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2020.10.3
今天粗略地翻了一遍这本书,隐隐感觉不错,李录,喜马拉雅资本的老大,号称中国巴菲特,是查理芒格家族基金的管理人,很牛的一个人,但是却很低调,以至于如果不是这本书,可能都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这本书立意格局比较大,从人类的文明和现代化说起,再又说到价值投资相关的理念以及中国,心法、道的层面讲得比较多,方法论和术的层面讲得比较少,这也是符合这些大佬的特色的,前面读张磊的《价值》,也是这种风格,视野开阔而长远,是从一个很高的角度在给大家指点迷津,至于具体要怎么做,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径,所领悟到的东西以及与实践的结合也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李录君和巴菲特、查理芒格是一路人,都是那种喜欢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堪称“移动的书架”,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并非书呆子,而是有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他们是拥有很多“真知”的人,在现代社会,
信息、数据大爆炸,能够在众多的信息和数据以及知识中获取真知灼见,这是一种大本事。他们或许不是长袖善舞那种人,但是却是另一种能够专注于自己的“能力圈”的人,并且能够持续地不断深耕和拓展能力圈的边界,这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圈的边界,让自己的行动处于能力圈之中,这样就可以得到良好的结果。另一方面就是不断通过阅读和实践来拓展能力圈,从而让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2020.10.4 晨 细雨纷纷
今天开始正式读这本书,两个字:经典!阅读一定要选择经典的来读,不然就是浪费生命和时间。这本书的上篇是作者多年来的文章合集,好像叫做“现代化16讲”,是作者对现代化这个话题的持续性深度思考的总结。而下篇则是讲的价值投资与中国,这种布局很不错,高瞻远瞩,前面的篇章是从一个宏大的视角提纲契领,将我们的当下嵌入一条时间长河之中来审视,这条时间长河就是从人类的诞生到文明的兴起,再到人类进入现代化的一系列历程,我们可以从这种演进中看到为什么现在我们会是这样,以及未来我们将去向何处。
作者的文字功底不错,可读性很强,而且思想的深度和原创程度也很好,从字里行间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博览群书之人,旁征博引,俯仰即来。不过就这本书展示出来的内容来看,作者的阅读侧重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不过这并不代表作者不懂自然科学哈,作者当初高考报的就是物理学。只是后来作者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时候,他们有一个很不错的传统,就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读完该校的核心课程,其中一项就是要阅读近100多本西方文明的精髓,从荷马史诗到近现代的西方文明经典。而且还有一个延伸阅读,就是用同样的方法,去读儒教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的精髓,就这样作者逐渐在阅读中领悟到了中西方文明的一些思想精华,不过这些作品肯定绝大多数都是社科、人文等等相关的经典,自然科学的读物一是专业性程度较高,二是阅读的趣味性不足,三是自然科学的思想实际上也是在源源不断地潜移默化中渗透影响着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思维模式,比如牛顿的力的概念,就逐渐向社会科学发散,生产力、自驱力、心智力、影响力、社交力……
