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竹海文艺》第336期‖ 亚雄: 龙头桥,梦中的桥

点竹海文艺↑↑↑或文末二维码快速免费订阅
本期:审核|王达 编辑|陈雪蓉排版|刘俊萍图片|亚雄
龙头桥,梦中的桥
亚雄(四川)
己亥之年,春夏之交。我驱车沿大竹县竹石公路行驶约30分钟,和家成兄长回到了他47年前下乡当知青的地方——清水乡龙头桥。
令人欣慰的是,过去泥泞的羊肠小道已被一条水泥道路取代了;过去靠双脚丈量距离,今天已被车轮子取代了。 然而,夕阳西下的时刻,当我们抵达龙头村时,非常遗憾的是,我再也找不到当年的记忆。巨大的忧伤瞬间笼罩我的心头。
今天的龙头桥依旧朴实敦实,默默地横跨两岸,默默地等待着归人。龙王井已被保护起来了,上面题写了咒语。井水依旧汩汩流出,清洌甘甜;溪水已经肮脏,河流也不再欢畅,黄葛树依旧枝繁叶茂,但已饱经桑苍。
这里曾经热闹过。月亮屋啊,公社社员大会、知青点联欢晚会曾在这里上演。我也曾经在这地坝上,以簸箕为床,在你坚实的土地上,仰望头顶上方的星空……而今天,房屋倾圮,杂草丛生,人去楼空。过去人烟稠密的村落早已化为一片废墟,昔时的父老乡亲啊,我少年时的知青玩伴啊,你人在何处?
而我们的家成兄长当年得以栖身的住房,那间不足20平米的土坯房,曾经记载了我的欢乐的殿堂,也因岁月不居,年久失修而早已垮蹋,湮没在一片杂草丛生的废墟之中了。
可以想像家成兄此时此刻的复杂心情。
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那年我11岁,是一个暑假,趁着假期,我随家成兄第一次来到了他下乡的地方。这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龙头桥。在群山环抱的一片丘陵之中,只见一条清澈的小溪流沿着荒凉的田垄从远山蜿蜒而来。在一棵黄葛树下,有一座建于清代的石墩桥横跨小溪的两岸,把附近的村民紧紧相连。这就是龙头桥。据老人们传说,此桥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此处还有一口古井,也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做龙王井。令人稀奇的是,龙王井四时清洌,旱涝不竭,哺育着周遭的农民。
龙头桥是欢乐的。春天来了,百花盛开了,村民们在这里担水、煮饭;秋天,正是稻谷金黄的时候,妇女们在这里淘米、洗衣。最有趣儿的是夏天,孩子们在这里洗澡、摸鱼、捉螃蟹;来来往往的过客们在参天的大树下歇一会儿凉,聊一阵子天儿,抽一袋旱烟儿,说说笑笑着离去了。而夜晚,蛐蛐儿叫唤着,呼朋引伴地出来唱歌;小蝌蚪长大了,变成青蛙,也蹦蹦跳跳出来捉虫子。
曾记起,在每一个月亮升起的晚上,知青们带着手电筒、提着大大的编织袋,沿小溪踏月而行。或逆流而上,或顺流而下去捉青蛙。在饥饿的年代里,这是最好的肉食品。有一个晚上,我照例被要求在屋里剥大蒜。那天晚上,月华如水,星月斗转,更深夜半,虫声唧唧。因为犯困,少年的我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当知青们踏月凯旋归来的时候,门紧锁着。叫人人不应,叫门门不开。他们拿一根长长的竹竿,搭一张人字步梯,掀开屋顶瓦背,使劲地敲打床沿,这才惊醒了熟睡中的少年。
龙头桥是忧伤的。冬天到了,山寒了,水瘦了,田野无精打彩的。而最可怕的是夜晚,当暮色从远处的华蓥山脉开始倾泻下来,逐渐笼罩田野时;当农民家里的炊烟袅袅地升起,煤油灯在餐桌上明明灭灭时;当风儿呼呼地刮过原野,猛烈地敲打着简陋的窗棂时,无助无奈的心灵,不禁打了一个寒顫,有一个词会霎时浸入你的骨髓,这就是我至今才能体会到的,叫做“万籁俱寂”。
我还记得,当时有一首颇为抒情的歌儿在知青插队的地方广为流传:“亲爱的情哥哟,收到你的来信,我的那个心儿哟,久久不能平静……”面对冷锅冷灶,面对不知道的未来命运,面对天各一方的姑娘,如果哪一个知青哼起这首歌的旋律时,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霎时如一朵不知名的山间小花,便会在年复一年的等待中随风飘散、凋零。
今天,为了写作本文,我在互联网上搜索,终于查到了这首歌曲。细读歌词,这是一首那个年代对“唯成份论”扼杀真挚爱情作血泪控诉的作品,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至今,我们仍然不知道它的词曲作者。这首歌曲的名字后来被叫做《知青情书》,更奇的是竟然有人把演唱本放在网络上面。我想,正如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一样吧,这首歌也是一个年代的记忆,只是已经很少有人会唱它了。
当曾经熟悉的旋律再一次响起时,我的心弦一阵儿紧似一阵儿的。那些早已淡忘的文字,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直击心底;那些个手握镰刀锄头迎着夕阳站立在田坎村头眺望远方的小伙姑娘,你们的背影是如此令人忧伤。此刻啊,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谁说有情人终成眷属,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有多少有情人劳燕分飞,从此天涯孤旅。
