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郑庄公黄泉见母的故事

网友提问:

郑庄公兄弟相残,黄泉寻母有着怎样的故事?

优质回答:

这是一个家庭伦理母嫌子,弟恨兄,最后子不记母过的故事。

周幽王在骊山下被杀死,被一同杀死的还有郑国的第一任君主郑桓公,郑桓公死后郑武公继位,并护送幽王之子平王东迁洛阳。

郑武公娶妻“武姜”,武姜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就是后来的郑庄公名“寤生”,老二“叔段”。

郑庄公为何名“寤生”?史***载“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就是说在生庄公时,武姜难产。”寤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逆着生,正常生孩子是头先出来,而庄公是脚先出来,惊了姜氏。还有一种解释是生出来,眼睛是挣开的,把姜氏也吓了。总之就是庄公生时,惊了姜氏,所以姜氏就恨庄公,所以给他取名“寤生”。

姜氏因不喜欢老大“寤生“疼爱老二”叔段“,所以想让”叔段“当君主,便向武公要求废掉老大,改立老二为太子。武公以嫡长子继承为祖训为主,拒绝了。

“寤生”最后顺利继位成了庄公,姜氏便想让庄公将“叔段“封到制邑,但被庄公以险要之地而拒绝,最后封于”京“。老二”叔段“因为有姜氏的支持,在封地建造比国都还大的城池,招兵买马吞食封地外的土地,庄公冷眼旁观。

终有一日,”武姜、叔段“娘俩串通,打算里应外合攻打都城。但却被早有准备的庄公打败。最后,叔段溃逃,而武姜被软禁在一小城城颖,庄公对武姜说了一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但武姜毕竟是自己的母亲,郑庄公不久又后悔起来。他既思念母亲,又不愿违背誓言,就叫人修筑了一座高大的土台,思念母亲时,就登台向城颖方向眺望。后来人们就把这夯土台叫“望母台”。(今郑州市新郑洧水南岸)当时在颖谷管理边境事务的颖考叔看破了庄公的心思,就乘给庄公献礼的机会给他出了个主意。说:“你虽然发过誓,但真想见老夫人也不难。”厥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也就是挖一个能见到泉的大地道,在地道里见面,不就是黄泉了。庄公听了很高兴,就让颖考叔办理这事。隧道挖好后,庄公在地下见到了母亲,十分感慨地唱道:“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母子情意恢复如初。

其他网友回答

 这要从郑武公说起,郑武公有二子,老大名寤生,小的叫段。寤生,相貌平平,又加上母亲生他时,有不祥征兆,夫人武姜对他十分厌恶。相反,小儿子段长得一表人才,母亲十分宠爱他,总在武公面前夸耀他,想要立段为君。

郑武公非常明智,生怕死后兄弟相互残杀,还是把寤生立为王位继承人。他死后,寤生即位,这就是郑庄公。

夫人武姜眼见王位被大儿子占了,就给小儿子段抢地盘,以便日后与庄公抗衡。她对郑庄公说:“你继承了父亲的王位,又当了周朝的卿士,可你弟弟没个落脚的地方。依我看,还是把制邑(今河南省汜水县西)封给他吧!”姜氏看大儿子不答应,说:“那就把京城(在荥阳东,现河南省成皋县西南)封给他吧。”庄公沉默不语,姜氏很恼火,郑庄公只好把京城封给了兄弟段。

大夫祭足阻拦住庄公说,京城是跟荥阳同等重要的地方,如果让段占据了它,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那将来可就难办了!庄公平静地说,这是母亲的意思,我怎能不依从呢?于是,他执意把京城封给段(国人称段为“京城太叔”)。

“京城太叔”动身赴任那天,母亲嘱咐他:“你哥没有一点兄弟的情义,京城是我逼着封给你的。你到那儿后,最要紧的是操练兵马,积蓄粮草,等到时机成熟,与我里应外合,推倒你哥哥的宝座,当上郑国的国君,也算给娘争一口气。”段把母亲的话牢记于心。

