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唐伯虎作弊案百度百科

网友提问:

明朝唐伯虎作弊案的真相是什么?大才子唐伯虎真的作弊了吗?

优质回答:

唐伯虎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他想在会试中逞青云之志,“会题泄露”案,让他的人生走向另一个轨迹

影视剧里关于唐伯虎的演绎可以说已经到了耳熟能详的地步,《唐伯虎点秋香》、《金装四大才子》,通过这些影视剧,大家印象中的唐伯虎一定是白衣胜雪,家境优越的富家公子,要不然怎么有钱撩妹、怎么有那么多闲功夫写字画画,而且一副画就价值连城,如果你是这印象就错了,他其实是一个有点犯傻、有点狂的中二青年。

首先唐伯虎是出生商人家庭,并不是什么书香门第,和文征明是同时代的人,而且他应该还是大哥。后来他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结交,人称“吴中四才子”,就是我们常说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绝对是一个聪明boy,少年成名,青年才俊,这四大才子,除了文征明没有那么早慧,其余都是比着优秀的。

唐伯虎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一举夺得解元,故而人称唐解元。次年,他与徐经一起进京赶考,这一次赶考却改变了他以后的人生。本来一个青年才俊,志得意满,想通过科举考试逞青云之志,结果这一次让他的人生从此陷入绝境。

这次让唐伯虎后来的人生,走上另外一条道路的事情是,“会试泄题案”。当年考试也很严格的,出题老师是程敏政和李东阳,这两位吧,也是博学多才,饱读四书五经之人,出的题是有名的难。这就和你上大学的时候,总有些科目导师会很严厉一样,这两位就是这种严厉的导师。

事情就这么凑巧,那么难的题,大家做得都挺费劲的,可能有些考生连夜押题都没有押中的,但是里面有两个人的试卷,可以说是出类拔萃,不但字迹工整,文采飞扬,更重要的是,答题切合,论述有理有据,简直就是鹤立鸡群的两个人。

当时看到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卷子,导师肯定心情也是灰暗的,突然在这些糟粕之中出现两个精华,程敏政抑制不住心里的高兴,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可能这只是一种欣赏的态度,木秀于林的两个年轻人,让导师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喜,这是一种人之常情的感慨。

坏就坏在,程敏政当场这么说,就难逃作弊的嫌疑了,你看都没有看是谁写的,你就说出这两个人的名字,怕是此事没有那么简单。这话一旦传出,就一发不可收拾,大家都在议论这两个人一定是作弊了,这件事一经流言发酵,就有了后来“约定门生”的事情出现了。

“约定门生”案,唐伯虎被牵连其中,他被舆论的浪潮卷入了一个深渊,然后是万劫不复的地狱

“约定门生”又是怎么回事呢?

明弘治十二年 (1499年)二月,早春时节,京城乍暖还寒,但是三年一度的会试却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这场会试就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考生们提着笔刀上阵,在考场上纵横捭阖,就在大家还沉浸在考试的硝烟里的时候,二月二十七日,户科给事中华昶上疏揭露主考官程敏政卖题于江阴县举人徐经、苏州府举人唐寅。

古代的科考现场

其实唐寅在这件案子上挺无辜的,别说以他的才华不用买题,就算是让他拿钱,他也未必能拿得出来,你肯定要说了,他家里不是经商的吗?你要这么想,就冤枉死唐伯虎了,从他还没有中解元开始,他已经家道中落了,说实在的,真要买题,他还不一定拿得出银子来。

弘治十一年 (1498年)唐寅考中乡试第一名,与其同场的举子徐经结交,这个徐经不同,是家里有钱的富家子弟,两人可能还有点惺惺相惜,遂结成好友一起去考试。两人考试前也逃不过吹吹牛,互相吹捧,喝完酒也瞎胡说几句,唐伯虎就在酒桌上吹过牛,说此次定中探花,本是酒桌戏言,但是却被有心人夸大了事实。

吹完牛就算了,唐伯虎的中二病真是无药可救,到北京后,经梁储介绍认识了程敏政,并纳币要求师从程敏政。这就是程老师在外面办了个补习班,要收钱的,讲解历年真题,程老师讲解得认真,徐经也认真听讲,时不时还拿个笔记本记一下题型,记完了,他也很是仗义,就把笔记借给唐伯虎等一起考试的人看看,其实也是好心,没想到大家都挺认真,把老师讲的课记了个七七八八。