再比如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的概念也是被人们所熟知,还有比如耗散结构理论,开放系统,自组织等等,其实很多社会科学的经典之作就是在以一种大众比较好接受的语言形式在传播着一些经典的自然科学思维。好的,扯远了哈,回到正题,说说作者的原创性,其中之一就是作者对文明类型的定义。作者将我们的人类文明分为三个阶段:文明1.0阶段,也就是采集狩猎阶段;文明2.0阶段,就是农业文明阶段;文明3.0阶段,也就是科技文明阶段。这种分法和我以前的理解有细微出入,前面两个阶段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差别的,第三个阶段我们之前的认知是工业文明时代,然后当下是正在向第四个文明阶段转型,也就是信息文明阶段。但是作者则将工业文明时代兴起后的阶段都称为是科技文明阶段,这是他个人的主观分法,但是也是他的原创性所在,这其中也有他的逻辑,不过在大体上我也是认同他的分法,工业文明时代到如今信息化、数据化的大发展,本质上都是科技的跃进,还没有演变成文明类型的更迭,也就是说无论是工业文明还是信息文明,本质上都是科技文明这个大类型的子阶段,是3.0阶段和3.1阶段的区别而已。
从作者前面关于文明和现代化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他曾经阅读过的一些书籍的影子,比如《枪炮、钢铁与病菌》、《人类简史》、《西方将主宰多久》、《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社会性征服地球》……这也给我指出了一些阅读的书单,很不错。作者有个观点:真知即意义。这很有趣,我们时常都在寻找人生的目标、意义和价值等,而作者认为,获取真知就是我们人生的意义,真知,这个词我最近也颇有感悟,什么是真知?为什么作者不说知识,而是说真知,说明知识和真知还是有区别的,那么区别在哪?我前面九月份的时候也就这个话题有所顿悟,真知就是一种活的知识,是知识的灵魂,是经过实践的打磨和检验后得出来的,是知与行的合一,如果是真知,那么它指导的实践就是有效的行动,而不是纸上谈兵,真知实质就是一种能做到的能力,这一刻,知识的名与实归为一体,知与行合二为一,不仅是心中明白的状态,也更是现实中能做到的状态,这就是真知,是我们毕生追求的东西。当然,我可能有些许异议,这个世界上的真知太多了,如果只是追求泛泛的真知,没有方向性还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还需要确立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我们的志向,然后让我们获取真知的方向、行动的方向以及产出结果的方向等等,都尽量保持一致,这样就可以不仅能够获得真知,而且还能在现实世界中拥有事功,能够在现实中获得成功,这和追求真理、真知并不矛盾,而是可以和谐共生的关系。
接下来说说现代化,作者很看重美洲大陆的发现,因为美洲大陆的发现给西欧提供了一个跨大西洋的自由市场,另一个就是英国的比较重商以及受到制约的君权,这使得自由市场经济在英美的文化和制度环境中得到了大发展,1776年,有几个大事件发生:英国的亚当斯密写了《国富论》,这就对现代的市场经济提供了一些理论上的支撑;美国的国父们发表了《独立宣扬》,一个重视个人、私人财富的大社会、小政府的政权在美洲建立起来,这也是为之后自由市场经济的大发展提供了制度土壤;同年,蒸汽机发明成功,工业***到来,人类在能源转换上有了更高的效率,也标志着科技在人类社会经过长期的量的积累之后有了质的飞跃,科技***的大浪潮开始了。而现代化,作者认为就是自由市场经济与科技***的产物,二者的结合打破了农业文明的内卷,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能够有机会朝着更广阔的增量空间发展。
2020.10.5 傍晚 晚饭后
晚饭后就打字不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因为这个时候肠胃需要得到蠕动才能最好地消化食物,这个时候太过聚焦不是好事。所以,我决定打完这段话,出去走动走动,活动下身子骨,以前有时候饭后太过聚焦注意力,以至于晚上睡觉的时候才开始慢慢消化,这样对胃不好,切记切记。好,先到这里。
OK,回来了,开始今天的读后感。今天读完了作者关于现代化的一些论述,不错,有些新的视角和创造,这本书值得以后再读一遍,有些地方只读一遍可能理解得不会太深。映像比较深的是他对现代化的铁律的论述,最大的市场最后一定会成为唯一的市场,这个看法颇有些新意,如今最大的市场就是建立在WTO机制上的全球市场,由美国主导着秩序,现在的大国中,谁也很难承受失去与这个全球市场连接的代价。在文明3.0时代,土地的权重已经下降,而市场的权重则升高了很多,以至于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这其中的逻辑是这样的:有这么个大的市场,你的科技才能以产品的形式与之进行交互,这样你的科技水平也才能在这个正向循环的过程中得到升级。