“京城太叔”赴任后,招兵买马,修固城池,集结百姓,忙得不亦乐乎。大臣的风闻此事,十分着急、担忧,都劝郑庄公亲自管教一下太叔,庄公倒不着急,还替自家兄弟辩理。祭足私下劝他应斩草除根,免除后患。庄公深沉地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姑且静等事情发展吧。没过几天,太叔占取了京城附近的两小城。公子吕等朝廷大臣们不服气太叔的不义之举,郑庄公却为他说好话,只是不还击。

其实,郑庄公是这样的老好人吗?他心里早就提防着“京城太叔”的一举一动。

一天,庄公叮嘱祭足管理国事,自己去洛阳朝见天王。姜氏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心腹上京城约太叔发兵攻打荥阳。太叔接列母亲信后,假借给朝廷办事的名义,发动兵谏,准备行动。可他哪里知道自己已进入了郑庄公精心设计的陷阱。郑庄公并没有去洛阳,打半路绕回去逼进京城,大将公子吕奉庄公之命,派人打扮成买卖人模样,混过京城,等太叔的兵马离开后,在城门楼放火,向城外的大兵发出信号,公子吕立刻率兵冲进京城。太叔出兵不到两天,听到京城丢失的消息后,连夜回师,但士兵们知道了他出兵打国君的不义行为后,人心涣散,太叔只好奔逃他乡,在鄢(今河南省鄢陵县),和共城(今河南辉县)接连吃了败仗,连性命也丢了。郑庄公从太叔的尸体上搜出了母亲姜氏的那封信,十分生气,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意思是“不到黄泉,永不与母亲相见。”

说归说,讲归讲,但母子之情就像流水一样,哪能割断呢?庄公灭了太叔段,去了心上的大病,可见不到母亲的滋味,也实在吃不消。外面风言风语说他不孝,他又立过誓,真是难解决的矛盾呀!

当时,在颖谷有个治理疆界的封吏,叫颖考叔,给郑庄公进献了一只鸟。庄公问:“这是什么鸟?”他说:“这鸟叫夜猫子,白天瞧不见东西,夜里什么都能瞧见,真是个黑白颠倒,不知好歹的东西。小时候母亲养它,长大了就把自己的妈妈吃了,是个没良心的恶鸟,所以,我都把它逮来,请主公惩办。”

郑庄公明知颍考叔话里有话,却有口难言。吃饭时,庄公请他共餐,还夹了一些羊肉给他吃。颍考叔把最好的一块留着包起来,庄公问他为啥不吃,他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小人家有老母,我们平时不容易吃上肉,所以,我今天独自吃不下去,想带回去给她老人家吃。”

庄公叹了一口气说:“你真是个孝子,我做了国君,还不能像你那样孝敬母亲。”

颖考叔装着挺纳闷的样子说:“太夫人不是好好地享福吗?”

郑庄公又叹了一口气,把母亲姜氏约太叔攻打荥阳和他发誓不到黄泉不再见面的事情说了一遍。颖考叔说:“虽说起过誓,可人不一定非死了才能相见,黄泉不就是地下吗?让我们挖个地道,在地下盖一所房子,请太夫人坐在里边,主公到地下去,不就和她见面了吗?”

郑庄公觉得这是个信守誓言的妙主意,就派颖考叔去办理。颖考叔用了五百人,不几天,就把挖地道盖房子的事情一齐办好了。接着请太夫人住在地下的房子里,让郑庄公从地道进去见母亲姜氏。

郑庄公一见他妈,跪倒在地,哽咽地说:“孩儿不孝,请母亲原谅!”姜氏又害羞又伤心,赶紧把儿子搀扶起来说:“是我不好,哪能怪孩儿呢!”娘儿俩抱着头,哭成一团。后来,他把母亲姜氏接进宫里去住。