古代的课外补习班

程敏政做了主考官,出的题肯定逃不过自己平时的思维,自己课外辅导的时候,也时不时提点同学们,这是重点,圈起来要考的,程老师很是语重心长,这一届学生也很是勤奋刻苦。实际上,徐经只是太认真学习了,完全没有贿赂老师,但是刚一被投入监狱时,他害怕受刑,于是自己首先招认曾经用钱贿赂程敏政。

加上唐伯虎也交代自己拿钱买过程老师的文章,但是绝对不是试题,但是自己的行为有瓜田李下之嫌,唐寅此后再也无心为自己辩白。就此沸沸扬扬的“约定门生”案落下帷幕。

这场卖题作弊案,其实就是一场官场的暗中争斗而已,唐伯虎并没有作弊,程敏政也并没有卖题,但是结局却改变了三个人

由于这件卖题作弊案,闹得沸沸扬扬,明孝宗下令主考官李东阳,会同五经,同考试官将场中朱卷,凡经程敏政看中者重加翻阅,以期能公平公正的录取。结果经过调查确实没有发现什么重大的问题。

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起舞弊案,其实这是一场官场的争斗,唐寅只是不小心踏入一个雷区而已。指控程老师卖题的人,叫华昶,他的证词并不全面,可以说是疑点重重,考过试的人都知道,出题的老师肯定不会是一个人,阅卷老师也不可能是一个人,程老师好像还不能一家独大,自己说了算,如果这样,等不到考试后被举报了,出题的时候就已经翻了船,这么多出题老师,为什么所有的问题都指向程敏政呢?这只能猜测是一场阴谋而已,明朝官员的政治斗争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也是极为激烈的。

程敏政也是一个饱学之士

这里面有一件野史里记载的,唐伯虎好友都穆,唐伯虎曾经在酒后大吐狂言,说自己此次必中,当然以唐伯虎的才华,我们可以相信他是的是真的,但是错就错在,他的中二病严重,狂生的状态被都穆记录下来,并出卖了他因为这件事,唐伯虎和都穆断交。此事无法考证真假,先不说唐伯虎作弊没有,从他的性格来看,年少轻狂是他日后悲剧的源头,所以做人还是低调一点好,与他同时代的文征明就做得极好。

唐伯虎到底作弊没有?明孝宗亲自审理的这个案子,他是被冤枉的,过程很简单,就是听了程老师的课,太认真了,记下了很多思路题,并没有买题的事实。真相是公布于天下了,但是后果还是需要负责的,判华昶赎杖,因为他报了假案,判徐经和唐伯虎赎徒,并革去举人身份,派到衙门当差,唐伯虎的仕途路从此中断;而程敏政最惨,他本是为了宣扬自己的学术精神,却被官场争斗害得身陷囹圄,被释放后的第三天,他便含恨而亡。

唐伯虎经此事打击,后来一蹶不振,不再向往仕途经济,归家妻子吵闹不休,看,这可不是电视剧里演得那么情深似海,从此他消极颓唐,筑室“桃花坞”以自娱。

徐经因科场失意后体质一天比一天差,不胜旅途劳顿,至京便卧病于永福禅寺,客死京中,一辈子没有实现经天纬地的理想。

这件作弊案,虽然落下尘埃,却让三个人从此走上不一样的人生道路,一场官场的暗流,磨灭了两个年轻人的熊熊热情,使他们在往后的岁月里,再也重复不了当初的豪情壮志,只留下一段往事,令后人评说。

其他网友回答

唐伯虎有没有作弊?曾哥通过查阅当前一些学者写作的书籍,几乎可以肯定唐伯虎没有作弊。但是这次考试唐伯虎付出的代价也与作弊差不多了。接下来听我仔细跟你聊聊。

真实的唐伯虎,并不是你所认识的风流才子,而是一个被高考舞弊毁一生的落魄文人。很多人对唐伯虎的印象,是一位八卦缠身,九个老婆,十美团圆的大才子,那画面应该是这样的:

上图:电影《唐伯虎先秋香2》,黄晓明饰演的唐伯虎(右二)与其他几位才子

但是历史上的唐伯虎,三十岁后就开始走入人生的低谷,画面更像是这样的:

彻底改变唐伯虎命运的,是明朝弘治年间那场著名的科场舞弊案。

唐伯虎名叫唐寅,伯虎是他的字。他生在一个商人家庭,是个妥妥的富二代,而且天赋极高,十六岁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二十九岁又考中乡试第一名,人称唐解元。第二年,也就是唐伯虎三十岁的时候,他来到北京参加会试,这一考,却把自己考进了监狱。

