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网

历史上巧言劝谏的故事

网友提问:

春秋时期关于巧妙劝谏的典故有吗?

优质回答:

晏子对齐景公的进谏就挺巧妙的,进一步体现了语言的魅力。齐景公虽然残暴,但也算通情达理,会听从晏子的话。

晏子进谏的小故事:

齐景公非常残暴,因为滥施酷刑而砍掉了很多人的脚,晏子就一直想找机会劝劝他。

晏子的家住在闹市,环境比较差,齐景公就想给他换个地方,晏子说:“我在这里都住习惯了,随便就换地方实在太奢侈了,而且住的离市场近也方便买东西,又能够直接了解很多情况,这不是挺好的?”

齐景公问:“那么,你可知道现在市场上什么东西最贵,什么东西最贱吗?”

晏子一想,机会来了,他就乘机说道:“假脚最贵,鞋子最贱。”

齐景公一听就明白了,这是说他滥用酷刑之后,没脚的人要安假脚,鞋子便滞销而跌价了。从此,齐景公就不再滥用这种刑罚了。

时景公烦于刑,有鬻踊者。踊,刖者所用。公问晏子曰:“子之居近市,知孰贵贱?”对曰:“踊贵履贱。”公悟,为之省刑。

其他网友回答

讲个晏婴劝谏齐景公的故事吧。

春秋战国是一个战乱纷繁、群雄逐鹿的年代,令兵器时代作战大多以战车为主。所以,拉动战车的马匹的好坏就直接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因此,凡是对国事稍加关心的国君,都会对马匹格外关照。齐景公就是一个特别爱马的国君,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就曾明确记载:“齐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

齐景公死后,将爱马殉葬。1964年在淄博市临淄区河崖头村西发现东周殉马坑,墓主即齐景公,是继姜太公后第25代国君,在位58年,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位国君。墓室南北26米多,东西23米余,椁室位于墓室中部,用自然石块垒砌,南北长8米,东西宽7米,深5米。墓早年被盗,随葬品无存,唯周围的殉马坑大部分保存完好,据勘探发掘,殉马数量达600匹。所谓“千乘之国”就是比喻一个国家的军队实力很强,也就是所谓的军事大国。每辆战车需要四匹马来拉,一千辆战车也就需要四千匹战马。殉葬600匹马,就能装备150辆战车,相当于一个小诸侯国的军力,意味着消耗了近二十分之一的齐国战力。

齐景公命人在宫中私下养的马就达四千匹,也就是说,仅齐景公一个人养的马就可以装备一个大国的军队了。即使这样还四处搜寻好马,为了找到他理想中的马,他叫画工按自己的想象画了一匹马,然后叫人按照画上的图样去买马,结果用去了几百匹马的价钱,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还是没有买到画上那样的马,因为画的那匹马脱离实际,天下根本就没有那样的马。

辅佐齐景公的丞相晏婴是个清廉的好官,他乘坐的车子很破旧,拉车的马也是又老又瘦,走起来很慢。于是,齐景公决定给晏婴配备一辆豪华马车。派大臣梁丘给晏婴送去,结果三次都被晏婴拒绝了,弄得景公很没面子。

齐景公最喜爱的一匹马突然死了,大怒之下的齐景公命人拿刀把养马人带进宫中直接肢解掉。这时,晏婴正好在场,他看到养马人被带进来,便自言自语道:“尧、舜肢解人体,不知道是从身上哪一部分人手?”—听这话,齐景公脸红了,尧和舜都是古代明主,从来不用酷刑,怎么可能肢解人体呢?晏婴这样说其实是讽刺他施刑过重,于是齐景公便下令把养马人交给狱官去处理。

晏婴阻止道:“先别把他送去,让我指明他的罪状,这样他就是被处死也不会死得不明不白。”齐景公以为晏婴对于自己的处理方式很赞同,很高兴地同意了晏婴的请求。晏婴转身过去数落养马人说:“你知道你犯下了什么罪状吗?君王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了,此乃罪之一;你养死君王最爱的马,这是故意违逆君王的喜好,此乃罪之二;你养死马匹,让君王不得不惩罚你,别人就会说君王为了一匹马而杀人,天下老百姓肯定会因此怨恨君王的残暴,诸侯们听到君王如此重马轻人,肯定会对我们的国家不予重视,甚至有可能加兵于我们。你让君王背上杀戮的恶名,使老百姓积下怨恨,让齐国处于危险境地,此乃最大之罪。有这三大罪状,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就等着狱官给你定刑吧。”听了晏婴的一番数落,齐景公幡然醒悟,自己如果当真为了一匹马而杀人,那在百姓心中将会留下多么残暴的形象啊。于是他挥挥手对左右说:“快放了他吧,不要为此坏了我仁义的名声。”

其他网友回答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是木子小又又。

说实话,根据《左传》记载,关于劝谏的内容真的太多太多了。我翻了一下其他人的回答,大致把人们耳熟能详的典故都说过了,那我就来说一点没有人提到的典故吧。

文献记载

《左传·隐公三年》记载: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蚤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