远离这个全球化的自由大市场,信息、物质、思想等等得不到交互,就不会有提高,科技水平也就会发展得很缓慢,科技这玩意和创造力有关,不可能通过政府的形式自上而下地抓好,肯定还是要通过市场化的形式,以公司为组织形式,以个人充分发挥创造性来释放能量,以资本逐利为驱动力,在不断地犯错、试错的过程中,最终逐渐得到升级换代,这是一个不断持续的破坏性创新的过程,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形式是教条的、官僚化的、僵化的,难以适应这种需要灵活和自由的竞争形式。所以作者也一再提到了现代化的两个实质:一个是科技,一个是自由市场,二者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不断向上螺旋式发展的正向循环,文明3.0和文明2.0不一样,文明2.0是稀缺型的经济,是存量博弈的,所以充满了掠夺和暴力,相互争夺土地和人口资源等等,而文明3.0是富余型的经济,随着科技的大爆发,已经是能够满足所有人类的生存了,土地的权重也让位于市场和科技。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其实就是这二者都走对了,首先是逐渐实行了市场经济,虽然还没完全放开哈,但是也让大量的资源、人力、资本等变得更加自由和拥有活力,市场成为了一种配置资源的方式,而科技也在企业不断满足人们升级的、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中被激活了,人的需求和欲望是无限的,而企业和资本是逐利的,所以科技也在这个过程中客观地提升了。
所以,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美国修理中国的一些思路:摁住中国的关键就在于缩小它的市场圈,从而抑制它的产品出路,抑制其科技企业的利润和研发,抑制其利用全球市场的广泛试错从而提升其科技实力。。。反正就是市场小了,最好是回到以前的闭关自守的状态,那么中国的科技进化自然就会发展得很缓慢,这样欧美等西方的科技实力也会在之后利用全球大市场不断提升起来,从而对中国再次形成较大的“代差”,这样就可以让中国不战而败。这就是其中的思路之一吧,中国肯定也不是傻的,那么多智囊估计没有一个敢说让中国回归闭关自守的状态,放弃外部的自由大市场,这个教训在明清时代,在改革开放前的时代已经尝过苦果了。作者应该是长期生活在美国,在中美两国都有几十年的生活经历,可以说对两边都还是很了解的,他提到的一个看法对我也颇有启示,他说美国主导的秩序,比如这个自由市场的经济秩序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厚道和公平的,这和我们所认知的不太一样,我们看到的是美国佬时常都在打压中国,他又怎么厚道了?其实他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的,而我们则是从国内的官方宣传的角度来看的。从现实主义的角度,这个世界的秩序是由美国主导的,它拉中国入群也是想同化中国,这种同化也未必就是贬义,或许就是想让中国更加西方化一点,这样大家都拥有差不多的价值观,或许会比较好相处一点,未来也多了一个价值观上的盟友吧,当然,如果从捍卫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可能这就是一种和平演变吧,其中并没有孰对孰错,双方都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只是可能有一些不好调和的地方以至于这种同化迟迟没有发生,中国入的心智模式还是很有自己的独特性的,不是那么好转换的。在美国主导的秩序中,中国成长起来了,就在美国的眼皮子底下,我也承认美国还是不错的,毕竟卖了那么多东西给人家,而且也拉入了全球自由大市场这个核心群,但是中国的实力增长得有点快,利益的边界拓展得也有点大,二者迟早都会发生一些碰撞,说实话这个结有点难,不是谁是谁非的问题,道义上并没有哪一边就真有太大的过错,只是一种现实格局变化发生的结构性冲突吧。。。
2020.10.6
今天读到作者的价值投资与中国系列了,其中映像比较深的是关于价值投资的几个核心理念,一直都在听各路大佬讲价值投资,那价值投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投资理念呢?这里可以做一个总结了:第一,价值投资首先就要认识投资标的真实价值,要明白我们买股票就是在买公司的所有权,如果对这家公司的基本情况都毫不知情,只是买入了一个代码,看着它涨涨跌跌自然就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要能够深入地认识到这家公司真正的价值在哪里,它的商业模式,所处的赛道,它的掌门人以及管理团队的进取心如何?它处于怎样的一个发展阶段?
