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贴近泥土的呼吸|一场别开生面的盛会

点击播放:我们的足迹
贴近泥土的呼吸|文乡枞阳品读分享会成功举办
贴近泥土的呼吸|话说桐城诗派贴近泥土的呼吸|火之吻文乡赛诗会 | 第二十二季:贴近泥土的呼吸贴近泥土的呼吸|盛会归来话感想贴近泥土的呼吸|泥土和泥土上的那些根
右为作者,左为文中的江道雁老师
中为平台小作者章佳琪
一场别开生面的盛会
作者:胡德华
或许我天生就是上不得台面的主儿,从这次文乡“贴近泥土的呼吸”品读分享会上,我断定自己就是那只笼子里的鸟,想飞多高只是设想。早上,带着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去参加文乡枞阳主办的“贴近泥土的呼吸”品读会 。在车上,我告诉钱忠部长,今天去向老师们学习,只需带上一副耳朵就OK。钱部长笑着说:重在参与,发言大约是大咖们的事,大家在一起玩的就是开心。听着部长的话,我那紧张的心开始放松,一路高高兴兴地有说有笑直奔指定会场——枞阳县(黄镇)图书馆。
左为江道雁老师,右为项和桥老师
这个图书馆我真的没有来过,今天还是第一次。车在图书馆大院子里停下,下车就碰到一位美女,部长和她打着招呼。他们彼此交谈了一会儿,随后部长把美女介绍给我。
第一眼看到美女我很喜欢,人很随和,特别漂亮,而且很有气质,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我当时没记住她的名字,后来通过微信才知道她的尊姓大名(江道雁老师),甚是惭愧。也不知什么原因,初次见面,我们像久违的朋友,相互挽着手并排走着。在路上,我告诉江老师,我第一次来这里,不说刘姥姥进大观园,说农妇进城很贴切,其实那个心情和刘姥姥差不多的,一切是那么新鲜、好奇。
胡昌奇老师
我们就这样一路说笑着走进会场。会场在三楼,当时来的人不多,这足以证明我们是起了大早的。
第一眼认出了胡家宗贤——昌奇兄,他比照片上要好看,人挺友善,我们聊了一会。
后来人越来越多,都是我不认识的朋友。看着他们志同道合地谈心,我找了一个偏僻的位置坐下,其实就是掩饰一下小不点的我。
会场有个大屏幕,就在我前方,播放着文乡历届的活动,盛典,采风,颁奖……我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屏幕上的图片,心却被一幅幅翻动的画面牵引着,好像自己置身于画面中……
时间也就在我的遐想里溜过,转眼到了大会开始时间,我才把思绪还原到现实中来。
左为疏仁志老师,右为钱忠老师
燕子,文乡主编,是我第一个认识的文乡人,也是扶我成长的人。她拉起麦克风,悦耳的声音好亲切。那喜悦的眼神注视着每位到会人员,那份高兴在言语中真情流露……随后,她介绍着会议流程及流程中的细节。
我认真地听着、看着流程里的每个环节。在捐赠仪式上,我看到了我的两位同学。疏仁志同学捐赠给文乡两百顶采风帽,他手捧着火红的采风帽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那是他对文乡火一样的热情;钱忠同学(文乡后勤部长)受燕子委托代表文乡平台接受捐赠。两位同学站在台上握手的那一刻,我的心情特别激动,感觉这个舞台上闪烁着两颗“巨星”,我除了拍红巴掌,更多的是感受到文乡情怀的真谛。
最引人注目的是燕编邀请八十多岁的刘智兰老人坐在她身边,她们近距离地私语,温馨的画面看着十分暖心;当刘老坚持要站着发言时,燕编的手臂自然地环在刘老身后,抵住她的椅背,仿佛时刻在保护着刘老的安全。我认为这是“贴近泥土的呼吸”品读分享会上最美的画卷。燕编的细微动作,无形中向我们传递着一份尊老爱幼的美德……
会议以沙龙的形式举行,大家可诵读,可感言,可聆听,不拘一格,轻松活泼。
第一位感言的就是这位八十多岁的刘老,她说要感谢燕编的慧眼,让她压箱底多年的文章重见天日,并在文乡平台的帮助下圆了出书梦。她说只要她没见“马克思”,都要继续写作。短短几句肺腑之言,感动得我是羞愧连连。那一刻我才知道每次做事总是拿“累”字当头,是多么的可耻。
闵纪虎老师谈《极目苍穹》赋的写作感言,那是我的人生在目前来说听得最认真的一课,也是我认清自己的时刻。闵老师说《极目苍穹》赋里的每个字每个词每段话都是他用心良苦的结晶。他谈到“天宫二号”以及它的总设计师朱枞鹏……他的作赋感言诠释到位,意味深长。他的细腻,他的大气,他的才华把我推进那嗷嗷待乳的婴幼儿时代,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好奇,又朦朦胧胧……品读会让我在这个神圣的殿堂里,知道了自己的卑微,弱小。我感觉自己像泥土里的一颗漂浮的尘埃,心比天高,然而却什么也干不了。听完闵师的写作感言,我当时在想,我是该安静地离开还是该勇敢地留下来。这个念头不止一次地在心中徘徊过,我也曾多次悄悄地离开又回来,因为我的心舍不得这个舞台。
汪克剑老师在签到
老师们一个接着一个发言,一个比一个激动。我认真地听着,学习着,享受着。
辛苦的还有会场上的摄影师汪克剑和钱闻萍两位老师,他们为每一位老师精彩发言咔嚓出最珍贵的瞬间和最美好的回忆;而同样是文乡成员,却没能留下他们自己最精彩的瞬间。虽然有其他老师用手机为他们拍了几张,但总不如他们为大家拍摄的那么专业。
钱闻萍老师在发言
掌声一次次响起,人声一次次鼎沸,喜悦回荡在图书馆的每个角落,飘扬在枞阳城上空。我敢说,今天,在整个枞阳城没有哪里比这儿的场景火热,比这儿的气氛活跃,比这儿的心情澎湃。一个别样的盛会用自己的方式品读古老和现代的文明,表达最真挚的情怀。
看着一个个陶醉于会场的老师,我不由想起《醉翁亭记》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现在的老师们,此情此景不是陶醉于“贴近泥土的呼吸”品读分享会中吗?
最后,燕编请各级领导寄语文乡。当我听着领导们最美的评价和最佳的寄语时,我不知为什么那么骄傲,骄傲自己成为文乡的一分子吗?
会后,《枞阳杂志》编辑王汉英老师的一席话,让我沉思:要想出精品,必须沉下心去写作,平时要多学习,多练习。或许我就是那个被她一眼看穿的“包装”文人,那一刻,我有点无地自容,脸很烫很烫。
王汉英老师
走进文乡,只要用心,处处都是学习的场所;只要专心,到处都能听到泥土的呼吸。
通过这次“贴近泥土的呼吸”品读分享大会,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要想成为一只能飞翔的鸟,就得安静地留下来,静下心,认真地向老师们学习。争取在下一次盛会中,交上一份进步的答卷。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胡德华 枞阳县白梅乡人就职于白梅乡孙畈村往期精选
贴近泥土的呼吸|泥土和泥土上的那些根枞阳文史|古今第一“学霸”与枞阳黄公山月明春江|乡村图卷 ·十月枞阳方言广播|趣谈文乡朋友网络雅称我与文乡的故事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