颖考叔,聪明智慧,淳朴孝顺,他爱他的老母,同时把这爱施于了庄公,他也因此很受郑庄公的器重,被拜为大夫,同公子吕、公孙子共同管理军队。

总结: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为争君位骨肉相残之事并不鲜见。“黄泉相见”这则历史典故,全面深刻地表现了郑庄公这个历史人物既精明老练、善于玩弄政治手段,又残忍、多情的性格特征。争权夺利、兄弟相互残杀,哪里还顾得上骨肉亲情;母子情深,相见抱头痛哭,又怎能计较前嫌怨恨!可惜,在阶级对立的社会,这种“情”和“利”的矛盾,是永远得不到圆满的解决。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故事读过,分开来讲就是弟兄相残和黄泉见母。见在就简单一说吧。

一、兄弟相残

郑庄公姓姬名寤生,郑武公长子,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郑国第三任国君。从小母亲姜氏就不喜欢他,倒喜欢他的胞弟段,多次叫武公让段继承,武公不许,最后寤生即位。巩固政权后与齐鲁结盟伐宋,周天子见郑国势大,企图分解庄公权利,发生周郑交恶,郑国先击败周、虢、卫、蔡、陈联军,后又击败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使郑国空前强盛,当时的齐国也跟着郑国东征西讨,成就了郑庄公的“春秋小霸”。

这时,姜氏就要给小儿子讨封地了。先要制邑(即河南汜水县西面),庄公说:“父亲早就说过,这个城谁也不能封”,又说京城(即河南荥阳县东面),庄公因为难而沉默,姜氏生气了,庄公忙赔礼,表示可以商量。第二天,不管百官反对,就把京城封给了姜氏的小儿子段叔(以后叫京城太叔)。姜氏就对段叔的耳朵小声说:你哥哥没有亲弟兄之情,京城是我逼他封的,心里准不乐意!你得好好操练兵马,有机会就打进来,我在里面帮着你。

太叔在京城招兵买马,凡是逃到京城的奴隶犯人一律收留,共同操练。十到二十年前势力逐渐强大,各种消息意见传到庄公耳朵里,庄公不为所动,直到把临近京城的两个小城也夺去了,庄公仍很有把握地说:到时谁是谁非,大家就都知道了。

过了几天,庄公吩咐大夫叫祭足的管理朝廷大事,自己上洛阳给天子办事去了。姜氏赶紧写信派心腹去通知太叔发兵攻郑。太叔知道后,乐得写回信定日期,并对手下士兵说奉命发兵去保卫都城,随即发动兵车启程。

谁知这一切庄公早就布置好了,等着鱼儿上钩。

太叔出兵不到两天,就听说京城丢了,急忙连夜赶回来,士兵们才知道是去打国君谋反,乱哄哄跑了一半。见军心变,城难收,又挡不住两路大军的夹攻,逃到附近的小城里自杀了。

庄公从太叔搜出姜氏的信,就连同截住的回信一起,叫人送给姜氏自己瞧!还叫祭足把姜氏送到城颖(即河南临颍县),并恨恨发誓“不到黄泉,绝不见面”!

二、黄泉会面

按道理:生母胞弟要发兵车夺君篡位,是他们不对,死了合该!但老百姓不知道啊!只知道国君把最亲的人杀的杀赶的赶,没有仁义国君的样子!一时沸沸扬扬,形象一落千丈。庄公头痛了,又找不到适合的办法,整天愁眉不展。

幸有城颍的小官出了个主意:虽说有不到黄泉不见面的毒誓,但挖过地道,挖出水来,不就是黄泉了吗?又在地道里盖一所房子让姜氏住,最后从地道与姜氏见面,誓言就解除了。庄公一听,还行!就叫他去办。等他办好了,姜氏也住进去了,庄公从地道里,哭着跪在姜氏面前说:“儿子不孝,求母亲恕罪”!姜氏既害臊又伤心,也燃起希望之火,赶紧搀起说:“都是我不好,哪能怪你啊”!母子抱头痛哭一通,庄公才扶着母亲走出地道,上了车,转了好几条大街,让百姓多看看,才回宫里。

古代如斯,

今天怎样?

休怪闲话。

是是非非,

成成败败,

一样都招骂!