应对极端冲击时的表现怎样?它目前股本多少,总的市值多少?估值的波动区间大致是怎样的?连续几年的回报率如何?成长性怎样?等等等等,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价值投资赚的钱就是这家公司创造的增量价值来的钱,国家的GDP在发展,公司也在不断地成长,规模在增长,业绩在提升,自然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价值增量,价值投资赚的就是这部分钱,一部分是低估之后价值回归的钱,一部分是成长性带来的钱,都是正道来的钱,而非投机和博弈赚来的,这是第一点;第二就是市场先生,股市就是一个交易市场,只是交易的是一家公司的所有权的份额,因为价值处于不断地变动之中,而外在的环境也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所以交易者们也容易受到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对股市的定价有所波动,但这些波动基本上都是情绪化的,这源于人性的弱点,参与交易的人们并不能客观地给予市场中的各种股权以合理的定价,波动起伏很大,也正是因为市场的这个特点,才会给予投资者们更多的机会,比如当遇到恐慌事件来袭的时候,人们才会大量抛售一些优质股票,从而让价值投资者以比较低的价格介入,如果人们都是客观的,冷静的,理智的,那么价值投资者或许就无法获得超低价的筹码了,或许就只能得到一个平庸的成绩了,这个成绩或许就刚好等于企业自己的内生成长性了。市场先生不仅让价值投资者有捡漏的机会,其实也会让他们能够有机会赚到泡沫化的钱,当人们看到股票涨起来了,有了赚钱效应的时候,便一拥而上,冲进去大买特买,晚一步感觉都要错过一个亿了,这个时候价值早就已经回归到常态了,钟摆逐渐像泡沫化阶段过渡,价值投资者便在这个阶段逐渐减仓卖出了。第三点是安全边际的概念。我的理解就是,如果只是以正常的估值和价格买入看好的公司,那么赚的钱也就只是成长性的钱,增量价值带来的钱,而且这还有一个风险,因为我们的判断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万一判断失误了呢?所以这个安全边际的概念就告诉我们,即使是这是一家非常优质的公司,也要在它打折的时候买,要在它的估值泡沫被拧干净的时候买入,这其实和戴维斯双击的理念也差不多,既要赚估值回归的钱,也要赚业绩回归和增长的钱。总的来说,安全边际的意思就是要以捡漏的价格切入,等市场先生犯错的时候买入,一般大熊市底部才有这种机会;最后一个是能力圈。前面三点是价值投资教父格雷厄姆的理念,能力圈是巴菲特增加的,它的意思我们长期在一个领域不断增加知识和能力的密度就可以增加我们在这个领域获得成绩的胜率和能力,我们要尽量让我们的操作处于能力圈之中,这个能力圈刚开始肯定是很小的,我们可以不断地拓展它,让它变大,但是不管我们自我感觉能力有多大,都不能超过我们能力圈的范围,不然阴沟里翻船要用很久才能爬起来,浪费时间带来的复利效应。
2020.10.7
能不能做好价值投资和智商关系并不大,这是作者的意思,和人的品性比较有关系。品性这个词或许不是表达的人品,而是表现的人的一些特质。那么有哪些特质的人比较适合做价值投资呢?
1.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不盲从,能够在人群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且能够坚持自己的见解,既是得不到他人的认同的时候也能够坚持;
2.能够做到客观。实事求是,是怎样就是怎样,不自欺欺人,能够坦诚地面对自己的不足,诚实地面对一切,对于未知心怀敬畏;从而不断地暴露出自己的不足,但是也在不断地弥补着自己的不足,从而进步神速。
3.能够拥有很好的耐心,但是关键时刻也有果断的行动力。平时是一个长期主义者,能够接受生活中的延迟满足,拒绝投机,拒绝零和博弈,有终身学习的爱好,但是也时刻留意着机会,当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出现的时候,能够果断出手,一击即中。
4.拥有对商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商业这块没有兴趣,那么基本上也很难走上这条路,因为价值投资需要对企业的基本面有很深入的了解,要能够在对商业的了解上建立自己的能力圈,如果对商业研究这块没多少兴趣,那基本上也是很难坚持的。
2020.10.8
在进行价值投资的时候,我们需要获得“准确的信息和完整的信息”,那么准确的信息和完整的信息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首先说准确的信息,那就意味着不能是虚假的、错误的、被误导的信息,否则自然就很容易就这些错误信息产生错误的判断,这要求我们深入地去了解相关的领域,最好是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查找相关资料,然后相互佐证,这样才能尽最大可能得到一些比较准确的信息,另外就是要储备一些比较靠谱的信源,从这些信源通道得来的信息大概率都是准确的,这样就能够尽量做到信息的准确这个点。另外就是信息的完整,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们时常会捞着一个信息就跑,就像是盲人摸象一样,摸到一点信息,即使它是准确的,但是也可能是片面的,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的参数和变量是多元化的,绝不是其中一部分参数就可以影响整个走向的,如果我们犯了片面和狭隘的错误,拿着准确但是不完整的信息就开始做决策,那么很可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样做出的投资决策也很可能导致失败。
