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无为诗文选

作者简介
张向午,87岁,中学语文老师。一生从教,桃李满天下。
原创:张向午
前言
2017年9月中旬,我突然收到杨洪波发来问候我的微信,我当即作复。其实洪波在中学时我并未教过他,只是他品学出众很活跃,我们彼此都认识。事后,我翻看了他过去朋友圈里的内容,这才对他的近况有了更多的了解。他虽身兼出版人、社长和总经理,但他常在国内和国外旅游,并写了些游记随笔,旧体诗写的也好,尤善七律。他在文化、史学、文艺、工商各界广有朋友,还热心公益活动,是个很活跃的人物。10月2日,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他携子游青海塔尔寺的一组照片,其中有一幅是六七岁的儿子向路边乞讨的老人投币照,我当即发出了一首诗:
阅尽繁华走边关青灯古寺也流连最是让人点赞处一路爱心洒人间
他见诗甚为赞赏,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便诗文频繁往来而至今 ,成为文字之交的亦师亦友。由于意气相投,感情日益亲密。洪波是位重情重义的人,他曾三次来看望我,并寄来一部精装六本《唐诗宋词元曲》和一部著名学者施蛰存的《唐诗百话》(上下两集)。还多次给我快递过来精品水果和优质大米。若不是疫情爆发,去年春节他还要 来。姜桐福从朋友圈里见到我,又会同了三位同学,在12月专程从沈阳来看我,并送给我了各自的著作。这其中姜桐福善旧体诗,吴彦卿旧体诗、散文具佳且为魏碑草书高手,于是又多了几位文友,兴致所致,我的这枝笔想闲也闲不下来了。除诗歌酬唱外,他们都很看重我的点评,于是我评论之类的文字又写得比较多。写的多了,也就引起了更多注意,《印象本溪》(公众号)把我的每次留言点评都纳入“精选留言”;连洪波的北京朋友主编的《中国航班》杂志,推荐洪波的《西游漫记》,也把我写的《“西游漫记”读后谈》全文刊发;甚至在“百度”里也能查到此文。其实,我这个年岁,原本是想以清静休闲为养生之道,已无意于诗文笔墨之劳,但情势和兴致使然,却欲罢不能,就一直写了这么久,写了这么多。虽无生花之妙笔写出精彩之诗文,却也在辛勤笔耕过程中,充实丰富了自己耄耋之年的生活内容,提高了情趣的品位,同时也收获了常人所品尝不到的欢快和欣慰。细想起来,也还是颇有意义的。可以说,没有洪波,就不会有这些诗文 。与洪波的诗歌酬唱与文字往来,是贯穿这些诗文的一条中轴线。在这里我应该道一声:谢谢你,洪波!有生之年,只要我的思维还是清楚的,我还会坚持写下去,生命不息,笔耕不辍。
图 1 – 作者与杨洪波照
(未完待续)
编辑:一寸丹心
印象本溪谈老百姓感兴趣的家乡话题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