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舌战群儒是张仪还是诸葛亮

网友提问:

诸葛亮的舌战群儒,为何比不上张仪的入秦舌战群儒?

优质回答:

说起诸葛亮在江东的所作所为,大家第一反应通常都是舌战群儒。

这个故事是虚构的,因为不见于正史。然而在我看来,即使不从史书中找答案,舌战群儒的故事也不能相信。

所谓辩论,并不是用道理压倒对方,因为这是无法做到的事。辩论的输赢,在于声音的大小,或者说在于己方人数的多寡。

在文学故事和政治宣传中,我们相信诸葛亮可以谈笑间让江东谋士们哑口无言。可大家只要经常光顾互联网论坛就会明白,通过辩论让对方哑口无言的情景,似乎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因为无论你多有道理,总有人能够想方设法地喷你。

回到舌战群儒的话题本身来看,曹操到底是汉臣还是汉贼?这是争不出结果的,因为正反方都能找到大量的理由来证明自己正确。既然这一点争不出结果,那么接下来的衍生话题,诸如“归顺曹操是不是正确”、“曹操的军队是不是很强”等等,也没有继续辩论的必要了。

无论是投降曹操还是抵抗曹操,主要的出发点永远都是对于自身利益的判断。但拿到台面上去说,所有人都不会提利益两字。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正反双方辩论得精彩激烈,双方似乎都有道理,这就是因为双方的利益点不同。而一旦利益点不同,就永远不要指望能够用言语来征服对方。

再看看身份,张昭是什么身份?诸葛亮是什么身份?他们之间如果要辩论,通常也是隔空交战,坐在一起的时候通常都是一团和气的。

大家想想那些喜欢在互联网相互攻击的明星,他们在互联网互相攻击,但生活中见面,大多都会选择无视对方,有谁见过他们在面对面的时候争得不可开交呢?这里涉及到面子的问题,大庭广众之下互相撕咬实在有失风度。

真正能够帮助江东诸臣分出胜负的,只能是既定事实。能不能战胜曹操?别拿嘴说,自己体验一番就知道了。

当孙权决定联合刘备抵抗曹操的时候,跟大家玩什么舌战群儒了吗?没有。孙权直接把刀抽出来砍掉桌角,然后告诉大家:“谁敢再说投降,这就是他的下场。”

舌战群儒谁赢了?当然是孙权赢了;这证明孙权口才极佳吗?当然不是。

如果孙权砍掉桌角的同时说:“谁敢再说抵抗曹丞相,这就是他的下场。”诸葛亮就是再能说,又有什么用呢?

批判的武器,永远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才能正确地评估诸葛亮的功劳有多大。诸葛亮之所以能够为刘备集团立下联孙抗曹的大功,绝不是因为他口才一流,而是他统战工作的水平一流。

第一,诸葛亮必须想办法团结江东主战派,沟通思想,统一认识。只要主战派能够团结统一,投降派的气焰就不敢太嚣张。而一旦主战派们也是各自为战,自然容易被投降派逐个击破。

第二,积极拉拢和说服中立派。这需要持久的耐心,就如某广告几十年如一日的洗脑一样,只要一提起这个产品,广告词自然而然会从你的脑海中蹦出来。诸葛亮就是希望中立派一听见曹操的名字,立刻就能想到诸葛亮对曹操的负面评价。虽然不至于让中立派倒向主战派,但至少会对主战派抱以同情之心。

第三,等到大势已定的时候,再想办法沟通孙权。让孙权明白,江东的主战派是可以大用的。届时不用诸葛亮多说,孙权自然会抽刀让投降派闭嘴,诸葛亮的工作就算圆满完成了。

如果诸葛亮不能理清思路,做好上述三件事,那他的口才再好也是无用的。

喜欢玩辩论的朋友请记住一个真理:只要支持你的人足够多,你就算胡说八道也会被当做宇宙真理。任何敢于反对你的人,都将被你的支持者打倒,这就叫“言出法随”。

辩论赛和舆论战其实都是一回事,谁人多谁心齐,谁就能抢占高点。

能够体现诸葛亮工作成效的,就是孙权的态度。孙权的态度是怎样的?很多人说:孙权一直犹豫不决,是鲁肃、周瑜和诸葛亮坚定了他的决心。

这句话对一半,后半句对,前半句错。

坚定孙权抗曹决心的人,的确是鲁肃、周瑜和诸葛亮,但孙权并没有犹豫不决。因为孙权从未想过投降,而是在等待支持者现身。

正如鲁肃说的那样:我们当臣子的人投降,不会有太大损失,因为曹操还需要我们帮他继续治理江东。但孙权是主公,只要孙权投降,就永远不会再有称孤道寡的可能了。

这个道理难懂吗?通俗易懂!孙权不明白吗?如果孙权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他的智商该有多低呀?

