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农村打箩人

那天有事路过还在农村住着的大哥家,正赶上快午饭的时间,便提前给大嫂打个电话,让她午饭多做点,一会儿去他们家吃午饭去。到大哥家的时候,正赶上大哥不知从哪砍回来一大梱水竹,拇指粗细二米多长的竹子沉甸甸地压肩头,估摸着肯定有一百来斤。准备上前搭把手帮他把竹子从肩上抬下来,被大哥客气地拒绝了:不用帮忙,我扔到场上就行。门口的一块场地上,有一小块用水泥做成的小宕,大小如盘口一般。熟悉打箩工序的我知道那是用来起箩底的,平地上也能起箩底,只是没有在这小宕里起底方便罢了。大门口放着不少己破好的篾条,长的短的,一把把地用细篾条扎着。都是用来打箩用的。还有几圈绕着的竹篾,是用来起箩底的,应该用开水煮过……说起打箩来,我可一点不陌生,想当年一家就有四个会打箩的,父亲管破竹篾,大哥起箩底,二哥和我打箩帮子,农闲季节一天下来能打十几个团箩,大的小的各种用途。大箩结实耐用,可以用来挑方瓜挑红芋,小箩美观秀气,用于洗菜买菜,还有更小的可以盛各种种子作用。那时候谁见过买东西用塑料袋啊,一个竹箩便全搞定。打得多了,父亲便带着大哥,每人挑上十几个竹箩过船去山外卖去,一个竹箩一块多到三块不等,一趟来回能挣个三四十块钱,够买一个月的供应米了。有这好收入,便有不少人都学会了打竹箩。秋季农闲之后,山上的野竹都被人砍完了,什么苦竹,野扳竹,水竹,只要能打箩的,都被砍回家打成竹箩了。记得那时候铁铺和土岭湾两个地方打箩的人最多。秋收之后,三天两头一大班挑着竹箩去山外卖箩的人,不注意看只见几堆大小不一的竹箩行走在乡间土路上,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后来,年轻人大都出门挣钱去了。打箩挣钱的人一下子少了许多。如果不是家里需要,会打箩的也都懒得打箩了。一天下来紧赶慢赶能打三个竹箩,算还来还值不了在外干一天小工的钱,划不来。打箩挣钱的事便被大家存进记忆里了。屋里放着几个未完工的箩钵子,给它们再安上筐(音,指竹箩手提的部分)就是成品了。这几年茶叶发展迅速,摘茶的时候每家都需要几个竹箩来装新鲜嫩芽,每年茶季之前有不少邻居上大哥家来买竹箩。一个竹箩需要32根竹子,每根竹子破开成四片篾条,需要破开的竹子有28根,另外四根用来做筐主骨。就把竹子加工成篾条就需要一二个小时,编箩底的部分篾条需要起簧(就是只留下竹子表面的部分材质,把后面的材质剥除),别看竹箩外形简单,真要打起来还是需要费些工夫的。吃饭的时候,跟大哥夫妇谈起他们打箩的事来,他们说现在打的箩很快就能被人购买,有时还有人早早打电话来预订几竹箩用来摘茶,只是现在年岁大了,上山砍竹子不太方便。再说又当上村里公路的维护员,三天两头要到公路上清理垃圾和路边杂草,也没啥时间在家里打箩来卖,只是有亲戚和邻居说过了,才抽空砍些竹子回来,抽空打些竹箩或卖或送地应付大家。说话间,正好两位老人来买竹箩。也是听别人说大哥家有竹箩卖一路打听着找来的。看着屋里只有几个半成品,老人们无可奈何地走了,并一再嘱咐让大哥打几个好箩留着,下次她们再来买。“现在你们不打小箩了吧?”我忽然想起了国家一再重申的“限塑令”来,心想如果能打些小箩,编织得精致些,用来上街买菜购物,可以提高竹箩的利用率,还能减少塑料袋的用量,应该有一定的销量呢。“懒得打小箩,一来费工夫,再者也没几个人要”。大哥点上支烟,然后说道。“打小箩不是应该省点时间吗?”我疑惑地问,虽说打箩会打,可是对破篾的事,我却是个外行。“嗯,你看着小箩好打,你可晓得小箩篾难破哦,打小箩就要打得好看,在破篾的时候就得讲究,挑竹子也要注意竹节稀少的,竹篾破开后粗细匀称才行。不然打出的箩便不好看。再说现在也没人要小箩,买东西都有方便袋,谁还拿个小竹箩去买东西?现在各种降解非降解的方便袋到处都有,上街买菜也没见谁拿个竹箩塑料筐子的。东西一称方便袋一兜提着就走,回家后还能当垃圾袋用,实在是方便得很。只是这方便的背后,似乎还是有些隐忧……
?精华推荐?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草花
记忆中的何畈小学
何畈老街的新鲜事
唐湾大山里来了英国客
留守老人们的春天
【舌尖上的桐城】年货之糯米粉焊大粑
【舌尖上的桐城】萝卜,蔬菜中的“土人参”
【百人写桐城】 游龙颈沟瀑布
农村办婚礼的那些事
【舌尖上的桐城】油炸河蟹——记忆中的美味
打鼓石探险记
乡村剃头匠
远去的农村手艺人——烟匠
桐城民俗:打十番
年味之做豆腐
【桐城记忆】正月里来看花灯
【舌尖上的桐城】三月三吃毛香
远去的观音茶
在北京的桐城装修人
难忘的非典记忆
【桐城年味】 过了腊八就是年
檀香岩下檀香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