黄泉路上

红颜眼下,

到底亲情不假。

哭声哀、抱头相认,

无须在意惊诧。

先离暗道,

重归明路,

孝顺有谁还怕?

往返长街,

来回大巷,

不为夸车马。

银環整洁,

金戈威武,

无愧春秋小霸!

汗青中、庄公伟伟,

潇潇洒洒。

2020.1.15.

其他网友回答

这就是说的“小霸”郑庄公了,《左传》开篇便是“郑伯克段于鄢”,是一个非常有标志性的事件。而在此事之后,郑庄公和母亲才有了黄泉相见或者掘地见母的故事。

郑国的崛起

郑国开国比较晚,在郑庄公的祖父郑桓公的时候,才被分封为诸侯。在血缘关系上,郑国和周王室是比较近的,远比分封更早的鲁国、燕国、晋国亲近的多。郑桓公比较有远见,他预见到周幽王时期会发生***,因此提前把封国移到了洛邑附近。

在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时期,因为郑武公在打退犬戎以及帮助平王东迁的时候,都立下大功,周平王让郑武公担任了周王室的卿士。而且,郑武公在护送周王室东迁的过程中,趁机攻占了许多其他小诸侯国的城邑。这样一来,郑国的国力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比原来更加强盛。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出生的时候脚先出来,正常的婴儿是头先出来,武姜因难产受了很大罪),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郑庄公因为当初难产,不受母亲武姜的喜爱。武姜更加喜爱小儿子共叔段,甚至请求郑武公把共叔段立为继承人,只是郑武公没有答应,这也埋下了后来兄弟相残的隐患。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祖孙三代都是很有政治头脑的人,尤其是郑庄公,很想做出一番事业来。

此时,外部的环境给了郑庄公机会。楚国刚起步不久,还没有向北扩张。晋国内部正忙于争权夺利,无暇向外扩张。秦国此时和戎狄正在进行生死较量,齐国和鲁国一直较劲,但却势均力敌。周王室东迁之后势力衰落,已无力制止郑国争霸。甚至后来的周恒王,还被郑***队一箭射中肩膀,无法压服郑国。

郑庄公更具政治优势的是,他此时还担任周王室的卿士,把持着周王室的朝政大权,和后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样,郑庄公完全可以“假借王命”来征讨其他对立势力,使自己站在“正义”的一方,政治上占据了主动。但在此之前,郑庄公需要先解决的,却是自己亲弟弟共叔段那颗不安分的心。

腹黑的郑庄公

郑庄公非常有谋略,直白一点就是很腹黑。他不仅把周天子射了一箭,还在驱逐自己弟弟上,展露了他腹黑的一面。

郑庄公即位后,武姜给共叔段请求封邑。在武姜的请求下,共叔段被封到了“京”这个地方,共叔段也被称为京城大叔。大臣祭仲说京这个地方的都城太大了,一旦造反,不好攻打,是国君很难承受的。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祭仲)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郑庄公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只为了讨母亲武姜的欢心。但他内心却认定弟弟共叔段会多行不义必自毙,让祭仲暂且等待。

不久之后,共叔段又让郑国西边、北边边境的地区听从自己(背叛郑庄公),公子吕对此忧心不已。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一个国家怎么能有两个“国君”呢!您打算怎么办呢?如果您想传位给共叔段,我就去侍奉他;如果不想传位给共叔段,就要尽早除去,不要让老百姓有其他想法。郑庄公对此仿佛依旧漫不经心:“不必,他很快会自食恶果的。”)

共叔段一看自己哥哥对这些出格的行为没有制止,胆子就更大了。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公子吕,字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不然共叔段就会得到人心。”郑庄公依旧云淡风轻:“没有仁义就不会有人亲近,势力再大也会崩溃的。”)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今河南辉县)。

史书中郑庄公兄弟相残的记载,只有简短的一句话:“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不遵守弟弟的本分,所以不称“弟”,而称他的名字“段”。兄弟相争却像两个诸侯在打仗,所以称为“克”。郑庄公没有尽到教诲弟弟的责任,反而推波助澜、故意放纵,所以讥讽他为“郑伯”,而不称郑庄公。

