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诗经读后感300字大全,《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

1.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魍窦傲际薄?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 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 死当长相思。 2.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3.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4.我生君未生 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 君离我海角5.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

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6.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儿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瑞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7.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8.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9. 花似伊 柳似伊 花鸟青春人别离 低头泪双垂 长江东 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 相逢知几时 10. 只缘感君有回顾 为君痴 怜君笑 红颜易逝 江湖催人老 箫剑无情为情恼 亦风恕雪漫江楼 叶飘零 风花伤 尘封旧忆 天涯人空老 蓝月冰凝千夕梦。

诗经卫风木瓜300字读后感

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下,耸立着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上层建筑。”

在《诗经》产生的年代,我们的先人在自然条件相当艰苦的黄河流域以宗法制度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农业社会。这个社会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强大的集体力量,需要内部秩序的稳定与和谐,而相应地需要抑制其社会成员的个性自由和与之相联系的浪漫幻想。

正是在这种“生存的社会条件下”,形成了《诗经》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并且,由于中国——尤其中原社会的基本特点维持甚久,作为中国文学重要起点、又被奉为儒家经典的《诗经》,其特色对于后代文学的影响,也就非常之深远。

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诗经读后感。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广》

古有诗家解“汉广游女”为汉水女神,将《汉广》附会为人神恋,居然从者还不少,可见人的心思里都有浪漫的一面。然而也可以看出大家的共同认知是--这男的没什么希望了!都由人人恋上升到人神恋的程度了,仙凡相隔,这男的算是彻底没戏。

《汉广》可能是最古老的单相思诗了。在当时,这男子的一往情深没有打动他的意中人,却在千年后打动了无数人心,让人感于他的痴情而记得他,又或者,人们真正为之内心动容的不只是他痴情,而是每个人都曾有过“求不得苦”。

人生的得失呵,原本就这样难以预料,读后感《诗经读后感》。

何况有时候两情相悦也不一定就万事大吉。我由汉水女神很自然想到洛水女神,想起李商隐的那句诗:“宓妃留枕魏王才”,吟的是甄宓和曹植之间那段隐隐绰绰的情事。甄宓死后,曹植入觐,也不知道出于对弟弟愧疚的心态,还是想更狠的刺激他一下,叫他彻底崩溃,反正曹丕把宓妃留下的金缕玉带枕赐给了曹植。曹植抱着那个枕痛不欲生,神魂恍惚的来到洛水边,看见已死的甄宓化做女神来相会。醒来后也分不清是梦是真,只那相会的情景倒还历历在目。一代才子感慨万千,遂挥笔写下流传千古的《洛神赋》。其实它还有个更私人的名字叫《感甄赋》,甄宓的儿子魏明帝长大后觉得小叔叔这样明目张胆地写对自己老妈的感情很是不妥,就将名字改为《洛神赋》。

可知无论是王孙贵胄还是平民百姓,人生不如意事总是十之八九。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古语有云: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有时留点遗憾也不见得是坏事。

人总有未完成的梦,心里记挂着,下辈子才有奔头。

〔诗经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木瓜诗经的读后感四年级字300

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下,耸立着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上层建筑。”

在《诗经》产生的年代,我们的先人在自然条件相当艰苦的黄河流域以宗法制度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农业社会。这个社会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强大的集体力量,需要内部秩序的稳定与和谐,而相应地需要抑制其社会成员的个性自由和与之相联系的浪漫幻想。

正是在这种“生存的社会条件下”,形成了《诗经》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并且,由于中国——尤其中原社会的基本特点维持甚久,作为中国文学重要起点、又被奉为儒家经典的《诗经》,其特色对于后代文学的影响,也就非常之深远。

读诗经论语有什么感受作文300字

读《论语》有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是我最喜欢的名言之一。每当读起这些古典名着时,都不禁会赞叹起瑰丽的中国文化,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这些灿烂的瑰宝已经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意思是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好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这句话教导我们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虚心求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遇见不懂的要及时请教别人,努力与别人看齐。如果人们没有“见贤思齐”这种精神,那么你,你还是原来的你,不会有任何前进的步伐,生活也就不会有动力,而动力决定着你的成败!因此,我们应该有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这种精神。

《诗经》读后感,帮帮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河边的芦苇青苍苍,洁白的露水凝成霜。

所说的这个意中人,就在河水的那一边。逆着水追赶她,道路艰险又长;顺着水追随她,她像在水中央……这声音,不就是那深遂悠远的歌声吗?那源自《诗经》中优美动听的旋律。

《诗经》源于民间,源于那些朴实的劳动者,倾听他们的劳动,倾听他们的爱情,那些纯洁美丽的故事在《诗经》中浅浅地唱着。“采采苤苡,薄言掇之。

采采苤苡,薄言捋之。”那些劳动妇女们,在采摘苤苡时的喜悦与笑声汇成了一首歌,聆听它时,我感受到她们在劳动中得到的无限快乐。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得关,载笑载言。”

