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李清照——《浣溪沙》解析,李清照浣溪沙赏析

李清照浣溪沙赏析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1] [编辑本段]注释 ①题解:《草堂诗余》(杨金本无题)等题作“春景”。《乐府雅词》等收为易安词。

《词学筌蹄》等词书误作欧阳修词,明《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等误作周邦彦词,别本又作无名氏词。此词也误作吴文英词。

②闲窗:原作“间窗”盖“闲”之误。带护阑的窗子。

闲,阑也。闲窗,一般用作幽闲之意。

③沉沉:指闺房幽暗,影子浓重。五代·孙光宪《河渎神》:“小殿沉沉清夜,银灯飘落香池。”

④远岫:远山。五代·顾敻《更漏子》:“远岫参差迷眼。”

远岫出云,源于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乐府雅词》等作“山”。

⑤薄雾:傍晚,黄昏。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宋·韩淲《蝶恋花》:“斜日清霜山薄暮。行到桥东,林竹疑无路” ⑥轻阴:暗淡的轻云。

唐·张旭《山行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晚自开,青春白日映楼台”。 [编辑本段]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

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

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

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

[2] [编辑本段]作者 作者李清照李清照[3] (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4] [编辑本段]赏析 小、闲、深,正是空闺写照。而春色深浓,未许泄漏,故重帘不卷,一任暗影沉沉。

春情躁动,更不能形之言语,只可托之瑶琴矣! “深”字是上片之眼。闺深、春深、情深,“倚楼无语”,说三藏七,“此时无声胜有声”,蕴藉未吐之深情,更具有无限的韵味。

下片宕天,由室内而室外。“远岫出云”见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云出云归,时光亦随之荏苒而逝,不觉晚景催逼。夜来更兼细风吹雨,轻阴漠漠,“弄”既指风雨之弄轻阴,还指此时、此境中,词人乍喜还愁的情感波动。

结末仍结穴在风雨摧花,欲谢难禁的忧思上。 历代诗评家评此词“雅练”,“淡语中致语”(沈际飞本《草堂诗馀》)。

写闺中春怨,以不语语之,又借无心之云,细风、疏雨、微阴淡化,雅化,微微逗露。这种婉曲、蕴藉的传情方式,是符合传统诗歌的审美情趣的。

[5] [编辑本段]辑评 一、明杨慎《草堂诗馀》卷一:(评“远岫出云催薄暮”句)景语,丽语。 二、明李攀龙《草堂诗馀隽》卷一:(眉批)分明是闺中愁、宫中怨情景。

(评语)少妇深情,却被周君(误指周邦彦)浅浅勘破。 三、明董其昌《便读草堂诗馀》卷一:写出闺妇心情,在此数语。

四、明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卷一:雅练。“欲谢”、“难禁”,淡语中致语。

五、吴熊和《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4月出版):这是一首惜春的词。春色已深,梨花欲谢,不胜惋惜。

言外还流露出对人生的淡淡伤感……“倚楼无语理瑶琴”,既以解闷,又以寄怀。此时的“无语”,是一种特殊的心境,是心有所感、情思缭乱。

但又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默默无言之中。

实饱含脉脉欲语的深情,因而托之于如怨如慕的瑶琴一弄了。陆游有一首《鹧鸪天》词说:“情知言语难传恨,不似琵琶道得真。”

瑶琴诉心,琵琶传恨,有时比之言语确实更便于细诉衷曲,尤其是那种不甚分明而又令人迷惘的闺中春情……末句“梨花欲谢恐难禁”,既有深情的惋惜与眷恋,又有无如之何、难与为力的叹息与怅惘,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同其蕴藉,都是理智(花开花谢本自然)与感情(逝者如斯,青春不返)圆融的名句。不过李清照此句,似乎更侧重于感情,所以沈际飞评曰:“欲谢难禁,淡语中致语”(《草堂诗馀》正集卷一),比晏殊之“无可奈何”,感情上更为沉至……杜牧诗:“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倚阑干。”

苏轼诗:“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自来咏梨花者,常借此而发出人生的感喟。

李清照此词,或许也含有这层意思。对于梨花的“欲谢难禁”,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很容易因青春的渐渐消逝而联想到自身的命运,不禁引起深心的枨触。

不过此词风格轻淡,这层有关人生的感喟在词中也很轻淡,也在有意无意、若存若亡之间。别具会心者才赏其“淡语”中有“致语”。

求李清照的浣溪沙全词解释.