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

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

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

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对文献的解读、翻译

说是卫庄公取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叫庒姜。庄姜长得漂亮却没有生孩子。卫人还为其创作了《硕人》这首诗来赞美她的美貌。庄公又从陈国娶了一位妻子,名叫厉妫,生了孝伯,又不幸很小就死了。厉妫从嫁的妹妹戴妫生了桓公,于是庄姜把桓公视为己出。

公子州吁是庄公的宠姬所生。州吁很受庄公的宠爱,喜欢武力斗争,庄公并不禁止他。然而庄姜却讨厌他。

大夫石碏劝谏庄公说:“臣下听说,喜欢儿子应该用道义教导约束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盛气凌人、奢侈无礼、纵欲违法、放荡无度是导致人走上邪路的主要原因。而这四种行为得以产生,则都是宠爱和赏赐过分的缘故。

君王要是想立州吁为太子,就应该尽早定下来;如果还迟迟不定,就会慢慢酿成灾祸。

受宠爱而不骄傲,骄傲而能安于地位下降,地位下降而不怨恨,有怨恨而能忍耐,这样的人已经很少有了。

再说卑贱的伤害尊贵的,年少的侵害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新来的挑拨旧有的,小的欺凌大的,淫乱的破坏有道义的,这是人们常说的六种逆理的事。

君王行义,臣下尽忠,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兄长友爱,弟弟恭敬,这是人们常说的六种顺礼的事。

抛弃顺行却效法逆行,就会招致灾祸的发生。

做君主的人,应该尽全力除去灾祸,如今却反而招致灾祸的到来,这恐怕是不可以的吧!”

总结、评价

这就是著名的《石碏谏宠州吁》。

石碏的劝谏之言无一字直言州吁之弊,却又字字直指州吁之逆;无一句直说庄公过分宠爱州吁,却又句句表明庄公宠州吁之过。

用“通用”的道理来劝说发生在州吁与庄公之间的这件“专有”的事,在劝谏庄公的同时也向后人传递了“教子以义方”的道理。

分别从“六逆六顺”两个角度来告知“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以反向说明“君人者,将祸是务去”的道理。

从而进一步说明卫庄公已宠州吁过度,而应该在灾祸来临之前尽快改变这种现象以阻止灾祸的发生。

其他网友回答

说到巧妙劝谏,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大臣,然而,春秋时期有很多小人物,他们的劝谏水平并不在大臣之下,甚至,比大臣更加巧妙,今天就讲一个宫廷艺人怎么劝谏楚庄王的故事,这个故事有个名堂,叫优孟哭马。

楚国宫廷艺人优孟就是个循循善诱的高手,他的劝谏跟他的身份一样,是很讲究艺术性的。

优孟服侍过楚庄王,楚庄王很爱宝马,给它穿五彩艳丽的锦衣,给它住金碧辉煌的厅堂,给它睡设有帷幕的大床,给它吃美味的枣肉。马却因太过享受,得了肥胖症死掉。

楚庄王很伤心,就命令全体大臣致哀,准备用棺椁装殓,一切排场按大夫的葬礼隆重举行。左右大臣纷纷劝谏,言语中也讲了不少道理,楚庄王非但不听,还下了一道政令:“谁敢再为葬马向我劝谏的,一律杀头。””

优孟听说以后,闯进王宫就嚎啕大哭。楚庄王吃惊地问他为什么哭,优孟回答:“那匹死了的马啊,是大王最心爱的。像楚国这样一个堂堂大国,有什么事办不到的呢?却只用一个大夫的葬礼来办马的丧事,未免太不象话。应该使用大王的礼仪安葬才对啊!”

楚庄王觉得这个说法很新鲜,就问:“照你看来,应该怎样呢?”

优孟回答:“臣建议用雕花的白玉做棺材,用红木做外椁,调遣大批士兵来挖个大坟坑,发动全城男女老弱来挑土。出丧那天,要齐国、宋国的使节在前面敲锣开道,让郑国、陈国的使节在后面摇幡招魂。建造一座祠堂,长年供奉它的牌位,还要追封它一个万户侯的谧号。这样,就可以让天下人都知道,原来大王把人看得很轻贱,而把马看得非常贵重。”

楚庄王脑补了一下画面,觉得这样做的确有些不大妥当,这时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是优孟在含蓄地批评他,便说:“我的过错就这样大吗?好吧,那你说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优孟说:“事情好办,依臣之见,请大王就以六畜的规格来埋葬它,在地上挖个土灶作为椁,用铜铸的大鼎作为棺,用姜枣作调理,下面铺上木兰树的皮,用粳米为祭品,用大火炖煮,埋葬在人的肚肠中。”

于是楚庄王就派人把马交给主管膳食的大官,吩咐说:“不要让天下人听到贵马贱人的事。”为什么不让天下人知道,原因无他,他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可为什么同样的道理,大臣们 劝他不听,优孟这个宫廷艺人劝谏,他就能听进去,还是韩非子的《说难》讲的有道理: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首先要知道人家想什么,然后站在对方的角度循循善诱,让对方自己感觉到逻辑的错误性,自己认识问题,效果可能会比一见面就指责对方的不是,然后摆出大道理好的多了。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

评论

全部评论