但在这个过程中,郑庄公老谋深算、工于心计的形象跃然纸上。虽然郑庄公的行为不被人赞赏,但他迅速出手,彻底清楚了国内的分裂势力,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却是一个合格政治家的作为。他忍耐、退让、麻痹对手,深藏不露地等待时机,捕捉到战机后当机立断,迅速出兵,一举打败对手。

由此可见,郑庄公的军事水平是极高的。等到他清楚了国内的威胁,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后,郑庄公开始登上争霸的舞台,最终成为春秋的“小霸”,揭开了春秋争霸的大幕。

黄泉相见

在郑庄公弟弟共叔段准备谋反的时候,他们的母亲武姜,站在了共叔段这边。母子两人约定日期,到时武姜打开城门做内应。只是他们两人的图谋,被郑庄公得知,使得母子关系一度降至冰点。

遂置姜氏于城颖(今河南临颍西北),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不到黄泉,就别再见面了,寓意死后我们母子再见)。”既而悔之。

但是不久之后,郑庄公又后悔了。因为这样,舆论会置郑庄公很不利的地位。但郑庄公又是一国国君,也不能随意反悔誓言,郑庄公此时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大夫颍考叔听说了这件事,决定帮郑庄公解决掉难题。因此,颍考叔给郑庄公进献了东西,郑庄公赐给他食物持。颍考叔吃掉其他的食物,但是却把肉留了下来。

公问之,(颍考叔)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郑庄公问他为什么为什么把肉留下来,颍考叔说自己有的食物,老母亲都吃过了,但还没有吃过国君赐给的肉汤,因此想带回去给老母亲吃。郑庄公悲伤地说:“你有母亲可以送,我却没有了!”)

颍考叔故意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庄公于是告诉了他原因以及自己现在非常后悔。

(颍考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了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颍考叔说国君不必担心,如果掘地后见到泉水,在挖出的地道里相见,谁又能说您不遵守当初的誓言呢。听从了意见的郑庄公,进入地道后说道:“在地道里相见,心情是多么欢乐!”武姜走出地道说:“走出地道外,心里是多么欢畅!”于是母子两人的关系得到修复)。

郑庄公兄弟相残的事件——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母子黄泉相见的故事,其实也掀开了春秋以来的“礼乐崩塌”的一角。众多诸侯国内部互相火并,为了争夺君位,子弑父,臣弑君,一片混乱。而在诸侯国外部,春秋争霸的端倪亦开始显现。

所以《左传》把郑伯克段于鄢、黄泉相见放到开篇第一章,是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这一点是我们在了解郑庄公兄弟相残、黄泉寻母的故事时,所要明晰的。

其他网友回答

周平王迁都以后.把东边的新郑(在河南省新郑县)封给掘突.后来,掘突娶了个妻子叫姜氏,姜氏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据说姜氏生他的时候是难产,吓得直喊救命。婴儿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能怪他呐?可是姜氏就讨厌这个孩子。小儿子叫段,长得逗人喜欢,特别受到姜氏宠爱。姜氏老在他父亲跟前夸奖小儿子怎么怎么好,将来最好把郑国的君位传给他。父亲掘突可不答应,还是照当时的规矩,立大儿子寤生为太子。公元前743年,掘突死了,寤生即位做了国君,就是郑庄公。郑庄公接着他父亲在天王的朝廷里办事。庄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姬姓,名寤生,郑武公之子,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郑国第三任国君,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前743年郑庄公即位,在平定共叔段之乱巩固了政权之后,与齐鲁结盟假命伐宋,由于郑国势大,周天子企图分解郑庄公权利造成郑庄公不满,而后发生周郑交恶。后繻葛之战中郑国击败周、虢、卫、蔡、陈联军,前719年又击败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使得郑国空前强盛,就连当时的大国齐国也跟着郑国东征西讨,因此郑庄公被称为“春秋小霸”。)姜氏眼见心爱的小儿子没有好地位,就对郑庄公说:你接着你父亲当了诸侯,你兄弟也大了,还没有自个儿的地方住,老跟在我身边,成什么样儿?郑庄公说.母亲您看怎么办吶?”

