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成功战例

网友提问: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必败的战役,将领却义无反顾的参战的例子?

优质回答:

许多人知道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的事迹,却鲜有人知为什么这位手里掌握着三个军重兵的集团军总司令,怎么就会被几千名鬼子所包围,直至力竭而死。其实,张将军率部投入的是一场必败的战役,而他兵败牺牲的责任,大部分要由李宗仁来负。

(黄琪翔)

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日寇第11军集中了第3、第6、第13、第39和第40等师团的全部或一部,总兵力接近20万,战役目标是在汉水以东寻歼李宗仁第五战区主力,然后顺势占领宜昌。园部和一郎首先指挥日军在汉水东岸连续击破黄琪翔“中央兵团”和张自忠“右翼兵团”各部,然后主力转向直扑宜昌。

日军这是变线进攻而不是撤退,但是汉水东岸枪炮声沉寂下来后,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出现了错判:他认定日军没有攻取宜昌的能力,现在一定是见好就收正在“反转”中。为了追击敌人,李宗仁下令各部实施反击,而为了弥补兵力不足,还强令郭忏的江防军必须调出两个军加入反击作战。

(张自忠)

右翼兵团兼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接到出击令时,正在汉水西岸快活铺的指挥部里,身边只有第55军的一个团加总部特务营,满打满算不超过3000兵力。而他的集团军各部第55军、第59军、第77军都在东岸,并且在日军的打击下四分五裂,全部与集总暂时失去联系。

这个时候遵令过河是非常不明智的决定,首先是敌情不明,战区长官部关于日军撤兵的判断缺乏根据,其次是我情不明,各军各师的位置都不掌握,总司令部贸然过河逼将成为一支孤军,最后也是最严重的问题是,日军已经能够破译五战区的通讯密码,这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显露征候。

(黄维纲)

集团军参谋长李文田反对张自忠过河,他认为只需要派出侦察分队和通讯参谋即可,张自忠应坐镇河西整理部队和恢复建制,然张将军不依,坚持亲自过河寻找部队和组织反击。他认为既然上峰已经下达命令,那就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渡河,5月7日,张自忠义无反顾地率领3000人的小部队东渡汉水。

次日黄昏寻得第38师黄维纲部,这个老部下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总司令,局势凶险”,张自忠沉思片刻回答说:“渡河以来,我已抱定与敌血战之心”。夜里经过反复呼叫,集团军司令部终于联络到第179师、第180师、骑兵第9师余部等三支部队,于是张自忠决定分头行动。

(第五战区高级将领)

他命令黄维纲率部去接应第179师,并统一指挥这两支部队,自己率集总去与第180师和骑9师汇合,再共同发动反攻。5月11日,张自忠到达指定会师地点方家集,然而只看见了残缺不全的骑9师,而刘振三的第180师却杳无音信,电台也联系不上了。次日凌晨,就在张自忠望眼欲穿时,截获33集团军电报的日军,已然掉头扑来。

第11军司令园部认为,张自忠将军已经成为一面抗日的旗帜,所以在掌握33集团军司令部出现在方家集的情报后,下令第13和第39师团暂停原有任务,全力合围方家集。5月14日,鬼子第39师团主力与骑9师在宜城东北15公里的南瓜店、长山一带遭遇,双方立刻陷入血战,张自忠一面将自己身边的步兵团调上去增援,一面紧急呼叫第180师迅速向司令部靠拢。

(张自忠殉国场景)

1940年5月16日上午,日军第11军通讯队再次截获并破译了张自忠的电文,侦知第33集团军司令部的具体位置在南瓜店与长山之间的沟沿村,立即命令第39师团长村上启作派出两个步兵大队前往奔袭,于是张将军陷入巨大的危机中。因为总部特务营多为短枪兵,在2000多日军的打击下很快伤亡惨重,而附近又一时没有可以增援的部队。

战至5月16日下午,在日军飞机的轰炸和步兵进攻下,没有重武器的特务营已牺牲殆尽,且战且退的张自忠身边只剩下12名官兵,参谋长李文田请求张自忠撤离自己带人掩护,战场经验丰富的张自忠苦笑道:“看现在的情况,日军是有备而来,我目标太大,想走不易,你撤吧,不要再说了”,傍晚四点,张自忠已两处中弹,遂命令左右快走:

