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诗经散文200字左右结构,关于诗经的作文200

关于诗经的作文200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赏析《采薇》全诗三章,前三句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初生发芽到嫩枝柔条再到老尔坚硬,写出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忧心的思乡之情。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野豌豆苗啊,你发芽了,出生了,回家啊回家!我们顾不得回家,这是为什么呢?“靡室靡室,猃狁之故。”因为猃狁入侵,害得我们妻离子散男旷女怨。

因为猃狁入侵,害得我们想好好坐上一会儿的也不行。“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豌豆叶长大了,枝叶柔嫩,回家啊回家!心里的忧伤如火在烤,没吃没喝,采薇充饥。守边的事未完,难以带信问候家人!野豌豆枝长得粗壮刚健了,回家啊回家,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坐下来,心情忧伤得了病,我还是回不了家。

!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

用棠di花起兴,写出征战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车?是将帅的军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大兵车起驾,战马高大雄健,一月多次行军,岂敢定居?驾着四匹威武强键的雄马,将帅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

“四马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威武神气,兵士弓箭装备精良。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日日警踢戒备,猃狁强大猖獗。

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和周军队的气势和军威。第六章则笔锋一转,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

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

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

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

猃狁的凶悍,周家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将帅、遣戍役,守卫边疆,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

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而且妥贴。

把诗经采薇扩写成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运用想象,写出人物的神情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有关诗经的优美散文

遇见最美丽的《诗经》文字/香袭书卷又到了花儿盛开的时节,满眼都是桃红柳绿。

人们争先恐后的向郊外奔去,或在花树下闻闻花香,或在绿荫地上席地而坐。三月底的一个午后,坐在有着百叶窗的桌前,手边一本《诗经》,随手打开,那些美丽的句子,在眼前勾映出一片繁花盛开的景色。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有美一人,清扬婉兮”。读这样的句子,心底就开出了鲜艳的花朵,清丽而雅致。

遇见最美的《诗经》,体味美到极致的简约。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就是那样的心底干净,世界在无邪的文字里,变得温柔而多情。《诗经》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它太久远了,久远到如果没有注释,就读不懂的地步。

其实,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疏远不可亲近。千百年来,它就如盛开在彼岸的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只是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被我们遗落在另一个时代。当我们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用朝圣的虔诚去聆听,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是我们心底曾经想起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唱过的歌谣,我们前生无邪的记忆。

如果说在平常日子里,凡身会沾染无尽的烦忧,那么在诗经里,我们都成了那个花树下含笑的人。在水边听水流潺潺,在风中看芦苇摇曳,在路上走花香满径。

抖落一身的灰尘,深潜与古诗经的优美中,举手投足间,就多了几份优雅。我不想说,这样的下午有多美好,可是我却在一本书中真实的感受到了郊外的花香,清晨的露珠,草地的柔软,美丽的爱情。

《诗经》,最早的一部诗歌,远古的人们,吟唱着诗经的句子,在田野,在村头土房,在山涧,在落日余晖里,该是多少美好的时光,才凝聚了这千年的诗经啊。我总是容易被一些微小事物而感动,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开在春天的花朵,心地干净的人们。

就连手边的这本诗经,也散发出历史的芳香。初读诗经的时候,不知道卷耳是一种什么植物。

像一个懵懂的小女孩闯进了一个种满鲜花的花圃,这朵也爱,那朵也爱。恨不得把那些美丽的句子都采摘,拿来己用。

直到后来不断反复的在《诗经》里漫步,渐渐懂得拥有整个春天要比一朵花有更深远的幸福。不间断地,不停止的,在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沉醉,修得一身清宁,淡看世间红尘。

花开花落都是自然,爱恨情愁都是轮回。“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里的那些美丽的爱情,到后来都成。

4.

