能是应用于器物,或使用于建筑物或通过民间口头传说,通过巫师的祭祀仪式以及相关的条件而保留下来。
据山海经的成书历史来看,山海经成书应该是形成于秦始皇时代,是秦始皇巡守的记录可能性颇大。在之前都是传说和零碎整理。
为什么会说山海经是秦始皇巡守的历史记录?因为郡县两个字,最早只能发生在秦朝,秦始皇统一天下时一锤定音的。 就像互联网,最早只能发生在我们现代,就不可能推到清朝明朝。
那么《山海经》里的灌灌又是谁?根据《山海经.南华经》记载:﹝青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所以是青丘山中的一种鸟。样子像斑鸠,啼叫的声音如同人在互相斥骂。传说它们的歌声带有不可思议的魔力,能够让友方勇气大增,变得更加强悍,还能令得敌方昏昏 欲睡,处于不利的境地。据说灌灌的肉很好吃,尤其是烤熟以后味道十分鲜美,而且把它的羽毛插在身上,就不会受到迷惑。
其他网友回答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热门信息
阅读 (128)
1 童子命的口诀对照表,是不是童子命一查就知道阅读 (88)
2 让男人爱你的咒语——和合术咒语阅读 (71)
3 自己怎么简单的做和合术?找道长做快速挽回阅读 (70)
4 和合术真都有用吗?效果好吗?阅读 (68)
5 阳宅风水学入门图解大全100例,让你马上成为风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