(张自忠上将)

“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十分钟后,一个小队的日本兵冲上山坡,张自忠再中一枪一刀,轰然倒下,牺牲极为惨烈。日军将尸体抬往20多里外的第39师团部辨认(师团参谋长专田大佐见过张自忠),确认身份后葬于后山,立牌“中国大将张自忠之墓”,黄维纲第38师直到夜里才知道张将军死讯,全师大怮,乃拼死夺回遗体。

张自忠阵亡时是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追晋为陆军二级上将,是全面抗战八年中,中***队战场牺牲职务和军衔最高的将领。5月28日,将军遗体运至朝天门码头,重庆万人空巷,除那位委员长亲自接灵外,林森、冯玉祥、何应钦、徐永昌等莫不到场,冯玉祥的挽联是:“荩忱不死”!

(枣宜会战形势图)

其他网友回答

说到历史上明知必败,却义无反顾参战的例子,让我想到了“湘江战役”的34师,哪怕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颗子弹,都要掩护主力撤退,最后的结果就是34师彻底被打散。

湘江战役是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当时红军主力必须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第4道封锁线的战役,1934年11月27,湘江战役正式拉开序幕。

34师在绝境下的临危受命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情况下,红军只能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开始了漫漫长征,当时红军六个师团加上机关人员共计有8万余人,然而敌人还在围追堵截;敌人兵力数大概在30余万人,分别是围剿军16个师、桂军5个师以及粤军4个师,还有跟在屁股后面的王家烈,也就是黔军部队。

当时红军经过多方探讨,决定强行突破湘江天险,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及其冒险,胆大的决定,一个不慎就会满盘皆输,所有人可能都会葬送在湘江。

时任军团长的董振堂和参谋长刘伯承知道,想要顺利渡过大江,必然需要掩护,掩护之人肯定会跟不上大部队,最好的情况就是仅剩下少部分人,但是为了大局着想,还是必须要做这个决断。

两个在当时的最高领导人当即叫来了34师的师长陈树湘和政委程翠林,给了一个必败的任务,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坚决阻击敌军的围剿部队,为红军渡江争取足够的时间,并且作为全军的后卫,坚决打击围剿部队。

陈树湘

仅仅一个师,当时的师人数并不多,单单仅有4000余人,相当于一个团的兵力,这么点兵力,要去面对围剿主力军几万人,猛烈的炮火以及对空支援,可以说算是有去无回的。

没有欺骗,没有鼓励,也没有豪情壮志,董振堂和刘伯承将事情说的非常明白,34师的师长和政委接的也毫不犹豫,哪怕知道这一去就根本回不来,也没有丝毫的动摇内心,这才是坚定内心下屹立不倒的中华军魂。

惨烈的34师,安全的红军主力

34师接到任务之后,没有犹豫,第一时间就开始全体急行军,到几十公里外的雷口关以及水车进行布防,红军主力抓紧时间开始渡江,一切看似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却不知,灾难正在悄悄来临。

程翠林

11月28日,周浑元带领着自己手下四个师的兵力,迎面就撞上了当时的34师,周浑元所带的部队大概有3万余人,有飞机的支援,带有一个炮兵营,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大人偏偏还拿着菜刀去欺负手无缚鸡之力的孩童”。

整整三天的惨烈战役,34师一步都没有退,周浑元对着34师的阵地整整狂轰滥炸了三天,还是没有踏过这一条关键的防线,可以说周浑元真的脸都黑了,他完全想不到,装备一般的34师,己方几万人用尽全力,为何就是拿不下来。

12月1日,湘江战役正式进入尾声,因为红军的主力基本转移成功,全部渡过了大江,34师也接到命令,准备撤退,但是驻守已经很艰难了,更何况撤退,湘江东岸就只有这一个显眼的红军,基本所有人部队都包围过来了,面对包围圈,想要撤离,谈何容易。

艰难形势之下,师长陈树湘和政委程翠林借助地形的复杂性以及军队人数的机动性,成功指挥自己的部队跳出了十几万人的包围圈,来到了凤凰嘴渡口,准备绕一圈渡江,谁也不会想到,这不是胜利是开端,而是真正噩梦的初始。