那时候,封王封侯都有个城和许多土地。哪个城封给谁,谁就可以剥削那儿的老百姓,过着很阔气的日子。姜氏一听郑庄公问她怎么办,就说.你把制邑(在河南省汜水县西);封给他吧。郑庄公说.制邑是郑国重要的大城。父亲早就说过,这个城谁也不能封。姜氏歪着头想了一想,说.那么京城(在河南省荥阳县东);也行。京城也是个大城,郑庄公觉得很为难,只好不言语。姜氏可生了气了,她说.哦,你这个城不许封,那个城不答应,还是把你兄弟赶出去,让他饿死得了!郑庄公赶紧赔不是,说.娘别生气,事情总可以商量的。第二天,郑庄公召集了文武百官,要把京城封给他的兄弟大夫祭足反对说.这哪儿行啊?京城是个大城,跟咱们的都城一样,是个重要的地方。再说段叔是太夫人宠爱的,要是他得了京城,势力大了,将来必定生事。郑庄公说:这是母亲的意思,我做儿子的不能不依。他不管大臣们怎么说,把京城封给了段叔。从此,人们把段叔叫京城太叔。段叔打算动身上京城去,来向他母亲姜氏辞行。姜氏拉着他的手说.别忙!我还有话说呐。她就咬着耳朵嘱咐他说你哥哥一点儿没有亲弟兄的情分。京城是我逼着他封给你的。他答应是答应了,心里准不乐意。你到了京城,得好好操练兵马,将来找个机会,你从外面打进来,我在里面帮着你。要是你当了国君,我死了也能闭上眼睛啦。”这位年轻的太叔爷住在京城里挺得意,他一面招兵买马一面操练军队。临近地方的奴隶和犯罪的人逃到京城去的他一律收留,这样十年二十年,太叔爷的势力就大起来了。这些事传到郑庄公耳朵里。有几个大臣请郑庄公快点去管一管京城太叔,说他要谋反。郑庄公自己有主意,反倒说他们说话没有分寸,还替太叔辩白说.太叔能这么不怕辛苦,操练兵马,还不是为了咱们吗?大臣们私下里都替国君担心,说这会儿这么由着太叔,老虎养大了,就要吃人,到那时侯,后悔也就来不及了。没有多少日子,京城太叔真把临近京城的两个小城夺去了。那两个地方的官员向郑庄公报告太叔占领两个城的情形。郑庄公听了,隆隆地点着头,眼珠子来回转着,好像算计着什么似的,可不说话。大臣都着急了,祭足说.京城太叔操练兵马,又占了两个城,这不是造反吗?主公就该立刻发兵去***!郑庄公把脸下沉,说他不懂道理。他说.太叔是母亲喜欢的;我宁可少了几个城,也不能伤了弟兄的情分,叫母亲伤心。”当时有个大将叫公子吕,他说:主公这会儿由着太叔,将来太叔不由着主公,怎么办呐?郑庄公很有把握地说.你们不必多说。到了那会儿,谁是谁非,大伙儿就都知道了。