蒹葭这首诗所使用的艺术手法属于起兴手法。

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创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

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蒹葭》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

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蒹葭这首诗能给你带来“欲求不得,欲追难行,欲弃难舍,欲思难断”的艺术效果。

将《归园田居》改写为散文,200字左右

春回大地,百花齐放;夏之凉风,吹之飒爽;秋风萧瑟,一片金黄;冬之寒梅,百里飘香。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怪不得渊明兄有官不做,宁愿回乡下做一“农夫”了。

你瞧,那湛蓝湛蓝的天空下,渊明兄躺在竹藤椅上,跷着二郎腿,眼睛半开半闭,他身后是几间草房,房后有十几亩田地,那可都是渊明兄一手经营的。自食其力,自力更生,更显得渊明兄不与世同流合污,喜好山间林色的博大胸襟。身前的左侧是已成荫的柳树,柳枝随风拂动,宛如女子秀丽的柔发,飘飘柔柔,真让人心醉;另一侧是清澈明净的水,它宛如世间最好的摄影师,把无际的天空、柳树、渊明兄等等都照了进去。而这“相片”中又有在嬉戏的鱼群,你看它们玩得多开心,真是羡煞旁人。

鸡鸣狗吠,飞鸟回巢。时间渐近黄昏,太阳向西山滑去。天空已没有那么清亮,但却蓝得更深更浓,一切在这蓝底儿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一片寂静,渊明还是躺在竹藤椅上,无忧无虑,悠闲自在。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在尘网中打滚,、挣扎已经三十年了,早已对俗世感到厌倦。为了不迷失本性,我决定归园田居。也许,有人会说我傻,好好一个官不做却去耕地,受日晒雨淋的罪;也许,有人会为我感到惋惜,壮志未酬,却躬耕于田野之际;也许……

然而,又有多少人了解我呢?本来不属于官场的人,又有什么好强求的呢?!不如守住自己的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宅园一间接一间,一片连着一片,占地有十余亩。简陋的草屋,也有七八间,沐浴在一片金黄的晨光中。虽少了城镇的热闹与繁华,却有难得的宁静与朴实。

村边小路的两旁,房屋的前后,都植了不少树。茂盛的树枝随风摆动,似一名少女婆娑起舞于乡村之间。层层绿荫之下,几个小孩正兴致勃勃地斗蟋蟀玩耍。即使五世同堂,也没有什么争执可言,反而多了不少欢笑与温馨。

不觉夕阳徐徐西下,眺望乡村已显得模糊,一缕缕的炊烟弥漫在乡村的上空,被夕阳余晖映成了金黄色;在地里工作了一整天的农民,正扛着锄头,哼着歌儿回家去。夜幕降临,乡间亮起了星星灯火。

不知谁家的狗在巷中吠,夜更静了;

不知谁家的鸡在树梢头叫,天已亮了。

于是,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将《诗经.汉广》改写成散文

词头不是一个词,本身并没有任何实在意义,只是词的一个组成部分,用来帮助表示这个词的词性。

有的语法书也叫“前缀”,但是,有些词头也不专门表示一种词性,在这种情况下,就真是有音无义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这种构词方式现代汉语也有,而且比古代汉语还要发达,即有过之而无不及。

古代汉语的词头,一般只出现于上古汉语,秦汉以后除有意仿古外,很少使用。上古汉语中词头的运用尤以《诗经》为最。

其它的《书经》《韩非子》《庄子》等也有较多运用。 一、常见词头的用法 人们在新闻记者中常见的词头有:有、其、言、于、薄等五字。

(一)有 1、“有”字作为词头,最常用于专用词的前面,常见的有上古的朝代名、国名、部族名。如: ①我不要监有夏,亦不要监有殷(《书经●如诰》) ②禹攻有扈(《庄子● 人间世》) ③号之是有巢氏。

(《韩非子●五蠹》) 这种朝代名词前面加“有”,一直沿用到后代,如“有唐”、“有明”等。 2、兰经中“有”作词头,主要用于某些名词前面: 例如: ①豺虎不食,投界有北;有北不受,投界有吴。

(《诗经●小雅●巷伯》) ②桃之夭夭,有贲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④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有子同行,颜如舜英。