辉煌落幕下的凋零,34师为红军***流尽最后一滴血液

到凤凰嘴渡口的时候,已经是12月3日了,一路的急行军以及高度作战,让这支军队所有人都陷入了疲劳状态,偏偏这个疲劳状态下又遇到了夏威带领的两个师,一场措手不及的战斗又开始了。

34师已经经历了五天的高强度作战,不管是身心还是体力都陷入了绝对的疲乏,所以这场遭遇战34师始终没有办法跳出夏威的包围圈;就这一战,政委程翠林,政部主任张凯、102团长吕官印以及政委蔡中一同牺牲,34师中坚人员死伤大半。

在12月4日的时候,34师师长陈树湘收到敌人封锁湘江的消息,他知道34师已经错过了渡江的时机,目前只能向山区转移,谋求一线生机。

在向山区转移的时候,所有的敌军都开始围剿这一支“掉队”的红军,就像是鲨鱼闻到了血腥味,紧追不舍,随着路上且战且退,100团、101团先后有政委团长阵亡,死亡的阴影笼罩在每个战士的心头之上。

12月25日,34师终于无路可退,被敌军围困在观音山,陈树湘知道已经没有别的路了,只有强行突围,故而召集了所有的人,发布了两条不是活着就是死的命令:

1.寻找敌人兵力最薄弱的点,一起突围出去,然后在湘南利用地形进行游击战。

2.这一次是我们最后的突围,假如突围不出去,那我们就誓死为***流尽最后一滴血。

100团在最后突围的时候,主要负责为部队寻找时机,掩护部队的主力进行撤退,故而100团最后没有一个活口,所有人全部阵亡。

12月11日,艰难突围的34师残部已经走散了,陈树湘在过牯子江的时候被打伤,并且被敌方抓获,知道这是一个大官,所有人都兴奋不已,准备将其好好的活着送回县城。

陈树湘在回县城的路途之中,因为之前被枪打中肚子,所以陈树湘将自己肚中的肠子扯断,以这种不屈的方式,壮烈牺牲。

师长牺牲了,但是散落在各处的残余34师却一直在战斗,一直持续到12月21日,这一支勇猛无畏的部队,才正式宣告瓦解,宣布34师正式走进了历史之中。

从11月28到12月21日,时长23天,4000余人对阵十几万人,可以说正是他们的坚持,才有了红军的主力渡江,正是因为保存了完整的红军主力,才有了现在的如今。

结语:

其实当时看到结尾的时候,也泪目了,在这段艰难历程之中,牺牲了太多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才是***,为了自己的信念,甚至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

这才是真正有着信仰的军队,承载着中华的军魂,古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好的将领,带的部队必将是虎狼之师,正如34师。

此文献给“湘江战役”34师全体官兵,敬礼!

其他网友回答

四行仓库保卫战——代表了中国人民不惧生死,抗战到底的决心。

▲四行仓库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东北。为了转移国际舆论,迫使***屈服,于是日本在上海发动了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日本妄图攻下上海,但最终却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信心,促进了国内各派势力的团结,致使日本人的企图化为泡影。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陷入危急之中。此时日本人大放厥词“三天占领上海,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日本方面在上海投入了30余万兵力,中国方面也在上海投入了80余万兵力。战役持续了两个多月后,中国方面在上海闸北区的抵抗日渐艰难。于是蒋介石下令闸北区的军队全部撤出,独留88师坚守。

蒋介石此举,一来是为了拖延日本人的进军速度,二来是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的抗战决心。

此时,88师师长孙元良接到命令后却异常反对,与顾祝同反复商议。最终顾祝同认为既然是出于政治目的,留守的军队无论多少都是牺牲,那么就由88师留下一个团的兵力死守吧。

得到命令后,孙元良决定,以四行仓库为据点,派遣一个加强营留守。但留守的人员却犯了难,明知是死局,谁又愿意挺身而出呢?