过了几天,郑庄公吩咐大夫祭足管理朝廷上的事,自己上洛阳给天王办事去了。姜氏得到了这个消息,赶紧写信,打发一个心腹人到京城去约太叔发兵来打新郑。京城太叔接到了母亲的信直乐。一面写回信约定日期,一面对手底下的士兵说.我奉了主公的命令发兵去保卫都城。说着就发动兵车,打算动身。哪儿知道郑庄公早就派公子吕把什么都布置好了.公子吕叫人在半路上拿住了那个给姜氏送信的人.搜出来交给郑庄公.郑庄公原来假装上洛阳去,他偷偷地绕了一个弯,带领着两百辆兵车来到京城附近,埋伏停当,单等太叔动手,好像钓鱼的人等着鱼儿来上钩。公子吕派了一些士兵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混进京城。赶到太叔的兵马离开京城,他们就在城门楼子上放起火来.公子吕瞧见城门起火,立刻带领大军打进去,占领了京城.太叔出兵不到两天.听说京城丟了。那还了得,他连夜赶回来。士兵们这才知道太叔出兵原来是要他们去打国君.乱哄哄地跑了一半.太叔见军心变了,夺不回京城,就逃到了附近的一座小城里。大城都守不住,一个小城怎么禁得起两路大军的夹攻呐?太叔叹气说娘待我太好,反倒害了我了。他就自杀了。郑庄公在太叔身上搜出了姜氏的信,恨透了他母亲姜氏。他叫人把去信和回信送回去让姜氏自己去瞧,还嘱咐祭足把姜氏送到城颍(在河南省临颍县),发誓说不到黄泉,再也不跟母亲见面了,郑庄公一辈子也不愿意再见他的母亲了。没过了几天,郑庄公回到新郑。抢他君位的敌人已经灭了,他去了这块心病,不用说,够痛快的了。可是外面沸沸扬扬,都说他这么对待母亲太过分子。这个不孝的罪名,他可担当不起。做一个国君,就盼望臣民像孝顺父母那样对待他,他自己落下个不孝的罪名,人家还会来为他效力吗?母亲是他轰走的,他只要吩咐一句就能把讨亲接回来.可是他已经发过誓,不到黄泉,不再跟母亲见面,发誓不算数也不好,真是左右为难。郑庄公正为了这件事,心里很不痛快。有个城颍的小官儿叫颍考叔,他给国君进贡来了,献上一只特别的鸟。郑庄公问他:“这是什么鸟?颍考叔说:这叫夜猫子,白天瞧不见东西,黑夜什么都瞧得见,真是日夜颠倒,不分是非的坏东西。这鸟小的时候,母鸟辛辛苦苦捉到了虫子,自己不吃,喂给它吃。母鸟待它多么好哇,它长大了,翅膀硬了,就把它妈吃了。真是个不孝之鸟,所以我逮了来,请主公办它,郑庄公知道这话里面有骨头,也不出声,由着他说。可巧到了吃饭的时候,郑庄公就叫颍考叔一块儿吃,还夹了几块羊肉给他。颍考叔把顶好的三块羊肉包子起来,搁在一边。郑庄公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说.我妈上了岁数。我们不容易吃上肉,今天主公赏给我这么好的东西,我想起我妈还没吃过,自己哪儿咽得下去?我想带点儿给我妈去吃。郑庄公想,颍考叔准是来提母亲的事儿,倒要听听他怎么说,就叹了一口气说.你真是个孝子。我做了诸侯,还不能像你那么奉养母亲。颍考叔显出惊奇的样子说太夫人不是很健康吗?主公怎么说不能奉养她呐?郑庄公又叹了一口气,把姜氏帮着太叔来打新郑的事,把他起誓不到黄泉不再见面的话说了一遍。颖考叔说.主公这会儿惦记着太夫人,太夫人准也惦记着主公!虽然起过誓,可是人不一定要死了才到黄泉。咱们挖个地道,挖出水来,不就是黄泉吗?咱们再在地道里盖一所房子,请太夫人坐在里头。主公走进地道去跟太夫人见面,不就应了誓言了嘛,于是郑庄公派他去办。颍考叔带了五百个人,连挖地道带,盖房子,一齐办好了,就一面把姜氏接到地底下的房子里,一面请郑庄公从地道里进去。郑庄公见了母亲,跪在地下说.儿子不孝,求母亲恕罪!说着,还咧着嘴哭呐。姜氏又害臊又伤心,她赶紧搀起郑庄公说.是我不好,哪儿能怪你呐!娘儿俩抱头哭了一顿。郑庄公扶着他母亲出了地道,上了车,故意转子好几条大街,让百姓都看看,才慢慢地回到宫里。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