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文乡盛事|《东乡武术》正式出版——第一本系统介绍枞阳东乡武术的著作,我们得感谢一位桐城老人的心血付出!

日前,由刘少西创作,枞阳县作家协会、东乡武术协会编辑的《东乡武术》一书由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正式出版。
作者:刘少西,安徽桐城人,生于1925年11月。1987年11月离休。2002年3月12日在桐城逝世。自童年时代起,刘少西先生就对东乡武术产生了浓厚兴趣。1978年,他调至枞阳工作,便利用业余时间潜心挖掘整理东乡武术,采访了大量东乡武术传人,广闻博采,厘清源头,搜集传奇,悉心梳理,纠偏矫讹,撰写了约三十万字的采访笔记,并汇编成《东乡武术》书稿。这是关于东乡武术弥足珍贵的孤本史料。

《东乡武术》成书目录及部分内容

刘少西著《东乡武术》手稿,厚厚6大本,约30万字

刘少西先生拍摄的东乡武师

2008年1月11日,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胡一虎在周潭镇拍摄东乡武术
东乡武术简介
枞阳东乡武术是安徽省的汉族武术流派。于2010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被评为首批“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
枞阳县域,解放前属桐城县的东乡和南乡。旧时,桐城有句口号:“文不过南乡,武不过东乡”。“东乡”即今枞阳县的周潭、项铺、汤沟、老洲、白湖、金社、白梅、陈瑶湖一带。
周潭镇是东乡武术的发祥地和传播中心。早在元代,这里就居住着两大家族:鹞石周氏与大山章氏。据《章氏族谱》记载,大山章氏,祖居福建蒲城,其祖章仔钧系唐朝武将。元代,有天武、天禄兄弟二人迁周潭的发洪山(今名大山)定居,并带来了福建的南少林武功。
明初,周氏三世祖与章家联姻,周姓武术又掺入河南少林、湖北武当的套路,所以在明末时萌芽的“东乡武术”,已是南拳北腿的混合流派。它既有南拳“拳打卧牛之地”的步伐稳健、刚劲有力的特点,又有北派拳的跌打滚翻、以腿功见长的风格。
到了清初,以周潭为中心,习武之风遍及整个“东乡”,形成了“东乡武术”。
东乡武术代有名师。以清朝为例,武举就有多名。其中今属白梅乡孙畈村束家大院的束永言,力大无穷,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皇封武林郎。今属周潭镇大山村的章慕斌,武功高强,荣获武举第二名。民间流传的三十六教头九华山大战“花和尚”的故事颇富传奇色彩。
“东乡武术”主要用于防卫守土,注重实用,不搞花架子。因为习武者都是农家子弟,除了上百种拳路套数、十八般武器外,他们还结合农家生产工具,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使之化为武艺。干农活用的钉耙、扁担、叉子,都被精通武术者设计了武艺动作,成为套路。甚至干活擦汗用的大毛巾也能甩出攻防招数。岂不神奇!
孤 本 的 价 值
谢思球
进入21世纪,东乡武术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频频派出采访组深入东乡采访;《环球人文地理》杂志以《出手就是绝杀》为题,报道东乡武术……这究竟是怎样一种武术形式,那些口授相传的民间传奇背后真相究竟如何?关于东乡武术,有着太多的谜。待我们要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时,才发现关于它的记载少之又少。
我是东乡人,故里后河村朱家咀离东乡中心周潭不过五华里;加之伯父曾在周潭中心小学担任校长。因此,少年时代,周潭是我频频光顾之地,我熟悉它的大街小巷。那些年,春节前后,包括我所在的村庄朱家咀在内,东乡各村落习武成风。那时,民间言语交流中尚没有“东乡武术”这个概念。教武的统称教师爷,学武统称学打的。在那温饱都难以解决的年代,学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因为交不起学费。比如我,就没学过,因为家贫。在我的记忆中,学武是很神秘的,师父教学时必关起大门,清理闲杂人员,不要说偷学几招,就是想看个热闹也是很困难的。现在想来,我和东乡武术零距离的接触应该还是在外公家。外公是大队干部,家境较宽裕,几乎年年都要请教师爷,几个舅舅个个会舞枪弄棒,叫我羡慕不已。