最终,这个任务落到了中校团副谢晋元的身上。当谢晋元得到任务后,只说了一句话;“以生命报效国家,誓死完成任务。”

▲谢晋元

10月26日深夜,谢晋元率领着423位勇敢无畏的士兵进入了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东边是公共租界,西面和北面已经被日军占领。这里曾是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四家银行的仓库,同时也是淞沪会战时88师的师部,整体为混凝土结构,易守难攻。

谢晋元进入四行仓库后,随即用麻袋、沙袋构筑防御工事,并且把楼内的所有灯泡打破,以便隐蔽。

次日,日军发现四行仓库的守军,随即派遣了一个连队进行攻击。但楼内中国士兵反抗激烈,日军留下几具尸体后,仓皇抱头鼠窜。

迫于四行仓库临近租界,日本人不敢释放毒气,也不敢使用炮火轰炸,所以只能再次选择用士兵攻击。

10月28日,租界内的中国百姓看到了依然奋战的中国士兵,于是很多人站在租界内摇旗呐喊,声援谢晋元等人,并且告知日本兵的动向。

当夜,上海市民向谢晋元等人捐献了十几卡车的给养物资。女童军杨慧敏更是不惧炮火、泳渡苏州河,向四行仓库的士兵送上了一面民国国旗。第二天,当民国国旗升起时,无数人为了涕泪横流,军民抗战之决心为之大震。

据说,当时在苏州河南岸的群众超过了三万人,他们只喊一句话“中华民族万岁”。

看到此情此景,日本人恼羞成怒,开始了最激烈的进攻。在轻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日军逐步推进。

兵力上的巨大悬殊并没有让谢晋元等人屈服,他们收回外面的防御工事,将兵力集中于仓库之内死守。外面的群众大声喊着日本兵的动向,就这样,谢晋元等人一次又一次的击退着日本人的进攻。

战斗持续到了10月31日,此时的谢晋元等人已经弹尽粮绝,但战士们视死如归,战斗激情毫不退却。

但就在这时,租界内的洋人看不下去了,为了避免受到战争的波及,洋人向蒋介石施压,要求蒋介石撤出四行仓库的士兵。蒋介石摄于洋人的威胁,于是下令谢晋元撤退。

谢晋元接到命令后,再三向上级表示,全营官兵已经决心赴死,请求成全壮士们与国土共存亡的决心。但上级命令驳回,谢晋元只能听令撤退。

当夜,谢晋元率领士兵撤退至租界。不畏生死的四昼夜激战,谢晋元率领的士兵击毙了200余名小日本,伤敌无数,自身仅仅阵亡了九人,伤二十余人。当然,最重要的是所有人看到了中国人不畏生死,抗战到底的决心。

后续

到了租界后,谢晋元等400人被安排在了孤军营,这里四面有铁丝网阻拦,还有白俄士兵看守,等于是进入了战俘营。

后来,汪伪***买通奸细,暗杀了谢晋元。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租界落于日本人之手,他们将这400余名壮士视为战俘,强迫他们做苦力,一部分人还被送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回到了祖国。

其他网友回答

广西狼兵死守桂林-桂林保卫战

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海军和海军都被美国打压,海空两个补给线都被切断,为了建立从华北到越南的“***交通线”以支撑战争,决意要打通从华北到越南的陆上通道。

日军抵达桂林前,除了在湖南衡阳遭到了中央军第10军的顽强抵抗外,其它地方的***守军大部分被轻易打得溃不成军,连连失守驻地。日军一路披靡,连克河南、湖南,主力基本没怎么损失就进入到广西境。

桂林面对集结在城外近7个师团的日军,15万兵力,300多辆坦克,30余架飞机,大量重炮,早已是一座必陷之城。***政府统帅部开始的意思是要全部放弃桂林、柳州一线,但白崇禧后来要求广西要坚守桂林。

如此背景下,主定桂林守军处在外无援兵、内无补充的孤军奋战中,必败无疑。对于15万武器装备精良的日军,桂林当时全部正规军守军只有广西桂军第131师,而这个师1万2千余人,加上后来从各地自发进入桂林城的广西地方民团,守军总兵力依然不到2万人,更是没有坦克飞机,有的只是22门火炮(加农炮2门,山炮12门,高射炮4门,战车防御炮4门),至于手上的家伙,大部分广西民团和少部分桂军士兵拿的还是土枪,力量悬殊巨大。然而,全体守军,却誓与桂林共存亡。

