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道教常识|道教礼仪解说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祭祀有礼等等。而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其礼仪相当完备且非常讲究。道教礼仪是道教徒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道教自创立以后,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礼仪,并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见面招呼礼仪

【拱手礼】拱手礼是礼仪之邦的古风礼节,已经延续了两三千年。国人讲究是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来表现出敬的,这种距离不仅散发着典雅的气息,而且也比较符合现代卫生要求。所以很多专家都认为,拱手礼不仅是最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拱手礼又叫作揖、抱拳礼,是中国人传统的见面礼,其历史非常悠久。《论语·微子》曾载“子路拱而立。”这里子路对孔子所行的就是拱手礼,拱手礼的正式称呼应该叫揖礼。据说中国古代的礼仪绝大多数都源自西周初年周公开创的“周礼”,在《仪礼》中,规定士与士之间的交际礼仪的这一部分叫做相见礼,而揖礼就是相见礼之一。

拱手礼可有捧手、抱拳等基本手型。捧是拱手礼的基本手型。《辞源》释义:“捧手,犹拱手,表示敬佩。”这就是说捧手的动作应为两手相拱。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两手抱合于胸前,左手抱右手,有节奏的晃动两三下,并微笑着说出相互之间的问候。拱手礼亦称抱拳礼。道友相逢,平辈人见面、交往多行此礼,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古礼男女有别,男为左抱右,女为右抱左(男女阴阳之分),而道教以左为尊,无论男女,都采取左抱右的方式。拱手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

“拱手礼”的道教寓意

拱手礼的手势有着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例如左手抱右手,就是取义古代以左为尊的传统习惯,如太上道祖在《道德经》三十一章所述“吉事尚左,凶事尚右”。人本身是有阴阳的,道教讲生,道教叩拜神明和打坐时两手大拇指相互交差,手握阴阳(形成内握太极阴阳鱼形状),两手外四指合成八卦形状,这叫内握阴阳太极、外包八卦拱手礼。

【子午八卦连环诀】道教赋予拱手礼新的内涵,称为掐“子午八卦连环诀”。道教子午诀手势取义左为阳、生气也,右为阴、杀机也,以阳抱阴,以生制杀。具体做法为: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道教子午诀手势取义左为阳生气也,右为阴杀机也,以阳抱阴,以生制杀。这种抱拳方式寓意为“抱元守一”,可用于日常行礼,也可以用于修习静功打坐时。

【作揖礼】在拱手礼的基础之上,一边躬身,一边双手于腹前合抱,随着躬身双手同步向下,向人行礼。因举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称“打躬”。又因身体弯曲成月牙状,故又称“园揖”。向人作揖行礼时不要过分屈身而显得不雅观。作揖礼较拱手为敬,对长者多行此礼。

“揖礼”大约起源于周代以前。其基本姿势为相见双方将两手抱成拳状,放在胸前互相致敬。最为常见的是长揖,作揖时身体前倾,腰身微弯。

姜太公辅佐武王推翻商朝后,揖礼开始大行于天下。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作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

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时揖是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拱手前伸而稍上举;特揖是一个一个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

本文资料图片源自网络

学之道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