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晚报夜读】人生,需要一颗永不落榜的心

音频|凡语
摄影|文静
人生需要向上的力量
我落榜了。
在几个不眠夜之后,我告诉母亲自己的决定:去打工,赚了钱再复读。
那时,我父亲已去世多年,家里欠了很多债。母亲听了我的决定,低下头,长久不语,抬起头时,已是泪流满面,儿啊,苦了你啦。
临行前,我将高中课本都装进了背包。我要去一个叫紫川的地方,那里小煤窑比较多,村里有几个人在那儿打工。
几经辗转,我站在了一个小煤窑前。在一片荒凉的原野上,蹲着几排简陋的平房,立着一个井架,纵横交错着几条轨道。几个满脸煤灰的人,正弓着腰推着矿车。
第一次下井,我惊恐不已。巷(hàng)道黢(qū)黑,帽子上的头灯只能照亮脚下一小片地方。周围时不时传来东西坠落的声音,老工人说,那是矸(gān)石在往下掉。
采煤面上十分嘈杂,有用木柱支护顶板的,有打眼放炮的,有拿小锨挖煤的,还有拉拖运煤的。我是新工人,面上的队长就安排我拉拖运煤。这不是技术活,有力气就能干。
拉拖,就是将绳子拴在一个用汽车外胎做成的筐上,再将另一端套在自己肩上,用近乎爬的原始方式往外运煤。运煤巷道只有半人高,完全不能直立。
在小煤窑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这条巷道里拉拖。除了放炮,长长的巷道都是寂静无声的。我只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和筐在地上的滑动声。
刚开始时,困扰我的是孤独,还有累、疼。绳子紧紧地勒在后背上,一步一步,磨得脊背火辣辣的疼。
然而,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拉拖的时候,我总在心里盘算着,再干几天活,欠谁家的债就能还上了。这个念头,让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亮。
日子长了,我慢慢适应了。后背渐渐消肿,大概已经磨出茧来了。我学会了在拉拖的时候思考课本上的问题,找到了消磨漫长时光的最佳方式。
工友们来自山南海北,枯燥、单调的生活使大家一个个脾气火暴,一丁点儿小事就会引发一场争斗,但他们对我都还挺好的,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我。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我身上隐约看到了自家孩子的影子。
上井后的闲暇时间,工友们打牌、喝酒,我则捧着课本写写画画。晚上,别人睡了,我还埋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读书——我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会站在大学校园里的。
这不是梦想。
终于有一天,我真的站在了一所大学里。我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感觉像在做梦——打工的第二年,我挣到的钱不仅还清了家里的债务,还有一部分结余。我参加了当年的高考,顺利被录取。
在这世上,人可以落榜,但一颗心永远也不能落榜。
风雨过后见彩虹
? 点击上一期夜读标题
还可以收听夜读合辑
【晚报夜读】那儿不就是俺麻屯嘛
?《 晚 报 夜 读 》 征 稿 启 事
自从《晚报夜读》在我们的公众微信平台上与大家见面以来,我们已经一同欣赏了不少精彩的夜读文章,比如《那年的洛阳师专》《西工小街》《情系华山路》《王城大道故事多,它曾有个名字叫……》等。
从阅读量可以看出,读者和我们一样,更加喜爱与洛阳有关的充满烟火气息的文章,讲老洛阳的路、老洛阳的美食、老洛阳的往事……
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美好的夜读文章,洛阳晚报副刊编辑部特向广大作者征集相关散文,您可以写写洛阳人熟悉的七一路、涧东路、东关、谷水、东花坛……写写洛阳人钟情的浆面条、牛肉汤、不翻汤、烙菜馍……讲讲常去的小吃摊、路边熟悉的美食店,说说这里的往事,就像给家人讲故事那样,娓娓道来。
欢迎您把故事写下来,通过《晚报夜读》,读给更多人听,相信一定会引起更多洛阳人的共鸣。
如果您想客串一下《晚报夜读》的主播,欢迎在文末留言,并留下您的微信号或手机号。
征稿要求:字数1000字至1400字,原创首投。
投稿方式 想给『三彩风』投稿请看这里
THE END
晚报副刊精读
编辑:文静
审核:赵怡
洛阳晚报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以上作品版权归洛阳日报社享有,除法律许可之外,未经洛阳日报社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使用。
洛阳日报社所属媒体使用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洛阳日报社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