2000年前后,在我潜心搜集整理枞阳地方文史资料时,特别留心关于东乡武术的资料。让我困惑不解的是,曾经在东乡这一片广阔区域内流行了几百年的东乡武术,除了民间口授相传的一些传说和故事,竟然没有片言只语的原始资料,特别是关于三十六名教事迹,以及东乡武术重大历史事件如九华除恶和大战太平军等的史料。不是很少,而基本上就是没有。
由于年代久远,即使民间那点口授相传的东西,也是难得其详,说法不一,甚至自相矛盾。作家黄复彩先生多次深入东乡,搜集东乡武术史料,可每次都是抱撼而归。清楚地记得2000年左右的某一天,我在枞阳新华书店闲逛,翻了翻架上新出版的《吴汝纶全集》,突然看到一篇《章冠鳌传》时,顿时激动不已。
那种发自内心的惊喜是不言而喻的。我一直在苦苦寻找东乡武术史料,在一无所获时我甚至怀疑民间那些关于东乡武术的传奇是否真实存在过!天不负有心人。吴汝纶那篇《章冠鳌传》虽然只有短短几百字,但信息量巨大,足以让我备感欣慰。
在搜集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一个老人,那就是刘少西老先生,听说他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多次到东乡采访武术传人,记录了大量关于东乡武术的笔记。我在《枞阳文史资料》上读到过刘少西先生发表的几篇关于东乡武术的文章。我们今天介绍东乡武术的各类资料中,主要史实还是来自刘老的那几篇文章。可见,刘老当年所做的基础性工作是何等重要。但刘老先生已仙逝多年,我也问了不少人,仅知道他是桐城人,关于他笔记的消息,更是无从知晓。还有,刘老仙逝之后,这些笔记是否尚存人世,都还是一个疑问。因为没有线索,加之这些疑虑,此事便放下了。
2016年4月的一天,听同事徐连祥说朋友白平熟悉刘少西子女。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4月13日,我们来到桐城,顺利见到了刘少西先生老伴焦翠华女士及其子女。
当我见到刘少西先生写于上个世纪的《东乡武术》手稿时,震惊不已。在来之前,我料想刘老不过是记了几本笔记而已。而摆在我眼前的,就是一摞已编纂完毕的完整书稿,共六卷,字数约三十余万言。我当即决定一定要将它出版出来。
出版一本书是艰难的,况且这是一本手写稿,打字、校对和整理的工作量会是巨大的;更重要的是,出版经费尚没有着落。但面对这样一部沉甸甸的珍贵书稿,我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这部书稿放了几十年,如果我不来做这项出版工作,恐怕还不知存放到何年何月。这是关于东乡武术的孤本书稿,是刘少西先生十余年心血的结晶,弥足珍贵。无论如何,我要尽最大努力让刘少西先生的劳动成果早日问世,让更多的人知晓。
刘少西先生是一个极其认真的人。在上个世纪,他历时多年,不辞劳苦,采访了大量东乡武术传人,广闻博采,厘清源头,搜集传奇,悉心梳理,纠偏矫讹。他搜集整理东乡武术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了解和认识的过程。从他大量繁琐的笔记来看,搜集工作是艰难的,甚至是困惑的。因为民间口授相传的东西,说法各异,甚至差别较大,没有一个统一的版本。甚至东乡武术中大量采用的东乡方言,我想都会让他困惑不已。刘少西先生对某些武术套路进行整理归纳,他自己归纳的部分,也都一一注明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刘少西先生创作严谨,他的书稿真实可信,但毕竟也是一家之言。对书中的某此史实和观点,完全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最后,向枞阳县东乡武术协会会长周俊先生表示真诚的感谢。正是由于他的鼎力支持,才促成了这部书稿顺利面世。同时,也衷心感谢给予本书出版支持和关注的各级领导和枞阳老乡。文化工作是秉烛持火,是良心工程,多给一点关怀和呵护,让我们共同保存好关于家园和故土的记忆,让心灵在喧嚣的尘世间有一方憩息之地。如此,功莫大矣。
  
2016.9.8
END
推荐阅读:
文乡公益|文乡粉丝们的心意,我们已代您送达刘智兰老人了!
文乡资讯|想为家乡文化事业做点贡献的乡贤们,回馈家乡的机会来啦!——向县黄镇图书馆捐赠图书倡议书
欢迎关注文乡枞阳,更多精彩与您分享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