【参考注释】 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令人回味无穷,一咏三叹。 “漠漠轻寒上小楼”起调很轻 ,恍如风送清歌,悠然而来,让人不知不觉中入境。漠漠者,弥漫、轻淡也 。李白《菩萨蛮》云:“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韩愈《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诗云:“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皆其意。轻寒者,薄寒也,有别于严寒和料峭春寒。无边的薄薄春寒无声无息地侵入了小楼,这是通过居住在楼中的人物感受写出来的,故词虽未正面写人,而人宛然在兹。时届暮春,冷从何来呢?“晓阴无赖似穷秋 。”原来是一大早起来就阴霾不开,所以天气冷得象秋天一般。穷秋者,九月也。南朝鲍照《白歌》云:“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 唐人韩偓《惜春》诗亦云:“节过清明却似秋。”词境似之。春阴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郁,因诅咒之曰“无赖” 。无赖者,令人讨厌、无可奈何之憎语也。 南朝徐陵《乌栖曲》云 :“唯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 。”以无赖喻节序,亦见于杜甫诗,如《绝句漫兴九首》之一云:“无赖春色到江亭。”此词云景色“无赖”,正是人物心情无聊之反映。“小楼”,“晓阴 ”,时间地点在写景和抒情中自然而然地交代得清清楚楚。接下来“淡烟流水画屏幽”一句,则专写室内之景。词人枯坐小楼,畏寒不出,举目四顾,唯见画屏上一幅《 淡烟流水图》,迷蒙淡远。楼外天色阴沉,室内光景清幽,于是一股淡淡的春愁很自然地流露出来。 从前片意脉来看,主人公在小楼中坐久,不堪寂寞,于是出而眺望外景。过片“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写望中所见所感,境界略近唐人崔橹《 过华清宫》诗所写的“湿云如梦雨如尘”。此处作者以纤细的笔触把不可捉摸的情绪描绘为清幽可感的艺术境界 。今人沈祖棼《宋词赏析》分析这两句时,说:“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 。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确如此言 ,这两句用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 此词构思精巧,意境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艺术品 。作者善于借助于气氛的渲染和环境的烘托,展现人物复杂、细腻的心灵世界,从而使读者通过环境和心灵的契合,情与景的交融,体味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0

浣溪沙 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赏析 帮帮忙

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或说清明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介之推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节后另取榆柳之火,以为饮食,谓“新火”。

袅:音鸟,①摇曳。②轻拂。③柔长貌。

山枕:枕头。古之枕多以木、瓷为之,中凹,形似山。

花钿:妇人发钗。钿,音田,嵌金之花状头饰。

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之民俗游戏。一名斗百草。

这首《浣溪沙》当是词人的前期之作。李清照前期的生活,是以大家闺秀身分出现的,与此相称的,便是在她前期词作中表露出来的文雅、高贵气度。这种气度又是通过词人细腻丰富的感情,优雅含蓄的笔触体现出来的。《浣溪沙》一词,通过暮春风光和闺室景物的描绘,抒写了女词人惜春留春的哀婉心情。

上片侧重描绘室内景致,“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开首即交代时令已值暮春,这正是“闺中风暖,陌上草熏”(江淹《别赋》),暖风醉人时节。接着词人即把笔触移至室内,一股氤氲氛围笼罩闺中,原来是袅袅香烟弥漫其中,从中似还透着静谧、温馨和淡淡的忧愁。“淡荡”,谓春光融和遍满之意。“沈水”,即沉水香。词人另一首《菩萨蛮》词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句。“梦回山枕隐花钿”句,词人叙己早晨梦醒,凝妆完毕,却慵懒未除,又斜倚枕上出神,似在品味梦中情景。“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称山枕。词人《蝶恋花》词有“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句。词作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优雅、茜丽、静谧的画面:暮春时节,春光融融,闺房中檀香氤氲,一个少妇正欹枕凝神。如果认为画面中的少妇只是属于慵懒、无聊那种类型的女性,整日价沉溺于沉香、花钿、山枕之中,那就错了。李清照有着男性作家无以比拟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是一个对大自然与外部世界有着极为敏锐的感悟,以及强烈的关注与渴念的女性,词作的下片就为人们展示了这样的情愫。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女词人的笔触延伸到室外,但见室外妇女正笑语喧喧,彼此斗草取乐,而海燕此时却经春未归。女词人这里写海燕未归,隐隐含有她细数日子,惜春留春心态,而写斗草游戏,则映衬自己的寂寞。“斗草”,又叫斗百草,南北朝时即有此俗。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原为端午之娱乐习俗,后推广并不拘于此日,尤为妇女儿童喜好。次句言春天将尽,梅子熟透,柳枝长成。惜春、留春不住,叹春之情遂油然而生。词人在《小重山》词中有:“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那是写早春时节,以及自己爱春之情,而此处写江梅熟落,其意恰相反。“柳生绵”,亦为暮春之景致。以上写景,也透露出词人无奈叹喟之情。末句:“黄昏疏雨湿秋千”,黄昏时分,独自一人,已自不堪,更兼疏雨,以及空寂、湿漉的秋千架相伴,更让人感到寂寞、愁怨。

