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进入大学前,你可能要先补这12堂国学课 | 莫砺锋主编《国学文选》出版

由南京大学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学领域知名学者共同打造的《国学文选》近日出版。现与大家分享该书前言和选目。

前 言
何谓“国学”?我们认同张岱年先生的说法:“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称中国学术为国学,所谓‘国’是本国之义,这已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名称了。中国传统学术包括哲学、经学、史学、政治学、军事学、自然科学及宗教、艺术等等,其中自然科学有天文、算学、水利、医学等,其中最发达的是医学,这些都是国学的内容。”(《国学丛书总序》)无论内涵还是外延,这个“国学”的概念显然与“中华传统文化”基本一致。只是为了修辞简洁,我们才取此而舍彼。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为中学生和对国学有兴趣的读者编选一本“国学文选”呢?
首先,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非常丰富。大致说来,它主要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与观念文化三大类。
器物文化,包括与其共生的科技文化,总是不断发展、后来居上的。万里长城曾经有力地抵御了游牧民族对华夏的侵扰,今天我们仍可登临长城来感受先民坚苦卓绝的精神,却不会再去修筑类似的国防屏障。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而且保持纪录长达八百年。今天我们仍会敬仰祖冲之的伟大成就及科学精神,但应该知道现代数学家借助计算机已将π值推算到小数点后十万亿位。
制度文化是随着社会进步不断演变、与时俱新的,从隋唐至清代,朝廷机构都是分成六部,但如今的国务院即使实行大部制,又怎能只设六个部?历代的书院曾经培养了无数英才,明代东林书院里那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著名对联至今为人传诵,但书院制显然已经不合现代的教育体系。
所以当我们说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时,最主要的对象应是观念文化。观念文化是整个文化体系中最核心的深层结构,它的成果集中体现在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观念文化既是最高级的思想结晶,又是最稳定的文明传统。古人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又说“天不变,道亦不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认为,以观念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历史正能量,它能为我们增进民族认同、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积极的思想资源,它必须在当代的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其次,本书的编纂者都是南京大学文学院“两古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教师。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全校各个院系、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国学根基过于薄弱的缺点。光靠在大学里开设一些国学选修课程,一则起步太晚,二则覆盖面不足,已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况且还有不少青年人未能获得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机会,而他们也理应受到国学的熏陶。所以让国学教育进入中小学校园,已是当务之急。
那么,中小学的国学教育应以什么为主要内容,又以什么为主要方式呢?
毫无疑问,编写概论性质的国学教材并向学生讲解,肯定是可取的方式之一。但是《礼记·学记》说得好:“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概论性质的教材好像是菜谱或美食评论,虽对读者不无裨益,但不可能让他们真正“知味”。只有直接阅读有关国学的原典,才能食鼎一脔,知其滋味。考虑到中小学的课程体系等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古文水平和理解能力,我们决定先编纂一套专为中学生设计的《国学文选》。
《国学文选》中所选的“文”,基本上都是“古文”。由于现在的中学语文课本中已经入选不少古文,为了提高学生和其他读者的阅读兴趣,《国学文选》的选目尽量避免与语文课本重复。尽管如此,《国学文选》决不是中学语文课本的扩展。因为语文课本中选录古文,是从语言文字或文学表达的角度来考虑的。而《国学文选》选录古文,以及对文本的注释、讲解,都是着眼于文中表达的思想内容。正如韩愈所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耶?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哀辞后》)
众所周知,从古至今,各种古文选本层出不穷。我们的《国学文选》在编纂过程中虽曾借鉴各种古文选本,但从选目到分类都有独特之处。历来的古文选本大致上有三种分类方法:《文选》《宋文鉴》等按文体分类,《古文关键》《古文观止》等按作者分类,《文章正宗》《古文辞类纂》等按功能分类。
《国学文选》则按内容分成十二类:“孝悌”“仁政”“家国”“学问”“自然”“技艺”“史学”“政体”“法治”“性命”“儒学”“佛道”。每类选录古文16篇,以适应中学里一个学期的教学量,也为其他读者从不同的门径进入国学这座宝山提供引导。全书共收古文192篇,其文献来源有经部、史部、子部的专书,其中如《尚书》《春秋繁露》《史通》《通典》《坛经》等书很少出现在以前的古文选本中。更多的则是选于各种总集与别集的单篇古文,但并不以文学价值为取舍标准。总之本书的选目不拘一格,惟以内容之需要为准则。
