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比较诗经和离骚的异同之处,诗经和离骚如何比较啊?它们有什么异同?很急,越详细越好爱问知识

诗经和离骚如何比较啊?它们有什么异同?很急,越详细越好 爱问知识

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

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们虽然都因同出于华夏文化之源而有许多共同点,但也由于各自产生时代、地域等的不同以及作者身份、地位和阅历等的差异,彼此间又在创作精神、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传统道德观念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

分析和比较这些异同和差别,这对于更好地认识、了解这两部作品的性质和特点是不无意义的。中国传统的诗歌创作,广而言之,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两种风格样式,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而这两种所谓主义的源头,前者为《诗经》,后者当推《楚辞》。 《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它收录了殷商至春秋中叶大约600多年的305篇诗歌作品。

这305篇又大致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其中占绝大多数的风,即“十五国风”共计160篇,因为这160篇“风”多为诗官采诗于民间,因此,《诗经》可以大致认为是“平民文学”,即不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卿士(或者说职业诗人)的作品。 《楚辞》则不同,《楚辞》所收录的作品,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都为一代诗赋大家,且在文史上留名。

楚辞形成较晚,以屈原为宗,也应到战国后期。就地域来说,诗经以北方为主的广大地区,而楚辞仅限于南方楚地,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楚地的地域特色——诸如语言、风俗等密不可分,与现在的粤语音乐一样,纯属一种地区文化。

另外,从内容上,《诗经》涉猎面很广,有男嗔女怨的婚恋诗,以《南风•关雎》为代表;有写奴隶辛劳的怨刺诗,如《魏风•伐檀》和《魏风•硕鼠》姊妹篇;又有幽怨反侧的思妇诗,如名篇《王风•于役》;又有表达士大夫爱国意识的忧患诗,诸如《王风•黍离》、《小雅•节南山》和《小雅•雨无正》等等,几乎各个方面都有涉及。 概括的说来,《诗经》所反映的是各阶层的人,特别是平民(包括奴隶、服役者这样的下层劳动者)真实的生活和情感。

与之不同的是《楚辞》,《楚辞》为文人士大夫所作,表达的多为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情感流露,多为抒情言志,如屈原的《离骚》,如司马迁所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即屈原遭逐之后,苦闷之情的表述;又如《天问》,简直就是作者“忧心愁悴,彷徨山泽,……仰天叹息,……呵而问之”(王逸语)。 需要说明的是,即便如此,楚辞中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操与诗经是一脉相承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前面说到,《诗经》可看作是“平民文学”,因此,《诗经》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平淡、自然与“写实”。上升到一个高度,便是所谓的诗歌现实主义传统。

《楚辞》是文人之作,这就理所当然牵扯到文采。楚辞,无论是屈原的《离骚》还是宋玉的《九辩》,都是意境开阔、尽显文采,且想象丰富、纵横驰骋,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欲言此而先言它,善用比喻。

像《离骚》开篇,谈作者的显赫身世就用了整整一大段:“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是何等的大气!文中作者思绪驰骋:“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靡以为粮。为余驾飞龙兮,亲瑶象以为车。

”让飞龙为自己驾车,以象牙美玉作车,想象是何等的开阔与大胆!刘熙载在《艺概•赋概》中说:“东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极开阖抑扬之变”,用以概括楚辞的艺术特点,是极其恰当的。

作一个比较,《诗经》无论记事、写物、抒情,都是确确实实、言之有物的。 楚辞看似言而无物,但无形为有形,其意蕴深远,极尽腾挪之能事。

《诗经•卫风•硕人》写美人用了这样一段话:“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蝍,齿如槬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谓美极,写实的手法也用的淋漓尽致。通过对具体物象手、肤、颈、齿、眉、目等的描写,勾勒出卫庄公夫人庄姜之美。

我们再看看楚辞中对湘夫人的描写:“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完全凸现了一个“虚”,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这只是一个例子,但《诗经》与《楚辞》在艺术风格上得差异便可见一斑。此外,在表现手法上,楚辞继承了诗经得赋比兴,但在此基础上做了重大开拓,也把发挥应用达到极致。

辞家们往往寄情于物,托物寓情,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为一体,创造出许多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在《离骚》中,屈原笔下描绘的善鸟香草、恶禽臭物、灵修美人、宓妃佚女、虬龙鸾凤、飘风云霓、高冠奇服、玉鸾琼佩……,它们或配忠贞,或比谗佞,或媲君主,或譬贤臣,或托君子,或喻小人,或示超俗,或表追求,这些都已不再是作为喻体或借以起兴之物的客体,而是融合了主体情感、品格和理想的象征,而成为蕴含艺术趣味的意象了。

这突破了《诗经》以借物抒情为主要特征的比兴手法的局限。这是一种突破、一种创新、一种新的尝试。

在中国传统诗歌。

《诗经》与《离骚》的区别是什么?