但孙权不能主动站出来说我们应该抵抗,因为当时的江东,并没有足够分量的人物站出来为主战派说话,整个江东都是一片投降论调。如果孙权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要抵抗,等于自己走到了大批投降派的对面。且不说以后到底是投降还是抵抗,就算真的决定抵抗曹操了,那孙权用谁来工作呢?大批文臣都被逼到对立面了。

很多时候,政治人物说的话其实都是废话。表面听起来非常高明,但其中的道理就是初中生也能想明白,这种话有什么高明之处呢?

解读政治人物的话,是要根据他这番表态所体现的意图。前文写刘备初见诸葛亮的时候我就说过,刘备和诸葛亮谈了什么,其实不重要。因为双方初次见面,不可能说什么高度机密的内容。但刘备和诸葛亮见面这件事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说明刘备开始了和荆州少壮派的接触,而荆州少壮派也积极响应了刘备。

这种行为,比什么话都管用。

鲁肃说:主公不能投降,投降你就没机会称孤道寡了;诸葛亮说:将军不能投降,我主公刘备是大英雄,绝对值得依靠;周瑜说:主公不能投降,我要收拾曹操,简直轻而易举。

政治上肯定,外交上肯定,军事上肯定,这三位表达了同一个态度:你做决定吧,我们无条件支持你!孙权有了这样的支持,还有哪个投降派能威胁孙权呢?于是孙权直接拍板,弄死曹贼!

你的决策是否正确?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决策能否得到重量级下属的支持。如果得不到这样的支持,你的任何决策都没有施行的可能。

其他网友回答

级别不一样,张仪是说服多国合纵 是在联合国的级别,对象是君王。诸葛亮只是在吴国之内说服大臣。

其他网友回答

张仪是历史上有名的纵横家,以纵横之术闻名于青史,张仪的舌战群儒是对他纵横之术的完美诠释,并且此后秦国依靠其策论而定鼎天下,做的恰恰是他的最擅长的;而诸葛亮也不一样,诸葛亮为人奇谋善断,以知兵,理政,治民传之后世,舌战群儒只不过是牛刀小试,他其他方面的功绩远大于此,被盖过去了,因此才显得不那么有名。

其他网友回答

我感觉还是合纵连横的苏秦张仪口才比较好,不管怎么说我都是比较看重他们的,因为在我心中他们两个人面对六个国家进行商议,那个时候人们都是有各自的坏心思,每个人都是想要得到最好的东西,那么面对所有人的商讨,这两个人所面对的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毕竟这要是处理不好,那么两个人面对的就是六个国家的不满,所以说这关乎到两个人的命运,解决好了对于他们来说是好事,解决不好那么就会被杀掉。

再说了这可是解决六个国家的问题,然而诸葛亮舌战群儒那关系到的又不是国家大事,所以说单从性质上来说诸葛亮就没有苏秦张仪两个人的口才好,我们都知道诸葛亮舌战群儒那是因为别的事情,那么讨论到的东西都是没有国家大事重要,那么诸葛亮的口才就不会那么的出众,因此也就没有办法和苏秦张仪进行对比了。

再加上我们对苏秦张仪两人的了解并没有对诸葛亮的了解多,所以也就导致了我们更加倾向于诸葛亮,但是我们也不要因为这个原因就对诸葛亮进行偏袒,我们要就事论事因为苏秦张仪两人是对六个国家的大事进行商议,那么他们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那么他们这个时候就需要很好的口才才能够让他们能够解决这件事情。

所以说综上所述我还是比较倾向于苏秦张仪两人,毕竟感觉他们做的事情足以证明他们的口才是非常不错的。

个人认为苏秦张仪略胜一筹,毕竟六国抄各个都心怀鬼胎,想法都不同,想要周转于六国之间可比劝说一个国家联盟难得多,而且当时吴国孙权也有联盟之意,诸葛亮过百去不过是给孙权下一剂定心丸而已,难度不是多大。不过后面诸葛亮能骂死王朗,证明他的口才绝对也是一顶一的。

我觉得口才方面是苏秦和张仪强于诸葛亮,因为他们面对的对象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苏秦可以说服六国,并拿到六国的相印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诸葛亮,一共有七个人和诸葛亮怼,但是那些人明显不是他的对手,一招都接不住。也只有第一个张昭还有点水平,其他人对于诸葛亮而言就是小蝼蚁。

其他网友回答

时代不同,文化,政治,军事都不是一概而论深浅之分,这叫厉史。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