这首词抒写情感很是细腻,但不是直言明说,而是通过十分优雅、含蓄的笔触,去描述十分典型的外物形象和意境,从中再渗出细腻而幽深的心态。

浣溪沙 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赏析 帮帮忙

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或说清明前两天)。

相传起于晋文公悼介之推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节后另取榆柳之火,以为饮食,谓“新火”。

袅:音鸟,①摇曳。②轻拂。

③柔长貌。 山枕:枕头。

古之枕多以木、瓷为之,中凹,形似山。 花钿:妇人发钗。

钿,音田,嵌金之花状头饰。 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之民俗游戏。

一名斗百草。 这首《浣溪沙》当是词人的前期之作。

李清照前期的生活,是以大家闺秀身分出现的,与此相称的,便是在她前期词作中表露出来的文雅、高贵气度。这种气度又是通过词人细腻丰富的感情,优雅含蓄的笔触体现出来的。

《浣溪沙》一词,通过暮春风光和闺室景物的描绘,抒写了女词人惜春留春的哀婉心情。 上片侧重描绘室内景致,“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

开首即交代时令已值暮春,这正是“闺中风暖,陌上草熏”(江淹《别赋》),暖风醉人时节。接着词人即把笔触移至室内,一股氤氲氛围笼罩闺中,原来是袅袅香烟弥漫其中,从中似还透着静谧、温馨和淡淡的忧愁。

“淡荡”,谓春光融和遍满之意。“沈水”,即沉水香。

词人另一首《菩萨蛮》词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句。“梦回山枕隐花钿”句,词人叙己早晨梦醒,凝妆完毕,却慵懒未除,又斜倚枕上出神,似在品味梦中情景。

“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称山枕。

词人《蝶恋花》词有“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句。词作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优雅、茜丽、静谧的画面:暮春时节,春光融融,闺房中檀香氤氲,一个少妇正欹枕凝神。

如果认为画面中的少妇只是属于慵懒、无聊那种类型的女性,整日价沉溺于沉香、花钿、山枕之中,那就错了。李清照有着男性作家无以比拟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是一个对大自然与外部世界有着极为敏锐的感悟,以及强烈的关注与渴念的女性,词作的下片就为人们展示了这样的情愫。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女词人的笔触延伸到室外,但见室外妇女正笑语喧喧,彼此斗草取乐,而海燕此时却经春未归。

女词人这里写海燕未归,隐隐含有她细数日子,惜春留春心态,而写斗草游戏,则映衬自己的寂寞。“斗草”,又叫斗百草,南北朝时即有此俗。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原为端午之娱乐习俗,后推广并不拘于此日,尤为妇女儿童喜好。

次句言春天将尽,梅子熟透,柳枝长成。惜春、留春不住,叹春之情遂油然而生。

词人在《小重山》词中有:“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那是写早春时节,以及自己爱春之情,而此处写江梅熟落,其意恰相反。

“柳生绵”,亦为暮春之景致。以上写景,也透露出词人无奈叹喟之情。

末句:“黄昏疏雨湿秋千”,黄昏时分,独自一人,已自不堪,更兼疏雨,以及空寂、湿漉的秋千架相伴,更让人感到寂寞、愁怨。 这首词抒写情感很是细腻,但不是直言明说,而是通过十分优雅、含蓄的笔触,去描述十分典型的外物形象和意境,从中再渗出细腻而幽深的心态。

李清照有一首《浣溪沙》 求其分析和创作时间

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或说清明前两天)。

相传起于晋文公悼介之推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节后另取榆柳之火,以为饮食,谓“新火”。