在形式上,《诗经》多为四言句,《离骚》则多为(七言)的句子;

《诗经》的篇幅短,结构简单,《离骚》的篇幅长,结构(复杂多变 );

在语言风格上,《诗经》的语言以朴素、简洁见长,《离骚》的语言以(华丽 )著称。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贾谊凭吊屈原时作。《汉书》记载

谊既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谊追伤之,因以自谕。

诗经与离骚的区别

诗经和楚辞(离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体,诗经是很多人写的,楚辞基本上只有以屈原为主的几个人写的

在表现手法上有相似,都是赋比兴,但是诗经的手法比较婉约,而楚辞非常热情豪放

从体制上来说,诗经大多是短篇,楚辞大多是长篇

从内容上来说,诗经分三种,风是指含有地方语言的民歌,雅是指尔雅,基本上是贵族用标准普通话写出来的,颂是在开国,立君,祭天时候用的文体,内容比较容易理解。而楚辞都是有大文采的人写出来的,内容上比较深邃,而且内涵一些政治和神话色彩,充满了作者的爱国情怀,相对比较不好理解。

从影响上来说,诗经应该说是中国文化艺术的起源,而楚辞可以说是浪漫主义精英文化的开端。两者对后世的影响都很大,就看怎么理解。

(我说的是我的理解,一定不够准确)

离骚与诗经两首,二者有何异同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

“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

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

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和离骚的区别 ww

《诗经》和《楚辞》并称“风骚”,同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文学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诗经》在文学创作上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比”“兴”的基本手法。楚辞中屈原的《离骚》最具代表性,后来的宋玉,景差、唐勒等人都是屈子的学生,汉代的作品也只是对其作品的拟作。

“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古人用金相玉质形象地说明了离骚的经典性。汉代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序》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

屈原的《离骚》继承了《诗经》中比兴的手法,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们的“比”手法之间的差异。 诗经是诗集,群体创作,编者不详。

离骚是个人作品,是屈原的长篇抒情诗。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要说有关系的话,也得是诗经和楚辞有关系——他们是中国诗歌的两大肇始。

诗经是现实主义的先祖,楚辞是浪漫主义的先祖。时间上诗经是春秋中叶之前的作品,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作品。

二者并无传承关系。诗经大部分是风,即民歌,没有单独的作者,可以说是群体创作,楚辞则大部分是个人作品,代表作家是屈原和宋玉。

离骚的比兴与诗经的比兴有何不同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离骚》的发展与成熟,在一定范围zhidao内,可以说是受到了《诗经》的影响.

《诗经》首先是展现了我国黄河流域的文化特征,原始注解中应该是宗教意义大于文学意义.至于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则是后人对其的一种创造性阐释.是现实主义的源头.

《离骚》则是楚国政治家屈原所作.在理解《离骚》的时候,同《诗经》一样,其原始意义更多是政治性的.《离骚》是浪板注意文学的源头.

综上,比兴手法最先在阐释《诗经》时运用,其运用篇幅相对较小,含义较单纯,如同乐咏,为数较多较真挚的是下层人民的生活乐歌,维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并使赋比兴告别了原始迷狂,成为纯粹的文学手法.《离骚》在继承《诗经》的同时,在篇幅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在这首抒情诗中,表现的是作者对理想的之火和热爱楚国的强烈精神.一系列比兴手法的运用,则是充分利用了神话题材,通过丰富的想象,形成了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岁后世文学同样起到了深刻的影响.(注意现实和浪漫的区别)

《离骚》和《诗经》在艺术特色上有什么区别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屈原中期创作特色——屈骚的情思、艺术方式、风格发展轨迹 《离骚》。

它最能体现屈骚个性特征。忧愤深广的情思,直陈其事、香草美人象征体系、神话故事化系统虚实相生的三维构思和表现手法,回环往复“三致志”抒情方式,沉郁顿挫、风逸缠绵、刚柔相济风格等等,都达到了屈骚艺术成就的极致。

离骚的结构和语言特色和诗经的相同点

《纲要》全诗以叙事为脉络,分为五大章。就情节结构上来说

第一章(被贬)从家世和出生写起,诗人回顾了有生以来的奋斗及其不幸遭遇,

第二章(反思)接着面对自己的失败,进行了一番深刻的反思,经过反思,坚定了信念,

第三章(再试)又积极地重新求索,然而上下求索后却没有结果,

第四章(徘徊)诗人又陷入苦闷与徘徊之中,

第五章(他投)最后虽然在通过审慎思虑后决定西去,但充满憧憬的西去还是因为“眷顾楚国”而决然中途放弃。结果只能选择“以死殉国”。

在五大章的基础上,全诗也可以分为份量相当的前后两部分,即第一、二章共91行为前半部分,写诗人有生以来的不懈追求与奋斗,以及遭致失败之后所引发的检视与思考,第三、四、五章共97行为后半部分,写诗人矢志不渝地继续努力,以及努力无果之后所产生的矛盾与苦闷。以上来自百度

特色:多 重章叠唱,运用楚地方言

相同点:诗经 风大都是地方民歌 儿离骚有很多取材于 楚地各种民情 特点和相同点为自己所写,不知道是否准确。

论离骚与诗经相比形式上有哪些新的特点

我们老师的讲义:

《离骚》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比兴、象征、叙述、幻想、虚构等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创造了丰富的意象系统。《离骚》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创造性地将《诗经》的简单比兴发展为丰富的意象系统。《离骚》创造性地运用了三大意象群:一是人事意象群。二是花草禽鸟意象群。三是神话意象群。

《离骚》在诗歌语言和形式上,也有创新和开拓。它汲取了楚歌和先秦散文的营养,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创造了一种基本整齐,而又参差错落,灵活自由的的语言形式。《离骚》的语言精炼华美,极富表现力,并多用方言、虚词、双声、叠韵等。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