桂林守军,抱着必死的信念,坚持不弃城,誓与日军战到最后。他们在所有路口都修筑防御工事,把所有房子都改成碉堡。“广西地方民团更是组成了数千人的敢死队,他们的任务是身上绑上手榴弹或者炸药,然后用自己的身体炸毁日军的坦克和登陆艇。”可见,广西男儿,从来没怕过谁。

日军,本以为桂林守军不过2万,其中还有很多不是正规部队,攻下桂林,轻而易举。然而,广西军兵让他知道我们中华儿女并不是那么容易屈服的。眼看15万人攻打这么久,还不能完全控制桂林,日军慌了,开始使用毒气对付守军,使得无数守军中毒身亡。

作战到最后,据黄武良描述记载“此次桂林保卫战中,我军战死12000人,因为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军俘虏的有7000多人,桂军始终没有一名士兵在清醒的状态下投降?”陈济桓中将、吕旗蒙少将、长胡厚基少将、胡展上校等壮烈牺牲。阙维雍师长不甘被俘,决意与守军和桂林共存亡,举枪殉国。

此一战,所有桂林守军将领都知道必败无疑,然而,个个在国难中,挺身而出,打出了我们中国人的血性,向日军宣示我们中华民族宁可被打死也不低头的骨气。最终,这一战,也成功地拖缓日军进攻步伐,打乱了日军的如意算盘,为抗日战争争取得一定的时间。广西狼兵好样的!

其他网友回答

(电影剧照)

在两个多月前的哈丁之战中,耶路撒冷王居伊和王国摄政雷蒙德,带领着绝大多数的十字军,轻敌冒进,被萨拉丁彻底歼灭。

萨拉丁数万大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耶路撒冷城。而此时的圣城,因为哈丁之战已经损失了绝大多数的守卫力量,想抵抗萨拉丁的进攻,完全不可能。

不仅如此,耶路撒冷附近的难民也纷纷涌入城内,3万人的城市挤进了6万人。他们希望免遭杀戮,而城里的食物严重匮乏,根本不足以养活这么多人。

对于负责守城的指挥官——伊贝林的巴里安来说,此战必败,但又不得不战。他不愿成为丢失圣城的罪人,也不想城中的难民遭到萨拉丁的屠杀,只能拼死一搏。

(电影剧照)

首先,巴里安开始补充兵员。因为哈丁之战损失严重,他不得不给每个超过16岁的贵族子弟授予骑士称号,并且竭力组织城内的所有能战斗的男子,加入到守城的队伍中来。不过,就算是这样,他手下的士兵,和萨拉丁相比,也还是微不足道。

此时的萨拉丁兵临城下,大举进攻。巴里安率领临时拼凑起来的守城部队,利用坚固的城墙拼命抵抗。双方你来我往,战斗十分激烈。

萨拉丁巨大的投石机不断的对城墙进行射击,弓箭手发射一阵阵箭雨,打击城墙上的守卫者,大量的骑兵部队也来回巡逻,等待十字军出城决战。这次城市攻防战十分激烈,以至于后来双方的描述中,都认为对方非常勇敢。

但是,实力的悬殊最终还是体现了出来。投石机砸开了一道薄弱的城墙,萨拉丁大军争前恐后的涌了上来,双方在这段30米的缺口上死伤无数,几乎拼尽了巴里安所有的守城资本。

巴里安希望谈判,希望交出圣城,以保证城内军民的安全;萨拉丁恼羞成怒,认为对方已经奄奄一息,所以希望攻入城内,杀掉所有人。

(电影剧照)

不过,巴里安明确表示,如果萨拉丁不同意谈判,那守城的部队就算拼尽最后一滴血,也要摧毁一切,毁掉这座圣城,杀死所有俘虏,甚至杀掉城内的妇孺,和萨拉丁拼到一人不剩。

萨拉丁显然是被巴里安震撼到了,最终同意了谈判。在缴纳了赎金之后,巴里安成功的带领大部分人离开了耶路撒冷,保住了性命。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