那是天真的女子,对“氓”的痴迷。“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子沉迷于男子不可脱身。

聆听这道《氓》,感受到的是女子被氓被叛的深深无奈之情,而坚强的女子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吟唱这支悲泣之歌。聆听之中她的凄婉坚贞感动着我。

而这仅仅只是《诗经》中的一小部分,诗经更以其“雅”、“颂”另外两部分向后人讲诉了贵族祭祀、祈祷丰年、歌颂祖德,更有帝王贵族之颂歌。倾听《诗经》,令我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最朴实、纯洁的情感;倾听《诗经》,我从中学会了“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报恩之心。

它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欲俗气的情感文学圣典。作为民族青春时代的自由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它昭示后人主体精神自由的美好与它存在的意义。

在学习诗歌中,我学习《诗经》,在学习《诗经》中我聆听到那悠远的声音。那源于人类原始的音乐,那犹如蓝天般澄净的诗歌,那摆脱了世俗尘杂的洁净的世界。

它是文字的圣典,是文学的瑰宝! 悠悠《诗经》,荡涤着我的身心,聆听于其中,仿若身处世外桃源来到一个音乐的殿堂 第一次读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就被他短小精致的诗句所吸引。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

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的什么。

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

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

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 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

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

诗经文言文版读后感

闲来无事,又翻看了诗经,木木总是说,诗经基本上是最好的反应古时生活的东西了。我笑说,那不是情爱和性都是有?以前也没有注意,但是仔细看看还是发现很多这方面的东西。尤其是诗经中的风大多数都是讲男女相爱、思念、相会的句子。

先看暗恋的,总是有了想法才能有行动,所以这就成了诗经第一篇了:【诗经.国风.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个大家都是太熟悉了,男的得了相思之症时,或是有暗恋对象的时候,大约都是一样的,古今一致。不外乎因为是窈窕并且淑女,所以晚上总是睡不好,于是想着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只是不知道古人是不是都擅长乐器,要是像现在,你学吉它不足一周,抱个吉它在女生宿舍楼下,可能不是友之、乐之,迎接的说不定是洗脚水。所以考虑到能够成诗的,音乐造诣还是比较高的,于是也就开创了意淫的典范和先祖。

暗恋完了,看一个已经恋上的,情侣相会的东西:《诗经·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一对情侣密约幽会,赠送礼物,留下的无限遐想和爱恋。只是古时治安很好,现在的约会是绝对不能跑到没有人的城隅,要知道抢劫是很多的,晚上小公园和河堤边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过看来古人和今人一样,女人都是爱迟到,现在等待的时候大可不必搔首踟蹰,要知道女人穿衣服的时间绝对可以让你洗个澡换身衣服喝杯茶了。至于送什么东西,可能真的是不是因为东西多少,美女送的,就算是一张纸巾也是感动涕零,然后就是回赠什么玉啊,项链啊。请注意,要是没有把握,你的金钱还不是很充足的话,不用学古人送什么珍贵的东西,因为那时候可以相会留诗的,绝对是富有阶级,所以你就简单来点鲜花巧克力就可以了,戒子就留到求婚吧。

相会都有了,剩下的就是性了,男人的终极目的之一:《诗经·召南·野有死麕 》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麇。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请注意第一点,首先得你条女怀春了,你才能诱之,至于用什么诱,烛光晚餐还是蜜语甜言都是你的手段,成不成就看你的功力了。看来有戏之后,就可以舒而脱脱兮,有女如玉,女孩子的皮肤那是一个好,雌激素的美肤作用那是没得说的,要是有女如碳你也不会去诱了。至于婚前行为嘛,总是有些害怕被人知道的,所以办事时不要被人发现,不要搞到鸡犬不宁,惊天动地,心里偷着乐就好了。完事记得整理衣服,不要搞到衣冠不整,尤其是想文中明显就是野战的情况下,女孩子脸薄,你搞定了也得注意一下别人的形象。

诗经郑风子衿读后感

别人的思想永远不能代替你的,少年,给你提供一点参考,我手写我心哦~

题解:女子在城阙盼望情人到来。

[原文]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②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④在城阙兮。⑤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注释]①子:男子的美称。衿:即襟,衣领。②嗣音:传音讯。③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④挑、达: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⑤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赏析】

由于孔子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经学家便将《诗经》的每首诗都套上“思无邪”的灵光圈,致使一部《诗经》竞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书。如本篇《子衿》,《毛诗序》认为“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说:“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可是我们在诗中实在看不出什么“学校废”的迹象。朱熹指出:“此亦淫奔之诗。”(《诗集传》)倒是看出这是男女相悦之辞,纠正了前人的曲解臆说。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管锥编》) (陈如江)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