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无休的工作,无奈的人生

本文来自于投稿,作者蔡楚琴。1962年6月,我出生于广东汕头市,70年代随父母支援山区建设,来到梅县松源镇宝坑煤矿生活。
1981年7月,在松源中学高中毕业,由于数学成绩差,高考落榜。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母亲帮我联系的,去煤矿煤场担煤,就是把煤装在簸箕里,然后用扁担担到煤车上。煤车是汕头314车站的,有4吨,8吨两种。
我们十多个人担煤,组长大家叫她老刘婆,年龄大概50左右,家属工待遇。如果煤场同时来二辆车,我们就分成2组,一车煤大概要20分钟才能装满。
7月,骄阳似火,汗流浃背,大家头戴斗笠,肩膀上一条毛巾,穿着厚厚的工作服,煤场劳动一天,感觉就是一个黑人……
每天从清晨5点多开始工作,一直干到下午5点多,没有休息天。夏日炎炎,有二次好像中暑了,头晕,赶紧回家休息,第二天又继续担煤。
中午在食堂吃饭,一次打饭4两。食堂有位刚分配工作的年轻小伙子,他见我是学生模样,打给我的饭看起来应该有5两……
车队把煤从宝坑煤矿运到28公里外的松口煤场,然后装船运到潮州,以满足潮汕人的生活需求。记得70年代汕头曾举行全市游行,庆祝汕头人自己有煤矿了,再也不用北煤南运了。
工资是计件,论吨计算,一个月发二次工资,大概60元左右。一年记忆中春节才放假几天,从无一个人叫苦,反正工资计件,干的多挣得多。
工作一年之后,终于昐到另外一份工作,在煤矿小卖部门口卖冰棍。
门口放一桌子,到冰室拿冰棍,然后把装有冰棍的壶放桌上,一条冰棍卖5分钱,每天工作8小时,一个月33元,星期天休息。
这份工作挺轻松,有空闲,遇到同学、熟人还可以聊聊天,没人来我就拿本书看。
大概干了3个月,夏天过去,冰棍没生意了,父亲单位又给我换工作了。
同学的母亲在小卖部旁边的小车站卖车票,听说他们要调动工作了,所以让我去接手。
卖车票简单,但要背熟宝坑到各个路段的路程和车费。宝坑到隆文12公里,到松口28公里,到梅县82公里。一公里2分五,有一张图可以看。如果有人托运货物,按重量计算。
还得会打算盘,当时都是用算盘计算。算盘小学学过,我立马又重新练习,不懂的问我母亲,我很努力工作,怕出差错。
同学的母亲姓张,但我叫她张大姐。她教我很多东西,比如车票最好是中间座位的,车费不要全部卖光,留二张给需要出差的工作人员急用,要待车开出最后20分钟才能卖。几天后,她就让我独立工作了。
一天,一个年轻人骑来一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说是华侨有券,买了送他家,他家在宝坑农村舍不得骑,准备托运给梅州的亲戚,让城市人去骑。
我当时呆了,不知道自行车托运怎么算运费。突然想起好像可以算人头,算一个人去梅州的车票费,2元多。也不知这样算对不对,反正是赶鸭子上阵,就这么办了,哈哈。
我一般把座位好的卖给去梅县工作的人员,或上大城市读书的,有的是同学或同校。上大学的那几个都认识,有上广州中山大学的,暨大的,最开心的还遇到一位老师,他毕业于广州理工大学,要去梅县劳动局报到,当时是我上车验票,他在车上喊我名字。还有一位上梅县师范的初中同学,如今已是梅县某中学校长。
卖车票仅仅3个月,1982年冬天,父亲调回原单位工作,我们就离开了宝坑煤矿,回汕头了。
回到汕头,父亲立马叫亲戚帮我找工作,当年工作要么就是顶职,我父亲还无到退休年龄,单位又不安排工作,所以我们只好靠自己。
最后,我去了街道的手表链厂工作,当年厂叫生产组,私人开的,车床做金属手表链,然后销往全国。
我的工作是做第一道工序,后面的就跟上,一般干活快的就干第一道工序。每个月工资我都拿第一,大概60元,曾经一个月拿了100元。
也有按日领工资的,他们一个月45元。一年没几天休息,过节或没来料无办法加工,才能放假。