事情要从唐伯虎遇到的一位朋友说起。

这位朋友名叫徐经,是个大富豪,考试可能是为了往自己脸上贴金,恰好在赴京赶考的路上,认识了这位名动一时的大才子唐伯虎,自然也很想跟他结交,甚至主动帮唐伯虎清空购物车,承担了路上的一切开销。唐伯虎当然也不会拒绝这样一位驾着七彩祥云来买单的朋友。

就这样,一位财主,一位才子,俩人结伴到了京城,然后就开始到处拜访达官贵人,主要目的就是先摸清官场的人脉,为接下来的考试和仕途编织关系网。其中不乏像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李东阳这样的大咖,还有一位此案的关键人物,就是礼部侍郎程敏政,也是徐经和唐伯虎经常拜望的对象。礼部是负责会试的部门,考试前来拜望部门领导,当时在官场上也是被大家接受的一种潜规则。但是唐伯虎和徐经来见程敏政,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请程敏政为他们猜题,也就是猜一猜这场考试可能会出什么题目。然后俩人根据题目,做一做模拟试卷。这跟现在的老师在考试前帮学生押题的做法很像。

这请程敏政猜题的钱,大概也是徐经买的单。而且这件事,徐经和唐伯虎还到处跟朋友讲,在京城也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看在眼里,从此也埋下祸根。

怪只怪这俩人一个太有钱,一个太有才,做事一点儿也不低调。

总体来说,这俩人的分工是这样的,徐经负责炫富,唐寅负责吹牛。

当时徐经从老家江阴到北京赶考,甚至还随身带着一个戏班子,平时也是歌舞不休。有钱人的生活,是不是激发了你的想象力?

而唐寅呢,就整天吹嘘,说自己必定拿下会元,再考上状元,加上前面考中的解元,就是连中三元。吹嘘归吹嘘,但是以唐伯虎的才气和名气,连中三元是有相当高的可能性的。

但是事情的发展并不是唐伯虎设计的那样,这时候出了一个巧合,就是程敏政居然被任命为会试的主考官了。也就是说一直帮徐经和唐伯虎猜题的老师,这时候成了出题人了。

而且这一年出的试题极其生僻,许多人都答不上来,但是有两张试卷答题贴切、文章也写的比较漂亮。程敏政一看,就忽然想起以前给唐寅和徐经模拟过这个考题,于是脱口而出,说这两张卷子一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很快就传开了。官场内外平时对徐经和唐寅的高调行为就算没看过也听说过,加上两人跟主考官程敏政确实走得很近,于是这句话就成了程敏政漏题给徐经和唐寅的罪证。

这可不得了,科场舞弊这种事,大家都盯得很紧,而且历朝历代都是重罪,不死也要发配充军的。为这事推波助澜的,当然有嫉妒唐伯虎才华的人,也有程敏政的政敌。

当时的言官华昶就是程敏政的一个对头,他马上把这事报告给了皇帝,然后徐经和唐寅很快就被投入了监狱,财主和才子都成了阶下囚。接着皇帝开始派李东阳调查此事,主要就是调查程敏政有没有故意漏题给唐伯虎和徐经。李东阳查了几天,结论是徐经和唐寅并没有在录取名单里。言外之意是说程敏政并没有徇私舞弊。

但是过几天,徐经却在狱中承认自己向程敏政的书僮买了考题。这一下,程敏政也就坐实了所谓的罪行,被抓了起来。然后皇帝亲自会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个部门再次审讯。在这次审讯中,徐经终于把这之前花钱请程敏政猜题的事讲了出来,那时候程敏政还不是主考官,没想到这次考试就真的出现了之前猜过的题目。那之前在供词里说买通书僮,完全是出于屈打成招,并非真的买了考题。同时,在审讯中也没有找到证据表明程敏政漏题给了徐经和唐寅。

事情到此,这场所谓的科场舞弊案算是真相大白了。唐伯虎、徐经和徐敏政并没有在考试中作弊。

虽然几个人都可以说是清白的,尤其是唐伯虎,显然是受到朋友的牵连。但是这个案件事关科举公平,而且确实还存在一些疑点。比如以唐伯虎和徐经既然做过这道题了,那为什么又没有被录取呢?是不是因为程敏政为了避嫌临时把他们的名字拿掉了?另外,徐经也不断在翻供,而且程敏政在之前确实也收过他的钱。