(《诗经●有女同车》) ⑤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诗经●出其东门》) ⑥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诗经●野有蔓草》) ⑦有车邻邻,有马白颠。(《诗经●秦风》) 3、诗经中“有”作词头,还可以用于某些形容词前面: 例如: ①不以我归,忧心有忡。

(《诗经●邶风●击鼓》) ②子兴视夜,明星有烂。(《诗经●邶风●遵大路》) ③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诗经●齐风●南山》) ④四骐翼,路车有爽。(《诗经●小雅●采芑》) (二)其 “其”字作词头,一般用于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的前面。

例如: 1、击鼓其镗,踊跃用兵。(《诗经●邶风●击鼓》) 2、北风其凉,雨雪其?。

(雨雪:降雪,?:雪盛的样子)(《诗经●邶风●北风》) 3、八月其获,十月陨?。(《诗经●豳风●七月》)(获:。

收获。陨?:叶子落下来。)

(三)言 “言”字作词头,放在动词前面。 例如: 1、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诗经●周南●葛覃》) 2、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诗经●周南●汉广》) 3、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诗经●召南●草虫》) (四)于 “于”字用用词头,也放在动词前面。 例如: 1、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 2、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3、王于兴师,修我长矛,与子同仇。

(《诗经●秦风●无衣》) (五)薄 “薄”字用作词头,也放在动词前面。 1、“薄”汗我私,薄瀚我衣。

(《诗经●周南●葛覃》) 2、薄伐猃狁,至于太原。(《诗经●小雅●六月》) 3、采采?莒,薄言采之。

(《诗经●周南●?莒》) (此例是“薄”和“言”两个词头连用。) 此外还有一些词头如“载”“诞”“式”等字,它们的情况比较复杂,不一定放在动词前面,这里不再详叙了。

值得注意的是,除“有”外,这些词头一般只用于诗歌,散文中很少见到。 二、某些可作词头的字作一般用法时如何区别。

前边已经说过,古汉语的词头,一般只出现于上古汉语,尢以《诗经》为最,秦汉以后却有相当多的人有意仿古,也就是说仍有词头现象出现。那么,如何区别该词是词头还是一般古汉语的用法呢? 以“其”为例,我们来看,容易混淆的是当“其”用于句中或句首表示某种语气时,对它的用法,读者常常感到困惑。

例如: 1、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 2、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 3、其谁不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王之好乐甚,则章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上》) 5、吾其还也。

(《左传●僖公三十年》) 6、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左传●隐公元年》)当“其”作词头时,一般用于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前面,而上面例妇中4、3、5、6分别是表示推测、委婉、祈使的语气,是句首句中语气词。1、2、3例中情况却又容易和词头混淆。

我们认为,区别的方法有以下在点: (一)联系上下文我们在日常阅读中,可以通过领司上下文的意思,推测。

诗经 伐檀 赏析 200字

坎坎伐檀兮,① 置之河之干兮,② 河水清且涟猗。

③ 不稼不穑,④ 胡取禾三百廛兮?⑤ 不狩不猎,⑥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⑦ 彼君子兮,⑧ 不素餐兮!⑨ 坎坎伐辐兮,⑩ 置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猗。⑾ 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亿兮?⑿ 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⒀ 彼君子兮, 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 置之河之漘兮,⒁ 河水清且沦猗。

⒂ 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囷兮?⒃ 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 不素飧兮!⒄ 译文: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 棵棵放倒堆河边啊, 河水清清微波转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 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 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 那些老爷君子啊, 不会白吃闲饭啊! 砍下檀树做车辐啊, 放在河边堆一处啊。

河水清清直流注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 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 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 那些老爷君子啊, 不会白吃饱腹啊! 砍下檀树做车轮啊, 棵棵放倒河边屯啊。

河水清清起波纹啊。 不播种来不收割, 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 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 那些老爷君子啊, 可不白吃腥荤啊! 注释: ①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②寘(zhì 志):同"置",放。干:水边。