然而,唯有家成兄是一个例外。他在龙头桥收获了爱情。一位漂亮的回乡女知青被他死缠烂打地追到了手。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结婚,有了一个儿子。正像所有美好的童话故事结尾一样,现在他们早已是儿孙绕膝,享受着天伦之乐。
今天,我再次来到了龙头桥。这是我梦中的龙头桥,我曾在你的流水中洗澡、抓鱼;这是我梦中的龙王井,我曾饮你清冽甘甜的水;这是我梦中的黄葛树,我曾在你的浓荫下嬉戏、酣眠。
流水已带走光阴的故事,纵然是桥在井在黄葛树在,算而今物是人非事事休,真个是欲语泪先流。且留下一张照片吧,不为别的,只为纪念一去不复返的蹉跎岁月。龙头桥归来,兄弟俩大醉。龙头桥,您走进了我的梦中……《大竹知青名录》之增补内容:熊传芬,女,1948年生,大竹城关镇人,1969年达县中医学校毕业。1969年3月24日在大竹清水区民主公社明星2队落户。1970年至1972年随大竹民兵团赴万源修建襄渝铁路。1976年6月回城,安置在大竹县汽车运输公司作材料保管员。2000年退休。张家成,男,1954年生,大竹城关镇人,1971年大竹二中毕业,1972年3月在大竹县清水区新兴公社(今川主乡)落户。1979年回城,安置在大竹县石龙乡青滩子水库电站,1991年任大竹电力公司保卫科长。2015年4月退休。作者简介亚雄 本名熊传信,大竹中学教师。有散文、诗歌、学术论文在《人民教育》《教育导报》《达州日报》《达州晚报》《达州新报》《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等发表。
-▼-
往期回顾
王景元:国画作品
画家陈锋:作品选刊
陈锋:书画——醉美山水
杨柳:当日未能知此意,年年花鸟诉春风
程世平:作品(文/字)选刊
蒋殊:犹记兴家机杼声
李代川&白超燕:最美,遇见你
王承祥(91岁):诗咏竹阳八景
廖提双(72岁):太极岛赋
廖鹏&刘波:在茶山
王海燕:那朵被遗忘的栀子花
关于我们
一、《竹海文艺》成立:
成立时间:创办于2018年12月2日
主办单位:大竹县民俗摄影协会
协办单位:中泰天顺集团大竹分公司
服务宗旨:展示大竹影像 讲好大竹故事
传递大竹声音 传播大竹文化
二、《竹海文艺》编委会成员:
文 学:甘在林
摄 影:高炼辉
书 法:何叶江
美 术:陈 静
古诗词:张久书
总编辑:王 达
出品人:肖 潇
主编辑:张 军
副主编:陈雪蓉刘俊萍范艺藐
编 辑:蒋小林 张 瑛 王凤琼 钟 西
朗 读:王海燕 刘 波 黎 娅 张亦春 陈俊秋唐浩然 白超燕 张 瑜 刘洋 李相芬 唐 波 赵华 江欣颖
三、《竹海文艺》长期征稿:
影像:手机、相机拍的图片、视频,书法绘画作品均可,只要像素清晰;
诗歌:儿歌、民谣、山歌、哼调,只要有意义;
散文:散文诗、长短篇散文,只要有思想;
小说:闪小说、小小说、短篇小说,只要可以吸引人读下去;
故事:民间神话、传说、传奇等故事,只要有首尾;
新闻:文艺活动、信息报道、新闻线索等。
四、《竹海文艺》承诺:
我们将全力编排作品:关注微刊《竹海文艺》公众号并加微信号wd401985110,便于在刊用你的作品及发放稿费时交流。
我们将尽力给予稿费:欢迎阅读、点好看、转发,我们每月以微信发放稿费!
我们将全力跟踪采访:欢迎提供文艺新闻线索,我们会及时安排人员专程采访,在经考查核实后发放线索奖!
我们将努力成集出版:根据需要,我们会不定期将刊载作品制作成集,精美印刷发行。
五、重要声明:
投稿邮箱:zhuhaiwy@163.com;
投稿要求:文责自负,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健康积极向上,是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
投稿要素:标题、内容、作者简介(200字以内)及近期(免冠、墨镜)清晰彩照、微信号、手机号码;
稿费组成:公众号打赏+基础稿费+优秀奖励,征文等活动稿费另计。
联系电话:萧先生18880960678 王先生13551928443
编辑部地址: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金利美家居15栋4楼
国礼白茶香飘天下
四川国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大竹县金玉芽专业合作社
四川云峰茶谷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营销、茶叶制作、生态旅游、现代农业)产学研基地
惠顾地址: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团坝镇白坝村
联系电话:廖先生13308241333/13777808927
森脉红酒健康长寿
惠顾地址:四川达州市大竹县经济开发区西部鞋城A3幢
联系电话:张先生18896119221 宋先生13528799513
大竹特产——红莲米:滋阴补血、润肤养颜;滋肺补肾、强胃健脾;强身壮体、延年益寿;降脂降压、防癌抗癌。
大竹荷塘月色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荣誉出品
产地: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朝阳乡仙桥村
联系人:张先生13350775838 周先生15181849459
欢迎转发,点在看或喜欢作者鼓励哦!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