但总之,这个案件到这里也该下一个判断了。最终程敏政被免职,四天后就愤恨而死。徐经和唐寅获释,但是终生不得参加科举,也就是说终生不得当官了,并且还被指派去衙门充当一名小小的差役,这对唐伯虎来讲,就好像北大毕业生混到在学校当后勤,简直是个奇耻大辱,所以他根本不想去就职。回到家里,唐伯虎的第二任妻子也不能接受这位失败的丈夫,经常与他吵架,最后唐伯虎只能休妻,结束了这段婚姻。

人生的下坡路越走越陡,风流才子未来要面对的,将是更加残酷的现实。

唐伯虎的科场弊案,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前程似锦的人生是如何被毁掉的。命运之神给了他超越常人的才华,却不给他与常人一般的待遇,这看似公平,但实际还是很不公平。我们因此对唐伯虎的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在他的身上,我们也会看到自己的关切。就像最近我们看到有人在高考中被冒名顶替,也会为这种不公感到愤怒,并对受害者生出深切的同情。因为我们都不希望有一天这种不公会落到自己头上。所以那种愤怒,同时也是为我们自己而发出的愤怒,那种同情也是为自己而生出的同情。

希望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转发与评论!

记得关注曾哥哦!我们下回再聊!

(本文的主要参考资料:《桃花庵下桃花仙:唐伯虎》·李连利;《明孝宗实录》·明·李东阳等)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得从一个叫徐经的人说起!

这是唐伯虎在考试前结交的一位的富二代。

他的出现,让唐伯虎的人生彻底的发生了改变

可以说他是唐伯虎生命中重要的男人。

在考试前几天,

两个人先自己来了一场模拟考

自己模拟试题并共同讨论答案,

可谁知道,真到了考试的时候

这模拟的题目竟让他们猜对了。

两个人的答卷竟如出一辙

一时间,考试专业户唐伯虎成了作弊的小人

还被告上了朝廷,成了考场舞弊案的主犯。

真的能猜对吗?当然不可能!

当年其实是徐经自知才不如唐

事先早已买通了考官要过试题

才又向唐伯虎求得了答案

准备在考场上碾压过他

可没想到因为太过招摇得罪了人而不自知

才被人举报,告上了朝堂。

而唐伯虎只不过碰巧成了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附带牺牲品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弘治十三年(1500年),踌躇满志的唐寅进京赶考,途中偶遇江阴巨富之子徐经。徐经为人豪爽热情,唐寅潇洒不羁,两人惺惺相惜,引为知己。热情的徐经,还带唐伯虎拜会了档次科考的主考官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程敏政。

当初会试的主考官程敏政和李东阳学识渊博,出题难度较大。因此,当时许多考生都是答非所问,企图蒙混。而在诸多试卷中,有两份却超尘脱俗,其文辞藻华丽引得两位主考官不住点头。对唐伯虎和徐经有过接触了解的程敏政看到,赞赏不已,不禁脱口而出:“这两张必是唐寅、徐经的试卷”!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话很快被人们传了出来。而当时有很多人都知道唐寅、徐经与主考官交往亲密,于是人们自然而然的认为,主考官必然提前漏题给了唐寅、徐经二人。风声越传越响,有位叫华昶的官员向上举报,弹劾程敏政漏题。接着唐寅、徐经被迅速控制,投入大牢拷问

在朝廷审理此案的大半年中,徐经在严刑逼供下,透漏出“程敏政曾经接受过自己的金币”一说。不过一段时间后,他又补充说是“素来仰慕程敏政的才学,这些金币都是教的学费,而其中的钱也有唐寅的一份。”唐寅则始终并不认账。

此事最后引起了明孝宗的极大关注,他敕令程敏政审查录取名单,并找出唐寅、徐经二人的试卷,另一位考官李东阳连同其他试官进行复审。孝宗还放下狠话,若不查个水落石出,你们这些人就把脑袋都留下吧。

眼看舞弊者唐寅、徐经二人就要被天威制裁。然而调查结果却令人大吃一惊,经程敏政审查,李东阳等数十位试官共同认证,唐寅、徐经二人均不在录取之列。也就是说,那两份试卷,根本就不是唐寅和徐经的。

这个调查结果,实在让人大跌眼镜。这意味着,所谓的舞弊者唐寅、徐经二人,根本就是被冤枉的。

朝廷对于此案也有些犯迷糊了,有没有过舞弊呢?最后干脆各打五十大板,程敏政“疑似”受贿,革职回乡。举报者华昶因奏事不实,被降职处分。唐寅、徐经二人均不得再参加科举考试,到地方上做小吏。