袅:音鸟,①摇曳。②轻拂。

③柔长貌。 山枕:枕头。

古之枕多以木、瓷为之,中凹,形似山。 花钿:妇人发钗。

钿,音田,嵌金之花状头饰。 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之民俗游戏。

一名斗百草。 这首《浣溪沙》当是词人的前期之作。

李清照前期的生活,是以大家闺秀身分出现的,与此相称的,便是在她前期词作中表露出来的文雅、高贵气度。这种气度又是通过词人细腻丰富的感情,优雅含蓄的笔触体现出来的。

《浣溪沙》一词,通过暮春风光和闺室景物的描绘,抒写了女词人惜春留春的哀婉心情。 上片侧重描绘室内景致,“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

开首即交代时令已值暮春,这正是“闺中风暖,陌上草熏”(江淹《别赋》),暖风醉人时节。接着词人即把笔触移至室内,一股氤氲氛围笼罩闺中,原来是袅袅香烟弥漫其中,从中似还透着静谧、温馨和淡淡的忧愁。

“淡荡”,谓春光融和遍满之意。“沈水”,即沉水香。

词人另一首《菩萨蛮》词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句。“梦回山枕隐花钿”句,词人叙己早晨梦醒,凝妆完毕,却慵懒未除,又斜倚枕上出神,似在品味梦中情景。

“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称山枕。

词人《蝶恋花》词有“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句。词作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优雅、茜丽、静谧的画面:暮春时节,春光融融,闺房中檀香氤氲,一个少妇正欹枕凝神。

如果认为画面中的少妇只是属于慵懒、无聊那种类型的女性,整日价沉溺于沉香、花钿、山枕之中,那就错了。李清照有着男性作家无以比拟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是一个对大自然与外部世界有着极为敏锐的感悟,以及强烈的关注与渴念的女性,词作的下片就为人们展示了这样的情愫。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女词人的笔触延伸到室外,但见室外妇女正笑语喧喧,彼此斗草取乐,而海燕此时却经春未归。

女词人这里写海燕未归,隐隐含有她细数日子,惜春留春心态,而写斗草游戏,则映衬自己的寂寞。“斗草”,又叫斗百草,南北朝时即有此俗。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原为端午之娱乐习俗,后推广并不拘于此日,尤为妇女儿童喜好。

次句言春天将尽,梅子熟透,柳枝长成。惜春、留春不住,叹春之情遂油然而生。

词人在《小重山》词中有:“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那是写早春时节,以及自己爱春之情,而此处写江梅熟落,其意恰相反。

“柳生绵”,亦为暮春之景致。以上写景,也透露出词人无奈叹喟之情。

末句:“黄昏疏雨湿秋千”,黄昏时分,独自一人,已自不堪,更兼疏雨,以及空寂、湿漉的秋千架相伴,更让人感到寂寞、愁怨。 这首词抒写情感很是细腻,但不是直言明说,而是通过十分优雅、含蓄的笔触,去描述十分典型的外物形象和意境,从中再渗出细腻而幽深的心态。

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已深》鉴赏

[编辑本段]原文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1] [编辑本段]注释 ①题解:《草堂诗余》(杨金本无题)等题作“春景”。《乐府雅词》等收为易安词。

《词学筌蹄》等词书误作欧阳修词,明《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等误作周邦彦词,别本又作无名氏词。此词也误作吴文英词。

②闲窗:原作“间窗”盖“闲”之误。带护阑的窗子。

闲,阑也。闲窗,一般用作幽闲之意。

③沉沉:指闺房幽暗,影子浓重。五代·孙光宪《河渎神》:“小殿沉沉清夜,银灯飘落香池。”

④远岫:远山。五代·顾敻《更漏子》:“远岫参差迷眼。”

远岫出云,源于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乐府雅词》等作“山”。

⑤薄雾:傍晚,黄昏。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宋·韩淲《蝶恋花》:“斜日清霜山薄暮。行到桥东,林竹疑无路” ⑥轻阴:暗淡的轻云。

唐·张旭《山行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晚自开,青春白日映楼台”。 [编辑本段]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

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

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

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

[2] [编辑本段]作者 作者李清照李清照[3] (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4] [编辑本段]赏析 小、闲、深,正是空闺写照。而春色深浓,未许泄漏,故重帘不卷,一任暗影沉沉。