我们希望本书能让中学生和其他读者获得关于国学的基本知识,从而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但是我们都没有在中学任教的经历,难免有闭门造车、出不合辙的缺点,衷心希望运用本书的中学教师、中学生朋友对我们批评指教,也欢迎广大的读者朋友不吝赐教。
莫砺锋,1949年生于江苏无锡。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江苏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诗歌唐朝》《白居易》等专题。著有《莫砺锋文集》(十卷本)及《莫砺锋讲唐诗课》《嘈嘈切切错杂弹》等。徐兴无,1964年生于江苏扬州。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文学研究》主编。从事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学制度研究”,著有《谶纬文献与汉代文化构建》《刘向评传》《孟子》《经纬成文:汉代经学的思想与制度》《龙凤呈祥一中国文化的特征、结构与精神》等。
《国学文选》
莫砺锋 主编,徐兴无 副主编
凤凰出版社出版
【目次】向上滑动阅览
一、孝悌(主持人:莫砺锋、徐涛)
(一) 导言
(二) 选文
管晏列传
诫兄子严、敦书
论盛孝章书
与子俨等疏
贞节君碣
祭小侄女寄寄文
苏氏文集序
释秘演诗集序
王逢原墓志铭
同学一首别子固
三槐堂铭并叙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为兄轼下狱上书
祭妹文
鸣机夜课图记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二、 仁政(主持人:苗怀明、刘重喜)
(一) 导言
(二) 选文
苛政猛于虎
论贵粟疏
汉书·循吏传
为李密檄洛州文
吊古战场文
种树郭橐驼传
送薛存义序
书何易于
蚕说
越州赵公救灾记
义田记
送宜黄何尉序
吏道
瘗旅文
原君
哀盐船文
三、 家国(主持人:巩本栋、闵丰)
(一) 导言
(二) 选文
屈原传(节选)
范滂传
后出师表
哀江南赋序
张中丞传后序
唐河店妪传
五岳祠盟记
戊午上高宗封事
登西台恸哭记
却聘书
狱中上母书
奇零草序
阎典史传
梅花岭记
左忠毅公逸事
与妻书
四、学问(主持人:张宏生、冯乾)
(一) 导言
(二) 选文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袁州州学记
送曾巩秀才序
送徐无党南归序
记旧本韩文后
范文正公文集叙
上梅直讲书
留侯论
上枢密韩太尉书
精骑集序
大学章句序
送何太虚北游序
尚志斋说
与友人论学书
论梁元帝读书
黄生借书说
五、 自然(主持人:张伯伟、童岭)
(一) 导言
(二) 选文
归田赋
登大雷岸与妹书
北山移文
庐山草堂记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沧浪亭记
秋声赋
新城游北山记
超然台记
黄州快哉亭记
百丈山记
稼轩记
送陈庭学序
游黄山日记徽州府
徐霞客传
峡江寺飞泉亭记
六、技艺(主持人:许结、张宗友)
(一) 导言
(二) 选文
礼记·乐记
毛诗序
治河三策
马钧传
张衡传
梓人传
诗品序
送孟东野序
答吴充秀才书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答张文潜县丞书
书蒲永升画后
金石录后序
倪云林画论
徐文长传
甘薯疏序
七、 史学(主持人:程章灿、于溯)
(一) 导言
(二) 选文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展喜犒师
太史公自序(节选)
秦楚之际月表序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
项羽本纪(节选)
盐铁论本议
战国策书录
封建论
史通·二体
史通·直书
元和郡县图志序
通典·选举(节选)
正闰论
通志总序(节选)
文史通义·书教下
八、 政体(主持人: 武秀成、赵庶洋)
(一) 导言
(二) 选文
无逸
礼运
谏逐客书
治安策
卜论
原道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
书褒城驿壁
待漏院记
谏院题名记
朋党论在谏院进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
教战守策
东京梦华录序
治平篇
九、 法治(主持人:金程宇、卞东波)
(一) 导言
(二) 选文
牧民
管晏列传
修权
商君列传
定法
去私
贵公
张释之传
西门豹治邺
尚德缓刑书
盐铁论本议
复仇议状
驳复仇议
公狱辨
请除滥刑疏
刑赏忠厚之至论
十、 性命(主持人:曹虹、俞士玲)
(一) 导言
(二) 选文
卜居
鸟赋
答客难
七发(节选)
与吴质书
与山巨源绝交书
自祭文
严光传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穷文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六一居士传
灵璧张氏园亭记
苦斋记
答人问神仙
亭林先生神道表
十一、 儒学(主持人:徐兴无、徐雁平)
(一) 导言
(二) 选文
诸子学略说
史记·孔子世家
王制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问孔篇
《孟子·梁惠王上》前三章
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章
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西铭
论十事札子
上仁宗皇帝书(皇祐二年)
十二、 佛道(主持人:赵益、孙立尧)
(一) 导言
(二) 选文
物不迁论
形尽神不灭
坛经·行由
东海若
成都大悲阁记
法海观澜序
老子(节选)
庄子·齐物论(节选)
庄子·养生主(节选)
庄子·马蹄
列子·汤问(选段)
老子指略(节选)
抱朴子内篇·论仙(选段)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签名本
本期图文转自凤凰出版社官方公众号
【相关阅读】
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史
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特点
南京大学古代文学学科发展心得
南京大学“两古专业”博士生资格考核书目
南大教授联袂推荐:一个基础的古代文学阅读书目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