其他网友回答

真是想也想不通,唐伯虎那是何等的大才子呀,作弊?用得着吗?看着就像是个千古冤案呀。

要了解这个,就不得不谈谈唐伯虎的一位朋友兼作弊的共犯。弘治十二年,唐伯虎背上了行囊准备去进京赶考了,在路上,他遇上了一个误他终身的人。此人名叫徐经,或许大家对这个人并不熟悉,但他有个叫做徐霞客的孙子。唐伯虎虽已名扬天下,可生活也不是很富裕,进京所用的盘产也不是很多,而这个徐经家中十分有钱,什么也不缺就是缺个功名,这不让徐经去进京赶考了嘛!但徐经的文采却让人不敢苟同。

他遇上唐伯虎之后,便与之结伴同行,还赞助了唐伯虎一切用费,什么衣食住行的,他全包了。两人来到了京城之后,便找了间规格高的客栈住了下来,安心的准备接下来的科举考试。

今年的主考官是大学士李东阳的女婿,他出的考题比较奇怪,让许多的考生都答不出来,但唯独只有他俩答对了他出的考题。

原本这也没什么问题,可这个唐伯虎偏偏没事找事,考试成绩还没公布,他就对人说他就是今年的金科状元。于是让人给举报了,有人举报了,上面自然会有人来调查,调查的结果是唐伯虎第一,徐经第二,两人被认为作弊。

但是唐伯虎已经在早些时候获得南京乡试第一,这充分证明了他的非凡实力。这个南京乡试可不是单单给南京人考试,是整个江南学子的考试地点,能在这里考到第一那种实力可想而知。那么问题再一次来了,他需要作弊吗?

普遍的说法是认为徐经做弊了,唐伯虎是冤枉的,而我认为唐伯虎一点也不冤,相反徐经有点倒霉了。

第一,徐经就算再有钱也买不通程敏政,因为程敏政为人还是比较正派的,不是钱可以买通的人,不然名臣李东阳也不会看上他。

第二,既然钱买不通,那就只有才了。早在唐伯虎参加会试时,此人便已看过唐伯虎的卷子,而且大为赞赏,从此便记住了唐伯虎这个名字,而且今年的考试主考还是他主动申请的,这就不懂不让人起疑了。

第三,自武则天设立殿试以来,参加殿试的人都是天子门生,进而演变成一种制度,即所谓的“约定门生”。这也成为政客扩充培养自己势力的人才来源。而看中唐伯虎的程敏政难道就不会因此而泄题给唐伯虎吗?唐伯虎一路走来吃喝都是徐经的,他如果知道了考题必然会带徐经抄。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唐伯虎真的会,然后他给徐经抄了,算作报答。

第三种可能是徐经真的买到了考题,并且告诉了唐伯虎。徐经是买不通程敏政,但保不齐会买通别人,如果程敏政的保密工作做的不好,还是有机可乘的。

总之,不论是与不是,唐伯虎都不冤枉,因为这一切都是他自己作的,谁让他管不住自己的嘴的。没有定力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这只能怪他自己,也怨不得别人。

那么唐伯虎怎么会跟徐经混到一起去呢?才子和土豪,怎么玩到一块去呢?与一名富豪相交甚密,这有点不像唐伯虎清高孤傲的个性呀。那么他结交徐经又所谓何事呢?如果是唐伯虎说一套做一套,故意巴结有钱人,换来这个下场,也只能怪自己交友不慎。

唐伯虎之所以和徐经走到一起,可能就是唐伯虎虚荣的一面暴露了出来。他能看得起徐经这样的人吗?但他们还是成为了好朋友,唐伯虎显然是自作聪明的利用徐经。

所以这对所谓的好朋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是一个好的团队,不是君子之交,不是积极的选择,是各怀鬼胎的交往。那么造成唐伯虎终身禁考这样的悲剧也就没啥好冤枉的了。

对于这件事的处罚结果是程敏政罢官,唐伯虎,徐经入狱,后放出,终身不得再参加科举。回到家乡后,徐经一生经商,并立下遗言,后世子孙皆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这一点让我怎么也想不通,难道他真的是委枉的。

唐伯虎回家后,更没好日子过,乡人嘲笑,妻子都不理他了。他并不帅气,才二十六岁就已白发,此后,小吏他也当不上了。久而久之,经常出没于烟柳红楼之地,一直过着萎靡不振的生活。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