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一张粮票的故事

网友提问:

用过粮票、见过粮票的条友们,你们有哪些忘不掉的故事?

优质回答:

我在厂里跑供销,去外地出差必需带粮票,去外省还得有全国通用粮票,粮票在我的工作生活中不但看见过、使用过,而且留下难以忘怀和不可磨灭的记忆。

每次去外省出差,最犯头疼的是兑换全国通用粮票,托哥拜姐忙活半天,有时还无济于事。在我沮丧之际,母亲突然想起我家有位远房表姐在粮食部门上班,经过一番打听,碰巧的是我的表姐就在城关粮管所当会计,真是印证了古人所说的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从此后,我不再为粮票之事而烦心和操心,并且还解决了我所在的供销科同事们粮票的难题。粮票让我结识了一位贵人表姐,远亲的两家因粮票结缘走近,到现在还有互相走动,保持着礼尚往来……

(下图是我保存下来,没有用完的粮票)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新中国建设亲历者,也是“计划用粮,节约用粮,备战备荒”时期的亲历者。

那时候,国家为了保证人人都有粮食吃,实行定量加补助的票证结合,是“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必要措施。

粮食供应数量,是根据年龄,劳动强度确定下来的,多数人是能够吃饱的,粮食不够吃的人,可以申请粮食补助,都能够如数领取的。当年我在粮食供应部门,就是批准粮食供应和补助的。有些人污蔑那时候吃不饱饭,实际上是吃得饱,因为活动量和劳动强度大,所以饿得快,经常感觉饿得慌。

五十年前,我是修水库和战备工程的农民工,每天都是干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每月的粮食基本,定量四十五斤根本吃不饱,但是每月都有三十斤左右的粮食补助,合计一起七十多斤,就可以吃饱了!

那时候的劳动,很多时候都是离开家里参加集体活动,都是在外面吃所谓的“大锅饭”,大米饭再加锅巴粥,都是“平打米,赛吃饭”,保证人人吃饱。

后来,农业学大寨扩大了耕地和水利工程,杂交稻实现了粮食高产,化纤代替了棉花,进口植物油代替了油料作物,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国各地粮食连续丰收。国家和集体粮食仓库爆满,到处都是露天粮食仓库,取消粮食定量是必然的,与单干什么关系?

粮食定量取消后,城乡居民多有剩余的粮票,足以证明一切。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