到了1986年,外企已经在汕头办厂了,父亲单位木材厂隔壁开了一间毛织厂,叫德材毛织厂。
我也想学点技术活了,所以就来德材毛织厂工作了。
那是冬天,第一天进厂,我带着200度的近视眼镜,穿着西装,大家都好奇的看着我,因为当年招工来的全部是农村的。
当年德材毛织厂的毛衣销全国,或海外。男工做机织,女工缝盘。机织毛衣,有领,有衣袖,然后用缝盘机把毛衣缝好。
有位女技术人员教我踩缝盘机,几天后慢慢熟练了,缝盘机有脚踩和电动的。
很快,我和她们打成一片,要么把自行车借给她们,要么带她们去逛百货商场。
有一次,我载两个工友,前面一个后面一个,过红绿灯时让交警拦着了,说要没收自行车。我只好说她们是姐妹,亲戚在医院住院,我们赶时间(确实有这回事,但不是那天),最后交警教训了几句才放我们走。
毛织厂常加班到晚上十点下班,除了节日,星期天也不休息,如果没有毛线无办法才放假几天,每天累得腰酸背痛。毛织厂有几百人,车间整天广播播放邓丽君歌曲,晚上不加班就一起去看电影。
偶尔休息,我们就去逛汕头广场,那里每年年底都举办交易会,一套进口的西装800元,有上海大地牌呢姥(呢子大衣),一件70元,我买了一件。听说当年有间小店国产的西装一套卖68元,很久卖不出,有人说后面加个零,结果很快就卖了。
1987年底,一天我姑来我家,说抽纱基地建设公司在招工,如果想去就去厂里找我表姐,表姐当年下乡插队回汕安排在抽纱厂上班。
于是我就应聘到了抽纱厂,当了一名绣花女工。进厂培训了20天,考试考绣花,最难的是绣葡萄,记得我以88高分成绩考上了,待遇是集体工。
机绣车间大概200人,男的机修工,修机器,其他都是女员工。每天工作八小时,星期天,节日休息,工资计件。
一天早上发了工资,中午在食堂吃完饭,一位大姐说大家来集资,意思是10个工人,每人每月出20元,要10个月连续。目的是买单车没有那么多的钱,集资如果抢到幸运号1号,2号,那么很快可以拿到200元,然后去买单车或手表。大家一拍即合。
大姐拿了一张纸,写1到10的数字,然后弄成小纸团,在车间往上一抛,大家开抢。我抢到一个幸运号2号,就是第二个月拿到200元。当时我花了差不多一百元买了个日本东方牌手表。当年我买单车也是集资的,是我母亲在厂当家属工弄的。当然工厂是不让员工集资的,因为后来不少人拿了集资款跑了,属于非法集资,我们是弄着玩的小钱。
在抽纱厂,工资计件另外加超额奖金。有几个年纪大的员工有家庭忙,偶尔叫我帮忙,我也乐意。所以,我常拿高工资,一年多之后就可以拿200多元。
1989年我结婚了,1993年准备生小孩,就离职了。
很多年后,我又去了一间纸厂工作,当一个包装女工。这是一间私人企业,5000多平方,工人只有30多人。纸厂工作也很辛苦,小组计件,也有超额奖金,偶尔加班到晚上9点半,一个月休息2天,节日也有休息。
这样前前后后一共工作了15年,待到50岁去社保局资询,竟然全部社保个人交费!只好补交了15年的社保费,我55岁终于领到最低退休金,每个月922元,现在1200元。
这就是我这些年的工作情况,可谓无休无止的劳动,平凡无奈的人生。
好在如今生活好了,衣食无忧,宽房大屋,家庭和睦,子女孝顺、努力、进取,孙辈活泼可爱,可以尽享晚年幸福生活,终不负半生辛劳。
鹰眼观察:其实,很多人的一生,都从事过各种各样的工作,有的还“跨界”很大。有的属于工作调动、岗位变化、职能转换,但更多的人,是被生活所迫。但无论干什么工作,都需要尽心尽力、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否则难有成效,更谈不上有所作为。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我们还是要坚守努力奋斗的精神,跟上时代的步伐,别被甩下车来。点个在看,分享各群投稿请加微信(15953227201)本文公开资料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