2020.10.11 傍晚 雾蒙蒙的
作者提出了两个概念“政治贤能制”与“经济贤能制”。还是颇有些意思的,在这之前我也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中国在农业文明时代,发明了科举制这种政治上的贤能制,它使得整个社会有了一种突破原生阶层的上升通道,而社会的治理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优化,比起继承制,这种政治贤能制可以让更适合的人来参与国家和社会的治理,而且通过对科举内容的限定,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这些官员的忠诚。相对来说,这是一种很进步的制度革新,也让中国在农业文明时代取得了比较辉煌的成绩。但是,政治这玩意始终是有点内卷化的,尤其是科举制这种维护和强化既有统治秩序的制度,农业文明时代有着发展的天花板,原因就在于农业文明时代的生产力取决于土地上的光合作用,这决定了能够承载多大体量的人口,能够有怎样的一种组织形式,能够发展出怎样的一个文明高度,等等,如果没有办法在技术上得到突破,基本上农业文明时代就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周期性起落,所以,为什么中国人那么擅长和热衷于存量博弈,农业文明时代的蛋糕就这么大,在蛋糕无法得到增量发展的情况下就只有关注怎么分这块蛋糕,那么分配问题其实就是政治,所以为什么在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人的固有观念是“学而优则仕”,为什么不是学而优则商?因为那个时代商是无法得到保障的,也没有地位和前途的,面临着随时来临的混乱从而摧毁商业的基础,所以人们把前途寄托在仕途上面,当了官在农业文明时代就意味着出人头地了,这是那个时代的理性,即使是如今,热衷于公务员考试的人也是趋之若鹜,仕途仍然是中国人很好的出路,只是说如今人们的选择增多了,整个世界大的趋势已经在往现代化的方向行进,很多增量空间被打开了,所以人们的上升通道就不限于往仕途里面钻这么一条道了,这其中的一个增量空间就是经济上的,经济变得可持续、稳定地增长了,过去农业文明时代的经济增长,到了一定的极限,天花板效应就出来了,然后就开始周期性的波动。而当我们的经济中有了自由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相结合时,增长的天花板被捅破了,持续增长成为了可能,这就是经济贤能制产生的环境,经济贤能制和政治贤能制是一个道理,都是让人有了一个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阶层跃升的可能性,这条上升通道的打开激发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经济贤能制使得市场的参与者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和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究其实质,自由市场其实就是一个自由交换自身价值的平台,人孕育着潜藏的价值和能量,一旦这样的一个自由大市场被建立起来,参与市场的各种各样的人才都有了自己的发挥空间,在过去的岁月里被压抑着的人的价值和潜能得到了释放,而经济和科技也因此而得到了激活和发展。
写在最后的话。
这本书今天就算是看完了,不错,经典,至少还值得回看两次。
李录这个人是个大神,出身于1966年,***前夕,前半生在中国,后来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布道,便因此皈依,入了价投的门,他是极其幸运的,因为他从一开始就走对了路,这是命运对他的眷顾,后来巴菲特和芒格都是他的好友和合作伙伴,而且他还是芒格家族基金的管理人,牛逼,查理芒格一直是我非常尊重的一个人,李录能够为他管理家族基金,那说明这个人必有过人之处,是个非常靠谱的人,所以当我拜读完他的这本书,也是收获很多的。我对投资的学习经历了很多流派,最终还是彻底认可了价值投资理念,如果能够在十年前就入这个门,那是该有多么的幸运啊!不过现在也不晚,从现在开始,我将监督自己一直处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这其实也是一种投资价值观的选择,我最终认可和皈依了价值投资这种理念。
当前一个大的背景是国家的金融改革,以前我们的企业的融资多是以债务的方式在进行,这造成了银行的风险很大,尤其是遇到大的经济危机的时候,而且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也比较高,资产负债表也不好看,所以现在大的背景可能是国家想卸掉一些负担,让企业融资的方式从债务融资变为股权融资,注册制的时代正在到来,以后企业想要上市就比较容易了,但是对于投资者的甄别能力就要求更高了,在各种良莠不齐的上市企业中,如果押错了那么很可能就会面临比以前更大的损失,在前注册制时代,有时候买错了咬咬牙,熬个几年说不定随着周期的波动还能够回来甚至赚钱出局,但是在注册制时代,标的太多了,资金只会往基本面靠谱的里面钻,如果确定是踩雷了,那么很可能就真的有损失完本金的风险。所以,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更需要弄明白投资的本质是什么,而不是去追逐浮于表面的交易。
感恩这个时代,有诸多的大神愿意不吝分享他们的观点,使我们这些迷途羔羊能够循着一丝光线坚定前行。
李录先生的这本书,前半部分是从上帝的视角在俯察人类世的演进,而后半部分则将我们当下的投资活动嵌入进了这个恢弘的大势之中,让我们清晰地知道了自己所处在的位置。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