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读书笔记—-法家大佬心中的道家

读书笔记-法家大佬心中的道家
韩非子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他生于先秦之末,此时先秦诸子的各派学说均已臻于完备,特别是诸子百家里几个主要学说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以及纵横家和兵家均在韩非子前后的时代放出异彩,各显其能。或者身处其中的人们并没有特别深的感受,但在我们后来者看上去,那个时代无疑是一片璀璨,满天巨星。而韩非则是其中最耀眼的那一颗。
韩非师从儒学大家荀况,自身最喜爱的学说则是道家的《道德经》,而他本人我们都知道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所著的韩非子被历代帝王奉为圭臬,外儒内法的管理之术虽然并不能称之为完美,但的确深刻影响了他身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
作为一个集诸子百家之大成者,韩非子为何没有在风云变幻,天地变色的一统六合中绽放异彩身先死呢?我想,倒也不仅是他的同学李斯害他那么简单,身为法家的巨擘,深谙法术势三大法家要领,真要存了用术之心,或者不能战胜李斯,逃得一命应该可以。但韩非受到儒道二家的浸染太深,尽管慧眼如炬,可却受缚太多,就像一个明澈的清潭,潭底虽有丘壑万丈,刀甲万千,但却并不能用来伤人。相反却因为这些可以为别人所用而伤害到自己。
韩非子有两篇文章是专门解读道德经的,这在他的文章中很罕见,因为道德经和法家学说看上去是相互冲突的。道家崇尚无为之治,法家却一定要主动而为。法家凌厉严苛,道家温和柔婉。法家一切以法为上,道家却崇尚自然之道。所以,从法家巨擘对道德经的解读里,我们或者可以得到某些不一样的体会。
《韩非子·喻老》篇的开头几段
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遽传不用,故曰:“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数年不已,甲胄生虮虱,燕雀处帷幄,而兵不归,故曰:“戎马生于郊。”
翟人有献丰狐、玄豹之皮于晋文公,文公受客皮而叹曰:“此以皮之美自为罪。”夫治国者以名号为罪,徐偃王是也;以城与地为罪,虞、虢是也。故曰:“罪莫大于可欲。”
智伯兼范、中行而攻赵不已,韩、魏反之,军败晋阳,身死高梁之东,遂卒被分,漆其首以为溲器。故曰:“祸莫大于不知足。”
虞君欲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不听宫之奇,故邦亡身死。故曰:“咎莫憯于欲得。”
邦以存为常,霸王其可也;身以生为常,富贵其可也。不欲自害,则邦不亡,身不死。故曰:“知足之为足矣。”
天下有道,没有特别危急的事情发生,就会稳定安静,用来传递快讯的驿马都没有什么用处,被用做施肥拉粪,如果天下无道,则会出现相互之间的攻击不止,很多年都不得停歇,以致于士兵们的甲胄里都生了虱子,燕雀都在将军的帷幄间筑起鸟巢,士兵好多年都无法回家,用来战争的母马只能把小马生于郊外。
有人把大狐狸黑豹子的皮献给晋文公,晋文公收下这些皮,慨叹说,这都是因为这些皮太美而惹的祸啊。当年徐偃王为了有仁义之名,结果被灭国,虞国和虢国因为自身所处的地缘位置重要从而被晋国灭了,所以说,最大的罪过莫过于你手里有引发他人欲望的东西,却没实力保护他。
虞国的国王为了贪图晋国送的美璧和骏马,不听大臣宫之奇的谏言,最后国灭身死,这就是说最大的错处莫过过度的欲望。
一个国家以生存为第一要务,则最终成就王霸之业就有可能,一个人以身体健康为第一要务,则荣华富贵也就并不困难。不贪图那些对自己有害的东西,不奢求超过能力之外的欲望,则国家不会灭亡,个人不会遇难,所以说,知足就方能真正的满足。
立国持家,修身建德,道理其实都是一样,身负可贵之货而无保全之力就会引来灾祸,而过多的欲望同样也能引起灾殃,即便你拥有强大的实力。所以,道德经中,才会屡次出现知足这个概念,也在提醒那些德不配位的人或国家注意潜藏于身边的危险,及时化解,以免招致亡国灭身。
韩非正是深受道家的思想,所以才在自己法家之术大成的同时,内心中希望可以用一种更为柔和的方式来践行强硬的法家规范。但是韩非没有选择儒家学说里较为主动的仁爱之术来化解法家之术里的凌厉之气,而是用更为柔和更为被动的道家之术来中和法家之术中太过主动的戾气。但很显然,韩非或者是因为用错的方法,或者是碰到了一个较为迟缓的年代,所以他所著述的学说理论并没有被他自己所用,相反却成为绞死他自己的绞索。直到后来,外儒内法被历代封建帝王所沿用,也和韩非心中想要实现的目标差了一个层级。未来,韩非的理想能不能实现,或者说,韩非的理想是不是一条死胡同,我们不得而知。但如果真的可以实现的话,那或者是人类管理的一个新高度。
看书做菜,一切安好。希望朋友们,特别是湖北的朋友们以平稳的心态度过这一非常时期,如有能力的朋友,关心支持一下周边小城,那里或者不是那么严重,但受到的关注度也更少,所以我想,他们一定会很难。多谢,拜托。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