③涟:水波纹。猗(yī 依):义同"兮",语气助词。

④稼(jià 架):播种。穑(sè 色):收获。

⑤胡:为什么。禾:谷物。

三百:极言其多,非实数。廛(chán 蝉):通"缠",即捆。

俞樾《毛诗评议》以为第二章的"亿"通"繶"、第三章的"囷"通"稇",皆是"束"的意思。束,即捆。

一说古制百亩。 ⑥狩:冬猎。

猎:夜猎。此诗中皆泛指打猎。

⑦瞻:向前或向上看。县:古"悬"字。

貆(huān 欢):猪獾。一说幼小的貉。

⑧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 ⑨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孟子》赵歧注:"无功而食谓之素餐。" ⑩辐:车轮上的辐条。

⑾直:水流的直波。 ⑿亿:束。

⒀特:大兽。毛传:"兽三岁曰特。

" ⒁漘(chún 纯):水边。 ⒂沦:小波纹。

⒃囷(qūn 逡):束。一说圆形的谷仓。

⒄飧(sūn 孙):熟食,此泛指吃饭。 【赏析】 这是《诗经》中最为人们熟悉的篇目之一,甚至中学语文课本亦选为教材,但是对这首诗的主旨及作者身份的看法,其分歧之大却是惊人的,不仅古人如此,今人亦然。

最早《诗序》以为是“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仕进耳”;朱熹又以为“此诗专美君子之不素餐。

《序》言刺贪,失其旨矣”(《诗序辩说》);梁寅《诗演义》又称为“美君子隐居之志也”;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和朱谋玮《诗故》另创新说,何认为是“魏国女闵伤怨旷而作”,朱认为是“父兄训勉子弟之词”。其他大同小异者尚有,不一一列举。

今人由于对诗所属时代的社会性质、生产方式及作者的阶级属性、生活状况认识不同,因而也产生了一些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诗人是农民,这篇是反封建的诗歌;也有的认为是奴隶,本篇是抨击奴隶主贵族不劳而获的;还有的只是笼统地说是古代劳动者反对剥削者的诗歌。

另一类则与上述意见针锋相对,或认为是奴隶主贵族“站在井田所有制立场来攻击新兴的封建剥削”;或认为是“劳心者治人的赞歌,它所宣扬的是一种剥削有理、‘素餐’合法的思想”。后一类看法貌似新颖,实际多从古人说解中引出,附和者甚寡。

本文将此篇作为反剥削诗歌看,对于当时的社会性质及诗人身份,因史料不足难以确认,姑且保留拙作《诗经选注》的看法,即:这是伐木者之歌。一群伐木者砍檀树造车时,联想到剥削者不种庄稼、不打猎,却占有这些劳动果实,非常愤怒,你一言我一语发出了责问的呼声。

三章诗重叠,意思相同,按照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头两句直叙其事,第三句转到描写抒情,这在《诗经》中是少见的。

当伐木者把亲手砍下的檀树运到河边的时候,面对微波荡漾的清澈水流,不由得赞叹不已,大自然的美令人赏心悦目,也给这些伐木者带来了暂时的轻松与欢愉,然而这只是刹那间的感受而已。由于他们身负沉重压迫与剥削的枷锁,又很自然地从河水自由自在地流动,联想到自己成天从事繁重的劳动,没有一点自由,从而激起了他们心中的不平。

因此接着第二层便从眼下伐木造车想到还要替剥削者种庄稼和打猎,而这些收获物却全被占去,自己一无所有,愈想愤怒愈无法压抑,忍不住提出了严厉责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第三层承此,进一步揭露剥削者不劳而获的寄生本质,巧妙地运用反语作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对剥削者冷嘲热讽,点明了主题,抒发了蕴藏在胸中的反抗怒火! 本篇三章复沓,除换韵反覆咏叹,更有力地表达伐木者的反抗情绪外,还能起到在内容上有所补充的作用,如第二、三章“伐辐”、“伐轮”,便点明了伐檀是为造车用,同时也暗示他们的劳动是无休止的;另外各章猎物名称的变换。则说明剥削者对猎获物无论是兽是禽、是大是小,一概毫不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