春情躁动,更不能形之言语,只可托之瑶琴矣! “深”字是上片之眼。闺深、春深、情深,“倚楼无语”,说三藏七,“此时无声胜有声”,蕴藉未吐之深情,更具有无限的韵味。

下片宕天,由室内而室外。“远岫出云”见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云出云归,时光亦随之荏苒而逝,不觉晚景催逼。夜来更兼细风吹雨,轻阴漠漠,“弄”既指风雨之弄轻阴,还指此时、此境中,词人乍喜还愁的情感波动。

结末仍结穴在风雨摧花,欲谢难禁的忧思上。 历代诗评家评此词“雅练”,“淡语中致语”(沈际飞本《草堂诗馀》)。

写闺中春怨,以不语语之,又借无心之云,细风、疏雨、微阴淡化,雅化,微微逗露。这种婉曲、蕴藉的传情方式,是符合传统诗歌的审美情趣的。

[5] [编辑本段]辑评 一、明杨慎《草堂诗馀》卷一:(评“远岫出云催薄暮”句)景语,丽语。 二、明李攀龙《草堂诗馀隽》卷一:(眉批)分明是闺中愁、宫中怨情景。

(评语)少妇深情,却被周君(误指周邦彦)浅浅勘破。 三、明董其昌《便读草堂诗馀》卷一:写出闺妇心情,在此数语。

四、明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卷一:雅练。“欲谢”、“难禁”,淡语中致语。

五、吴熊和《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4月出版):这是一首惜春的词。春色已深,梨花欲谢,不胜惋惜。

言外还流露出对人生的淡淡伤感……“倚楼无语理瑶琴”,既以解闷,又以寄怀。此时的“无语”,是一种特殊的心境,是心有所感、情思缭乱。

但又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默默无言之中。

实饱含脉脉欲语的深情,因而托之于如怨如慕的瑶琴一弄了。陆游有一首《鹧鸪天》词说:“情知言语难传恨,不似琵琶道得真。”

瑶琴诉心,琵琶传恨,有时比之言语确实更便于细诉衷曲,尤其是那种不甚分明而又令人迷惘的闺中春情……末句“梨花欲谢恐难禁”,既有深情的惋惜与眷恋,又有无如之何、难与为力的叹息与怅惘,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同其蕴藉,都是理智(花开花谢本自然)与感情(逝者如斯,青春不返)圆融的名句。不过李清照此句,似乎更侧重于感情,所以沈际飞评曰:“欲谢难禁,淡语中致语”(《草堂诗馀》正集卷一),比晏殊之“无可奈何”,感情上更为沉至……杜牧诗:“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倚阑干。”

苏轼诗:“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自来咏梨花者,常借此而发出人生的感喟。

李清照此词,或许也含有这层意思。对于梨花的“欲谢难禁”,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很容易因青春的渐渐消逝而联想到自身的命运,不禁引起深心的枨触。

不过此词风格轻淡,这层有关人生的感喟在词中也很轻淡,也在有意无意、若存若亡之间。别具会心者才赏其“淡语”中有“致语”。

如何赏析李清照的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词从酒写起,写酒,又偏偏不是饮酒或者想饮,而是不想饮,因为词人深知酒 不解愁。

不饮,本是不会醉了的;可偏偏还是像醉了一般,心绪被酒融化了,或者 根本就不是融化,而是它本就“空空”的,摸不着,理不清。 这也难怪,因为词人的愁并非是“离愁”,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也 就如吴熊和所言:“是青春期因深闺寂寞而产生的一种朦胧而难以辨析的情绪。

” 因其朦胧所以弄不清楚,因其难以辨析因而无法排解。这时候晚风夹着断断续续 的钟声飘进闺房,周遭更显空寂,心绪尤烦,却更空空……这的确是人生最累的 事情,于是慢慢地竟睡着了,想必梦不是空的,是个春梦,可是就在香被燃尽之 时,却又猛地醒了,梦断了,眼前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看见,只是看见香消炉熄(因而更觉清冷,更添孤单、凄清之感),只是看见因自己睡也不宁、辗转反侧而弄乱了的一头青丝。

于是只能解嘲似地解释说是金钗太小了,于是最终仍只能是面对烛花,闺房空空,内心空空…… 是的,空。 “莫许”、“琥珀浓”,是说杯“空”;“意先融”是心“空”,“疏钟”夜传是周遭世界“空”,梦断乍醒梦自成“空”,因而最终还是只能“空对烛花红”……词人就这样以自己超拔的才情和敏锐而又细腻的感受,以一个“空”字通贯全词,写尽了少女内心的孤寂和无法排遣的闺愁。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