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唐朝的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临潭)人。
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极为孝顺。十八岁那年,李晟追随河西兵马使王忠嗣,征讨吐蕃。
《新唐书》记载:“悍酋乘城,杀伤士甚众,忠嗣怒,募射者,晟挟一矢毙之,三军欢奋……”
李晟个子不高,身长六尺,但却精于骑射,勇猛善战。
当时,吐蕃有一员悍将,斩杀众多唐军士兵。王忠嗣大怒,命招募善射的士兵,李晟应募而出,弯弓搭箭,一箭射杀吐蕃大将,三军为此欢呼雀跃。
王忠嗣拍了拍李晟的后背说:“万人敌也!”
李晟后来在凤翔节度使高升部下为裨将,在高当川大破叠州(甘肃迭部)叛军。
大历元年(766年),山南西道副元帅李抱玉召李晟出任右将军。
李抱玉派给李晟五千士兵,令其攻打吐蕃叛军,李晟说:“若强攻敌寇,则兵不足,而以智取,则富富有余。”
于是率一千名士兵,一举攻下了定秦堡,俘获了吐蕃元帅慕容谷钟,大败敌军。
李晟嫉恶如仇,治军有方,对部下要求非常严格,赏罚分明。
每次作战的时候,都会点评诸将的功劳和长处,即便是军中的杂役有了一点小成绩也不会被埋没,而对军中搞帮派行为深恶痛绝。
李晟为将“器伟雄才”、“长于应变”,为人非常重情义,知恩必报,岚州刺史谭元澄曾有恩于他,后来蒙冤被流放致死。
李晟冒着生命危险为谭元澄申诉冤情,朝廷了解详情,为谭元澄***昭雪,追赠其为宁州刺史,李晟抚养谭元澄的两个儿子,一直到长大成人。
李晟因功受封西平郡王,后来入朝为右神策军都将,他从不居功自傲,尽心辅佐皇帝。贞元九年(793年),李晟病逝,时年六十七岁,唐德宗闻讯极为悲伤,诏令百官吊唁,并立誓言保护李晟的子孙,延续其爵位。
明朝的时候,也有一个叫李晟的人,却和唐朝的李晟无法相提并论。
明朝李晟是唐朝李晟的粉丝,他曾专业模仿唐李晟数十年,身为文官却热衷于谈论军事,苦心研读兵法。
《古今谭概》记载:“成化二年,都察院经历李晟言边务兵机各五事。以荐用旧臣,非所宜言,降调为通判。弘治元年,复上疏……”
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年),时任都察院经历的李晟进言“边务兵机”等五件事。
明宪宗朱见深认为李晟的言论不靠谱,可归于胡说八道系列,一气之下将李晟贬为通判。
弘治元年(1488年),明宪宗去世,明孝宗朱佑樘即位。李晟觉得换了新皇帝,自己终于可有“用武之地”了,于是再次上书称:“臣研习兵法已经四十年了,得到了兵法的精髓。”
李晟还把自己写的两篇兵法论文《战法》、《急务》进献给皇帝,自我赞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明孝宗诏命工部官员,按照李晟设计的方案去制造“战车弓弩”,想不到“俱不可用”,还浪费了很多钱粮。
明孝宗非常生气,将李晟连降四级,贬为云南曲靖卫知事。
李晟颇为执着,弘治十年(1498年),李晟上书谏言边防事务,明孝宗将其稍稍提拔为都察院照磨。
“照磨”是掌管宗卷、钱谷的官吏,正八品。
弘治十六年(1503年),军迷李照磨心中的梦想依旧没有被磨平,十年磨一剑,十六年磨一贱人。
李晟再次上书,表示愿去边疆效力,明孝宗为了不伤老臣的心,于是就把李晟调到大西北,给了他一个西北边兵备员缺推补的闲职。
正德四年(1509年),李晟向明武宗朱厚照进献《安攘六论》,阐述自己对安定边疆的建议。
明武宗交给兵部官员研读,被兵部官员认为是一堆废话,弹劾李晟“大言无实,垂老不悟”,意思是话说得很大,却毫无实际意义,垂老之年还执迷不悟,可悲又可恨。
明武宗朱厚照还算厚道,赦免了李晟,将其直接免职,遣送回乡颐养天年。
李晟天生就是个闲不住的人,正德八年(1513年),李晟冒用以前的官衔,进献五部自编的兵书,其中提到一种号称刀枪不入的铠甲。
皇帝命工部按照李晟设计的尺寸制造出来,令李晟自己试穿,结果因铠甲太厚重,李晟穿上之后,“行数步辄仆焉”,没走几步就摔倒了。
明武宗乐得肚子生疼,于是再一次将其前送回老家。
《古今谭概》的作者冯梦龙感叹道:“且八十余,而气不少沮,亦人妖哉!”
一个看完笑出猪叫的故事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
相关推荐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信息
阅读 (128)
1 童子命的口诀对照表,是不是童子命一查就知道阅读 (88)
2 让男人爱你的咒语——和合术咒语阅读 (71)
3 自己怎么简单的做和合术?找道长做快速挽回阅读 (70)
4 和合术真都有用吗?效果好吗?阅读 (68)
5 阳宅风水学入门图解大全100例,让你马上成为风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